 |
 |
 |
[最新訊息] |
活動消息:
演講:綠色生活,從產地到餐桌 |
 |
 |
[全變中心專欄] |
【原民狩獵如何行】
裴家騏:適當狩獵有助保育 前提為持續生態監測 |
 |
[國際重要新聞] |
永續發展與社經衝擊:
At least 160 dead in Indian heat wave — including 12-year-old fetching water
【閱讀全文】
大氣化學與公共衛生:
Floods Hit Chilean Capital, Cut Water to Millions
【閱讀全文】
氣候變遷:
Panama Canal restricts ship depth due to drought
【閱讀全文】
今環境與生態變遷:
Polar Bears Swimming More Often As Climate Change Melts Sea Ice
【閱讀全文】
|
 |
[國內環境新聞] |
原民有話要說 狩獵均兼顧生態平衡
【閱讀全文】 |
 |
[課程資訊] |
歡迎申請104學年度第2學期地球系統科學學程、永續資源學程以及能源科技學程。
|
 |
|
活動訊息 |
|
演講 : 「灰色食品」的科技與社會
|
❝當我們在巷口早餐店就可以享用物美價廉,標榜「非基因改造黃豆」、「有機認證」,或者是「安全屠宰肉品」時,心中可曾閃過一絲絲懷疑,想天下怎有如此好事?但大多數人選擇不深究這些「不敢戳的祕密」,讓食安建築在含混政策與個人僥倖上,從而開出灰色食品的滋生空間。❞
第二場「食安與社會研究」專題講座邀請到陽明科技與社會所的郭文華副教授,他將從「科技與社會」(STS)的角度揪出我們生活中的「灰色食品」!
▎時間: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一12:30~14:00
▎地點:台灣大學全球變遷中心202室 (靠醉月湖側)
▎報名連結:http://ppt.cc/a4OrY(以預估午餐數量)
「食安與社會研究」講座預告:
▋06/07 青年創業環境友善茶行動/台大城鄉所張聖琳 、大桌環境整合
|
|

|
|
|
|
|
 |
 |
 |
 |
|
原民狩獵如何行 |
|
|
|
近日原民狩獵權再受熱議,生態學者東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裴家騏,推介國際目前成功案例遠多過失敗案例的「ICCA社區治理」概念。強調在持續的監測下,適當狩獵是達到保育的辦法。台灣正到了應該建立相關資料的時刻,要揮別總是因抗拒、過份擔憂而不願起步以致失去開始管理的時機。

裴家騏:適當狩獵有助保育 前提為持續生態監測
「就算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也每年都有狩獵配額。」裴家騏解釋,狩獵也是一種永續利用,因為狩獵得到的利益與好處,促使利用者關懷在地資源。在這樣的邏輯下,即便獅子、大象、北極熊等屬瀕危的動物,在非洲、阿拉斯加等地的原民部落,也每年都核有狩獵量供外來者前往休閒娛樂用的狩獵用途。因為每一隻動物的獵捕,都帶給當地驚人的價值,例如到辛巴威獵殺一頭獅子,需繳給部落3萬美元、並全程聘請當地嚮導等費用,這樣的利益可改善當地生活現況,也使當地人設法去妥善治理守衛,達到保育效果。
然這樣「精打細算」的作法,其實是經過改變的。裴家騏指出,在1980年代前,國際曾對瀕危動物採取「一個也不能少」的態度,想努力保護每個珍稀個體,甚至採取軍隊荷槍實彈的跟隨守護。但這種把動物與社區居民徹底隔離的作法,並沒有讓這些要保護的動物「從此在我們留給牠的小花園順利的生長著」,因為當地居民受限法令,只能承受著大象、犀牛闖入造成破壞,卻無法採取任何反制,引發出來的不歡迎心情,讓他們選擇設法在不違法的狀況下,想辦法讓自己的地盤變成動物不會喜歡來的樣態,反而更破壞棲地。
狩獵個體換族群保育 精算機制仰賴監測生態趨勢
在接受了「以犧牲個體的生命、動物權換取族群的保育」邏輯後,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那可以開放狩獵的數量如何來?」裴家騏表示,關鍵就在監測資料。
但監測並非是算出每一種動物的真實總數。裴家騏強調,難以計算,且誤差極大,目前僅有瀕危動物才會統計個體數量,然也的確還是存在誤差,一般而言,生物族群管理看的是「趨勢」。
如何看出生態趨勢,裴家騏指出,例如原住民獵人的傳統智慧與山林經驗就富有許多指標。例如管理一座獵場的原民獵人,每年走固定的路線,便可以從沿途聽到的鳥啼聲、山豬行走的痕跡等察覺獵場生態狀況,不需細究幾聲鳥叫聲代表有幾隻鳥,而是理解鳥叫聲與族群數量是正相關的,累積下來,便是一個足以顯現出生態趨勢的指標。
而原民獵場往往是數個輪流替換,有的獵人從觀察捕捉到的獵物數量來評估是否該換了,也有獵人是選擇幾個月前上山探勘,看哪一個地面的植披最少、甚至早已滿地動物排遺,表示動物數量豐富,便能決定要使用哪個獵場。
裴家騏指出,類似的指標非常多,複雜的、簡而易見的都有,都足以作為狩獵管理的條件,若仍不放心,也可再佐以現代化的設備如自動相機、錄音機等,來協助驗證。但裴家騏表示,其實並非一定要由學者的研究團隊負責調查,獵人的傳統智慧也都已有可信的指標性。
狩展開監測資料累積 才有開始管理的機會
裴家騏強調,不管是狩獵這種受歸為「消耗性」的利用,或是所謂生態旅遊、目擊式狩獵的「非消耗性」利用,也同樣需要監測。一般民眾往往認為沒有獵殺行為對動物族群就沒有消耗,動保團體也時常建議以非消耗性的利用取代狩獵。但殊不知賞鯨船的水下噪音、深夜上山賞飛鼠、貓頭鷹等,同樣是在擾動當地生態,也應該進行監測,並不一定非消耗性使用對族群保育就是絕對安全的。
裴家騏認為,應該盡快將趨勢的概念納入狩獵規範中,讓相關監測資料開始累計,才能真的開始有所管理,反之,選擇繼續忽視、否認狩獵行為其實一直持續發生,反而錯失開始管理的機會。裴家騏舉例美國的狩獵管理,美國的狩獵人口達到全國的1/10,可說相當樂衷,約3000萬的人口在獵季進入獵場狩獵,政府如何決定賣出狩獵票券的數量跟總類、甚至報紙在體育版刊出狩獵分析,都是來自累積百年的統計。
出處:
【原民狩獵如何行】裴家騏:適當狩獵有助保育 前提為持續生態監測 【出處連結】
|
 |
 |
 |
 |
 |
|
印度熱浪 |
At least 160 dead in Indian heat wave — including 12-year-old fetching water
近日東印度和南印度熱浪來襲,多處高溫飆破攝氏45度,不僅導致160人死於熱浪,也造成作物和牲畜死亡,上千名農民選擇自殺。 【閱讀全文】 |
|
|
|
微型機器人 |
Microbots Could Play Key Role in Cleaning Up Our Water Systems
科學家研發一款微型機器人,以磁力吸引重金屬來淨化水質。這款機器人在測試中可以在一小時內把鉛含量從1000ppb減少至50ppb。 【閱讀全文】 |
|
|
天災與經濟損失 |
Economic losses from natural disasters counted
研究報告顯示,在1900年以來全球35000場天災事件,總共造成約莫7兆元的經濟損失,其中大部分的經濟損失是由洪水和地震造成。 【閱讀全文】 |
|
|
大堡礁 |
Australia sees million cleanup bill for nickel plant near Barrier Reef
澳洲政府預定要花費約73萬元美金來處理大堡礁附近的環境破壞和有毒物質。
【閱讀全文】 |
|
|
|
|
 |
 |
|
智利洪水 |
Floods Hit Chilean Capital, Cut Water to Millions
安地斯山近日下起豪雨,大量土砂污染首都聖地牙哥供水,造成首都450萬人無自來水可用,也迫使礦業公司停止營運。 【閱讀全文】 |
|
|
|
印度空汙 |
India's smog-choked capital imposes driving restrictions
近日印度首都霾害嚴重,德里政府決定再次限制約100萬車輛上路,以改善空氣品質。 【閱讀全文】 |
|
|
空汙與遺址 |
Pollution impact on monuments slow but long lasting: Experts
研究發現,大理石製成的遺址因為汽車與工廠所排放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而漸漸變色或侵蝕。 【閱讀全文】 |
|
|
美國空汙 |
More than half US population lives amid dangerous air pollution, report warns
學者警告:有一半以上的美國人口生活在空氣品質不佳的環境,包括臭氧和懸浮微粒的汙染,將會提升相關疾病的可能性。 【閱讀全文】 |
|
|
 |
 |
|
巴拿馬乾旱 |
Panama Canal restricts ship depth due to drought
由於近日巴拿馬乾旱嚴重,巴拿馬運河水位下降,將影響船隻通行。因此官方近日開始限制船隻深度,以防擱淺。 【閱讀全文】 |
|
|
|
中東暴雨 |
Heavy storms claim 42 lives in Saudi, Yemen
中東凍近日發生暴雨,造成水壩潰堤、農田被淹沒,沙烏地阿拉伯和葉門地區總計有42人因洪水而死亡。 【閱讀全文】 |
|
|
非洲乾旱 |
Fears for 5.5 million people affected by drought in Malawi and Mozambique
馬拉威和莫三比克近日因為今年聖嬰現象肆虐,乾旱造成食物短缺,已有5.5萬人缺乏糧食而饑饉。 【閱讀全文】 |
|
|
破紀錄高溫 |
March temperature smashes 100-year global record
NASA統計資料顯示,今年三月全球溫度又突破去年高溫紀錄,打破一百年來的紀錄。 【閱讀全文】 |
|
|
|
|
 |
 |
|
北極熊 |
Polar Bears Swimming More Often As Climate Change Melts Sea Ice
由於氣候暖化,北極海冰融化,北極熊現在必須游更長的距離去尋找食物,這樣的氣候變遷將不利於北極熊生存。 【閱讀全文】 |
|
|
|
洋流 |
Ocean currents push phytoplankton and pollution faster than thought
研究發現浮游生物靠著洋流可以在10年內便擴散到全世界,而相同的情形也適用於塑膠廢棄物、輻射粒子和人造漂流物。 【閱讀全文】 |
|
|
河川汙染 |
Fish in Ukkadam turn green, heavy effluent discharge into lake to blame
Ukkadam水池近日有漁民發現其池水因為工業廢水,導致藻華嚴重,水裡的魚都變成綠色了。 【閱讀全文】 |
|
|
土壤侵蝕 |
Post-wildfire erosion can sculpt forested mountains
研究指出新墨西哥州Las Conchas地區在發生森林大火後,土壤侵蝕率高達90%,成為形塑當地地表起伏的重要力量。 【閱讀全文】 |
|
|
|
|
 |
 |
 |
 |
|
狩獵文化 |
原民有話要說 狩獵均兼顧生態平衡
【閱讀全文】 |
|
|
|
省水標章產品 |
賣非省水馬桶水龍頭 最高罰20萬元
【閱讀全文】 |
|
|
螢光蕈 |
綠色小精靈 台南新化林場神祕植物現蹤
【閱讀全文】 |
|
|
廢棄物 |
可惡!安南農地濫倒廢棄物
【閱讀全文】 |
|
|
彰化火力發電廠 |
彰工火力發電廠開發案 環署建議駁回
【閱讀全文】 |
|
|
太陽能 |
減排碳量 李遠哲倡太陽能發電
【閱讀全文】 |
|
|
PM2.5 |
動不動就紫爆?學者:煮飯、蚊香也會產生PM2.5
【閱讀全文】 |
|
|
省水設備 |
用水設備須具省水標章 1年省下1座南化水庫
【閱讀全文】 |
|
|
鰲鼓溼地 |
淨化鰲鼓濕地 將移除銀合歡
【閱讀全文】 |
|
|
|
|
 |
 |
 |
 |
|
|
|
|
|
.jpg) |
|
|
|
|
|
學程公告 |
學分學程新增能源與環境導論(228 U3150)課程,歡迎選修!
申請地球系統科學學程、永續資源學程以及能源科技學程的同學,請至 教務處學分學程管理系統 提出申請,申請完成後下載申請表,於每學期加退選結束後一週內將申請表連同成績單送交全球變遷研究中心辦公室。 |
|
|
|
|
學程課程規畫表 |
永續資源學程課程規劃表
地球系統科學學程課程規劃表
能源科技學程課程規劃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