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第147期電子報 2022.10.28


(一) 線上職能診斷免費做─「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

由教育部推出的 「大專校院就業職能平台(UCAN)」提供職業興趣探索和職能診斷,協助學生規劃職涯發展方向,並增進對職場趨勢的了解,以更有目標、動機的加強職場就業相關職能,提高職場競爭力。

  • 平台網址:http://ucan.moe.edu.tw
  • 使用方法:初次使用請先於平台申請帳號,並參考「UCAN使用指南」了解各項服務。

★平台使用如有問題,可透過平台「聯絡我們」頁面提出問題或與職涯中心聯繫。

(二) 2023 Passion Worker新書座談會

2023 Passion Worker即將在11月出刊!
11月29日將舉辦2023 Passion Worker新書座談會,更多活動資訊,請持續關注Passion Worker 臺大人職場手冊粉絲專頁

(三) 履歷撰寫與面試技巧一對一諮詢預約
  1.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 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2. 講座目的:
    鼓勵同學運用履歷撰寫及面試技巧的知識,並進一步與專家顧問進行一對一、面對面的諮詢討論,以期協助同學瞭解如何持續優化個人學經歷亮點,增進個人求職競爭力。
  3. 諮詢預約網址:
    https://career.ntu.edu.tw/student/skills

★注意事項:

  1. 特別提醒說明:因資源有限,一對一諮詢服務每位同學6個月內限使用一次,請好好把握。
  2. 更多預約須知,請詳閱諮詢預約系統之說明,謝謝配合。

歡迎共襄盛舉!!!



〈拓荒式旅行〉

《學會與迷惘共處才是人生常態》專訪牽猴子整合行銷公司總經理王師

撰文/林麗珊

常常從旅行當中開拓眼界、獲得嶄新想法的王師,他的理想旅行狀態是邊行邊看,享受每個當下。他在電影產業深耕 18 年,甚至熱愛電影到33嵗那年創辦了牽猴子整合行銷,專做國片宣傳發行,如今已邁入第十個年頭。「現在比較知道輕重緩急,什麼東西完全可以放下,不需要糾結這麼久。」這是他一路上曾經深陷迷霧之中,撥雲見日後的豁達。

開眼選科系,夢想功成名就

指揮中心才剛宣布防疫政策降級不解封,牽猴子就幾乎全體回復實體辦公,辦公室裡所有人井然有序,每間會議室熱火朝天地討論著企劃案,一如總監王師的風格俐落明快、雷厲風行。

43 歲仍然充滿活力,說話聲如洪鐘,他在大學時期卻也曾面臨「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的迷惘困境。「我的摸索是從進大學第一天到畢業那天都還在摸索,」王師憶起大學生活的時光,略帶自我調侃地笑道,「而且我延畢,所以花了整整5年。」

國中念美術班,讀師大附中時徜徉在國文經典當中,王師從小飽受文化薰陶,「我知道文學、藝術才是真正能夠觸動我的東西,讓我獲得很多感動與養分,還立志想讀中文系。」不料,他笑稱高三不小心備考太認真,成績天天開漲停板,最後聯考一舉考到全國 200 名。

優異的成績與父母的建議讓他選擇科系時心生動搖,在那個臺灣股市狂飆的年代,金融、證券、管顧業幾乎是文組生的夢幻職業,王師最終在志願卡上畫下臺大工商管理學系企業管理組,「我當時其實不知道工管系在幹嘛,但就想著現實上的功成名就。」

文青走錯棚,落入商業世界中

這個愛好文藝的青年,在大學第一堂初級會計學課,就受到震撼教育。在管一地下室的大講堂,會計老師對著全班同學說,「如果你們現在坐在這邊, 不覺得賺大錢是天經地義的事,我建議你趕快轉系。」王師突然意識到,自己好像來到了一個完全不熟悉的世界。

「我跟整個商學院,跟我們系上一直有種格格不入的感覺。」對才大一的王師來說,進大企業工作、賺大錢都還是非常遙遠的事情,「我完全不覺得這地方有任何讓人興奮、刺激,覺得好熱血的事情。」

學業上的挫敗令他更加徬徨,當初因為不擅數學而選擇文組的他,進入管院無可避免接觸到大量微積分、會計學、經濟學、管理數學等,「我大一下就被當了三個主科,真的唸得非常痛苦。」他的初級會計修了三次,到大五還在和大一的新生一起修課,到現在都還會夢到當年考試被當,畢不了業的惡夢,「原來大學的時候自己好像很帥、不在乎的成績,但其實是成績是我非常大的恐懼。」

王師認爲在大學自由的場域,自律、有想法、勇於嘗試的人,很快可以找到新的看待世界的方式,朝著自己的目標前進。「但像我過去沒有太多自我累積,也沒有自主意識學習的人,突然就爛在那裡。」他坦言,過去的求學之路就像是被規範好的輸送帶,而當時他並不具備規劃大學生涯的思想準備跟客觀能力。

和商院價值觀不符、學業能力欠佳的青年王師,回憶大學生活做過最有系統的兩件事情就是看小說、電影和修很多歷史系的課。大一、大二時,他翹課天天打電動、泡咖啡店、看獨立報紙、逛誠品,在臺大附近的《大世紀戲院》,二輪電影一部看過一部。有時候前天熬夜打電動隔天睡到下午,看著空無一人的家中,發現身邊所有人都在軌道上,世界依然照常運轉,只有自己無所事事,「那種孤寂感很可怕。」

當時唯一讓他有感的課程是歷史系的課,他絕不翹課,也認真寫作業,「老師教給你的知識是幾百、上千年的,真的會覺得此時此地的困擾其實跟人類文明相比都不值一提。」事隔多年,當時在課堂中獲得感動與啟發都還記憶猶新。

旅行開拓視野,思考職涯未來

大三那年暑假是旅行,是王師重新開始思考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係的起點,他出國拜訪在加拿大讀書的高中好友,「第一次去歐美國家,帶給我很大的震撼。」他發現好友的同學,幾乎都在兼職工作,因爲大部的大學生都得自己籌高昂的學費,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跟大學同學去奧地利旅行時候,在青旅遇見來自世界各地年輕學生,很多人利用大學畢業前一年的時間到處旅行,他們認爲,如果沒有先看過這個世界,怎麽知道未來40年,該跟世界處在什麽關係?

台灣的教育體制,從來沒有機會讓學生思考這樣的問題,「我第一次知道原來國外的學生是這樣看待他們自己的大學時光跟未來生涯間的關聯性。」王師開始意識到自己的不負責任,未來的工作會佔去人生大半的精華時光,「因為工作定義了你和這個世界的關係,甚至標誌你這個人一生該怎麼樣去講自己的故事,怎麽能不思考清楚?」

退伍後,他一開始因爲延畢落後同儕的焦慮感,順工管系主流進入大外商聯合利華工作,第二個月就果斷地出辭呈,「當時我跟自己講說,不要騙自己了、你演不下去了。」告別那些讓他完全提不起勁也掌握不來的數字、報表、模型、市場計畫,也和許多人想象中典型成功人生一刀兩斷,「如果我人生中有某種定義上的成功,那絕對不是那種成功,我做不到。 」他在自身偏好與主流價值的拉扯終於有些眉目,自己得依循心中的熱情來做選擇,「離職時,我告訴當時的老闆,我想做出版或電影相關工作。 」

迷惘像麻疹,總得發過一次才會好

王師常用一個比喻來形容自己大一到剛畢業這段充滿挫敗與疏離的時光,他說,這就像發麻疹一樣,人一生起碼要經歷一次,早發比晚發來得好,晚發比不發來的好,「這樣的尷尬期,可能有長有短,但是有來都是好事,如果你能夠在裡面想通一些什麼,或摔了一跤但不致命,還能夠爬得起來,都是好事。」

他走得跌跌撞撞,回看這段找不到自己位置的漫長撞墻期,「我很誠實講,我當時真的很不開心。」可是他認為那段探索期是人生中非常必要的, 這讓他真正開始明白如何與迷惘、無所事事相處、怎麼為自己的選擇負責,當迷惘再次找上門,他也不再害怕去思考關於人生的困難問題。

離開聯合利華後,他先到誠品臺大小福店工作3個月,但喜歡一個產業跟真正投入又是兩回事,他發現在書店工作更像服務業,「工時非常長,又非常勞力密集。 」儘管辛苦,他也認識一票志趣相投的文青好友,王師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了第一份跟電影產業相關的工作,到電影代理公司騰達國際娛樂擔任宣傳企劃。

從熱情到專業是真正的考驗

王師坦言,當時的自己是既期待又害怕的,歷經大學五年來的挫敗、聯合利華、誠品的短暫經歷都讓他懷疑自己,「我是不是一個現實意義上的loser,根本是社會適應不良症?」好不容易選擇了一個自己喜歡的電影產業,萬一又適應不良怎麽辦?

他格外兢兢業業,非常認真看待這份工作的一切。「當你選擇一份你以為你喜歡的事情的時,才是面臨真正考驗的開始,你究竟只能作為一個快樂的觀衆,還是能成為一個從業人員。」

幸運的是,半年後,他經手行銷一部他熱愛的電影《革命前夕的摩托車日記》,改編自拉美著名革命家切格瓦拉和好友的日記,紀錄遊歷南美洲的自我探索歷程,讓王師取得極大的共鳴,「我花了很大的心思跟努力宣傳,也做的很成功。」

政大傳院柯玉棻老師跟王師分享,那年傳播所招生考試中,好幾位考生都在試卷上寫下,看了這部電影後深受感動,這讓王師非常感動,也找到自己的自信,「我覺得天啊,我的工作好有成就感,電影真的很有力量,是非常迷人的,而且是可以改變社會、改變人生的。」

谷底反彈的堅定

之後數部電影的成功與迴響,才讓王師肯定自己選擇的路,「原來我可以把一部電影行銷得非常好,我應該可以一輩子吃這行飯的。」隨著工作經驗累積,2008到2011期間,是王師的另一個迷惘時期。從電影宣傳、國片、記錄片、影展、戲院,在產業中各國位置都有了經驗,他開始思考自己還能夠有什麽創造與突破,「我當時就有個感覺,我可能會創業。」

2011年他與兩位股東李烈、馬天宗創立牽猴子,在這一條顛簸的創業路上,王師認爲自己很幸運,不僅找到一個自己熱愛的產業,更有許多貴人不求回報的幫助,「甚至在我把事情做得一團糟,闖了大禍時出來幫我收拾。」

他口中的大禍是牽猴子成立的第5年,因為擴張過快而面臨經營危機,當時公司另外兩位股東給予很大的支持,度過這陣會亂後的谷底反彈,讓牽猴子的經營更站穩腳步,王師也看清楚「內容」是電影產業的核心,投入更多的心力在原創作品的開發上,推動《返校》、《怪胎》等叫好又叫座的電影,也拍出漫畫家鄭問的紀錄片《千年一問》。「在創作的過程,跟它可能帶來的影響力,都讓我很興奮,也讓我覺得公司對社會是有益的。」他發現自己做的工作能與社會產生連接,而且有正向影響時,他似乎也逐漸定義出屬於自己成功的意義。

每個人一生終究只能為自己負責

談起牽猴子正在進行中的新計畫,王師的眼中仍然燃著熊熊熱情的火光,一如當年那個喜愛電影的少年。問起他從當年的選擇一路走到這裡,滿 不滿意自己的生活,他沉吟了一會,「如果你問我現在當下,我滿意得不得了,可能跟其他人口中的成功並不一致,但每個人一生終究只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我覺得要讓大家知道,迷惘是生命的一部分,」王師說,他建議交朋友、讀書和旅行,這三件事情可以幫助我們比較平順地度過迷惘時期,「這可以打開你的眼界,豐富你的生命。」

「年輕的時候,其實就是用盡全力做這三件事情,他們會成為你一輩子的養分。 」王師笑道,「這樣你就不會覺得自己 21 歲的迷茫有多了不起,因為之後還有40、60歲的迷惘呢。」


〈深度旅行〉

《不必很有勇氣,也能找到自己的路》專訪師大地科系助理教授李悅寧

撰文/林晏廷、柳欣汝

「其實本來是因為工作穩定的考量才去讀醫學系的,進了醫學系以後三心二意想著要轉換跑道,因為我還是很喜歡物理,但是因為對物理沒有職涯的想像,所以不敢去念。」李悅寧,曾就讀臺大醫學系,卻在於法國交換時決定休學轉換跑道,投入天文學研究,一路取得法國巴黎第七大學天文物理博士學位,目前擔任師大地球科學系助理教授。非直達的職涯旅途繞著繞著,最後還是回到了她真心所愛的天文物理領域。

原先,我想走一條務實安全的路

李悅寧坦言她是個缺乏想像力的人,爸爸媽媽是國小老師,家中長輩務農,從小舉目所及的職業選擇狹窄。成長過程中除了讀書外沒有自我探索的機會,因此對未來一直都缺乏想像。「雖然我是很會讀書的人,但我對未來真的沒什麼想法。我喜歡學習,但是比較不會思考學習的目的性。」學生時期的她非常聰明,高中時參加地科奧林匹亞國家競賽奪得金牌,雖然喜歡科學,但她認為自己缺乏想像力與好奇心,沒有信心往科學方向發展,因此選擇了沒有就業困難的醫學系,走一條務實安全的路。

在2008年,李悅寧順利進入了臺大醫學系,除了系上課業外,熱愛學習的心驅使她雙主修機械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的課程包含古典物理和力學,打開了她對流體力學的興趣,開啟日後研究天文領域流體力學相關的契機。

「我其實也很珍惜自己在醫學系待了四年的經歷,因為這個時代跨領域的溝通非常重要,隔行如隔山,我有醫學系的訓練就比較能跟生物領域的專家交流,開啟跨領域合作的可能性。」李悅寧認為醫學系的訓練對跨領域的溝通十分受用,但也強調跨領域這件事「過猶不及」,在這個世代所有事物發展得太快,年輕人要學的東西很多。「雖然現在臺大很鼓勵大家跨領域,但是我覺得要先把一件事情專注地做好,有餘力再跨領域,不能說一味學很雜的東西,然後說我在跨領域,這樣就會不知道自己的專長在哪裡。」

累積能量的大學時光

「我去讀醫學系是想擺脫就業的不確定性,所以剩下的時間就是做我愛做的事情,所以我就去雙主修了。」李悅寧在大學嘗試各種不同的課程活動,包括大二暑假他至加拿大參加數學研究計畫,大三暑假至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參加心理物理學活動。而大四時在中央研究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進行專題計畫,成為人生轉捩點,開始真正思索踏入天文領域。

「在參加中研院計畫時,有老師發掘了我,其實到處都是契機,只是當你準備好了就可以把機會接下來,所以那時候又下定決心要轉換跑道。很多機會連在一起後,有一條路出現在眼前,我稍微拐個彎就往天文的方向走了。」

面對改變人們往往會感到害怕,永遠不知道怎麼走是正確的,李悅寧在即將轉換跑道時也不例外,然而她說:「我沒有什麼偉大的人生規劃,參加這些專題計畫的當下就是很開心。很多事情沒辦法看到立即的影響,它是慢慢疊加的,經過三個暑假的專題過後,我就有點勇氣去做一些看不見未來的事情。」

李悅寧認為現今社會變化快速,你永遠不知道擁有什麼樣的專長會對就業有幫助,因此很多大學生看不見未來時會恐慌、缺乏安全感,但是不要把大學當成職業訓練所,要把握機會做喜歡的事,你的努力絕不會白費。「雖然在醫學系做的事情又多又雜,但是現在回頭看都沒有白費,反而很感謝自己當初有努力做這麼多有趣的事情。」

沒有勇氣的示範

三個暑假的嘗試之後,李悅寧決定在2012年申請赴法國綜合理工學院機械系交換。「不過交換也不是為了幫助我的職涯發展才去的,純粹就是因為『我好想去交換喔』,以前沒想過要出國留學,所以想說待個一年體驗一下在國外念書的生活。」然而這一年的交換計劃,卻徹底改變了她的人生規劃。法國的課程、師資,以及學習的風氣和環境,都讓李悅寧感到開心與享受,讓她最終決定從臺大醫學系休學,留在法國綜合理工學院繼續攻讀天文碩士學程學位,循著機會邊走邊思考,就這樣一直留在法國,取得巴黎第七大學的天文及天文物理博士學位。

「我覺得規劃那麼長遠都沒有用。就像我那時候也早就規劃好了,醫學系七年、交換一年、再加上雙主修多一年,我總共大學要念九年,哪一年要做什麼都想好了,但之後都沒有執行啊。」李悅寧認為,規劃可以當作閒暇時候的消遣娛樂就好,不必花費太多心思。如果構思好的路程中出現了失敗,就坦然接受它,現實脫離計畫也沒關係,千萬不要太勉強自己。「當然(失敗)當下會很挫折啦,但一直停留在那裡是沒有用的,過了就算了。如果沒有達到本來預期的目標,那就看看有什麼方法可以達到,不用完全按照計畫執行也沒有關係。」

談起休學的種種考量,李悅寧簡單道,畢竟當時人就在法國,老師幫忙找了獎學金,當初申請的天文碩士學程也只有一年而已,念下去的阻力不大,因此也沒有感到特別迷惘。「我從來不覺得我在過程中有做什麼非常困難的決定。」李悅寧認為,做決定是需要情境的,而她的運氣很好,很多事情剛好水到渠成,而且都有退路,所以就不須要猶豫太多。而李悅寧自身的堅持,與心態開明的父母,也讓她能坦然安穩地做下這個決定。「那時候我說我要在這邊(法國)念碩士,我爸就說『不好吧,先回來把醫學系念完吧。』我媽就跟他說『人家只是告訴你而已。』他就沒話講了。」李悅寧笑道。

「很多人都很有勇氣,我覺得我是屬於沒有勇氣的示範,可以告訴大家:不需要很有勇氣,只要把當下的事情做好就好了。我做的很多決定其實打的都是安全牌,看到當下有一個機會可以去試,試了我應該會比較開心,那我就去試試看。但是就算沒有成功,我也可以回來把原來在做的事情做好,繼續完成它。」

開心、有點用,這樣就好了

李悅寧在2017年取得博士學位,進入巴黎地球物理研究所(IPGP),進行以太陽系早期演化過程為主題的博士後研究,並在2019年回臺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她的專長是恆星形成,與流體力學、重力、磁場都有關聯,而且時間尺度很大,很難正確描述整個過程,須要大量學習、綜合各種因素多方考慮。在李悅寧眼中,這件事情非常複雜、困難,卻同樣有趣而迷人。除了做研究,李悅寧的教學生活充滿了意外,與學生們交流、備課,對於她來說都是十分新鮮的嘗試。其中也有困難與痛苦的時候,但李悅寧說,教職也是一種學習,對學習的愛,讓她因此慢慢開始樂在其中,在教學中慢慢成長、變得更加有耐心。

而李悅寧對天文跟天文物理有熱情嗎?「我覺得不要去過度強調熱情這件事情,那只是給自己一些無謂的壓力而已。現在社會有一點不健康,好像人沒有熱情就很失敗,我覺得這不正確。其實做一件事情,當下有一點開心,然後它好像有點用,這樣就好了。」

不要浪費自己的青春

對迷惘的大學生,李悅寧說,最重要的,是不要浪費自己的青春、不要讓自己後悔。「我覺得在醫學系讓我感觸很多的就是:有一些同學真的很不想念醫學系,然後被家裡逼著念,他們就有點自我放棄,在大學階段沒有認真地學習,或是認真地過生活、做一些可以做的事情,那我就會覺得非常可惜。」李悅寧認真地建議不喜歡自己科系的人:不要對生活失去熱忱。大學校園裡充滿了可能性,有多樣的課程、有優秀的同學,可以做的事情真的很多。不管是念書還是玩社團都可以,盡量把可以做到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做好,為自己找一點成就感、讓自己開心。「不要跟任何人賭氣,賭氣是件很可惜的事。」因為人生是自己的,所有的損失也是自己要承擔的。

「比起旅行,其實我比較喜歡過生活。」如果把人生比做一趟旅行,李悅寧喜歡long stay,喜歡走安全路線,雖然做了一些決定,但始終有個基地可以隨時回來,可以讓她有安全的退路、支持她去做很多特別的事。從醫學系休學、讀完法國天文博士學位、回臺任教,李悅寧的決定與思考方式似乎都與大眾所推崇的典範相異,卻自成一套富有哲理的原則。從高中開始對物理簡單的喜歡,透過李悅寧一次次的嘗試、打安全牌的邁步,逐漸明確、逐漸成熟。不規畫長期人生、不強求達成目標、不逼迫自己冒險,李悅寧的職涯路程證明:認真地對待生活、細細品嘗學習的快樂,不必很有勇氣,也能慢慢找到讓自己過得開心的路。


2022.09.13學輔中心揭牌擺攤活動

學輔中心熱鬧揭牌,
身為夥伴的職涯中心一定要來共襄盛舉!
想認識職涯中心在做什麼?
快來追蹤職涯中心粉專
讓你掌握第一手的職涯訊息。


★更多資訊請上職涯中心網站首頁最新消息或本中心求才求職網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