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訂閱|歷史回顧 | 第95期電子報 2016.12.22 | ||||||||||||||||||||||
![]() ![]() 陳昱廷:看見創意農業,繁雜工作也有了意義!
文/ 王冠云 採訪/陳郁潔 跌跌撞撞也不怕!拿出更多勇氣去闖 「不想停在同一個地方!」大學部、碩士班皆自台大農經系畢業的陳昱廷(阿 凱),去非洲史瓦濟蘭服完外交替代役之後,經友人介紹加入了「禾餘麥酒」團隊。現在,他主要負責 公司大大小小的對外業務,並且每周固定安排行程離開臺北,親自與農友接觸;從生產端到消費端,儘 管工作繁雜,但他仍保持著樂觀的心,相信問題必有解決之道。 抉擇歷程:農學院出路怎麼走? 阿凱說,自己算是一路「順順的」就讀同一科系的大學部、研究所。他表示, 農學院多數人在大學畢業後會去嘗試公職,或轉到其他產業工作或深造;以農經系而言,若非從事公職 ,許多人會往金融、管理等方面求職或求學。然而,阿凱說,他並不想做公職,但還是想做與農業相關 的事。 想要繼續留在農產業的原因,來自於離開學校後服外交替代役的經驗;阿凱提 到,當初因為念了碩士班,增加了錄取外交替代役的資格,他被分配到非洲的史瓦濟蘭,而在這將近一 年的服役期間中,他得到了比求學期間更多的機會與農業生產端接觸,當時的主要工作正是「協助當地 的農業計畫」,那時他甚至有機會接觸加工、外銷方面事務,這份經驗,變成了日後他選擇工作時很重 要的契機。 於是,回來台灣之後,他因為參加「簡單生活節」,認識了「禾餘麥酒」,阿 凱說,那時候禾餘有段公開的小型分享,他很認同他們的想法,便進一步的和他們接洽、認識。後來, 當團隊有職缺時,他正好也在找工作,結合自己所學與服役經驗,除了很感興趣之外,「就覺得在禾餘 也能做」,便加入了團隊。 拿出好東西,開發農業公司的創意點 阿凱表示,他目前的工作內容主要以業務為主,接洽的對象多為農民,他們會 以合約的方式談原料的合作,由契約保障雙方的權益。在銷售方面,也陸續談了一些合作商家。另外, 由於現在品牌的知名度仍在成長中,因此他還需要接觸一些市集活動,讓禾餘有機會透過擺攤的方式, 接觸第一線的消費者。 農友的接洽部分是阿凱最重要的業務內容,阿凱說,在原料產季的時候,他盡 量每兩週去一次農地,因為親身關心比起電話聯繫更能了解當地的狀況,如果有問題也能以更好的方式 處理。與農友合作的過程中,阿凱發現,在原料生產經驗方面,農友對他們的幫助很大;而農友因為多 了禾餘這個契約訂單,也得到了一定的資金援助,可謂互惠雙贏。 阿凱還發現,很多研發端發展出來的好東西,如新的育種成果,可能只停留在 研究室,沒有實際被應用在產業上,這是很可惜的事情。他說,啤酒就是一個很值得發揮創意的農產業 ,需要技術也需要行銷,阿凱指出,像是禾餘的創辦人就會跟農藝所的指導教授討論如何結合實務與研 究。而如果啤酒產業做出規模,也是開拓農產業的新面向,能創造新的工作機會。 工作軟實力:時間管理與人際經營 然而,阿凱提到,由於工作場所經常不在公司,因此行程彈性,事情總是很多 ,甚至可能連晚上休閒時間也會接到工作的電話或訊息。一開始會不適應如此繁雜的工作型態,但這也 讓他意識到調配私事與公事的時間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他現在正在努力學習拿捏好兩者之間的比 例。 阿凱說,儘管工作繁雜,但因為他不喜歡總是「停在同一個地方」做事,他是 個「行動力比較強」的人,所以目前這樣的工作內容對他而言反而不會太「無聊」,只要習慣了之後, 再加上掌握好時間管理原則,便能較有效地把公事處理好,也能留時間給自己,在工作以外的時間多充 實與啤酒相關的知識或從事其他休閒,這樣一來,在介紹產品、與人接觸時也能更有談話內容。 此外,阿凱也觀察到,人脈和溝通是這行業非常重要的一環,人脈方面,目前 接洽的農友許多都是靠學長姐的介紹而認識的,例如他們有許多農經系、農藝系的人脈,透過在各地改 良場等公家單位工作的學長姊,由於他們較常接觸農友,若有合適的人選,便能互相介紹,談後續的合 作。 在溝通方面,阿凱注意到,這是臺大人尤其需要提醒自己的地方,他發現臺大 人常有放不下身段的毛病,比較容易堅持己見,而缺少彈性空間,這很容易造成合作雙方的不愉快或誤 解。阿凱說,「不需要堅持自己一定是對的」,是非對錯與溝通的成敗並無關聯,重點應該在於「把話 講開」,不要讓雙方的成見越來越深。 多方學習,更別忘了應用 最後,阿凱回憶自己從大學畢業到研究所的歷程,他認為畢業後直升碩士班比 較可惜的地方在於沒有先見過實務操作面。他建議,等到自己覺得有什麼「真的需要學」的東西再回到 學校讀研究所會比較好。阿凱說,以農業經濟學為例,最終的研究結論可能得出了一個模型,但這個模 型到底該怎麼用在實務上,可能還有一段距離。 阿凱也想提醒學弟妹,在大學期間可以多修一些不同的課程,尤其臺大有許多 好玩的課程,也可以多多嘗試,畢竟不知道未來哪一天什麼時候會用到。他說,有時候會碰到「這個好 像以前看過,但沒學過」的東西,這樣就會有點可惜,所以,他也有點感嘆當初在學校的時候沒有修夠 多有趣的課程。 阿凱還提到,以農產業的未來而言,如果啤酒產業做得好,等於開啟了一個新 的農業路線,如果公司銷量提升、擴大規模,也會對整個臺灣的農業有所幫助。阿凱也說,在農產原料 的接洽方面,希望能和有興趣的年輕農友合作,儘管經驗不足,但或許能有更多的腦力激盪。 ![]()
(左)學生事務處 陳副學務長佳慧 致詞 (右)職涯中心 劉春 梅執行長 簡報實習成果 (上)化學工程學系 馮浩 高階管理見習營-中鼎工程 (上)電信所 吳東林 來榕社會實踐-福建海峽銀行 現場Q&A 職涯學苑講座:「曠野開疆」的堅持與信念-伊拉克經驗分享
職涯學苑講座:2016就業新動向與職涯策略
財務會計課程
(左上) 繆文娟老師、(右下)許碧芳老師 國際領導力學習營(”Global Leadership for Tomorrow” Program)
(上)Dr. George Hallenbeck、(左下)Ms. Clare Forrester 、(右下)Mr. Peter Hatti 講者與學員們互動 團體照 ![]() 發行單位:臺大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career@ntu.edu.tw 電子報編輯 :張珈瑜,杜承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