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歷史報區  │  訂閱電子報  │ 

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工作坊
2023/12/14
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工作坊於12月14日於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潘貫講堂舉行,會議邀請到單分子生物物理化學領域國際知名學者Jeff Gelles教授分享他團隊近年來的研究成果。

他的研究跳脫過往簡單的系統,在更接近於真實生物體內的狀況下,利用細胞萃取物內的多種蛋白,利用細胞萃取物內的多種蛋白,並對其中數種蛋白進行螢光標記以進行單分子共定位(colocalization)實驗,在複雜系統中呈現了單分子的實驗結果,預期是此領域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 陽明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林俊良副教授參與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張鳳吟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矽是現今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原料,相關製程技術都非常成熟,然而,矽是非直接能隙半導體,吸收和發射光的效率很差,不利開發作為光電材料。近期,雖然量子點與矽耦合的系統產生光致發光焠滅,已經顯示有能量轉移,不過量子點的發光與尺寸有關。研究團隊研究有機分子與矽組成...

 

── 成功大學化學系鄭沐政教授領導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朱舢樺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在全球暖化危機下,如何運用碳中和以達成二氧化碳減量,是一個重要的目標。而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對於實現碳中和有極大潛力。藉由催化劑的幫助,二氧化碳能夠還原成具工業價值的多碳化合物。在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領域中,過往探討碳–碳鍵的生成的研究,均著重在兩個吸附在...

 

── 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與生態研究所曾筱君副教授領導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何郁庭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氧化亞氮被認為是嚴重破壞臭氧層,並加劇全球暖化的溫室氣體。由於人類活動與工業發展逐漸蓬勃,大氣層內氧化亞氮的濃度急遽升高,在此同時,河口與沿岸區域被認為是氧化亞氮重要的釋放源。研究團隊於2019年至2021年間取樣蒐集淡水河口及離岸約20公里遠,深度約70公尺深近海...

 

 

      
超導奇蹟與量子怪象:普林斯頓的「薄冰」實驗顛覆理論
@ 明日科學
研究開始於一塊鎢二碲晶體,這是一種被分類為層狀半金屬的材料。通過逐層剝離,研究人員將它轉變成二維材料,厚度僅有單個原子...

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快速測試超材料 抵抗超音速衝擊彈性
@ Technews
研究團隊將不同微小超材料晶格懸浮在微觀結構之間,以超音速向材料發射較小粒子,接著使用高速攝影機以奈秒精度捕捉每次撞擊...

AI推升資料中心用電量,「負載轉移」成降碳排解方
@ Technews
隨著生成式AI迅速崛起,未來資料中心的用電量將會愈來愈高,在能源轉型背景下,綠能夠用嗎?現在Google推出的技術可以幫忙...

科學家利用雷射模擬產生物質,讓E=mc²變看得見摸得著
@ T客邦
研究小組透過雷射就模擬出了光子-光子碰撞的條件。由於設定簡單,而且易於在現有雷射強度下實現,因此有望在不久的將來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