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歷史報區  │  訂閱電子報  │ 

物理生物與生物物理學者交流會暨學部成立大會報導        2022科技部學術攻頂計畫年度交流與研討會報導
2022/4/10   2022/3/25-26
大會由生物物理、物理生物及相關研究領域人員自主報名,並邀請物理學門召集人鄭嘉良老師、生物科學學門召集人蘇怡璇老師分享各自領域的學門文化,與會人員中...
 
科技部持續強化國內的前瞻研究,以研發關鍵科學技術及建立人文社會典範為目標而努力。秉著去年會議成功的學術交流,今年再次於3月25日及26日擴大規模舉行...
     
110學年度高中地球科學教師「地科廣角鏡」研習報導        2022台灣物理年會暨科技部計畫成果發表會報導
2022/3/24-4/14   2022/1/24-26
「地科廣角鏡」活動共舉辦兩場,主要搭配地科科普微電影並邀請影片內其中一位科學家現身分享與主題交流。第一場於3月24日舉行,主題「風與海‧我們的科學」...
 
今年會中總計發表了1259篇的學術論文報告,含708篇壁報發表與60篇講員演講報告.本次會議參加人員之中,除了吸引眾多國內師生參加以外,約有3%來自國外人士...
     
2022 AI & Data Science Workshop報導        110年化學研究推動中心分析化學小組秋季會議報導
2022/1/24-26   2022/1/15
近年來人工智慧(AI)在產官學界均引發熱潮,其實務應用範圍廣泛,例如醫療研發、經濟財金、工業製造、科技產業、教育心理等均熱切需要此領域的技術與人才...
 
會議由化學學門召集人李弘文教授揭開序幕,接著由分析化學小組召集人黃志清教授、屏東大學古源光校長致辭,牟中原院士向大家分享中孔洞二氧化矽薄膜的應用...

 

── 中興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賴盈至副教授參與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鄭淳澧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在半導體中,我們觀測材料的電性,以電子與電洞去理解微觀世界,將精神反映至宏觀上,好比你在白板上看過電子繞核轉動的示意圖,便認定那是規律的圓周運動,若再深入研究些,才明白原來電子是以機率密度的形式散佈在原子結構裡;拓樸絕緣體則更玄妙了,雖說是絕緣體,但它...

 

── 中研院化學研究所王朝諺研究員領導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蔡宜靜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氫化」是現代工業中最廣泛應用的化學反應,氫化反應不僅可以使化合物變得飽和,也可使分子裂解,在食品、石油、製藥等工業皆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然而氫化反應的環境卻存在高溫與高壓的嚴格要求,為使氫化反應發生在溫度、壓力相對較低的工廠環境中,工業製程使用催化劑...

 

── 中央大學大氣科學系王儷樵助理教授參與跨國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陳睿純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正常時期,赤道附近的東北與東南信風會帶動海水由東向西流動,西太平洋溫暖的海水為亞洲及印度地區帶來季風降雨;而東太平洋則有來自海洋深處的冷海水湧升,狹帶豐富的營養鹽為南美洲的祕魯沿岸吸引大量魚群,成為全球重要漁場之一。科學家發現在某幾年中,太平洋信風減弱...

 

── 清華大學統計所趙蓮菊榮譽退休教授參與跨國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王作城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過去一直沒有以統計模型來研究量化文獻的遺留與毀損,直到今年二月,一篇清大統計所趙蓮菊教授與國外學者合作,登在《Science》上的論文,才第一次有利用統計生態模型探討關於歐洲中古世紀文獻遺留的量化研究。趙蓮菊教授過去就是非常有名的生態統計學者,近三十年來她曾經...

 

 

      
控制疫情 新的紫外光能安全殺死室內空氣中病原體
@ 明日科學
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提出,一種稱作「遠–紫外光C」的紫外光,可能可以大幅度地改變我們對抗空氣中病原體在室內環境中傳播...

巧克力不加糖也不會苦澀?研究發現可靠烘焙溫度掌控
@ 食力foodNEXT
可可當中的苦味來源為可可鹼與咖啡因,與一些類黃酮成分等。其中某些特定的化合物還會受到可可豆的品種、生長條件與收穫時的...

從圍棋到蛋白質、核融合 DeepMind又跑去研究古希臘語
@ Technews
引入深度學習工具後,研究古代文明的效率提升肉眼可見。但這不意味人工智慧會取代人類。談到Ithaca古希臘石碑修復研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