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訊*NTU Library Newsletter
  新175期(電子版121期)2014.11.15
  ISSN 2072-6368

 
 ◆ 邂逅文藝之秋
 ◆ 三校聯盟之「借書一卡通」
 ◆ 投稿PNAS OA期刊,可享文章處理費優惠!
 ◆ 歡迎參觀「思想貓的文學書房—桂文亞女士手稿資料展」
 ◆ 「聞書香‧知臺大」 書展
 ◆ 黎烈文教授手迹資料展11月28日開幕
 ◆ 「年輪:臺大實驗林的特展」校史館川流廳展出
 ◆ 搭乘康提基號航向偉大航道的挪威探險家─
  托爾•海爾達爾 Thor Heyerdahl

 ◆ 臺大校史館─臺大攝影社聯合攝影展─交換故事
 ◆ 夜宿校史館活動紀實
 ◆ 臺大博物館群暨校園巡禮活動紀實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 地理系徐進鈺老師專訪
 ◆ 請愛惜使用圖書館家俱
 ◆ 幣原坦校長原盼臺北帝大建在臺南???
 

天氣轉涼了,請享用圖書館提供的溫暖服務!本校與臺師大、臺科大成立國立臺灣大學聯盟,即日起專任老師和博士生持本校證件就能到其他兩校圖書館借書。另,本館為期刊PNAS 2015年訂戶,本校作者投稿該刊,即可享OA文章處理費優惠。更棒的是忙完期中考後,可稍稍放慢腳步,在圖書館裡聞書香知臺大,還可參觀桂文亞女士及黎烈文教授珍藏的手稿及資料,於椰林大道盡頭與文藝之秋來場美麗的邂逅。最後,歡迎大家愛上圖書館,也請愛惜圖書館,一同搭上這艘名為知識的船,航向每個人心中偉大的航道。

三校聯盟之「借書一卡通」

閱覽組流通股‧王怡晴




本校為增進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圖書資源服務合作與交流,將提供三校專任教師及博士班在學學生一卡通用之圖書借閱服務。

本服務採申請制,符合資格的讀者如欲使用本服務,須具備所屬學校圖書館之借書權利,並同意將個人檔案匯入其他二校圖書館,始得持所屬學校之借書證件到其他二校圖書館借書。

圖書館於10月初詢問師生轉檔意願,經彙整作業,三校圖書館已自103年10月13日起同步實施「借書一卡通」服務,每人可分別至其他兩校借閱圖書5冊,借期30天。歡迎多加利用!

未回覆同意轉檔意願之本校老師及博士班同學,倘之後對臺師大或臺科大圖書館館藏臨時有借書需求,仍可持本校有效證件及身分證件至該校圖書館總館臨櫃申請,惟因當場建檔,需稍作等候,敬請見諒。



投稿PNAS OA期刊,可享文章處理費優惠!

學科服務組‧陳巧倫



本館為期刊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以下簡稱PNAS) 2015年機構版訂戶,PNAS期刊為支持公開取用期刊 (Open Access) 政策,只要是臺大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投稿該期刊並經採用,且同意授權公開取用 (Open Access),即可享有文章處理費 (Open Access Fee)原價USD 1,350 元降為USD 1,000元的優惠。

該期刊主題屬跨領域科學 (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涵蓋主題包括Physical Sciences、Social Sciences、Biological Sciences等。

詳情請參見PNAS官網:http://www.pnas.org/site/subscriptions/open-access.xhtml
欲了解更多資訊,請洽圖書館學科服務組:(02) 3366-2326或tul@ntu.edu.tw



歡迎參觀「思想貓的文學書房—桂文亞女士手稿資料展」

推廣服務組


桂文亞女士是臺灣最具活力的兒童文學工作者之一,對兒童文學的發展與兩岸兒童文學的交流,有很大的貢獻。她自15歲發表第一篇作品,20歲出版散文《裁冰集》,至今寫作40年,小說、散文、隨筆、報導文學、兒童文學等著作超過1,000萬字,集結成書者共計52部,如《思想貓》、《班長下台》、《二郎橋那個野丫頭》、《美麗眼睛看世界》、《馬丘比丘組曲》、《到底是誰的錯?》等都是小朋友所熟知的作品,其中更有許多單篇散文被選用於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國小課本中,換言之,已經有超過上億的兒童讀過桂文亞的作品。

桂文亞女士在兒童文學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她任職聯合報系民生報逾30年工作期間所參與的童書編輯與出版高達450冊。她於1991年結合幾家媒體共同發起的「好書大家讀」,迄今仍是國內最具權威與代表性的兒童讀物評選活動。在海峽兩岸兒童文學交流方面,桂文亞女士更多次促成大陸兒童文學作家與學者來臺訪問,她持續在兩岸舉辦各類型學術研討會及推廣活動,鼓勵兩岸互相引進對方的原創作品。因為桂文亞的努力,讓兩岸兒童得以接觸更多的優秀文學作品,也讓家長、老師與圖書館有了選好書的依據。

2007年起,桂文亞女士經由汪其楣教授的居間連繫,開始與臺大圖書館合作,成立「桂文亞文學書房」,將自己個人文學手稿、作家信函及從事編務工作40年所收藏的作家文稿資料等檔案,按部就班、分門別類,連同相關圖書資料贈予圖書館收藏、提供研究之用。迄今共捐贈書籍逾3,000冊,個人手稿與照片417件,267位名家手稿與信函共1,825件,資料圖片5,824張,其中包括林良、琦君、林海音、潘人木、李潼、三毛、孫幼軍、金波、曹文軒、秦文君、周銳、張秋生、葛冰等兩岸名家手稿。



本館如獲至寶,為推崇桂文亞女士將珍貴手稿文物以及圖書贈予本館典藏之無私精神,並為社會大眾介紹桂文亞在兒童文學發展上的成就,特別舉辦「思想貓的文學書房—桂文亞女士手稿資料展」,邀請桂文亞女士親自擔任策展人,展出其珍藏的文學文物,除了本人的手稿、照片、攝影作品,還有眾多作家的手稿與信函、兩岸作家親筆簽名書、書畫文物收藏等,這是國內少見的兒童文學作家個人特展,展出內容豐富多元,不僅能讓您深刻體會桂文亞個人寫作歷程與編輯事業成就,並能瞭解華人兒童文學的發展脈絡,歡迎有興趣者前來感受兒童與青少年文學的魅力與兒童文學工作者的熱情。



展出日期:2014年11月7日至12月31日 ,每日9:00-17:00
展出地點: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樓日然廳(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策展人:桂文亞女士
活動網址:http://www.lib.ntu.edu.tw/events/2014_cat-kuei/
聯絡方式:電話(02) 3366-4551;電子郵件 tulce@ntu.edu.tw



「聞書香‧知臺大」 書展 Something About NTU

推廣服務組



今年的校慶期間,圖書館推出「聞書香‧知臺大(Something about NTU)」書展。歡迎來「羅斯福路四段一號」讓臺大人事物的集體記憶,陪你一同於此散步。 書展內容分為「臺大人」、「臺大事」與「臺大遊」,展出書籍內容說明如下。

臺大人 ── 說一段臺大師生、校友的故事
從校長、老師到學生、校友,臺大人的故事一段段的在校園中、在各行各業上演著,甚至成為臺灣歷史的一部份。老師們以熱情傳授專業,以關心細心引導,為學生打下堅實基礎,使他們成為未來社會的中堅份子。同學們也不負期望,在校園中自我充實,在社會上發揮所長,是科學家、創業者、經理人,也可以是公益家。看臺大人在校園裡追求卓越,走進社會實現夢想!

臺大事 ──記錄臺大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臺灣大學自1928年日治時期臺北帝國大學設立以來,迄今已有86年的歷史,從「臺北帝大」到「臺大」的許多重要發展,都值得在臺灣高等教育發展史上記上一筆。臺大人對自由民主的涵養,對學術研究的專注,對國際交流的貢獻,對社會服務的付出,都是追求卓越目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臺大的未來因為有歷史的滋養,現在的擘畫,期許有更豐碩的果實!

臺大遊 ──從「羅斯福路四段一號」出發,漫步臺大與臺北城
臺北盆地的山巒與溪流孕育了臺大校園美麗的風景,春天的杜鵑、夏季的鳳凰木以及秋天的白千層,為四季的校園妝點了飽和的顏色,黑冠麻鷺、五色鳥也被吸引來此駐居。走進臺大,體驗一堂自然教育課,也順道尋訪校園建築、漫步古蹟景點,進行一趟人文之旅。下個週末,就以臺大為中心,順著捷運網絡或是騎乘腳踏車來此一遊吧!

更多的臺大故事…
網站&部落格 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大校史館臺大博物館群臺大校史部落格
YOUTUBE NTU Campus校園‧臺灣大學EDU頻道
關鍵字 國立臺灣大學、臺大、臺大校史、大安區、臺北公館、瑠公圳、臺大校園、溫羅汀、羅斯福路、
    溫州街、臺北遊記
s

活動時間| 2014年11月11日-11月30日
活動地點|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1樓中廳



黎烈文教授手迹資料展

推廣服務組


西洋文學研究與翻譯名家黎烈文教授,於民國36年8月應聘本校,任外國文學系教授,迄民國61年10月逝世止,共在校前後26年,其間著述不斷,尤以對法國文學的探討,最為深入,而且擅以優美譯筆,譯介法國小說名著,風行一時,影響深遠。今年適逢黎教授110壽辰,特舉辦此次手迹資料展,以為紀念。

黎烈文教授,1904年生於湖南湘潭。早歲入上海商務印書館,於古籍部任編輯,點校中國古典小說多種,後留學日本、復留學法國,先入地雄大學,繼入巴黎大學研究院,獲文學碩士學位,返國後任《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結識魯迅,交往頻繁,魯迅逝世時為十六擡棺人之一。抗戰期間,受福建省政府任命,於戰時省會永安創辦「改進出版社」任社長。戰後來台任《新生報》副社長,兼總主筆,繼而辭職轉任本校教授,以教學、研究、譯著終其一生,故臺靜農先生為其治喪時,力主以「臺大外國文學系教授」為其稱謂。

此次展覽規劃觀者從「手迹.書信」中一窺黎烈文教授的人格修養與家人間的關懷友愛,於「論著.隨筆」及「翻譯作品」中體會其時而精煉、時而優美的筆觸,最後,透過各界累積的「懷思.評論」,描繪出黎教授在文壇之淵遠貢獻以及吾輩的景仰與嚮往。

開幕時間|
2014年11月28日(週五),14:00,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專題演講|
2014年11月28日(週五),15:30-17:30,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王文興教授-黎烈文先生的文筆
白先勇教授-黎烈文先生與法國文學中譯
鄭恆雄教授-跟黎老師學習閱讀莫泊桑
報名網址|
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579
展覽資訊|
2014年11月28日至2015年1月30日,週一至週五9:00-17:00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5樓特藏資料展覽區
主辦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國立臺灣大學新百家學堂



「年輪:臺大實驗林的特展」校史館川流廳展出

校史館營運組


臺大校史館除了傳承臺大精神之外,亦肩負「向各界介紹臺大、進而促發認同臺大」的使命。臺大校史研究與展示,足以映射臺灣高等教育發展以及展現社會邁進的里程。繼深獲各級學校師生與民眾喜愛的「臺大博物館群特展」之後,再度推出以臺大最富土地關懷的實驗林為主題的特展。 臺大實驗林已經113歲,是臺大歷史上僅次於醫院的古老機構,前身為東京帝國大學農學部附屬臺灣演習林,在傅斯年校長任內(1949年)撥交給臺大,開啟臺大實驗林絢爛的書頁。

臺灣森林覆蓋率占土地面積近60%,3.2萬公頃的實驗林面積占臺大總校地96%強,等同於臺灣總面積1%,要認識臺灣自然史,教育民眾生態保育及國土保安的知識,臺大實驗林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


擁有知名景點「大學池」的溪頭只是臺大六個營林區之中面積最小的一個……過去先人胼手胝足經營保育,自日據時期遺留文物、工具、儀器在一次房屋修繕整理中重現光明。


- 左:【展場一隅】實驗林大事記,採用樹枝狀設計。/右:【展場一隅】光復初期,簡介與老照片。 -

為了向臺大師生、各界人士介紹實驗林鮮為人知的歷史與特色,於是校史館決定將這塊孕育過無盡樹木、無數人才的土地沿革搬進校史館川流廳,讓更多人認識這塊位處中臺灣的山林寶地,進而愛護珍貴的山川大地,也寄望參觀人潮能如川流廳之名「川流不息」。歡迎蒞臨踴躍參觀!



- 「年輪:臺大實驗林的故事」特展已於11月5日在校史館川流廳開幕,展覽相關訊息請見活動網頁 -



搭乘康提基號航向偉大航道的挪威探險家─
托爾•海爾達爾 Thor Heyerdahl

學科服務組



10月6日Google Doodle 呈現藍色海洋風,有一艘小船乘風破浪,並以繁複的原住民圖騰和復活節島的摩艾石像(Moai)點綴裝飾。原來這天是紀念挪威探險家及人類學家──托爾•海爾達爾 Thor Heyerdahl 的100 歲誕辰(1914年 – 2002年)!《 連結至臺大圖書館參考服務部落格繼續閱讀!


臺大校史館─臺大攝影社聯合攝影展─交換故事

校史館營運組‧陳鵬帆


那時,我正青春的靈魂幾近凋萎
似殘簡未留的書櫃
至透浸了你記憶中的歡與愁
我方見掠過塵世的光與影
而輕步走入這個世界

繼今年五月「遺落」攝影展之後,臺大校史館與臺大攝影社於9月再次攜手合作,以「交換故事」為主題,策畫學期迎新攝影展。 在本次攝影展中,每位參展人需提出一則短篇故事或一組格言與其他參展人交換。參展人亦須以自己所換得的故事作為題材,拍攝出與情節相對應的照片。本次攝影展,展期自9/24起至10/15日止,共計19名學生、3位校史館志工、1名職員參展,吸引超過700名訪賓參觀;而來自國圖以及全國各地之績優圖書館員,也在參觀校史館行程中特別造訪夾層書庫;並對校史館將舊書庫轉為特展空間之舉大表讚揚。


- 左:校長於書庫展場與攝影社同學合影/右:民眾及學生進入夾層書庫參觀攝影展 -

本次攝影展期間,校史館亦與攝影社合作策畫「川流講堂」,在川流廳內舉辦兩場講學活動〈09/25 「交換故事」攝影展─作品說明會;10/07 數位暗房概論〉;並邀請校友,同時也是知名的旅遊攝影家的崔祖錫先生至校史館分享他的高山攝影心路歷程。這三場講學活動中,校史館首度嘗試讓聽眾在川流廳隨意席地而坐,或輔以長椅作為學員桌,為聽眾帶來不同以往的聽講體驗。


- 左:本次攝影展作品說明會/右:山岳探險與旅遊攝影名人崔祖錫應邀於川流廳內演講. -

對於晚進的臺大學子來說,自2005年起開幕的校史館,或許是一個陌生的空間;但作為今日臺大校園具指標性質的記憶收藏庫,校史館期待能透過更多與學子們間的互動,讓歡笑聲充盈這棟曾經書香滿溢的建築。



夜宿校史館活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許臨竹、陳鵬帆


自2009年開辦服務學習課程以來,校史館的導覽服務課一直是校內最受歡迎的服務課之一;而修課同學超乎預期的精彩表現,不僅訪賓讚不絕口,課程評鑑成績也名列前茅。作為國內大學博物館標竿之一的臺大校史館,在累積多年的課程安排以及夜館活動經驗之下,在這一學期,首開國內大學博物館之風氣,在培訓課程中加入過夜體驗活動,並將實習生的概念引入服務課程。校史館期待能讓修課同學、旁聽生跟志工,在寂靜的夜裡,側耳傾聽這棟建築物的心跳聲,進而挖掘更多的創意共鳴。


- 左:張安明組長主講臺大校史/右:導覽示範中常有笑聲四起,修課同學也不吝現學現賣 -

本次培訓課程,除了依據過往安排校史課程與導覽示範,校史館工作團隊特別設計「校史館大冒險」遊戲;透過藏頭詩、密碼、數獨、鏡像字、歌曲、英詩、廣播劇、五言絕句、拼圖、地圖、短片、照片、字謎等等提示,讓同學與志工在館內四處穿梭,闖關解題又尋寶,以迅速熟悉校史館的展示文物以及展場佈置。


- 修課同學以組為單位,各顯神通破解密碼,找出藏在校史館各處的寶物 -

就寢之前,校史館助教特別安排小小試膽活動,帶領部份修課同學到校史館剛剛開放、目前作為攝影展場的夾層書庫參觀,期待能夠引發他們對校園建築與空間規劃的興趣。夜間,雖然偶有蚊蚋騷擾,鼾聲與機器聲作響,但都不減修課同學的興致。有同學提早起床觀賞灑進校史館高拱窗的晨光與櫺影,也有同學起床第一件事情是向傅斯年校長道早安;當然也有同學賴床不起。究其原因,除了部份是徹夜在臉書打卡外,還有部份同學很快就熟悉校史館的環境,直到天明還不省人事。


- 同學們各自選擇露營地點,有群居有獨眠,也有人把展場中央池的橋當作大通鋪 -

儘管博物館過夜活動在國內外行之有年,但結合培訓課程並不多見,在大學校園內,也是首開風氣。校史館期待未來能愈加豐富該活動內容,並開放各界人士參與。校史館感謝修課同學慷慨給予問卷回饋與正面評價,也希望這樣新奇有趣的經驗,提供修課同學未來服務發想的靈感之外,並成為他們終身難忘的校園生活記憶。


- 本次所有修課同學之合照 -


臺大博物館群暨校園巡禮 活動紀實

校史館營運組‧王麗媛


臺灣大學為國內歷史最悠久的大學,自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創校以來,各系所於學術研究領域內,廣泛蒐集各式獨特珍貴且豐富的文獻史料、標本與藏品,並設立博物館進行蒐集、典藏與展示,為校內珍貴的寶庫與文化性資產。

分散於校園各處的臺大博物館群,將藏品與系所教學、研究環境及校園歷史脈絡相連結,形成臺大博物館群獨有之特色。

今年10月,臺大博物館群、訪客中心及人事室於10/9、10/16、10/23及10/30合辦四梯次「臺大博物館群暨校園巡禮」活動;這也是首次舉辦專門提供校內教職員工的博物館群暨校園巡禮,帶領臺大同仁參觀臺大博物館群10間合作館與校園特色景點,讓大家都能認識並感受臺大博物藏品的知性之美及校園各處的歷史風貌。

- 地質標本館礦石探奇 -

活動過程中,有的參加同仁表示,這活動讓他認識了工作三、四十年所不知道的臺大,感謝主辦單位舉辦這麼有意義的活動;也有同仁特別回信感謝,表達當日參訪的開心與感動。


- 左:同仁聆聽校史解說/右:認識植物標本 -

臺大的奧秘與珍藏,絕對值得大家深入探索、細細品味。 正在閱讀文章的你,也想觀覽認識臺大博物館群的珍藏嗎?歡迎參加博物館群每週三、四及六的定時導覽活動。 詳情請見博物館群導覽服務說明網頁



「與知識交會的火花」-- 地理系徐進鈺老師專訪

學科服務組‧陳芷洛

您心目中對於「圖書館」的印象是什麼?是念書考試的地方?還是燃起您熱愛知識與研究動力的地方?想知道老師們在圖書館的故事嗎?想知道老師們對於圖書館有何種想像或期待?圖書館還有哪些資源與服務等待您去探索?這些疑問都能在圖書館的特別企劃「與知識交會的火花──教師專訪活動」得到解答!

前言:成為愛用圖書館的研究生
在眾多書籍環繞的研究室中,地理環境資源學系系主任徐進鈺教授笑著說出這句經典名言:「以前我的教授說:『3小時的課,研究生應該要花9小時在圖書館裡!』」徐主任娓娓道來當年就讀臺大城鄉所碩士班時期,沉浸於總圖書館、法社分館、地理系圖書室浩瀚書海的故事。徐主任認為以前一定要透過圖書館才能取得知識,所以研究生必須常去圖書館;現在取得資料很方便,即使不必造訪圖書館,研究生仍需要花費相當時間閱讀期刊論文。





資訊因取得不易而彌足珍貴
徐主任大學時就讀土木系,當時讀完老師指定的書籍和文章即可,不太需要到圖書館借書。不過,徐主任對社會科學有濃厚興趣,會到法圖(徐州路校區法社分館)借書。「真正比較常去圖書館是讀城鄉所碩士的時候,從研究所開始到現在我每天固定讀一些重要期刊。我以前很常去法圖看社會科學類期刊,還有去地理系圖書室影印書刊,因為城鄉所讀的期刊跟地理系有很大的重疊。」

徐主任回憶過去獲取新知識的辛苦,以前地理系圖書室 (現址已改建為博雅教學館) 限系內師生使用,當時是城鄉所碩士生的他,特別拜託系圖館員通融入館複印期刊。「以前臺灣的重要地理學、社會科學期刊很少,從文章寫好、出版、印製到運送來臺灣都三、四年以上了,很難追蹤到作者的後續研究。」 徐主任覺得現在能即時從網路下載國外最新期刊文章,實在很方便,不像以前還拜託國外同學幫忙影印、空運寄來臺灣,運費十分昂貴!徐主任也感嘆:「以前學生時代費盡千辛萬苦才能取得資訊,因為珍貴所以非常仔細閱讀。現在可能因為網路取得太容易、工作較忙碌,反而不會長時間仔細讀某篇文章。以前資料集中、知道知識的界線,總覺得自己讀通就變成專家了,但是現在知識毫無邊界啊!」

  左:
舊地理系館 (現址已建為博雅教學館)
照片來源:攝影社、校史館提供

- 左:2014年5月閉幕的徐州路校區舊法社分館/右:遷回校總區後的新法社分館─「辜政甫先生紀念圖書館」 -

服務便利與資源豐富的圖書館
從事人文社會地理領域研究的徐主任,需要大量借閱法社分館的書籍,因此最常使用校內圖書代借服務,相當肯定圖書館的貼心服務。「只要申請校內圖書代借服務,不必親自或麻煩助理騎車到法社校區借書,書籍就會送到總區,實在很方便!而且今年社科院圖書館搬回來了,更方便!」

因為有每天看期刊的習慣,徐主任常透過Google與臺大圖書館串接的功能取得所需文章,「平常找到期刊文章就貼在Google,或想到什麼關鍵字就直接打在Google,串聯到臺大有訂購的期刊畫面就下載,實在很方便。」此外,徐主任研究室個人電腦的瀏覽器裡,將圖書館館藏目錄網頁加入常用書籤,想找什麼書直接查詢臺大圖書館是否有買,這個檢索習慣讓館員印象十分深刻。

徐主任也是電子書的愛用者,常向圖書館員推薦購買電子書。「我個人很喜歡用電子書,因為自己的書實在太多了,電子書方便攜帶出國,所以很習慣用電子書,也習慣在螢幕上閱讀。」電子書雖然容易攜帶,但各家平台格式互異,有些電子書借期很短,有些電子書無法註記、劃線、永久保存,造成使用不便,所以徐主任建議圖書館採購電子書時需注意其使用方式──我非常支持圖書館訂購電子書,但系統要能讓我做學問啊!

如何打動大學生的心
徐主任認為圖書館對研究生的服務已足夠,因為研究生能隨時隨地下載電子期刊,而且每年圖書館員到系上向新進研究生介紹圖書資源,研究生們獲益良多。然而,現在網路發達,大學生不必到圖書館就能迅速取得知識,但大學生取得的資訊廣而不深,也較不主動追求知識,所以徐主任笑著安慰我們:「圖書館比較難對大學生做服務,但圖書館也不用太在意啦!」但徐主任特別指出視聽資料對大學生課程的重要性:「像我和做文化地理研究的黃宗儀老師常在課堂上播放影片,建議圖書館多買一些視聽資料、外國紀錄片。」

我們詢問徐主任,如果圖書館有空間改造的機會,希望圖書館改造成什麼樣貌?徐主任說:「希望像我畢業的學校UC Berkeley一樣,有一個專門給大學生閱覽、自習、聊天的空間,跟研究生區隔開來因為徐主任覺得研究生對圖書館是「資源需求」,大學生對圖書館是「純粹的空間需求」,兩者需求不一樣,應打造不同的空間及服務。

人文地理研究必讀期刊
地理是一個跨學科且多元的領域,我們希望徐主任以人文地理領域專業學者的角度,推薦人文地理領域學生一定要讀的重要期刊。徐主任表示:「我都跟我指導的研究生說,可以從圖書館電子期刊系統的地理系訂購清單進去,追蹤每一期的文章,藉此思考新議題、了解學者怎麼研究、對那些現象有新想法。」

具體而言,人文地理領域必讀的期刊包括:《Progress in Human Geography》、美國地理學會的《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的《Geographical : the Royal Geographical Society magazine》。至於徐主任專攻的經濟地理、政治地理領域,則推薦其研究室的學生看《Economic Geography》《Urban Geography》《Political Geography》等重要期刊。希望人文地理領域的研究生們,經常閱讀這些重要期刊,尋找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培養多元思考的能力。



最後,非常感謝地理系系主任徐進鈺教授撥冗接受我們的訪談,向我們分享求學期間在圖書館經歷的故事、從事學術研究的甘苦談,以及對學生們學習態度與行為的觀察,確實帶給圖書館許多新想法、新思維,也讓我們有機會更加了解老師、同學對圖書館的需求以及看法。



請愛惜使用圖書館家具

社會科學資源組

有一天早上,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同仁開館前巡視,發現覽桌面上竟然出現了不規則的線條塗鴉!!

目前試營運中的辜振甫先生紀念圖書館,只有開放校內讀者使用。看了真是令人感到十分難過。要清除這些塗鴉,還得用特殊清潔用品處理才有效果,但如此一來也會造成家具表面塗裝的破壞。

本館大部份家具來自於校友及社會捐款,請大家善待這些得來不易的家具、設備,讓下一個使用者能享用高品質的閱讀環境,感謝大家!


幣原坦校長原盼臺北帝大建在臺南???

校史館營運組.杜英

話說,日本大正14年(1925年、民國14年)的這一年,新任的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為了在臺設置大學,已選定幣原坦為初任總長(即校長)。然而大學籌設之事,枝節龐雜,且眾說紛紜,其中大學校地要選在臺北抑或臺中之爭,更是兩相對峙,議論不迭。此時,總督府官方報紙《臺灣日日新報》突然刊出一則幣原博士期盼臺灣大學設在「臺南」之報導。這其中到底是怎麼回事,且聽杜英細說原委!《連結至校史館繼續閱讀!


發行人:
編輯小組:

本期主編:
編輯行政:
版面設計:
陳雪華
吳姿慧、林琦、林雅惠、張端桂、陳巧倫、陳南秀、莊詒婷、陳靜慧、陳建翰、黃玉汶、 楊雅惠、詹幼華
林琦、林雅惠、莊詒婷、陳建翰
郭嘉文、林 琦
林 琦

建議與回響 閱讀以前館訊 取消訂閱 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