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2016.05.19金信大使逝世

[活動預報]

 2016.06.02(四)【社會系】「門當戶對」-報稅資料分析台灣婚配的經濟面

 

 2016.06.02(四)【頤賢講座】綜合討論

 

 2016.06.03(五)【政治學系午餐演講】認同的轉變與中日歷史問題

 

 2016.06.06(一)【政治學系午餐演講】隱性傳播與認知介面: 一種公共管理技術的探討

 

 2016.06.06(一)【社工系】SW+X 系列講座

 

 2016.06.08(三)【政治學系午餐演講】習近平治下中國的政治“新常態”與經濟“新常態”

 

 2016.06.08(三)【風險中心】環境倫理之父-羅斯頓大師講座

 

 2016.06.13(一)【無邊界大學計畫】「實驗。北城」一個探索明日的選擇: 產業與空間的城市對話

 

 2016.06.15(三)【風險中心】氣候變遷調適沙龍活動:夏季高溫帶來的電力系統風險與調適

 

 2016.06.16(四)【頤賢講座】朱志洋:打一場世界盃的國際競賽,讓台灣揚名全球舞台

 

 2016.06.20【風險中心】校內招募:2016暑期國際交流學習伙伴

[國際交流]

 馬來亞大學藝術與社會科學院代表來訪

[活動報導]

【社工系】『家獄互曉』─紅心字會演講

 

【社工系】SW+X系列講座3—SW+環境:花蓮偏鄉社區工作的實踐

 

【無邊界大學計畫】台大跨領域教學聯盟:五月份31趴

 

【頤賢講座】黃雯玲:高等教育發展與創新轉型

 

【社工系】SW+X系列講座4—SW+土地:mama社工-從都市回到部落

 

【頤賢講座】王立昇:學用落差問題及因應策略

 

【再造人文計畫】反思寫作在教學中的應用之分享

 

【公事所】考試院參訪

 

社科院大樓「公共藝術」建築師獎勵金捐贈典禮

[研究團隊]

 不平等的測量、成因與後果研究團隊

[專班園地]

 校外參訪:直擊阿帕契 深入桃機管制區 EMPA參訪成果豐碩

聯絡信箱:
cossnews@ntu.edu.tw

2016.05.19金信大使逝世

曾在我國空軍服役的前韓國駐台大使金信,以其父親之名成立「金九基金會」,於今年二月時基於對我國的深厚情感,決定由基金會捐出200萬美金(約新台幣6651萬元)贈與臺灣大學,成立「金信論壇」與「金九講座」,推動台韓雙邊社會學術交流並進一步促進雙方邦誼。
金信為大韓民國空軍退役中將、外交官及政治家,並曾任空軍參謀總長、駐中華民國大使、交通部部長等職。金氏能說流利的上海腔國語,他的青少年時期是在中國成長,就讀中華民國空軍官校並加入空軍行列,軍職退役後來台擔任韓國駐中華民國大使。

臺大政治系系主任徐斯勤表示,因為早年南韓和台灣共同有反共目標,因此有各種情報、國家安全合作,金信曾在中國大陸就讀空軍官校,熟悉雙方語言,成為兩蔣和南韓前總統朴正熙的橋梁。本院於今年4月20日時曾舉辦金信大使回憶錄《翱翔在祖國的天空》新書發表會,金信大使在其回憶錄中花了大量篇幅表達對台灣及蔣中正的感念。

金信於1922年出生於中國上海,為韓國戰後獨立運動開國元勳金九的兒子。於2016年05月19日逝世。

▲TOP

2016年06月02日【社會系】「門當戶對」-報稅資料分析台灣婚配的經濟面

 講題:「門當戶對」-報稅資料分析台灣婚配的經濟面

 講者:朱敬一教授(中央研究院經濟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前國科會主委)

 時間:06月02日(四)12:30-2:00

 地點:台大社會社工系館R401會議室

 主持人:蘇國賢(台大社會科學院院長)

 


2016年06月02日 【頤賢講座】綜合討論

 

 

第十五週:綜合討論

 

主持人:陳良基或林惠玲
與談人:李嗣涔、黃雯玲、王立昇
時 間:06月02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2016年06月03日 【政治學系午餐演講】認同的轉變與中日歷史問題

 

【105年06月03日政治學系午餐演講系列】認同的轉變與中日歷史問題
■時間:06月03日(五)中午12:20至下午14:00
■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713討論室(臺大社會科學院大樓7樓)
■講者:楊雯婷助理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博士後研究人員、臺灣大學日文系兼任助理教授)
■主持人:張登及副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 一律線上報名,請於06/02中午之前完成報名,我要報名
★ 本演講因經費拮据與歷次報名卻未出席人數眾多所造成的浪費,取消提供便當,歡迎自備午餐出席演講。
★本系碩班學生如需登錄演講時數,請於演講簽到表簽名,將由系辦統一處理登錄演講時數。
★ 若需學術演講參加證明,請按此下載。填妥相關資料後印出,於演講當天確認無誤後核章。若採事後補發證明,將以當天出席簽到記錄為準,若無簽到記錄,則不補發。
★ 聯絡人:陳聿伶,電話:(02)3366-8450。                                              


2016年06月06日 【政治學系午餐演講】隱性傳播與認知介面: 一種公共管理技術的探討

 

【105年06月06日政治學系午餐演講系列】隱性傳播與認知介面: 一種公共管理技術的探討
■時間:06月06日(一)中午12:20至下午14:00
■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713討論室(臺大社會科學院大樓7樓)
■講者: 葛 岩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
■主持人:黃旻華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講座摘要,請按此下載
認知心理學發現,許多資訊線索會通過與感覺、念頭,或觀念在記憶中的隱性聯接,在行為者未能意識到的條件下,啟動對行為情境的判斷,催生特定的行為方式。這類研究開闢了一種可能性:制度、法規的設立者,規則、裁決的執行者,道德行為規範的提倡者,公益事業、健康風習的宣導者,須考慮人們加工資訊,形成判斷,做出行為選擇的隱性認知原理,並把這種考慮嵌入對法規、規範、社會事業推廣的設計、傳播和實施之中。通過調動由進化或隱性習得而來,高度內化在身體和觀念之中的認知與行為機制,誘發人們做出守法、遵規、更道德、更友善的行為選擇。
本講座梳理了隱性認知研究的主要發現,以及其在公共管理中應用的範例,並以“注視效應”(Watching Eye Effect)研究為例,介紹了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小組對該效應所做的行為、心理、神經機制多方面研究。


★ 一律線上報名,請於06/04中午之前完成報名,我要報名
★ 本演講因經費拮据與歷次報名卻未出席人數眾多所造成的浪費,取消提供便當,歡迎自備午餐出席演講。
★本系碩班學生如需登錄演講時數,請於演講簽到表簽名,將由系辦統一處理登錄演講時數。
★ 若需學術演講參加證明,請按此下載。填妥相關資料後印出,於演講當天確認無誤後核章。若採事後補發證明,將以當天出席簽到記錄為準,若無簽到記錄,則不補發。
★ 聯絡人:陳聿伶,電話:(02)3366-8450。                                              


2016年06月06日 【社工系】SW+X 系列講座

 

台大社工研學會【SW+X】系列講座
台大社工研學會本學期將舉辦的【SW+X】,如同所訂定的活動名稱,這系列演講希望能以社工為中心,試圖跨越到各個平時比較少有機會接觸的領域
(受刑人、環境、土地與社會工作之關係),再加上社會學與社會工作的碰撞,期待能激盪不同的想法~

詳細活動訊息,請密切關注活動頁面

【SW+社會學】
講者|台大社會系助理教授 黃克先
時間|06月06日(一)12:30-14:00
地點|台大社會社工系館 R104教室                                                  


2016年06月08日 【政治學系午餐演講】習近平治下中國的政治“新常態”與經濟“新常態”

 

【105年06月08日政治學系午餐演講系列】習近平治下中國的政治“新常態”與經濟“新常態”
■時間:06月08日(三)中午12:20至下午14:00
■地點:臺大社會科學院713討論室(臺大社會科學院大樓7樓)
■講者: 薄智躍教授(紐西蘭當代中國研究中心全國主任、紐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政治學教授、臺大政治學系講座教授)
■主持人:石之瑜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 一律線上報名,請於06/07中午之前完成報名,我要報名
★ 本演講因經費拮据與歷次報名卻未出席人數眾多所造成的浪費,取消提供便當,歡迎自備午餐出席演講。
★本系碩班學生如需登錄演講時數,請於演講簽到表簽名,將由系辦統一處理登錄演講時數。
★ 若需學術演講參加證明,請按此下載。填妥相關資料後印出,於演講當天確認無誤後核章。若採事後補發證明,將以當天出席簽到記錄為準,若無簽到記錄,則不補發。
★ 聯絡人:陳聿伶,電話:(02)3366-8450。                                              


2016年06月08日【風險中心】環境倫理之父-羅斯頓大師講座

 

主 題:生態健康:新世紀的地球倫理(One Health / EcoHealth)
時 間:2016年06月08日(三) 14:00 -16:30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108室
主講者:羅斯頓教授(Prof. Holmes Rolston)
與談者:周桂田教授、詹長權教授
網路報名請按此

 

主辦單位:生態關懷者協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國立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研究中心

   


2016年06月13日【無邊界大學計畫】「實驗・北城」:一個探索明日的選擇: 產業與空間的城市對話

 

本院老師大力參與的「無邊界大學計畫」以校外沙龍論壇的方式開跑!

「無邊界大學計畫」是由教育部資科司補助臺灣大學推動的教學計畫,試圖結合教師與學生社群,以打破大學與社會的知識邊界來帶領課程創新。課程將連結政府及民間資源,以培養學生解決未來城市發展問題的能力。

這個計畫由陳良基副校長擔任主持人,社會學系林國明老師擔任計畫執行人,計畫掛在社科院下面,社科院各科系老師是參與的主力,目前有六個學院近四十位老師加入。如果本院同仁有興趣了解、加入,請寫信給林國明老師(kmlin@ntu.edu.tw)或曾嬿芬老師(yftseng@ntu.edu.tw)。

這項計畫召募老師沒有截止日期!
這項計畫目前正在課程規劃期,預定今年秋天課程開始啟動,將有六個主軸課程(交通、照顧健康、科技治理、城鄉鏈結、資訊科技與民主、文化生活)分別推出課程。

本學期期中到期末將以舉辦校外沙龍論壇的方式來宣傳。下一場論壇的主題與地點如下:

「實驗・北城」:一個探索明日的選擇: 產業與空間的城市對話
時間:06月13日 (一)19:30
地點:5 Senses Café
主持人: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陳東升教授

詳情請看FB專頁


2016年06月15日 【風險中心】氣候變遷調適沙龍活動:夏季高溫帶來的電力系統風險與調適

 

時間:2016年06月15日(星期三)19:00-21:00
地點:臺大社科會科學院(頤賢館)108教室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
委辦單位:國家發展委員會國土區域離島發展處

沙龍主題:
夏季高溫帶來的電力系統風險與調適之相關案例,及其衍伸的相關問題,邀請學者專家、政府代表以及NGO團體一起探討。


報名請按此

           


2016年06月16日【頤賢講座】朱志洋:打一場世界盃的國際競賽,讓台灣揚名全球舞台

 

 

第十七週:打一場世界盃的國際競賽,讓台灣揚名全球舞台
與談人:朱志洋
時 間:06月16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2016年06月20日【風險中心】校內招募:2016暑期國際交流學習伙伴

時間:2016年06月29日(三)至07月15日(五),週一至週五,10:00-12:00、13:30-16:30
地點:臺大社科院、各領域公民機構
活動內容:與中國大陸、香港實習生一同學習、參訪、交流!並邀請校內外專家學者授課,安排各領域之公民機構參訪。


詳細內容請按此
報名截止日期:至本中心活動網頁下載報名表,2016年06月20日前寄至linruhsu@ntu.edu.tw,待審核通過後將提供進一步活動資訊。


 


▲TOP

2016.05.25
馬來亞大學藝術與社會科學院代表來訪 

 

馬來亞大學(University of Malaya)藝術與社會科學院院長Dr. Md Sidin Ahmad Ishak及副院長Dr. Hanafi Hussin,於2016年5月25日來訪本院,由本院蘇國賢院長、張佑宗副院長、童涵浦國際事務執行長、新聞所林照真所長出席接待。

馬來亞大學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學府,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是馬國頂尖學府之一,亞洲名校新加坡國立大學前身便是馬拉亞大學新加坡分校。該校甚具規模,現有學生人數約18,000,教員人數約3,600。

馬來亞大學目前與本校簽有學術交流母約和校級交換學生合約,與工學院、公衛學院也訂有院級交換學生合約。兩位代表本次來訪也表示最有興趣從交換學生開始,與本院逐步展開交流。新聞所林所長則表示,很高興又要與馬來亞大學在國際華語辯論邀請賽交鋒,並盛讚對方是可敬的對手。

結束會面後,兩位代表接著前往參觀社科院圖書館,對於館內的陳設和設計大為讚賞。本次參訪就在愉快的氣氛下畫下句點。


2016.04.25
【社工系】『家獄互曉』─紅心字會演講

             

紅心字會黃嵩荃社工於4月25日午間,與社工系所學生分享紅心字會自民國77年以來進行受刑人家庭服務的工作經驗,黃社工藉由播放受刑人家庭子女經驗的影片,激發學生思考受刑人家庭可能遭遇的困難經驗,包括遭遇鄰里指指點點、面臨失去經濟支柱的困境,並分享紅心字會進行的服務如何協助受刑人家庭改善家庭經濟與家人關係。黃社工也談到作為民間社工,與監所單位、學校等單位網絡合作的重要性與挑戰,提醒我們不能只做單打獨鬥的社工,也需要學習與相關網絡合作建構對家庭更好的服務與福祉。
受刑人家庭服務在臺灣仍屬於較不廣為人知的服務,黃社工分享了目前在實務中遭遇的困境,由於社會對受刑人家庭的負面觀感,在募款與招募志工上較為不易,黃社工認為除了提供現行服務外,未來也將透過倡議讓社會大眾對受刑人家庭有更多的理解與同理,讓社會更多關心照亮黑暗角落!  


2016.05.16
【社工系】SW+X系列講座3—SW+環境:花蓮偏鄉社區工作的實踐

       

由社工系研學會主辦的第三場SW+X系列講座,於5月16日午間圓滿完成!這次我們邀請到本系系友—花蓮「五味屋」工作者董盈君回到系上,與同學分享她在社工系畢業後,到環境研究所就讀的所學所聞。帶給我們人權、公平正義的另一層理念,以及社工特別強調的「人在環境中」的自然環境觀點。當我們檢視來自環境的壓迫、食物浪費與飢餓議題或跨國生產鏈的童工處境時,有沒有其他生活方式的可能?有沒有機會在社會工作實務中結合自然環境與生態理念?
「五味屋」正是一種生活方式與社工實踐。「五味屋」位於花蓮縣的壽豐鄉豐山村,為2008年成立的社區公益二手商店。商店結合社區微型經濟、環保再利用與社區兒少照顧,讓村裡的青少年藉由販售各地送來的二手物品,「在生活中學習算數、進退應對、衡量價值、觀察別人的需求」甚至是「賺取自己的外出機會和自信」。「五味屋」不僅關心青少年的課業學習與職涯選擇,更提倡教育孩子需要一整個社區的共同努力。而包含講者董盈君在內的「五味屋」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正是串連整個社區資源與培力居民的媒介,與當地共同努力,讓社區變得不再只存在問題,而是一個人與自然共存的好地方! 


2016.05.16
【無邊界大學計畫】台大跨領域教學聯盟:五月份31趴

       

臺大無邊界大學計畫、食養農創計畫,及臺大D-School,三個跨領域教學計劃每一個月均會輪流舉辦一場跨領域教學的交流會,邀請各個領域的老師們聚在一起共享晚餐,除了希望可增加對其他跨領域課程或計畫的了解,也讓老師們互相認識,彼此激盪出新的靈感。

這三個跨領域的教學計劃共同秉持著兩大核心精神。第一,以實作與議題為導向的學習,不再依循固有學科的分野,而從多元的角度來培養學生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第二,反思理論與實踐、學院與城市之間的落差,希望為學生開創出一個教、學、用並重的學習生態系,引領本校在當代臺灣社會中找到最合適且最有貢獻的位置。然而,跨領域的創新教學正如同在荒野中行走,會迷失、會挫敗,飽滿熱情的初衷更可能無以為繼。夥伴正是這荒野中最重要且珍貴的寶藏。因此,這三個計劃努力組成教師社群,創造教師的交流活動,讓每位正在開拓創新教育的老師們,能和抱持相同願景的同仁們,彼此分享經驗,一同邁步向前。我們誠摯感謝校長與學術副校長蒞臨此教師們的交流活動!

此次5月16號的交流聚會,邀集了食養農創、D-School與無邊界大學計畫的參與者,分享創新教學的各式精采故事與際遇,及開創過程中的酸甜苦辣。感謝臺北市產發局林崇傑局長與教育部負責創新計畫的同仁參加此次聚會,此外幾所頂尖大學在進行相關課程任務的負責老師亦出席當天的聚會,當日的分享與交流著實十分精彩。活動資訊如下:
一、本次主題:On the Road─計劃與課程開創的酸甜苦辣

二、活動時間:2015年05月16日(一)18:00~20:30 (17:30開始用餐)

三、活動地點:台大校總區社會科學院大樓1F,108教師聯誼室

四、活動流程:

17:30~18:00 晚餐

18:00~18:10 開場

18:10~18:30 【Hello, World!】:異地同窗,世界的饗宴!--劉霆老師

18:30~18:45 【「走光」的教室】:師生前進場域的食養農創--食養農創 蘇碩斌老師

18:45~19:00 【「拓界」的第一哩路】:城市如何成為學院?--無邊界大學 林國明老師

19:00~19:30 Q&A

19:30~20:30 Party Time!!!


2016.05.19
【頤賢講座】黃雯玲:高等教育發展與創新轉型

文/曾中信


黃參事提到台灣高等教育同時面臨國內挑戰與國際競爭。國內挑戰包含: 少子女化衝擊、大學治理與鬆綁不足、大學發展欠缺特色與學用落差等問題, 其中少子女化的衝擊在未來十年的影響尤為明顯, 大學適齡人口數將減少三分之一。部分學校的退場及法人的轉型,已是必然的趨勢。

另一方面, 全球化造成高等教育國際間的激烈競爭, 學生在國際間的流動已成為高等教育的趨勢, 各國也致力於推動跨國教育合作, 吸引國際名校設置海外分校。目前台灣尚無國外大學海外分校的設立, 然而包含日本、中國大陸、韓國、新加坡等, 都有國際知名大學設置的海外分校, 這是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相對弱勢的一環。
 


2016.05.23
【社工系】SW+X系列講座4—SW+土地:mama社工-從都市回到部落

       

由台大社工系研學會主辦的SW+X系列講座第四場,談的是「社會工作」與「土地」之間的關係,特別從台中邀請到社團法人原住民深耕德瑪汶協會的mama 社工-林建治,前來述說其從「都市」回到「部落」的故事,以及部落從「沒有」到「有」的過程。
故事開始於種菜,先從學習一起生活開始,深耕德瑪汶協會的「市民農園」有別於一般作法,不去仿效追求經濟效益的慣行農法,反而改變思維,希望農園用認養的方式,提供外界認養,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免於土地因過度使用農藥而遭到破壞,亦可免於被市場機制剝削。從中可以看出其對於「人」以及「土地」的關懷及連結。
對於「人」,他們發展人的互動與價值,強調部落的價值在於「一起」及「互相」的感覺,有別於都市中的個人化與競爭思維,他們希望發揚主流都市所沒有的部落價值。像是「泰雅文化深度之旅」提供最道地的「民宿」,就是運用他們擅長的熱情來做接待家庭,重點非觀光而是人的互動,同時希望找回部落的自信。對於「土地」,他們提到在「單一耕種」的市場競爭邏輯之外,還有「多樣耕種」的友善環境理念,並藉由互助互補,創造更多的選擇,希望耕種還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中。
短短一個半小時,不足以將部落的故事說盡,但足以讓我們重新看見部落的主體,以及深耕德瑪汶協會透過empowerment的過程,去引爆、創造更多的可能性!


2016.05.26
【頤賢講座】王立昇:學用落差問題及因應策略 

文/曾中信


大學的目的應是培養國家學術傾向的人才, 然而自 1994 年 410 教改以來, 許多技職學校轉型為大學, 造成技職教育與學術教育的比例失衡。王所長以數據分析, 目前台灣每年約有 23 萬名大學生畢業, 但是適合大學學歷的專業人員、技術員, 僅占總就業人口比例約三成, 造成大學畢業生與就業市場學用不一致的現象。

王所長透過問卷資料提到, 大學畢業生在求職時, 公司企業首先會以專業技能、畢業校系與工作經驗進行履歷篩選, 面試階段則注重工作適應能力、專業技能與學習意願。近幾年的畢業生在外語能力、電腦能力與創新創意上表現較佳, 但在專業能力、團隊合作、工作適應力與配合度的表現上卻越來越差。
 


2016.05.24
【再造人文計畫】反思寫作在教學中的應用之分享

「再造人文社會科學教育發展計畫」旨在探索及實驗教育新典範,規劃建立校內自主之創新體系,推動跨領域連結並培養學生多元能力,加強學生對人文社會科學價值的瞭解並活用所學於社會實踐之中。
本計畫自推動以來,已進行多項社科院內課程與制度的創新規劃。其中,為提升社科院學生寫作表達的能力,本計畫於5月24日邀請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林文琪主任至本院進行「反思寫作在教學中的應用」之分享,鼓勵教師將反思寫作概念運用於課程教學當中,培養學生對知識系統與自我連結的反思寫作能力。
反思寫作中心成立之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做中學」的經驗學習能力與習慣,是促進「學用合一」的有效而根本的教學策略之一。觀諸臺灣學生的習學習慣,高中以前大多進行以資訊為基礎的學習,習慣記憶與背誦資料,缺乏「做中學」的經驗學習方法與習慣的養成,如此不僅造成理論學習與經驗實踐之間的鴻溝,缺乏面對真實世界的感受力、觀察力,更遑論面對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立基過往的教學經驗,為促進反思寫作教學經驗的精進發展及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遂於102年成立「反思寫作中心」,從事反思寫作的(1)理論研究、(2)教學模式研發、(3)師資及助理培訓、(4)校內外的教育推廣等工作......。
(詳見臺北醫學大學反思寫作中心網頁

         

2016.05.24
【公事所】考試院參訪

本所所長蘇彩足教授以及郭乃菱助理教授帶領碩一學生於105年5月24日(週二)下午至考試院參訪,由黃錦堂考試委員與蕭全政考試委員熱情接待。首先,黃錦堂考試委員帶領學生參觀考試院大樓、考試委員辦公室。接著,兩位考試委員分別針對考試院的基本架構、人才培訓以及職系類科的整併等進行詳細說明。本次參訪讓碩一學生更加了解考試院的業務與職掌,體悟人事制度的重要性與複雜性,參訪圓滿結束。

         

2016.05.27
社科院大樓「公共藝術」建築師獎勵金捐贈典禮

本院新大樓為全台灣第一個以整棟大樓作為公共藝術設置的量體,工程建築師團隊由宗邁建築師事務所、大涵學乙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及日方伊東豐雄建築師事務所所組成。團隊成員對於社科院新大樓能作為公共藝術設置深表榮幸,一致同意將公共藝術設置中建築師獎勵金230萬元,贈與本院作為大樓工程修繕經費之用。
捐贈典禮於5月27日下午5時假社科院新大樓108教師聯誼室舉行,當天出席捐贈簽約的有伊東豐雄建築師事務所的矢部倫太郎先生、宗邁建築師事務所的費宗澄、陳邁先生,及大涵學乙設計工程邱文傑、莊學能先生。
簽約儀式過後,由矢部倫太郎先生進行20分鐘精彩簡報、社科院圖書館鄭銘彰組長同步口譯,完整重現社科院新大樓構思、設計、協商、建造過程。矢部先生不藏私地分享多張伊東豐雄先生本人親筆手稿,精美絕倫令現場聽眾讚嘆不已。
簡報過後,由現任臺大李書行副校長、前任臺大趙永茂副校長、前任社科院林惠玲院長頒發感謝獎牌予三家建築師事務所。現任社科院蘇國賢院長於致辭時感性表示,社科院新大樓的建築啟發了在其中進行學習活動的師生,臺大社科院已隨著這個新建築的誕生迎來一個朝氣蓬勃的新時代。
近來臺大校內已有數項藝文活動--臺大粉樂町、藝術之窗、封神計畫、大小提琴校園對話,選用社科院新大樓作為展演空間。作為台灣歷來僅見的公共藝術建築設置,臺大社科院新大樓也將持續與多元化的藝術表現結合,打造美麗與知性兼具的迷人空間。

         
 

▲TOP

不平等的測量、成因與後果研究團隊

 

研究議題概述:
過去10多年來,貧富差距的擴大已經成為一般大眾、 媒體與學術界討論的焦點問題。 美國前百分之一所得家戶佔所有所得的份額,從1980年的10%,一路飆升到2011年的20%(Alvaredo, Atkinson, Piketty, and Saez 2013)。同期在臺灣,此一數字 則從6.5% 上升到11% 這樣的擴大速度,讓許多人無法接受,認為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 Piketty 在他的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中,也提出稅制改革(特別是高所得者稅負及國際資本流動課稅)的解方。而2011的佔領華爾街運動,更讓1% vs 99% 的爭論達到高峰。
然而從嚴謹的學術觀點來說,衡量所得不均等的指標有無問題? 這樣的政策推論是否正確? 這些都需要更多的研究加以釐清。我們團隊從幾個面向來approach此一問題。首先是資料的取得: 一般的抽樣調查資料,由於樣本數關係,對於超高所得(5%、1%, 、0.1%)幾乎無法掌握。再者,由於是調查資料,對各類所得的掌握也不盡精確,因此近十年來研究者莫不以稅務檔案(tax files)作為研究資料的首選。本團隊自2014年起,跟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合作,負責World Top Income Data Base (Piketty 主持) 臺灣資料的計算整理提供,因此可以直接分析全臺所有報稅資料。
接著是指標的選擇。傳統上,不論是前x%佔所有所得的份額,或者是Lorentz Curve 與Gini Coefficient,皆屬於cross-sectional 的橫斷面指標。雖然可以比較不同國家,以及相同國家在不同時間內,所得不平等趨勢的變化,但是對於瞭解父代如何將資源傳給子代並沒有太大幫助,因此我們採取Solon(1992) 所倡議之intergeneration mobility (所得的跨代流動,即估計父代所得與子代所得之間的相關) ,以OLS 或two sample two stage least squarer加以處理,以便能更直接瞭解不平等代間傳遞的強度。另外,由於財稅資料中心也有財產總歸戶之土地、房屋等資料,我們也可以計算出財富,並推算消費的不平等指標。這是目前除了北歐國家外,國際上唯一的財產行政資料。不管是在學術研究或政策制訂上,都是非常珍貴的資產。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則是討論不平等成因與後果的因果關係詮釋(causal mechanism)特別是教育、健康和所得不平等的之間相互的因果關係。相信這會對如何衡量現代社會不平等的程度,以及其成因與後果的探討,能提供更多不同面向的解釋,也更能找出有效的政策。
目前我們先以臺灣作為研究的主體,將變數定義與研究方法現限制的仔細釐清後, 再與國際如美國、北歐國家研究團隊慢慢接軌。而我們初步的研究成果也已經被納入Atkinson and Piketty 所創the world top income database中,以資料數列跟working paper (title: Top Income Shares in Taiwan, 1977-2013)的形式呈現。
 

議題領域

可能的研究面向

相關重大議題

所得不平等

跨代所得流動彈性(income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的成因與後果

所得不平等政策的討論(租稅、產業政策)

健康不平等

跨代健康流動彈性(health intergenerational mobility) 的成因與後果

健康政策(如全民健康保險)的討論

教育不平等

教育不平等與所得、健康不平等間的相互影響機制

教育政策(高教政策)

召集人:林明仁教授 (Email: mjlin@ntu.edu.tw TEL: 33668404)
聯絡人:李易研究助理(經統中心Email: easylee@ntu.edu.tw)

        林明仁
應用個體經濟學
(勞動.法律.健康)
 

        蘇國賢
教育社會學
勞動市場
家庭與人口

       劉錦添
應用個體計量經濟
健康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江淳芳
政治經濟學
應用個體經濟學

       樊家忠
家庭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發展經濟學

         童涵浦
比較政府
比較政治理論專題
研究與寫作專題

         朱敬一
勞動和人口經濟
法律經濟
公共經濟

       簡錦漢
勞動及健康經濟學

        于若蓉
勞動
家庭
調查研究

        羅光達
財政學
個體應用計量

         陳端容
組織行為人力資源
醫療專業生涯
專業性與專業發展
社區健康空間分析
社會網絡分析


 

▲TOP


◎文/莊志偉

2016.05.23
直擊阿帕契 深入桃機管制區 EMPA參訪成果豐碩

     「如果你能夠左手給老婆寫情書,右手發簡訊,右眼看電視,再同時用左眼打電動,那你就差不多可以來飛阿帕契了!」。在陸航601旅龍潭基地大坪上,剛剛從AH-1H眼鏡蛇式戰鬥直升機換裝阿帕契的陸航飛官,以生動比喻,為到訪的台大政治系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EMPA師生,說明AH-64E飛行員,在執勤過程中,同時要用左眼目視艙外、右眼監看頭盔顯示儀中多達12項座艙資訊(包含飛行參數、武器追瞄跟夜視儀等),耳朵同時監聽至少4個無線電頻道,有多麼困難。在此同時,一架堪稱全球最先進、火力最強的阿帕契戰鬥直升機,就陳列在師生眼前。
       本學期這次難得的校外參訪,經過政治系EMPA師長與14、15屆承辦學長姊反覆思考,最終選定國軍精銳的陸航601旅以及接連榮獲「全球最佳機場第3名」、「全球最乾淨機場第10名」等一連串殊榮的桃園機場公司,幾經聯繫,終於在5月14日順利成行。
        為了迎接由政治系徐斯勤主任,以及EMPA專班彭錦鵬執行長所率領的師生一行60多人,陸航601旅,不但由旅長李國華少將親自迎接,更豪氣地讓AH-64E”阿帕契”戰鬥直升機、OH-58D”奇歐瓦”戰搜直升機,以及老當益壯UH-1H通用直升機,一字排開,在不違反保密紀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回答專班師生們所有詢問。

    

        負責解說的飛官形容,從傳統類比式的”眼鏡蛇”改裝到”阿帕契”真的是一大挑戰。就算他已經是擁有十多年經驗的眼鏡蛇教官,第一次坐進阿帕契座艙,面對”全玻璃化”數位儀表時,還是愣了一分多鐘,才想起開俥啟動程序。然而,一旦適應之後,阿帕契驚人的攻擊能力,更加人令人讚嘆。這架全新的座騎,4000匹馬力,最大空速可以達到355公里/小時,作戰半徑338公里,幾乎涵蓋台灣全島。藉由所配賦的地獄火式飛彈、30公厘機砲以及海神2.75吋火箭,阿帕契不僅能單機摧毀敵軍一個戰車連的兵力,為地面步兵提供密接支援,必要時,還可以利用機外掛載點,緊急搭載一支特種部隊6人小組,快速部署。
       目前包括阿帕契,以及隨後抵台的UH-60M黑鷹直升機,都還處於訓練、驗證階段,尚未正式成軍。面對參訪團,軍方接待時,也不忘謹守保密紀律,除了提醒參觀者不要拍攝基地設施之外,針對部分敏感問題,負責解說的飛官也不忘以迷人微笑,請大家「上網去查」。
       除了難得一窺阿帕契「尊容」,此行參訪桃園機場,同樣讓專班師生們獲益良多,機場公司董事長林鵬良親自主持簡報,說明桃園機場在民國99年公司化之後,如何以更加靈活的經營方式,贏得多項國際評比肯定,隨後更由專人帶領參訪團進入管制區,展開了一趟說走就走的「出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