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敦品勵學獎學金自即日起至04月08日止受理申請

[活動預報]

2016.03.25(五)【社工系】甘炳光博士「社工專業的反思和如何培養及堅守社工信念」

 

2016.03.25(五)【臺大跨領域交流會】第6場(法律學院暨社會科學院合辦)

 

2016.03.28(一)【新聞所】吳士駿教授「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2016.03.28(一)【政治系】東大國際關係研究生團座談會

 

2016.03.30(三)【風險中心】臺大南風攝影展開幕茶會

 

2016.03.31(四)【風險中心】臺大南風學術論壇|污染地區健康風險研究的倫理面向

 

2016.04.14(四)【社會系】系友就業座談 - 詹凡逸

 

2016.04.15(五)【政治系】2016 年「政治學前瞻研究工作坊」徵稿啟事

 

2016.04.15(五)【政治系午餐演講】從天命靡常看層級體系中的安全不確定性

 

2016.03.24(四)【頤賢講座】高志明  | 2016.03.31(四)吳焜裕

[國際交流]

【社工系】日本早稻田大學來台參訪交流

 

日本北海道大學經濟學部代表來訪

 

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學部代表來訪

[活動報導]

【台灣歐洲聯盟中心】波蘭前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演講

 

【新聞所】加拿大UBC新聞所所長Alfred Hermida:新聞教育可借用社群媒體

 

【頤賢講座】石木標總經理、謝進男

[專題報導]

社會學老師狂想 一堂課改變台灣(天下雜誌專訪社會系陳東升教授)

[研究團隊]

教育、家庭、與勞動市場團隊介紹

[人事動態]

【教師介紹】經濟學系 朱建達助理教授

[專班園地]

歡迎專班學員踴躍投稿

聯絡信箱:
cossnews@ntu.edu.tw

敦品勵學獎學金自即日起至04月08日止受理申請

敦吉科技公司董事長鍾正宏系友為鼓勵臺大社會科學院優秀學生赴國外交換,並利用交換機會和當地學生交流,觀察當地的文化、經濟及社會制度,培養學生之國際觀、社會關懷和人文素養,特設立敦品勵學獎學金,獎助獲得交換生資格的臺大社會科學院學生,前往國外大學交換。

鍾正宏系友希望透過本獎學金之設立,鼓勵學生積極關懷社會,特別是對交換國之婚喪喜慶、生老病死等習俗文化的體驗,進一步了解交換國的經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進而養成積極努力、關懷社會、克服困難的人生態度。

敦品勵學獎學金自即日起受理申請,請獲得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之海外交換資格,或臺大社會科學院院級交換資格,或臺大社會科學院各系所交換資格的本學院學生(含大學部及研究所),以清寒為優先,於4月08日以前,檢附下列資料:
(一)申請表
(二)自傳
(三)本校歷年成績單中文版
(四)讀書計畫
(五)推薦信二封
(六)包含父母收入之家戶所得證明
(七)有助於審查家境是否清寒之證明
上述資料請繳交或寄至臺大社會科學院
(詳細申請資訊請參見臺大社會科學院網頁)

▲TOP

2016年03月25日【社工系】甘炳光博士「社工專業的反思和如何培養及堅守社工信念」

講 題:社工專業的反思和如何培養及堅守社工信念
講 者:甘炳光博士(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時 間:03月25日(五)12:30-14:00
地 點:社會社工系館104教室
備 註:活動備有輕食餐點,請先填寫報名表以利統計,並於活動當日提早入場,感謝!

本次講座邀請到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甘炳光副教授,以「社工專業的反思和如何培養及堅守社工信念」為題,將從社工的助人觀點、社工的「社會」意涵出發,包含:社會關懷及意識、社會的弱勢群體為主要服務物件、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建構個人問題、社會改變、社會公義,再論及社會工作應培養和實踐的信念,講者也提出幾點堅守社工信念和避免社工專業耗竭的方法。


2016年03月25日【臺大跨領域交流會】第6場(法律學院暨社會科學院合辦)

 

時 間:03月25日(五) 17:00~20:30
地 點:演講(17:00-18:40):法律學院霖澤館三樓1301多媒體室
            餐會(18:40-20:30):社會科學院頤賢館一樓108教師聯誼室
流程:(報告15分鐘,Q&A 5分鐘)

為促進各領域之交流,本校推動跨領域交流會,由各學院輪流舉辦,
第6場由法律學院暨社會科學院合辦,將於105年3月25日下午5:00登場!

相關議程如下:

時間

主題

講者、主持

17:00~17:10

長官及貴賓致詞

楊泮池校長、陳良基副校長
蘇國賢院長、詹森林院長

17:10~17:30

低碳轉型社會之挑戰一能源、產業與空污治理研究

社科學院 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周桂田教授

17:30~17:50

高齡社會的來臨:為2025年的臺灣社會預作規劃

社科學院  社會工作學系
林萬億教授

17:50~18:10

企業創新與智慧財產保護

法律學院
謝銘洋教授

18:10~18:30

信託 (Trust) - The Ugly Duckling

法律學院
吳英傑助理教授

18:30~18:40

總結

蘇國賢院長、詹森林院長

18:40~20:30

餐會:請至社會科學院頤賢館一樓教師聯誼室


2016年03月28日【新聞所】吳士駿教授「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Titl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in Online Social Networks
Speaker: Dr. S. (Shyhtsun) Felix Wu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ssociate Dean, Academic Personnel and Planning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Davis)
Time: 14:00, 28, March
Room: 401 room, Graduate Institute of Journalism, NTU
          (台大新聞研究所四樓401會議室)
Contact: Chao Chen, Lin, Prof. of Graduate Institute of Journalism
          (林照真, 新聞所教授,carolinelin@ntu.edu.tw)
Abstract:

Social Media is changing many different aspects of our lives. By participating in online discussions, people exchange opinions on various topics or contents, shape their stances, and gradually buil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talk, we will present different techniques, such as linguistic framing, informational cascade to characterize the behavior and different models of participation. By applying these model to large online newsgroups, we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arly discussion context on the formation of user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oral properties. A broader message is regarding the potential collaboration between computer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s.

Bio:
Prof. S. Felix Wu has been doing “experimental” system research, i.e., building prototype systems to justify and validate novel architectural concepts. Since 1995, he and his students/postdocs have built many experimental systems in the areas of fault tolerant network, IPSec/VPN security policy, attack source tracing, wireless network security, intrusion detection and response, visual information analytics, and, more recently, future Internet design. An article titled "Networking: Four ways to reinvent the Internet" published in Nature 463 (February 3rd, 2010, by Katharine Gammon) provided a brief but very nice cover about his primary thought on a Social-network-based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 During the past seven years, he has been pretending (and hoping) to know a little bit more about humanity science so he can claim that he is working on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He strongly believes that thoroughly considering the factor of human relationships is necessary for any IT innovation. Therefore, his primary research objective, before he retires, is to help and contribute to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vancement that would truly help our human society. As an initial step, he recently released the SINCERE (Social Interactive Networking and Conversation Entropy Ranking Engine, sponsored by NSF) search engine under http://www.sincere.se, which is trying to help our Internet society to discover "interesting/unusual" discussions. Felix received his BS from Tunghai University, Taiwan, in 1985, both MS and PhD from Columbia University in 1989 and 1995, all in Computer Science. He has about 150+ academic publications, which means that he should probably focus much more on the depth and quality. He is currently Professor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Associate Dean of Academic Personnel and Research, College of Engineering, UC Davis.


2016年03月28日【政治系】東大國際關係研究生團座談會
 

時 間:03月28日(一)14:30-16:30
地 點:台大社科院814會議室
備 註:即日起至03月25日(五)17:00點前請至線上報名

東京大學川島真教授將帶領東京大學國際關係學的研究生於3/28(一)來訪,希望與本所研究生進行對談,座談採用英語進行。 東京大學將有兩個報告人,題目為:
1. Japan’s Regional Diplomacy and Japan-Taiwan Relations in the 1960s
2. The US in Retreat from State Building: Exit Strategy Dilemm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East Asian Security


2016年03月30日【風險中心】臺大南風攝影展開幕茶會

 

時 間:03月30日(三)09:30-12:00
地 點: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108室
報名網址
開幕記者會暨茶會內容:
臺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的空氣污染研究團隊將發表相關研究;臺灣大學的大家長楊泮池校長、多位貴賓與許震唐、鐘聖雄兩位攝影者共同剪綵,並由兩位攝影者導覽南風攝影展的理念與目的,進行對話座談。歡迎民眾參與台大南風攝影展開幕記者會暨茶會。

在社會責任驅使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暨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籌辦「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藉由獨立媒體人的鏡頭,揭露台灣經濟發展下,被犧牲的沿海農村。攝影展將於2016年3月30日開始在臺大社會科學院長廊展出,獨立媒體人許震唐、鐘聖雄以紀實攝影的角度,直視彰化台西村長期存在的環境不正義,以及居民遭遇的健康風險。

雲林六輕廠區的煙囪日夜冒出陣陣白煙,歲歲年年,污染的空氣伴隨「南風」吹襲台灣中南部的農村,侵蝕環境、居民健康,引發世代正義與風險分配的問題。面對重大環境議題,藝術家介入現實社會開始知性地行動;學者專家跳脫學術巨塔開始倡議改革;教育者有義務告知莘莘學子攸關臺灣的生與長!

3月30日至4月27日「南風攝影展-台西村的故事」舉辦系列展覽活動。


2016年03月31日【風險中心】臺大南風學術論壇|污染地區健康風險研究的倫理面向
 

講 題:南風論壇|污染地區健康風險研究的倫理面向
講 者:主講/Dr. Colin L. Soskolne|主持/詹長權教授|與談/杜文苓教授
時 間:03月31日(四)14:30-16:00
地 點: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頤賢館108室
備 註:活動報名網址

活動說明:
從公共衛生、健康風險的角度而言,全球性的生態變遷,牽動著人類的健康與存續,更攸關自然萬物與所有後代子孫的生命權。如何面對人類時代的劣化環境、建構可以依循的研究倫理,是當代公共衛生學者、健康政策制定者與所有社會公民共同的顛覆性議題。

生態關懷者協會有幸邀請到加拿大Alberta大學榮譽教授、澳洲坎培拉大學客座教授,以及國際流行病學聯合政策委員會(IJPC-SE)現任主席Colin L. Soskolne教授,於2016年3月24日到4月5日來台訪問,並以「人與環境」為主題舉辦系列講座。Dr. Soskolne長期致力於環境與職業健康相關研究,包括環境致癌性、HIV/AIDS、國際健康政策、學術倫理與科學的公正性,以及全球環境變遷、人類健康與永續福祉的連動關係。

Dr. Soskolne將探討污染場址健康風險的倫理操守與現實考驗,對談時間請到六輕健康風險研究權威詹長權教授擔任主持,以及長期深化公民運動及社會參與的杜文苓教授蒞臨與談。

會場備有即席翻譯、中文譯稿,會後並備有精美茶點,內容精彩可期!誠摯邀請大家3/31下午到社科院來聽索柯林教授精采講座、欣賞鐘聖雄及許震唐的攝影及文字紀錄。透過展覽共同思考:關於一個具體而微的台灣沿海小農村,它的人情、環境與命運。


2016年04月14日【社會系】系友就業座談 - 詹凡逸

 

講者:詹凡逸(灣大哥大電信股份有限公司 客戶開發暨維繫部門,高級管理師)
時間:04月14日(四)12:30-14:00
地點:社會社工系館R401教室

從社會系畢業能在職場做什麼呢?社會學的知識能發揮哪些效用?讓李沐恩、張慧慈、詹凡逸三位在財務金融、電信、政治等等領域,擔任高階經理人、組織管理、人才培訓、助理等等工作的優秀系友,分享他們多年來的閱歷。歡迎有興趣的師生前來社會系館R401,聆聽精彩的中午演講!


2016年04月15日【政治系】2016 年「政治學前瞻研究工作坊」徵稿啟事

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2016 年「政治學前瞻研究工作坊」徵稿啟事–2016 年4月29日(星期五)下午五點前截止收件

為推動本系同仁了解政治學前瞻性學術研究議題(例如:與國內外學術研究新興趨勢相關之研究主題、理論層面議題、方法論層面議題等),並促進本系同仁對年輕學者的認識與交流,由2016年起,本系擬與本校社科院公共事務研究所,每年共同舉辦「政治學前瞻研究工作坊」,以論文發表與討論為主,期待政治學界年輕學者踴躍投稿、共襄盛舉。

一、徵稿領域
任何政治學領域內之論文題目皆歡迎投稿,來稿以中文或英文撰寫均可。2016年徵稿之重點,以公部門人事資源管理、數位治理、政策分析、數位治理的趨勢和內容、公共人力資源管理重大課題和改革、政府財政重大課題和改革、政策規劃的政治和行政機制、比較政治、經驗政治研究、外交政策分析、談判理論與實務、國際衝突與衝突管理等領域尤佳。

二、徵稿對象
國內外博士候選人(須檢附就讀系所開立證明,證明博士候選人資格),與近三年內取得博士之年輕學者(請檢附學位證書影本)。

三、徵稿期限與字數:
論文摘要請於 2016 年4月29日(星期五)下午五點前以電子郵件繳交,字數以中文1500字或英文900 字為限。
本系將依據論文摘要決定工作坊論文發表人最後名單,並通知論文獲接受之投稿人,獲接受者應於 2016 年5月27日(星期五)下午五點前繳交論文全文word檔。本系將提供每位發表人發表費新臺幣3,000元整,不另提供其他補助。

四、徵稿方式:
投稿人請在期限內將發表人基本資料(姓名、就讀或任職單位、E-mail、電話)、候選人證明或學位證書影本掃描檔,及論文摘要電子檔(word 檔,以投稿者姓名為檔名)以電郵寄至: dengyafan@ntu.edu.tw,並於主旨處註明「政治學前瞻研究工作坊摘要」。經審查入選者,將另行通知。入選者請於期限前將論文全文的 word 檔,以附檔形式寄至上述 E-mail 信箱。

五、時間與地點
本工作坊將於2016年6 月 21 日(星期二)於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大樓舉行,暫以舉辦一天為原則。詳細議程與地點,將於審查程序結束後另行公告。

六、連絡方式:
鄧雅璠/ dengyafan@ntu.edu.tw,電話:02-33668449


2016年04月15日【政治學系午餐演講】從天命靡常看層級體系中的安全不確定性

 

講    題:從天命靡常看層級體系中的安全不確定性
講    者:陳欣之教授(成功大學政治學系教授、系主任)
主持人:張登及教授(臺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
時    間:04月15日(五)12:20-14:00
地    點:臺大社會科學院713討論室(臺大社科院7樓)
合辦單位:臺大高研院「東亞脈絡下的中國再起及其影響」計畫

★一律線上報名,請於4/14中午之前完成報名
★ 聯絡人:陳聿伶,電話:3366-8450。


2016年03月24.31日【頤賢講座】高志明、吳焜裕

 

第五週:無奈面對無所不在的「食安危機」
與談人:高志明
時 間:03月24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第六週:建構台灣食品安全防禦體系
與談人:吳焜裕
時 間:03月31日(週四)15:30-17:20
地 點:梁國樹國際會議廳

▲TOP

2016.03.10
【社工系】日本早稻田大學來台參訪交流

本院社工系師生於3月10日在社會社工系館401教室與日本早稻田大學的三年級學生與老師們進行交流,主持人為本系林萬億教授,社工系與會學生共計有6位碩士班、7位大學部。

活動一開始,社工系陳毓文主任蒞臨現場做簡單的開場演講,接下來就由林萬億教授主講關於臺灣的社會福利制度,透過林老師多年累積的教學演講經驗、豐厚且清楚詳細的資料,讓日本早稻田大學的師生收穫頗為豐富,現場提問與回應相當熱絡。演講結束後,則是雙方的午餐交流時光,學生們彼此交換著各自在臺灣、日本的學習經驗,也聊著不同文化下的生活、興趣,以及社團經驗,讓整個參訪不只是知識性的交流,亦是對於不同文化的認識。

午餐交流會結束之後,早稻田大學的同學與老師們走訪了臺大校園,同學們還指名要購買台大的NTU帽T!相信對於兩校學生來說,這是難忘的回憶,也期待未來兩校在學術與文化能有更多交流的機會。


2016.03.14
日本北海道大學經濟學部代表來訪

3月14日北海道大學經濟學部四位代表來訪,與本院經濟系洽談博士雙聯學位合約簽訂事宜。四位代表分別為町野和夫教授、平本健太教授、久保田肇教授、高井哲彦教授。本院出席會面的則有蘇國賢院長、經濟系林明仁主任、社科院國際事務童涵浦執行長。

北海道大學為本校姊妹校,其經濟學部目前與本院訂有學術合作母約及交換學生協議,雙方自2015-16學年起開始選送交換學生。為擴大合作,北海道大學提出簽訂博士雙聯學位協議邀請,並在3月14日由四位代表親自向本院提出和約草案,雙方相談甚歡,同意朝合約簽訂方向努力。


2016.03.16
日本明治大學政治經濟學部代表來訪

3月16日明治大學政治經濟學部武田巧教授、齋藤雅己講師來進行例行拜訪,本院由蘇國賢院長、經濟系林明仁主任、政治系徐斯勤主任、社科院國際事務童涵浦執行長會面接待。

明治大學為本校姊妹校,其政治經濟學部目前與本院訂有交換學生協議,雙方自2015-16學年起開始選送交換學生。明治大學本部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由1881年成立的明治法律學校升格而成,政法商科為該校強項,歷來畢業生多進入政界,校友中亦不乏台灣政界知名人士,包含前駐日代表馬樹禮、前台南市長葉廷珪、辛文炳、前立法院長梁肅戎。

▲TOP

2016.03.17
【台灣歐洲聯盟中心】波蘭前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演講

 

波蘭前總統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Aleksander Kwasniewski)應臺灣歐洲聯盟中心邀請,於2016年3月17日蒞臨臺灣大學訪問,臺灣大學楊泮池校長特別於校內明達館LivingOne義法料理宴請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並由張淑英國際介紹臺大與波蘭大學交流現況,席間邀請校內政治系教授吳玉山、外文系波蘭語教師陳音卉及公衛學院副院長詹長權與會交流,中心主任蘇宏達、副主任陳淳文及執行長鄭家慶也陪同出席餐會。

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於該日下午1時30分於臺灣社會科學院和碩講堂,發表訪臺期間唯一專題演講,講題為「國際組織中的區域強權:以波蘭參與歐盟為例及其對臺灣的啟示」,與莘莘學子分享波蘭民主轉型及個人從政經驗。由於本次演講為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首次在台演講,當天出席相當踴躍,現場擠進四百多位師生及駐臺使節聆聽這位波蘭民主轉型後唯一獲得連任的前總統對於波蘭的過去、現在及未來及歐洲近來情勢第一手的觀察。

當天主持演講的臺大政治系莫內講座教授暨臺灣歐洲聯盟中心主任蘇宏達教授表示,歐洲經驗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內部的和解,而這樣的歷程也值得臺灣參考。波蘭與德國在面對過去共同的歷史,如何消弭彼此詮釋的歧異,是兩國和解的重要基礎。

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也談到波蘭青年世代在當前波蘭政治發展中的角色,他提到個人當初入閣首份職位即是青年部部長,對他而言,當前青年世代大概是歷來教育程度最高的世代,但卻面臨最嚴峻的外部挑戰。當前體制對青年的忽視及限制使得青年試圖打破體制,如同當年克瓦希涅夫斯基閣下對政治的看法就是「改變」。但他強調改變不代表揚棄過往的一切,改變更重要的目的在於凝聚全民向前的動能,正如同南非從種族分離的過往走到今日的團結。

透過重要領袖的視野,開拓青年學子對國際的認識和對未來的想像,一直是臺灣歐洲聯盟中心在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辦理國際重要人士來院專題演講的思維。臺灣歐洲聯盟中心為臺灣大學與政治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東華大學、輔仁大學和淡江大學等六校締約結盟所成立的「以臺大為首之大學聯盟」與歐盟正式簽約而設立之國際交流平台,為歐盟在全球設立的卅六個歐盟中心之一,並獲本校社科院全力支持而將中心總部設於社科大樓636室。相關活動資訊,歡迎至中心網頁http://www.eutw.org.tw或中心辦公室做進一步了解。


2016.03.14
加拿大UBC新聞所所長Alfred Hermida:新聞教育可借用社群媒體

記者/王子欣、黃楸晴、黃硯琳

加拿大UBC新聞所所長Hermida表示,手機已成為很重要的媒體載具。 (攝影/黃硯琳)

加拿大卑詩省大學(University British Columbia)新聞所所長Alfred Hermida,在臺大新聞所演講時指出,為了因應現今資訊爆炸的年代,新聞教育必須改變,但不代表新聞教育必須完全改變。Hermida認為,現在的新聞工作還是需要傳統的採訪等技術,但當今的新聞教育還應引領學生學習新媒體科技,並且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與發問問題的能力。

臺大新聞所於三月14日,邀請加拿大卑詩省大學新聞所所長Alfred Hermida蒞所演講。Hermida曾在BBC任職長達16年,BBC線上新聞的創設人員之一。當日他以「新聞教育如何轉型」為題,分享加拿大卑詩省大學新聞所的創新課程內容,並提出新聞從業者面對不斷變遷的新媒體世代的調適建議。

Hermida認為,為了因應現今資訊爆炸的年代,新聞教育必須改變。學生應對所有的新媒體保持敏感度,學習並掌握讀者的需求。他舉一個研究為例,該研究預測在2007年時,一名讀者一天要閱讀174個報紙,才能把一整天所有的資訊讀完。他說,不難想像在不久的2017年會有更多的數字。但現在大家都是靠著手機,隨時掌握訊息。

現於UBC新聞所授課的Hermida,研究專長為社群媒體,授課內容主要為整合性新聞;他說明自己主要透過強化新聞與新興科技的整合,使學生們具備因應媒體環境變動的能力。
2013年加拿大選舉期間,當時新聞所學生只受過3個月的課程訓練,然而Hermida和其他教授們,卻決定讓學生們自行產製與選舉有關的新聞網站。其中,有學生的作品為「你想和哪位候選人約會?」網站,結合交友app「tinder」的特色及候選人新聞,成功吸引讀者的注意,用另一種方式處理選舉新聞。

另外,Hermida也試圖改變以往的上課方式內容。他規定學生透過twitter,並且只能用一句話傳達想報導的主題;此外,他也讓學生嘗試使用instagram,拍攝僅15秒的新聞影片,並輔以文字描述。透過以上的實作課程,學生們得以運用新聞寫作、拍攝技巧,結合新興社群媒體等新科技,達到「整合性新聞」課程的核心理念。

Hermida列舉出現代三種影響新聞從業者的特性,包括資訊分散(unbundling)、資訊破碎(Fragmentation) ,與資訊整治(Re-mediation)。他表示以前他在BBC擔任編輯時,是把各種不同的資訊,例如政治、經濟與運動等整合出一份報紙給讀者;但現在人們獲取資訊的來源不再是新聞網站,而是Facebook、Twitter等社群媒體。人們透過網路及不同社群軟體,只閱讀自己有興趣或朋友分享的資訊。

Hermida也舉例分享自己研究使用者心理的心得。他分析在社群媒體上,人們「分享」背後的動機是:檢查自己在人際社群中的影響力,並在朋友圈中取得認同。在場師生不少人聽聞後,頻頻點頭。

Hermida也提醒,未來的新聞已不存在客觀真實。最重要的是:「在社群媒體中,你是誰?」新聞工作者必須選擇一個位置,做自己信仰的事。

問答時間現場提問相當熱絡,Hermida以DJ譬喻未來媒體的定位。 (攝影/黃硯琳)

Hermida提到,現在的資訊隨處都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製造資訊,每一個人都是新聞編輯。」最重要的是新聞從業者要了解讀者分享的管道、閱讀資訊的地點、感興趣的資訊以及民眾分享資訊的心理。

Hermida表示,數位時代的來臨後,並不代表新聞教育要完全改變;現在的新聞工作還是需要傳統的採訪等技術,但更要培養學生有關問題的解決能力與發問能力,並且學習新媒體科技,以符合讀者所需。Hermida認為,學生必須透過不斷地質疑,對於新聞抱持更多的想像與觀察,同時加強和讀者的網絡互動,並且勇於嘗試創新,才能因應媒體環境的變動。

問答時間中,老師及同學紛紛提問。當被問起新聞工作者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應該扮演的角色時,喜歡音樂的Hermida說,他認為媒體應該將自己定位成「DJ」的角色。在資訊爆炸的現在,讀者傾向閱讀個人客製化的新聞,媒體應該針對閱聽眾不同的閱讀興趣,從大量新聞中選擇並推薦給讀者,甚至可以不吝於推薦別家的新聞。如此類似選物店的概念,讀者未來將傾向信任品牌的推薦品味。


2016.03.10
【頤賢講座】台灣數位匯流發展與挑戰 - 石木標總經理

數位匯流 (digital convergence) 是目前全球的趨勢。所謂數位匯流,即是將電信、廣播電視與網際網路整合,透過單一平台在這三種不同的網路中,使用相同的服務。石總經理強調,終端設備的發展,如: 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等是促成數位匯流的重要因素。數位匯流也促使OTT (over-the-top) 服務迅速發展,像是 Line 與 facebook 等。由於 OTT 服務是建構於既有的網路上提供商業服務,在幾乎沒有國界之分的網路中,國外 OTT 業者帶給台灣業者龐大的競爭壓力。

石總經理認為 OTT 業者透過網路賺取龐大商業利潤的同時,成本最高的網路基礎建設卻是由電信業者承擔,因此電信業者也開始思考是否要對 OTT 業者進行流量管制。另一方面,像 Uber 這類新型的商業模式,目前也受到許多國家法律的限制。以台灣來說, Uber 就尚未合法,這也說明台灣未來勢必得透過立法或修法的方式,來因應數位匯流時代更加多元的商業服務。


2016.03.17
【頤賢講座】電信新服務的發展趨勢 - 謝進男

謝委員從法規、智慧終端、網路技術等方面談起未來電信媒體服務的發展。以法規來說,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已經在去年提出整合廣電三法與電信法的數位匯流五法草案。其中包含放寬黨政軍條款,將促使國內電信業者不再受到法規約束,進而投資媒體產業。

就網路技術的發展上來看,謝委員認為國內的兩條家用網路 (中華電信與 Cable 業者) 將會整合, 未來的傳輸方式將以光纖為主。在行動網路方面,各國目前都積極發展第5代行動網路技術,也就是所謂的 5G。預估在 2020年,就會有第一波商業化的 5G 產品上市。

▲TOP

社會學老師狂想 一堂課改變台灣

作者:李映昕 2016-03-01 天下雜誌592期

圖片來源:王建棟

當你以為社會系學生不是在學理論,就是上街抗議時,一位社會系教授下定決心開辦一門非傳統創業課,讓社會企業在台灣遍地開花。

台中火車站前,沒落舊城區的日式洋樓裡,三年來,多了一份青春洋溢。由台大社會系畢業生邱嘉緣與台大財金系畢業生張珮綺創辦的社會企業共同工作空間「好伴」,已成為台中市長林佳龍眼中,推動中區老城再生的關鍵紐帶。

鏡頭轉到台北,在寸土寸金的大安區,五間不同的老公寓成了台大地理系畢業生王維綱的共生公寓「玖樓」。「玖樓」想打破資本主義的所有權霸權,讓有特殊專長的人,可以用低房租住進高價地段的房子,創造出新的「居住」價值。

台中、台北,將近兩百公里的距離,背後卻有一條共同的臍帶──他們都是台大社會系教授陳東升的學生,也都修了同一堂課:「社會經濟組織的創新與設計」。
「這堂課是鼓勵學生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創業,」陳東升說。
過去,「創業」是商管學院才會出現的名詞,但這堂開在社會系大四的選修課,開課兩次,總共六十個學生,卻已創造出超過五個社會企業。
當外界仍把社會系貼上「抗議系」的標籤,陳東升為何會想開創業課?
這位身高一八六公分,站在人群中總如一根瘦竹竿,形象鮮明的「台灣最高的社會學者」直言,二○○八年金融海嘯後,青年失業率攀高,勞動市場變動愈來愈大,讓他意識到必須採取行動。

行動派的社會學家
當時,陳東升在社會學界做了一件破天荒的事,就是「趕學生,要學生不要來讀研究所」。
這位擔任過國科會人文社會處處長,已是台灣社會學界大老的學者,當時擔任台灣社會學會會長,他要求學會調查社會學博士生畢業後的出路,結果發現,在少子化海嘯中,將有大量博士失業。
陳東升不但把結果披露出來,還直接告訴學生要「想清楚」,若真心喜歡學術再來考研究所。之後,博士生報考人數果然大減。
可是,已經踏進社會學領域的學生呢?他們的出路在哪裡?陳東升開始問自己。

陪學生走「最後一哩路」
陳東升說,當時台灣開始出現「社會企業」的概念。「社會企業」以解決社會問題為目標,但是有其商業模式,能夠自給自足。
而社會學家賴特的學術巨著《真實烏托邦》,提供資本主義社會的轉型解方,也給了陳東升開課的靈感。
經過三年的準備,二○一二年春天才正式開課。他將這堂課開在大四下學期,定調為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哩路」。
「整合前面三年半學到的東西,去思考你對什麼有興趣,發展一個經濟模式取得資源,穩定地做下去,」陳東升說。他希望學生結合自身興趣與專長,在解決社會問題的同時,也能養活自己。
在社會系,這是堂數一數二的重課。三個學分,但學生每週得花六小時上課、討論,課後還得再花時間提出實作與解決方案。課程負擔很重,卻還是有三十個學生選課。
擔任這門課業師的台北設計之都專案執行長吳漢中認為,這堂課對全校開放,是告訴所有台大學生,你可以來社會系學習如何用自己的專業改變社會。
「平時在一百個人裡面,你也不見得找得到一個創業伙伴,但在這堂課,你容易遇到志同道合的人,」陳東升說。
但這堂課不只對學生而言不容易,對陳東升亦然,「老師開這堂課,是把自己推入火坑了,」吳漢中說。
不像許多學界大老忙著搶經費,以握有權力、分配資源為樂,陳東升跳入的火坑,一方面自己要研發新課程,還要把自己身邊的資源、人脈分給學生。例如,找慕哲社會企業創投提供十萬台幣的「試做基金」。
邱嘉緣、張珮綺是陳東升這門課的第一屆學生。畢業後花了一年籌備創業,陳東升在這一年就跟他們開了四十六次會。這些投入創業的學生,幾乎人人與陳東升保持良好聯繫。「修這堂課就是終身保固啦!」陳東升半開玩笑地形容。
問他為什麼願意花這麼多時間「推學生一把」?「因為我已經看破了,台灣的僵局靠上位的人沒辦法解決啦!改變要靠年輕人啦!」陳東升曾經告訴一位朋友...(詳情請見天下雜誌)

▲TOP


   教育、家庭、與勞動市場研究團隊將運用「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後續調查」及「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及各級學校的Institutional Research 的相關資料及田野調查,針對國內重大教育問題、青年就業問題、人口婚姻問題進行研究。可能的研究方向有:

議題領域

可能的研究面向

相關重大議題

教育不平等

教育的城鄉差距,教育資源的分布
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對教育機會的影響
考試制度與教育機會
教育分流與人力培訓

針對現行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提出改革方案

勞動市場

技職教育與就業市場
高等教育人才與勞動市場
學校到勞動市場的銜接過程
學用落差與青年就業

針對青年就業問題提出改革建議

婚姻與生育過程

臺灣婚配市場的人口與經濟分析

提出影響結婚率、生育率變化的原因及其影響。

       蘇國賢
教育社會學
勞動市場
家庭與人口

       藍佩嘉
性別研究
勞動研究
國際遷移

       郭貞蘭
社會人口學
家庭社會學
計量方法

       林明仁
應用個體經濟學
(勞動.法律.健康)
 

       駱明慶
應用計量經濟學
勞動經濟學
家庭經濟學

       關秉寅
教育社會學
社會階層
調查研究方法

       熊瑞梅
組織社會學
社會網絡
經濟社會學

       吳齊殷
社會網絡分析
資訊與社會
家庭社會學

       張峯彬
社會階層化
教育與職涯發展
性別與工作

       黃敏雄
社會階層
教育社會學
 

       陳婉琪
教育社會學
家庭社會學
 

       韋岱思
組織社會學
職業社會學
 

教育、家庭、與勞動市場研究團隊於105年3月14日召開首次團隊會議

▲TOP

【教師介紹】經濟學系 朱建達助理教授

學經歷
美國 德州農工大學經濟學博士 (2014)
台灣 國立臺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碩士 (2006)
台灣 國立臺灣大學數學系學士 (2004)

研究領域
產業組織、應用個體經濟學、計量經濟學

自我介紹
    本人從小熱愛數學,大學選擇就讀於台大數學系,直到大三開始接觸了經濟學,才對經濟學產生濃厚的興趣,不但繼續修習經濟系的課程外,更在大學畢業後選擇繼續攻讀台大經濟研究所。
    在研究所的求學期間,我努力的去接觸各種領域的課程,以彌補大學所沒接受的經濟學訓練,後來在經過碩士論文的撰寫過程,更確定自己要繼續深造的決心。研究所畢業後,經過兩年的準備,於2008年赴美國德州農工大學 (Texas A&M University) 攻讀經濟學博士。
    博士論文主要是研究美國職棒大聯盟球隊對於球票的動態訂價 (Dynamic Pricing) 策略,同時也分析了二手市場對於訂價策略之影響。2014年8月返國任教於臺大經濟系,除了繼續研究動態訂價的行為外,也開始著手研究台灣的產業,主要分析廠商進入及退出市場的動態行為,目前以能源產業為主,以後也將繼續著手分析其他產業。

▲TOP

本院經濟系、政治系、國發所皆設有碩士在職專班,專班學員為來自政府單位及社會各界的菁英,社科通訊特別設立專班園地,除了介紹專班的招生及課程訊息之外,也希望能報導專班的活動、介紹學員、促進學員與在校生的互動,歡迎專班學員踴躍投稿。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