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03
【社會系】週四社會學 -《學著、好好愛》孫中興老師新書發表
3/3日是本學期第一場社會系週四演講。講者孫中興老師(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有豐富的出版經驗,這次發表新著《學著,好好愛:台大超人氣「愛情社會學」精華,六堂愛的必修課,翻轉愛的迷思》。主持人吳嘉苓(台灣大學社會系教授)幽默介紹講者的背景、課程和出版經歷。
講者自陳原本從事科學與知識領域的社會學研究,也開設科學社會學與社會理論課程。但後來因為修課人數不多,便開發前無古人但驚心動魄的新課程〈愛情社會學〉,卻意外有記者報導,學生非常多。〈愛情社會學〉是一開始被質疑、備課心血不被看見的一門課程。
開發新課程過程中,講者相信社會學是與大眾接觸的學問。可能研究論文會被同儕欣賞、學校獎勵,但讓一般大眾理解社會學的眾樂樂更讓講者開心,也更加有意義。講者也秉持有教無類、公開知識的精神,將課程上網公開。二十年來一直有出版社有興趣出版愛情社會學書籍,講者希望出版社一起編輯一般讀者能接受的內容,卻沒什麼回音,最後才在三采出版社協助下出版,本書是整個團隊的功勞。
整場演講穿插諸多雜揉生涯發展或未來方向的幽默笑話,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交待研究、教學與出書的脈絡。演講後的提問與討論也相當熱絡,包括(跨)文化與愛情的關係,講者從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的觀點回應。提問討論後,幾位師長分享點心、交流意見、聯絡感情。接下來社會系仍有數場就業座談及學術演講,詳情請關注台大社會系臉書。
2016.02.25
【頤賢講座】台灣傳播媒體的現況與未來 - 鍾起惠教授
鍾起惠教授將傳播媒體主管機關多頭馬車的現象, 作為今日演講的開場。他以自己擔任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 (NCC) 委員時的經驗為例, 提到 NCC 雖為第二級的獨立機關, 但僅有監督之責, 而無獎勵之法。傳播內容的輔導與獎勵則是由第三級機關──文化部所負責。這樣的現象造成文化部的預算太少, 無法推動較大規模的政策, 而在無法提供獎勵誘因的情況下, NCC 的監督效果也會大打折扣。
鍾教授近一步分析台灣傳播市場的數據, 他提到台灣電視節目的收視率低迷, 與低廉的製作成本是種惡性循環。無論是戲劇性節目或是綜藝性節目, 台灣節目的製作費用與中國大陸、韓國、日本之間, 都有著數倍的差距。低廉的製作成本使得電視節目的品質每況愈下, 進而收視率萎縮, 廣告量銳減。
鍾教授認為台灣當前已陷入漩渦之中, 唯有透過大規模的改革, 才有可能從中脫身。他以韓國為例, 提到韓國流行文化的崛起並非偶然, 而在於韓國政府的深謀遠慮。韓國在十幾年前便開始整合主管傳播的政府部會, 並編列大量的預算推動傳播、娛樂與文化政策, 這使得韓國在2000年開始, 逐漸在亞洲的戲劇與綜藝節目潮流中, 取得了領先的地位。
2016.03.03
【頤賢講座】新聞現場的實務、困境與轉機 - 藍祖蔚
「在場有誰知道今天四大報的頭版頭條是什麼嗎?」藍副總編輯自嘲式的問道。然而這個問題卻道盡了台灣平面媒體所面臨的現況與危機。藍副總編輯提到,當電視能夠將即時的新聞畫面與聲音,活生生的傳送到閱聽者面前時,報紙作為傳遞最新訊息的功能,就已經逐漸被取代。在這個網路發達的時代,一些網路上的訊息甚至比電視新聞更新、更快,使得網路上常常出現「記者快來抄」的揶揄字眼。
藍副總編輯認為平面媒體現在能夠競爭的優勢,不在於提供最新與最快的資訊, 而是寫出更加正確與深入的報導。然而,挖掘真相往往不是件容易的事,他以最新的奧斯卡最佳影片──驚爆焦點,與自己的經驗為例,談到新聞工作者在追求真相的過程,不僅曠日廢時,也容易受到有心人士的阻礙甚至攻擊。
藍副總編輯提到,雖然報紙的影響力已不若從前,在營運上也受到許多嚴峻的挑戰。但在苗栗大埔事件後,他更深刻的體會到,新聞工作者為受欺凌的弱勢發聲, 警惕主政者不可胡作非為的責任。他說到:「歌功頌德不是媒體要做的事。」
▲TO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