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110年11月2日
講題:三分鐘英語學術簡報(3MT)技巧攻略
講者:陳翊齊老師
整理:林陸傑 (臺大寫作教學中心教學助理)
如果有三分鐘時間,你會做什麼?或許煎一顆蛋、滑一下手機、手沖一壺咖啡?但你有想過,用三分鐘與人分享學術研究成果嗎?本次講座由陳翊齊老師主講,葉姿伶老師協助,共同分享三分鐘英語學術簡報競賽(3MT)的技巧。從講述競賽的背景、參加的益處談起,進一步分析演講內容如何編排、簡報設計、演說技巧等方面的準備要點。
3MT的源起,是在2008年由澳洲昆士蘭大學所創辦。當時昆士蘭地區發生嚴重乾旱,為了節省水源,當地政府鼓勵民眾留意計算沐浴的時間,於是許多居民便將三分鐘的計時器放置於家中浴室牆壁。昆士蘭大學的研究院院長便從此處取得靈感,創辦了3MT競賽。自一開始就明訂規則:上台簡報的同學,每人僅能運用180秒的時間、一張投影片,以平易近人的措辭,將研究成果分享給不同領域的聽眾。希望藉由此活動,能讓講者精簡地表達研究價值、刺激跨領域互動,寓教於樂。由於首年競賽之迴響極佳,隔年澳洲便有4間大學加入,至今全球已有超過85間大學舉辦3MT競賽。
臺大從2015年首度獲得授權舉辦3MT競賽,2018年擴展至三校(臺大、臺師大、臺科大),2019年開放邀請北北基大專院校研究生參與,至2021年廣邀全臺灣各校研究生報名,年年擴大舉辦規模。今年臺大的3MT競賽將於11/8開放徵件,至11/23的中午12點截止收件。評審會在11/29選出參與決賽的12位finalist,於12/8在博雅教學館101教室舉辦最終賽事。進入決賽的同學,主辦方還會特別保留席次給他們的指導教授,邀約一同觀賽。陳老師提及,以往參與競賽的同學即便沒有得獎,但同樣感念3MT使得他們在公開演說、內容設計方面獲得許多經驗,十分受用。並且,也有同學將參賽經驗放入自己的履歷之中,在申請學校時還獲得教授的關注。
接著,陳老師分享三分鐘的演講內容如何設計。開頭先播放2018年獲得優勝的馮聖富同學的3MT影片,並請現場同學討論演講中所使用的策略,以及語言使用方法。除了馮同學的停頓、站姿出眾之外,他更善用譬喻和類比(analogies)的策略,讓聽眾得以想像和理解專業領域的研究內容。不賣弄術語,而是訴求有效傳達。只是,各領域的研究都難免遇到專業術語,要如何將之轉換成平易近人的口吻呢?陳老師分享了使用解釋名詞的方法,將術語用簡短的一句話做科普式的講解,或是利用一般詞彙替換掉原先的專業術語。如將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INMI) 轉換成Earworms or Song-in-head syndrome。或是將Streptococcus mitis解釋為a type of bacteria in the human mouth that can cause sore throats,以使不同領域背景的聽眾理解知識內容。
緊接著是關於演講內容的文脈邏輯和鋪陳,主要可分為四點:
1.Hook:問一個簡單問題、運用數值舉例、說一個小故事。
2.Rationale & purpose:說服觀眾:研究的觀察、用處,以及發現在生活中發現問題。
3.Methods:解說研究怎麼做成的?如何驗證和解讀?合理化研究。
4.Results & Implications:回報目前階段的研究成果、貢獻、所做的調查,提供遠景、未來的可能性等。
陳老師建議同學,可在演講最後設計一個問句,促使觀眾留下深刻印象和進一步思考。而在投影片設計方面,也可分為四個要點:
1.乾淨俐落:示意圖的閱讀方向要明確,不要將所有研究結果放上投影片。
2.記憶點:使用有趣、有記憶的圖片或設計。
3.不讓聽眾分心:過於血腥、可愛但無關、低解析度的圖片等,都應該避免。
4.讀者友善:設計從上至下、左至右、Z字形路線的閱讀方式。
而投影片的顏色選擇方面,陳老師建議,除特殊需求外,通常使用淺色底、深色字的投影片,對閱聽者會是相當舒服的觀看體驗。在題目設計方面,陳老師也分享了一個有趣的語言學研究,發現若使用相同字首的字詞,給人的印象會特別強烈,如Micky Mouse。
最後是關於演說技巧的策略分享。陳老師分享了站姿、眼神交流、語速放慢等技巧,葉姿伶老師也示範了停頓和重點強調的口說方式。陳老師還從自身多年的演說經歷歸結出心得,建議同學了解自己的個性,並嘗試套用在演講上。若還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風格,同儕回饋是很有幫助的方式之一。建議同學透過多次的試驗,找到最舒服、有自信的演講方式。另外,面對鏡子及錄影也是很有效的練習方法,都推薦同學們使用。至於舞台恐懼的部分,陳老師也坦然分享,這其實是很難避免的情況,但建議同學們找到與緊張相處的方式,讓這份緊繃感能夠敦促自己的演說臻於完美。畢竟在台上會緊張,代表同學重視這場比賽,並且想要有好的表現。最後一點要提醒的是:大量練習絕對有助於增強上台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