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o. 007 Nov. 2014
 
   
   
   
   

省思醒語
FOOD FOR THOUGHT
 

Reading and writing, like everything else,
improve with practice.

~ Margaret Atwood
 
Margaret Atwood, a noted Canadian writer born in 1939, is the author of more than forty books of fiction, poetry,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critical essays. Among numerous honors she has received are Guggenheim Fellowship, Arthur C. Clarke Award and Prince of Asturias Award for Literature.
top
知識饗宴
SPOTLIGHT
 
如何寫好英文期刊文章中的摘要、前言、和文獻探討?

對於很多研究生來說,將研究成果發表在期刊上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甚至是許多系所的畢業門檻之一。因此在學術寫作當中,期刊文章或論文寫作常常是研究生需要接觸的主要寫作類型。可是,此種寫作往往卻也是很多同學有寫作困難的類型,以至於很多研究生將寫論文視為一件難事,或是在投稿的時候往往面臨被退稿的情況。尤其是英文期刊文章的摘要、前言、和文獻探討是讀者首先閱讀到的部分,如何寫好這部分可說是至關重要。以下本人將從自己的寫作經驗以及與其他老師們的經驗分享中,簡要提出幾個同學們常常在期刊論文寫作時所需要注意的地方並加以討論,期望能幫助同學們順利地完成期刊論文寫作。

首先,不論是碩博士論文或是期刊文章,一開始通常會有一段摘要。摘要的目的是能夠讓你的讀者在很短的時間之內了解你的研究內容。由於摘要的字數通常有限制,作者必須使用精簡的語言來呈現研究成果。因此,很多同學不知道在摘要中該放那些資訊,或是捨棄哪些部分以達到字數限制的要求。摘要的組成元素大致可以分成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結果、結論。一般來說,為了讓讀者能夠直接地在摘要中找出感興趣的資訊,作者會在摘要中放入醒目的關鍵字,例如在一開始要表達研究目的的關鍵字包括“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 “the study aims to…”等等。 而在表達研究方法時,“method”或 “approach” 等字亦可提醒讀者接下來的部分開始要談你的研究方法。當你要表達研究結果時,你可以說“the results showed/ indicated/ suggested that……”簡要陳述你研究當中最主要的發現。最後,由於字數的限制,你可能沒有辦法將論文中的討論部分全部放進摘要中。或許你可以說“these findings were discussed with possible implications”或簡短描述你的研究啓發 “implications of this study include ……”來作為摘要的結語。這些關鍵字就好像交通號誌一樣提醒駕駛向左轉向右轉,可以幫助讀者快速了解摘要中的資訊。相反地,如果把所有的資訊都混雜在一起而沒有層次的區別,讀者無法快速清楚地了解研究內容。

有一些研究會把前言(Introduction)和文獻探討(Literature review)放在同一個章節,有些研究則是會分開來寫。前言顧名思義是針對這個研究的概略介紹,包括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對於某些學術領域,研究者甚至會在前言放進研究結果。不過一般來說,在研究的一開始作者會告訴讀者為什麼要做這個研究,即先前的研究已經做了什麼,而哪些部分是可以繼續發展的,而這也就是所謂的research gap。為了找出這個gap,作者需要從過去的文獻進行有系統的整理並適度批判。以下幾點是許多同學在這一個部分常見的寫作錯誤:

◆  針對文獻的整理缺乏邏輯和組織

前面已經提到過,文獻探討的目的是在找出research gap並與你的研究內容連結。所以,文獻探討中所提及的文獻必須與你的研究有直接關係,而不該把不相關的部分都放進來。在整理文獻的時候,同學們除了可以按照年代順序組織,或是根據研究題目進行分類。例如今天我的研究題目是「學生的性別在英文寫作上使用的策略是否會有不同」,文獻的分類可以包含英文寫作上有哪些策略分類?學生性別跟英文寫作的關係?藉由整理這些文獻之後得出已知的結論後找出research gap再連結到設定的研究問題。同時,每一個段落應該只討論一個類別,避免失焦。

◆ 只是找出文獻而沒有對其作出批判

撰寫文獻探討的另外一個重點是,針對先前的研究找出不足之處並提出建議。有許多同學只是把許多先前有關的研究放進來,但沒有自己的想法,以致於整個文獻探討如同流水帳。一個好的文獻探討應該除了讓讀者知道研究背景之外,還有先前研究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才能突顯本研究的價值。因此建議同學們在平常讀期刊文章時,同時訓練自己批判思考的能力。

◆ 引用他人的研究未註明出處

為了避免寫作剽竊的問題,在引用文獻時,需要註明其出處。這部分同學們可以參考常見的引用規範,例如APA或ML格式。需要注意的是,各個期刊的引用格式要求不盡相同,同學們在投稿之前建議先參閱期刊網頁所公告的格式。

◆ 文獻的年代過於久遠,缺少近期文獻

一般來說,學術研究是不斷在往前推進的。因此,除了某些特定經典的早期研究報告或理論外,在文獻探討中應該包含較近期的文獻。文獻探討除了能夠讓讀者或審稿人了解你的研究背景之外,也同時告訴了他們你對這個議題所知道的有多少。因此,如果只是引用早期的研究而忽略近期的發現,似乎暗示了你對這個領域的研究趨勢已經脫鉤。例如若我今天想要研究大學生使用網路學習英文的效果,我的文獻探討中應該會討論近幾年使用facebook或不同apps學習英文的文獻,而不會只有早期使用如wretch無名小站等的網路資源。

◆ 文獻探討與整體研究文章不連貫

這裡所謂的不連貫包含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文獻探討與研究問題的關係薄弱。有很多同學因為先有了研究的題目做了實驗之後,才往回找適合的文獻,所以經常在寫期刊文章時先從方法的部分開始下筆,而後再寫文獻探討。這種非線性的寫作方法能夠讓作者在有限的時間之內有效率的完成研究報告(蔡今中,2011)。但是,很多同學卻忘了使新寫的文獻探討部分與原來的研究問題連貫,所以原本在文獻回顧中應該要呈現的research gap反而變得不是非常清楚。因為原本應該是先從文獻探討找出不足處來發展出研究問題,如今正好相反。因此建議同學們在補齊文獻探討之後,小心檢視是否有引導出research gap並連結到你的研究問題。第二部分是指文獻探討未鋪陳文章後段的討論部份(蔡今中,2011)。在撰寫文章之後的討論時,作者會針對研究發現提出可能的解釋,而這一個解釋的部分可能是文章前段文獻探討沒有提到的。例如當我發現男女生在英文寫作上所使用的策略不同之後,我想用男女生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來解釋這個研究結果。可是前面的文獻探討並沒有討論這一部分,因此我就必須再回過頭來補上這一段文獻,使整篇報告具有連貫性。

 

由於篇幅限制,此處只能概括提出幾點常見需要改進的部分。最後要注意的是,因為各個學術領域寫作規範、風格、習慣的不同,此處所提的建議為一般學術寫作的原則,但是也許不能夠完全適用於某些領域。因此,各位同學們在參考大原則的同時也可以針對自己領域的期刊文章歸納出慣用的寫作風格。

 

參考文獻:蔡今中,2011。〈社會科學研究與論文寫作:成功發表密技〉。


文 / 方挺 (本中心教師)
top
活動快訊
NEWS FLASH

2014年12月活動一覽


【賀】謝承諭同學榮獲102-2學期「傑出教學助理獎」

學生謝承諭就讀於臺大語言所博士班,其於擔任本中心「英文寫作基礎」課程教學助理期間表現優異。10月28日經校方遴選決審會選為「102-2學期傑出教學助理」。

傑出教學助理遴選 (Excellent TA Award) 為每學期根據修課學生填寫之意見調查結果,以及授課教師針對教學表現的評鑑與推薦,由「傑出教學助理遴選委員會」召開會議並遴選前 10 % 為當學期傑出教學助理。謝承諭同學自99-1學期即為中心教學助理,並由102-2學期起擔任 My Tutorial 寫作輔導員 Writing Fellow ,協助學生個別學術輔導服務。

 
傑出教學助理獎得獎人謝承諭同學


【中文學術寫作工作坊】12/3 原始資料與批判性閱讀

講題:原始資料與批判性閱讀
時間:2014/12/3 (三) 10:20-12:20
講員:李惠敏 (英國Essex大學歷史系博士) 
地點:共同教學館309教室

講綱與講員介紹:請於活動前兩週,至本中心網頁公告查詢
報名:請於活動前兩週,至臺大myNTU活動報名系統報名(活動編號20141260_05)

※ 預先報名者座位保留至活動前10分鐘,之後開放現場報名。


 【Grammar-Pick-Me-Up】12/10, 12/26
英文文法基礎加強班單元5-6

為幫助選修寫作教學中心課程之同學補強英文文法,中心規劃六個單元的英文文法基礎加強班《Grammar-Pick-Me-Up》。每一單元配合「英文寫作基礎」文法部份的進度,設定不同主題進行討論與練習。另為提供多元學習管道,同時開放名額給未選修中心課程的同學參加。敬請把握機會,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場次報名。

近期場次:
12/10(W) Sentence-Combining Skills
We have a pet dog. His name is Mark. He is a French bulldog. He loves to play Frisbee. He likes swimming too:
Sentence Combining Skills (Noun clause, relative clause, participle phrase, and appositive.)

12/26(F) Dos and Don'ts
How to Make Our Writing More “Academic”: Essential Dos and Don'ts

活動內容:詳見寫作教學中心網站公告 http://www.awec.ntu.edu.tw
報名方式:每場活動兩週前至myNTU報名系統報名(活動編號20141260_07)


【演講】12/16 英文學術寫作: 寫作立場之分析與應用
Stance and Voice in Academic Writing

講題:英文學術寫作: 寫作立場之分析與應用
Stance and Voice in Academic Writing
時間:2014/12/16 (Tue) 14:20-16:20
講員:周昱翔 (Educ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講綱與講員介紹:請於活動前兩週,至本中心網頁公告查詢
地點與報名:請於活動前兩週,至臺大myNTU活動報名系統查詢與報名(活動編號20141260_05)

※ 預先報名者座位保留至活動前10分鐘,之後開放現場報名。


  
【My Tutorial】學術寫作個別輔導本學期服務至12/26

免費個別學術寫作輔導服務 My Tutorial 是由本中心遴選培訓之輔導員 Writing Fellow,採一對一方式,針對文件寫作問題提供個別討論與建議。103-1學期舉辦期間為10月至12月,每週舉辦5場。本學期最後一場為12月26日,歡迎臺大學生善加利用。

輔導時段與申請辦法詳見活動網頁 http://www.awec.ntu.edu.tw/My_tutorial.html

top
精彩回顧
RECAP
 
錯過了中心演講活動?
我們特別設立了本專欄,讓錯過中心演講的您,也能一睹演講的精闢內容。
 
演講摘寫
講題:How to Network and Socialize at Conferences and Public Events
講員:Marc Anthony (臺大寫作教學中心)
時間:2014/04/21
地點:普通教學館R502
 


Leading a fulfilling and successful academic life is not only about writing papers and giving presentations. Since the academic world is also made up of “people,” socializing and networking thus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making of a scholar. Despite its importance, this issue is seldom addressed, let alone explicitly taught, in the training of a researcher. Socializing and networking with others has become the deepest nightmare of many novice academics.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with this problem, in this talk, Professor Marc Anthony from the the Academic Writing Education Center at NTU suggests that learning to be a “schmoozer” is the key to success in socializing and provides a number of tactics and English expressions that can facilitate or improve your interaction with others at events like conferences.

What, you may ask, does being a schmoozer mean? According to Professor Anthony, to be a schmoozer, you need to be honest, positive, and considerate and to show sincere interest in your interlocutor. The current First Lady of the United States, Michelle Obama, is an excellent example of an adept schmoozer. By showing her attentiveness and involvement with a friendly smile, she can easily socialize and connect herself with an acquaintance. Because of her mastery of the art of schmooze, she could even become a close friend of the Queen’s within a short time and be warmly welcomed by Duke of Edinburgh when she visited the United Kingdom with her husband, President Obama.

In addition to being a schmoozer, there are some other tips on how to carry out a successful interaction. First, you have to be confident of yourself. Professor Anthony points out that oftentimes people fear becoming involved in socializing and networking in an unfamiliar environment because they have doubts about themselves. So, the first step is to find the uniqueness in you and be proud of it. The second thing is to figure out the networking style of you and your conversation partners (i.e. competitive, outgoing, amiable or analytical). Identifying the networking style of your interlocutor, you can and should adjust your own networking style to achieve better communication. If you would like to start and sustain a conversation with others at a social event, then you need to know how to break the ice and make small talk. Breaking the ice means that you start a conversation by chatting about things you and your interlocutor are experiencing at that moment. Small talk expands conversation into finding out what things you have in common with the other speaker to determine if there are any topics you both know about that can be talked about in greater depth., In this way, you can have a good time socializing with others while leaving them with a good first impression.

Socializing and networking at a conference may be intimidating for many people. Nevertheless, these activities are no less important than conducting research in building up your academic career. By adopting the strategies that Professor Anthony presents, you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your socializing skills and master the art of networking in the academic world.


整理 / 謝承諭 (本中心教學助理)
講者簡介
Marc Anthony has been an instructor with the Academic Writing Education Center since its inception. He teaches courses in academic writing and presentation skills.
top
我有話要說
PENNY FOR THOUGHT
科學期刊之英語寫作:主動句與第一人稱
就讀台灣大學土木系研究所期間,我替系上做了不少英文校稿的工作,協助將學術文章投到國外的科學期刊。當時接觸的科學文章,清一色用被動語句敘事,因此我便也以被動句法寫作,好比說:Calculations of the yield were performed。而被動句的特色是不需要提到「人」。前句中到底是誰calculate?當然是文章的作者,但是科學家顯然都十分謙虛,打死也不願提到「I」。

土木系碩士班畢業後,我為了追尋興趣,人生忽然來個急轉彎;到美國讀小說創作。拿到第二個碩士之後,我在馬里蘭大學擔任講師,教美國的大三生如何在職場上寫作。由於班上的學生大部分來自理工科系,讓我工程及人文的兩方專長總算有了交匯。

課堂上我教學生怎麼寫求職信、投訴信,怎麼有效地和客戶、同事溝通,怎樣清楚地跟外界說明技術性的程序、產品。有一天一個學生提出疑惑:「課本中教導用主動句型,要說 I drove the car,而少說The car was driven by me。但是科學寫作不是不能用第一人稱『I』嗎?」這個問題令我很興奮,立即詢問班上所有學生,哪些人被教導寫科學文章不能用第一人稱?大半的人舉了手。他們的認知一直是,為了保持科學的客觀立場,不能使用第一人稱;而為了不使用第一人稱,只好用被動句型。也就是為了顯現“專業”,久而久之,被動句遂成了科學文章的慣用寫法。

我搜尋各方資料為學生解惑,在杜克大學的Graduate School Scientific Writing Resource網頁中找到最完整的答案。作者Nathan Scheffield列出了各方支持與反對主動句型的文章,做出總結:「好的科學文章混雜著主動句型與被動句型。」換言之,有時候被動句型是有必要的,但絕對沒有科學期刊禁止使用主動句與第一人稱。Nature期刊甚至公開表示,他們就是比較喜歡主動句型。

被動句的迷思,不只出現在台灣,也存在於美國。人們害怕寫簡潔易懂的句子,怕過於簡單的文字顯得自己不夠份量,因此寫文章畫蛇添足、用艱澀難懂的構句來掩飾那份不安。其實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即使是科學文章,目的也在於分享研究結果、回饋社會。一篇滿載著被動語句的文章讀起來十分繞口,會使寫的人、讀的人都痛苦。寫作是一種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的橋樑,我們所寫的文字,最基本的訴求就是該讓他人看得懂。要用自然的口吻、通順的語法,讓任何人都能輕易讀懂科學文章。

王文珮 (校友)

 

您的聲音,是我們進步的動力!
歡迎您的建言,我們將會提供大家更好的服務!

來信請寄 ntuawec@ntu.edu.tw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