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第八十八期臺大醫院共同研究室電子報~發刊囉!           {我要訂閱電子報}

**主編的話--生醫研究的標的範圍相當廣泛,從生物個體到器官組織,乃至於更微小的細胞、微生物、胞器、蛋白質以及分子等。許多研究標的難以用肉眼直接觀察,需借助各式成像系統始能讓人一窺究竟,本期電子報非常榮幸能邀請到台灣大學生命科學院科技共同空間的陳香君老師執筆,為研究同仁介紹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的原理與應用,讓同仁能清楚瞭解到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對於自己的研究可提供什麼樣的協助,使研究成果更上層樓。

**研究服務公告第二共同研究室溫度梯度聚合酶連鎖反應器(BIO-RAD CFX Connect)1100407日起調整預約時段,平日11:30-14:00不開放預約。本儀器為核心服務必需使用之儀器,有空檔才開放公用,因核心服務量增加,若核心服務有使用需求時請使用者配合協調更換使用時段,或改至第七共研使用,感謝您的配合。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於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1931年諾貝爾獎得主Ruska 與同事 Knoll應用電磁透鏡的構想在實驗室建造出第一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1937Metropolitan Vickers 公司生產了第一部商用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原型,翌年(1938) von Ardenne在研究室製造了第一部掃瞄式電子顯微鏡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由於早期的SEM於影像處理及訊號處理技術未臻完善,影像解析不盡理想,直到1965年以後SEM才普遍獲得研究人員的青睞。1985~ 1990年間更結合電腦運用於電子顯微鏡的控制與操作 (Bozzola & Russell, 1999)。此後SEM發展更快速,機台性能大幅提高,可應用的研究領域包含: 化學、物理、材料科學、地質、礦物、生物醫學等。本文將以掃瞄式電子顯微鏡於生物醫學領域的應用為主題進行介紹。

*儀器訓練及研究新知課程/學術演講--本期公告「流式細胞儀 (BD; FACSLyric)原理與實機操作」等三場儀器訓練及「細胞外囊泡(Exosome)研究暨分析技術」等三場研究新知課程,歡迎同仁報名參與

*共同研究室電子報下期主題為「罕病治療現曙光 - 醫療「基改」產品的安全規範更多研究訊息請連結至[88期共同研究室電子報]並請同仁踴躍訂閱共同研究室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