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105 發刊

目次

實踐者群像
作者 / 周睦怡(臺灣海洋大學海洋觀光管理學士學位學程(系)助理教授、前「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推動與協調計畫博士後研究員)

與在地伙伴一起化困境為助力,成為彼此宇宙力量的維俐!(下)

數位轉型對於傳統商家門檻太高而感覺遙不可及,現在主要會以「數位優化」這個比較可及的目標來與商家討論。目前維俐陪伴的是一群「意願低、不轉型或產業不適合」的商家,他們是經濟部計畫難以觸及的族群。因為會去申請計畫者往往較為積極主動,希望尋求資源改善自身困境。而政策觸及不到的這群人,不代表他們不需要資源,反而更需深入探討這群人的處境和考量,才能理解政府推動數位轉型究竟是疫情時代的解方,還是強化了數位落差帶來的不平等。

社會創新.行動中
作者 / 卓欣儀(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專任助理)

記社群移工劇場:海的彼方與遠方(下)

在戲劇舞蹈工作坊經歷這些過程猶如人生,她們在背景音樂裡嘗試抓住每一個拍點,像嘗試抓住能夠改變命運的機會而離鄉背井來臺工作,期待這個戲劇舞蹈的練習讓她們能更好地掌握自己肢體展現的方式,更希望她們也透過身體的學習更了解自己,說出屬於自身生命的敘事,跳出展現自信的人生之舞。

社會創新.行動中
作者 / 廖瑞君(東海大學社會實踐暨都市創生中心專任助理)

媽媽真實的樣貌你看見了嗎?——從手作導覽到媽咪療癒工作坊(下)

「媽咪療癒工作坊」系列活動中希望討論的主題共有三個。首先是考量中區空屋率極高,東海大學蘇睿弼老師便建議,或許可以規劃一個親子共同工作空間來服務家長與小孩們,一方面解決父母育兒與工作的需求,再者解決臺中中區空屋閒置的問題,同時也能為臺中中區注入親子活水。其次是關注新手媽媽在產後身心靈照顧到回歸職場的調整,結合專業的心理治療與團體活動,來倡議新手媽媽不只有產後的傷口要護理,而是需要身心靈的完整支持。第三則是檢視中區的公共設施是否對親子友善,並且重視使用者需求,讓民眾的意見可以被重視。

案例放送局
作者 / 許心璘(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學生)

背著螢幕上街去:我的動物權推廣經驗

我透過與大眾的對話瞭解到:關於動物權利這個議題,每個人切入的角度與重視的事物皆不同,有人在意影響「生活方便性」,有人看重「個人健康」,有人擔心原本的「經濟活動」或「產業利益」受損等。因此,我開始嘗試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多元的方式與人交流,例如:帶領他人到重視動物權利的餐廳用餐、招待朋友享用自己親手料理、烘焙的蔬食餐點、舉辦公開的共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