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HISP 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電子報

Vol.64 發刊

目次

社會創新.行動中
作者 / 李瑞源(Paparil Tavali,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水沙連人社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埔里生活生態博物館: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從埔里的歷史往前回溯,可發現生態博物館早在20年前就已被倡議,成為某種預言式的存在;20年後的此時此刻,在客觀情勢較為成熟的時機和條件下,打開塵封已久的許願盒,不經意地成為留給下一世代的備忘錄。

社會創新.行動中
作者 / 梁鎧麟(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專案助理教授)、陳巨凱(南投縣導覽解說協會理事長、順騎自然有限公司負責人)等人

五十日奇蹟:「埔里森林逐燈祭」的夥伴協力治理模式(上)

「50天的籌劃、11人發想、29人策劃、200名志工執行、2,500位鎮民參與、設置2050盞紙燈、網路40,000人關注」,這是今年初獲得在地眾多迴響的「埔里森林逐燈祭」的幾個關鍵數字,由一群不到40歲青年所組成的團隊,在短短的時間內,打造一場令人驚豔的祭典活動。一起來看看這場凝聚在地社群,展現青年力量的活動如何從無到有,創造「五十日奇蹟」。

他山之石
作者 / 方常均

瑞士美麗山林背後,150年的國家故事(上)

自古瑞士人在山林間採集糧食、放牧牛羊,取用林木作為燃料,或用以建造房屋,與自然相依的生活,年復一年地為這個山間民族鍛鍊出堅忍的性格。即便今日瑞士已經不再以農牧業為主,「與山共存」仍舊被視為民族傳承,如何維護這片共生的土地,保持多樣性與永續性,更是國家級的議題。

創新連線
作者 / 阿桂

讓食農教育走出校園—專訪「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

「食農教育」是現今中小學的熱門議題,更可以涵蓋環境教育、在地文化、產業經濟等範疇。然而推行食農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對於農業有什麼實質上的幫助?除了在學校現場之外,社區與家庭對於食農教育的推廣可能更為重要,民間組織也能提供良好的支持系統。「草根意識工作室」的負責人劉晉宏老師對此有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