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圖片來源:  Joriel "Joz" Jimenez  

作者|林函潔、唐功培(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攝影|林函潔(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東海大學「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課程群組計畫是「科學人文人才培育計畫課程徵件」推動以來便參與的重要計畫。兩年來,在東海校方及老師們的努力下成果斐然,推出的課程都非既有課程。此次SHS Profile專訪該課程計畫幕後的一位重要推手:東海大學企管系許書銘老師。許老師向我們介紹架構該課程群的「課程模組」構思過程、共時授課的理念,以及推動計畫的重要經驗。

訪問一開始,請東海大學許書銘老師分享「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課程群組」計畫的發展經驗,他提到,東海大學在發展「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課程群組」之前一年,在東海大學已有推動整合型計劃的團隊在運作–「GREEnS」,當時每兩週有社會系、企管系、資工系,甚至是很多理工學院的二十幾位老師聚會討論,思考到底有哪些未來社會重要的研究主題?這主題一方面要符合東海老師的專長及東海大學研究發展方向,一方面要因應未來社會的潮流跟趨勢,當時定調在「永續社會」這個方向,其中「高齡化」是一個重要的議題,後來申請計畫後,就有了被實現的可能,對此,團隊都感到很鼓舞。 《閱讀全文》

 

資料提供|東海大學「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群組推動計畫
攝影|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近年來,彭明輝教授在公共議題領域上聲名鵠起,不同於傳統對於理工科學界的保守印象,早在他任教於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學系之際,即積極就社區發展與土地正義等公共事務發聲及訴諸行動。

彭明輝教授自教職退休、卸下職務的限制,更是透過部落格、出書和演講等途徑,毫無保留、無所顧忌的對於時事、政治、經濟、環境、教育、學術、勞工、倫理與文化等等諸多層面問題展開反思與抨擊。其言論在辛辣尖刻的同時,更因堅持理性論事、致力揭露問題本質而深受網路大眾的認同與追捧,特別是在青年族群當中取得相當的公眾影響力。

久聞教授盛名,今日很榮幸能邀請他至本屆「跨科際教育研討暨成果發表會」進行專題演講。配合大會「永續綠色生活」的主題,其講題是「綠色生活的想像與現實」。「綠色」相關議題早已不限於學術界的討論、政府的願景宣示、或者少數個人與團體的關懷,無論意願與否,綠色概念和影響已滲透至各種場域,不唯環境與政治,也包含產業經濟及生活。《閱讀全文》

 

資料提供|東海大學「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群組推動計畫
攝影|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編按:東海大學「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群組推動計劃,是「科學人文人才培育計畫課程徵件」推動以來的重要計畫之一,兩年來在東海校方及師生的努力下成績斐然。整合了東海的社工、社會、管理、工程、人文、創藝、農業各領域教師,配合高齡化議題,規劃出兼具整合、創新與應用的課程群組。本場研討會與「台中榮總高齡醫學中心」合作,由台中榮民總醫院李三剛院長主持,以「高齡者的醫療照護與科技應用」與「友善高齡生活環境規劃」兩個對談議題為主軸,邀請學者及醫療實務界進行跨科際對談。

焦點座談一:高齡者醫療照護與科技應用

國立東華大學鄭嘉良副校長提到,高齡化社會現在已是全球性的議題,但各專業人員常常都會認為,我們在建構高齡化社會與我們是主客題分離,實際上我們現在談論的高齡問題,都是希望其他人在三十年後如何對待自己。

在若干年後地球上的社會,老人不再是特殊形象,而是一個概念,因此我們可以選擇要如何面對老年人。近來戰後嬰兒潮將步入老年,或許現在社會我們的醫療設備、技術,可能已經準備好面對高齡社會,但是我們的社會態度還沒有準備好,還沒有接受未來將是大多數都是高齡者的社會,尤其目前老年在社會觀感都是負面的印象,我們應該要思考社會態度該如何準備?建構一個友善的高齡社會。另外,高齡者自己本身面對退休後的生活,應該不只是準備退休金,更要讓自己有意義的生活,積極面對自己晚年生活,成功老化概念是很重要。高齡者自己心態上的準備以及社會具備正面的態度,才足以因應高齡社會的來臨。《閱讀全文》

 

資料提供|東海大學「高齡化社會與產業」跨科際學分學程課程群組推動計畫
攝影|童靜瑩(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隨著綠色議題的發展,兼顧經濟與環境的應用是未來生活發展的重點,因此下午場的焦點對談以「永續綠色生活」為主題,針對「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和「綠色創新與智慧生活」兩大議題來共同研究及探討。

下午場討論主持人主要邀請到SHS科學人文跨科際計畫總主持人陳竹亭教授來擔任,陳教授在開場前即以「Trans-disciplinary(跨科際)」來連結每個焦點對象的重要性,並說明跨科際之意義與必要性,認為現今社會體制與運作方式單一且專制,但社會是多元的,因此無論在方法上或思維上都應努力朝向多元化。鼓勵大學生多接觸專業領域以外的學習,培養自己多元的思考能力。《閱讀全文》

 


Introduction about our Speakers:

Dr. Gary Rawnsley is the Professor of Public Diplomacy in the Department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nd the Director of International Academic Strategy at Aberystwyth University, UK. Professor Rawnsley’s work at Aberystwyth adopts a transdiciplinary approach, and he is involved in creating programmes which bring together disciplines from across the hard and social sciences. His current research explores the Public Diplomacy and Soft Power strategies of both Taiwan and China. Professor Rawnsley has held visiting positions in Hong Kong, Taiwan, China and Australia.

Dr. Ming-Yeh T. Rawnsley is Research Associat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SOAS), University of London. She is also Secretary-General, European Association of Taiwan Studies and a columnist of SHS-Blog on "Transdisciplinary Science Communications". Her articles have contributed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s transdisciplinary education may play in the modern society.

《閱讀全文》

 

資料提供|南華大學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
「生物/環境/資源─綠色生物資源與產業」課程群組發展計畫

  • 活動日期:11月29日 08:30~17:00
  • 活動地點:南華大學成均館C334會議室(嘉義縣大林鎮南華路一段55號)
  • 活動議程
  • 報名網址
  • 報名截止:11月24日23點整

《閱讀全文》

科文計畫推動辦公室
http://shs.ntu.edu.tw/shs
FACEBOOK粉絲團: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SHS計畫)
TEL:02-3366-8653,02-3366-8654
FAX:02-3366-8655
地址: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581室(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