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作者|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平臺

* 根據教育部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平臺102年3月北中南A類計畫訪視暨諮詢會議諮 詢委員會場意見統整撰述。

計畫精神

現今的社會有著許多錯綜複雜且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如水資源缺乏、能源科技、食物安全…等,這些問題所涉層面深廣,除了個別領域的專業知識技能外,其同時涵蓋政治、經濟、法律、社會學…等多方面的學科元素。舉例而言,核四存廢之相關問題已遠非核工專家單一領域的專業知識足以解決,其中更牽涉了科技風險及社會爭議等問題。任何科技和技術的使用都有其風險,而建造營運核四所蘊含之風險成本是否能為台灣社會大眾所負擔,即成為需同時考量經濟、法律、社會學…等相關領域背景知識之評估議題;換言之,真實問題的解決大都需要各領域專家的投入和共同合作。

基於這樣的前提,我們希望打破學科各自獨立研究的藩籬,冀能培養出具有跨界素養的專家型領袖人才,帶領一般民眾面對、處理真實世界中的各種問題。而此項培育工作,不僅僅是為了幫學生開啟門窗,讓他們有機會探觸、認識問題而已;更是立足於各學科的專業知識基礎,以真實問題為標的,引導各領域學生深度整合、應用彼此所學,進而親自構作前進場域之行動方案,並著手解決真實問題之人才養成計畫。

或許,真實世界問題的解決,並無法在推廣跨領域教育之一時半刻間即收速效,然而,透過長期穩定的教師合作和學生培育進程,若每年有四至五名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出跨界領袖的潛質,我們就幾乎可以確定,假以時日,真實世界的問題勢必能夠獲得解決,人類社會的未來也一定更加美好。

如何成為一個典範課程群組的參考方針,可以從以下四項層面進行說明:一、議題擬定;二、教師社群經營;三、助教培訓與學生指導;四、學校行政支持。

一、議題擬定

本計畫雖名為「跨科際問題解決導向課程計畫」,它卻絕非一項著重於PBL授課理念或模式之課程計畫。此處所謂的「問題解決導向課程」所強調者實是一種更類似於Capstone Course的意涵。

其鎖定大學高年級生以及研究生做為主要的修課學生來源,期奠基於此層級學生所具備的充分學理訓練,以人類社會中某項重大議題為對話場域,進行深刻的跨界整合與交流;而非單純以興趣引發或人格養成為基調的通識教育。因此,過多的體驗式課程,零散、少量的講座或參訪活動等類似的課程安排,皆無助於讓學生獲得本計劃所設定的標竿人才之能力與素養。

參與計畫的課程務必針對某項存在於真實世界,惟尚無明確解決方案之重大議題進行規劃,俾使修課學生能夠充分發揮、整合彼此出身科系之所學專長,並在此過程中逐步紮實地獲得跨領域之問題解決能力,進而成為多方位的領袖人才。

在擬定可行的議題後,課程計畫的所有師資、課程內容以及課程大綱才能緊密圍繞議題主軸,以問題解決為終極目的,進行環環相扣、層層貫串的整體規劃。

議題之擬定應具一定程度的前瞻性與影響力,卻又不宜過於通泛,並應具有可掌握之特定界域。議題場域尤以能擇於執行學校之鄰近地區為佳,俾便學生得以親身進入問題發生之所在,進行深度的實地瞭解並研擬相應的問題解決對策。如台灣水資源的匱乏、在地社區的總體營造或是學校周邊的農地復耕等皆為值得參考之實例。長遠而言,課程計畫也能依地利之便,逐漸形成能夠長期追蹤議題動態並與在地社區緊密結合、互惠的教研團隊。

最後,我們也期盼貫串課群的主軸議題是務實參照了執行單位各方面的成本資源後,經過充分聚焦、萃取而成的結果;而非過度理想化地龐雜納入諸多乍似相互關聯、實則缺乏明確可行的操作著力點,因而大幅提高統整困難度的拼湊產物。《閱讀全文》

 
科文計畫推動辦公室
http://shs.ntu.edu.tw/shs
FACEBOOK粉絲團:科學人文跨科際人才培育計畫(SHS計畫)
TEL:02-3366-8653,02-3366-8654
FAX:02-3366-8655
地址:國立臺灣大學化學系581室(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