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臺大歷史學報》獲評比為2023年「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歷史學門第一級期刊
  本系曾信豪碩士論文榮獲國發會檔案管理局「112年推廣檔案研究應用獎勵活動」佳作
  【交換學生計畫】2024秋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交換申請
(申請截止日:2024.1.31)
[書  介] 陳弱水主編,陳弱水、洪子偉、蔣竹山、游雯涵、丁昱寧、林奇秀、謝筱玫、張鰲騰、陳思縈、陳慧宏、黃文信、陳怡方、陳重仁著,《公共人文學的反思與實踐──以臺灣為場域》出版
[活動預報] 【臺大歷史學報】 「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徵稿
  2024.1.17(週三)博士論文發表會——蔡仲岳
  2024.1.19(週五)博士論文發表會——楊朝傑
  2024.1.31~2.2(週三~五)「中國近現代史議題與趨勢」春季學校開放報名
(報名截止日:2024.1.14)
[活動報導] 2023年國科會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臺灣史領域:戰後臺灣政治史系列二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歐麗娟老師:傳統經典的現代意義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63回講論會】范姜士璁老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薩珊──羅馬邊境的理想與現實
  唐邁軒(Mathieu Torck)老師:TRANSPACIFIC —— 一項跨文化、跨學科與全球歷史研究項目:方法挑戰、資料收集、數據處理和公共宣傳
  「近世以前中國的政教關係」工作坊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演講】Prof. Jacob Soll:Free Market: The History of a Dream
  「111學年度第2學期書卷獎」頒獎
  「112學年度臺大校長獎」頒獎
[專題報導] 楊凱鍵/【2023-2024年度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活動】『第63回講論會』活動側記
[學生園地] 2023中興大學冬季史學盃
  本系壘球隊參與2023年冬季史學盃榮獲隊史首冠
[校園活動] 第26屆臺大文學獎徵稿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
(圖片來源:國科會人文社科研究中心官網)

《臺大歷史學報》獲評比為2023年「臺灣人文及社會科學期刊評比暨核心期刊收錄」歷史學門第一級期刊



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圖片來源:國發會檔案管理局官網)

本系曾信豪碩士論文榮獲國發會檔案管理局「112年推廣檔案研究應用獎勵活動」佳作



(圖片來源: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官網)

【交換學生計畫】
2024秋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交換申請
(申請截止日:2024.1.31)

  • 交換學系簡介:香港城市大學 中文及歷史學系

  • 交換期:2024 年 9 月至 12 月(秋季)
    (一)2024 / 25 學年秋季。
    (二)詳細行事曆可參考網頁: https://www.cityu.edu.hk/calendar/academic/2024-2025#semestera

  • 符合以下條件者,始具報名資格:
    學 籍:交換時需具本校學籍-學士生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含)學生。
    成 績:
    申請時的「前一學期」,成績等第績分平均 GPA 達2.7。

  • 名 額: 2 名(113 學年度第 1 學期)

  • 語言要求說明:
    香港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辦公室提醒,城大對交換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定要求,詳情請參閱http://www.admo.cityu.edu.hk/intl/international/entreq#eng,請同學留意。

  • 費 用:
    (一) 交換生依所屬學校收費標準向所屬學校繳交費用。
    (二) 交換生於交換期間之往返旅費、生活費、食宿費、書籍費、保險和醫療等費用均由交換生本人自理。

  • 繳交文件:
    (一) 簡歷表(同學自行設計,需有個人基本資料,惟格式不限。)
    (二) 自傳(含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字數不限。)
    (三) 歷年成績單(電子檔),本階段不需申請校方紙本,只要將 myntu 查詢之檔案存在 word 檔即可,請自行標註前一學期 GPA。

    以上文件請存成pdf檔,以e-mail方式寄到chiailin@ntu.edu.tw,
    信件主旨:申請 2024 秋香港城大交換生-學號 & 姓名
    附件檔名:01 學號 & 姓名-簡歷、02 學號 & 姓名-自傳、03 學號 & 姓名-成績單。

  • 本系收件截止日:2024 年 1 月 31 日(週三)

陳弱水主編,陳弱水、洪子偉、蔣竹山、游雯涵、丁昱寧、林奇秀、謝筱玫、張鰲騰、陳思縈、陳慧宏、黃文信、陳怡方、陳重仁著,《公共人文學的反思與實踐──以臺灣為場域》出版

  • 主  編:陳弱水
  • 作  者:
    陳弱水、洪子偉、蔣竹山、游雯涵、丁昱寧、林奇秀、謝筱玫、張鰲騰、陳思縈、陳慧宏、黃文信、陳怡方、陳重仁
  • 出版資訊:
    臺大出版中心,2023年12月出版,368頁,ISBN:978-986-350-784-0
  • 內容簡介:
    本書的主題是「公共人文學」,分成兩個部分,上編是「公共人文學的探討」,下編為「公共人文學的案例:臺灣文化實踐」。上編有三篇論文,從不同的角度說明公共人文學的意涵。下編有六篇論文,基本上是作為公共人文學的實例而收集在本書,但它們的內容也有助於認識現當代臺灣的文化面貌。這幾十年來,在世界很多地方,人文學科與公眾生活的關係日益受到重視,這個風氣近年也傳入臺灣。這個訴求的基本精神是,人文學不當自守於學院門牆,應該對公共生活有比較直接的參與,反過來說,人文學各種方式的公共參與也能為學術研究帶來良性回饋。希望本書能深化大家對這個問題的關注和認識,進而提升臺灣人文學科的文化與教育價值。

    本系陳弱水老師〈公共人文學的理念及其基本面向〉收錄於本書上編「公共人文學的探討」;陳慧宏老師〈宗教與現代臺灣發展關係的思考:從基督宗教看臺灣與世界〉、博士生黃文信〈近代臺灣社會中的基督宗教:以真耶穌教會研究為中心的觀察〉收錄於本書下編「公共人文學的案例:臺灣文化實踐」。

  • 作者簡介:
    陳弱水,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美國耶魯大學歷史學博士,現為臺大歷史系講座教授、中研院史語所合聘研究員。著有 Liu Tsung-yüan and Intellectual Change in T’ang China, 773-819、《中國文化史》(合著)、《唐代的婦女文化與家庭生活》、《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公義觀念與中國文化》、《中國歷史與文化的新探索》、《人文與民主的省思》以及論文數十篇。

    洪子偉,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博士,現為中研院歐美所研究員。專長為認知科學哲學、語言哲學、人工智慧哲學與社會哲學。曾任美國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高等研究中心研究員,曾獲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人獎助。主編有Communicative Action、Rationality:Constraints and Contexts、《存在交涉》、《啟蒙與反叛》等書。

    蔣竹山,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現為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曾任國立東華大學人社院大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央大學歷史所所長。研究興趣為喜歡打破傳統臺灣史、中國史、世界史三塊分立之框架,主要方向為醫療史、新文化史、全球史、公眾史學。除關注全球視野下的物質文化史研究,在學院推動相關社群活動外,也對社會大眾推廣歷史普及與公眾史。

    游雯涵,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系雙主修圖書資訊學系畢業,現就讀臺大圖資所。論文主題與數位典藏相關,研究興趣為資訊傳播、資訊決策,以及與文化、人文相關的議題。

    丁昱寧,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雙主修政治系公共行政組畢業,現就讀臺大圖資所。研究興趣涵蓋公民科學、研究資料管理、研究通透度等領域。

    林奇秀,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教授,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博士,曾任臺大圖資系系主任,現為臺大圖書館副館長兼校史館館長。研究領域包含學術傳播、資訊行為、資訊社會學、檔案學、愉悅閱讀與文類小說研究等。

    謝筱玫,國立臺灣大學外文學系學士、戲劇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西北大學表演研究博士,現為臺大戲劇系副教授兼主任。研究領域包含當代臺灣劇場、亞裔戲劇、跨文化表演、科技藝術。中英論文散見國內外期刊,主編《回望彼岸:亞美劇場研究在台灣》一書。

    張鰲騰,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學士、戲劇學研究所碩士,主修文本、理論、戲劇史。論文以臺灣、日本共同製作的布袋戲作品《Thunderbolt Fantasy 東離劍遊紀》作為研究對象,從文本、聲音及其他演出要素分析,探討跨文化合作作品的實踐與展望。


    陳思縈,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現為音樂教學工作者、詞曲作者。曾任臺大研究助理。碩士論文《夢幻王國之南方情境:日本寶塚歌劇團三次台灣公演(2013-2018)》,藉由分析此三次跨國表演內容,探究其中戲劇、音樂與文化的傳播歷程與思維脈絡。

    陳慧宏,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藝術史研究所碩士,美國布朗大學藝術暨建築史系博士,現為臺大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專長領域為近代歐洲藝術文化與海外擴張歷史、耶穌會研究、基督宗教與世界史、明清中西文化交流。近年完成耶穌會與聖母傳播的世界史研究,具體呈現跨域視野的思考,並呼應歐洲史和全球史對跨文化議題分析的討論。

    黃文信,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碩士,現就讀臺大歷史系博士班。研究興趣涵蓋中西文化交流史、中國基督宗教思想史等領域。碩士論文從文化交流視角切入,梳理清初天主教士人張星曜的思想歷程,博士班階段則轉向關注民國時期非基督教運動下的中國教徒。

    陳怡方,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英國愛丁堡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現為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副教授。1990年代末開始研究苑裡藺草編、2010年代中起與太魯閣族織者工作,喜歡向工藝家學習,把工藝的知識和內涵傳遞給大眾。相信教育、工藝、公共人類學能讓臺灣的土地有更多善的力量。

    陳重仁,國立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教授,現任中華民國比較文學學會理事長與《中外文學》總編輯,曾任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暨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哈佛大學東亞語文與文明學系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為文學與醫學跨領域研究、十九世紀英國小說、當代英國小說、文學與文化理論。研究論文發表於國內外多家學術期刊,專書著有《文學、帝國與醫學想像》、Victorian Contagion: Risk and Social Control in the Victorian Literary Imagination、《老樣子:從神話史詩到現代小說,跟著西方經典作品思考「老化」這件事》。

    ※ 專書資訊及圖片來源: https://press.ntu.edu.tw/tw/publish/show.php?act=book&refer=ntup_book01356&field=bdom
【臺大歷史學報】 「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徵稿

  《臺大歷史學報》計畫於 2024 年 6 月出版「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劉巧楣教授籌劃主編。關於本專號的規劃構想及目的說明如下:

  歷史學作為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對話管道,其研究路徑的更新是所有史家的共同關切與任務,因此當代史學的內涵處於不斷形塑的動態變化,賦予史家們寬廣的反思場域。近年人文與自然科學領域對於視覺性(visuality)日益關注與運用,呼應著當代的科技創新與影像傳播大趨勢,成為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連結與對話的導體(conductor),構成新穎的史學研究途徑,頗能驅動史學與相關跨領域的教研反思。

  2024 年 6 月由劉巧楣教授籌畫的專號主題:「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即是企圖擴充史學研究空間與邊界的新嘗試。一般普遍以主觀性/客觀性區分藝術史與科學史的不同,唯若以長時期(longue durée)變化來看,文藝復興時代到 18 世紀實是藝術與科學密切互動的時期,到 19 世紀晚期兩者才分道揚鑣,此一現象反映著知識建構模式與文化基礎的變動。

  然而,在實質的研究工作中,藝術史與科學史皆運用視覺材料,關注視覺認知的描述與解釋,同時運用符號、語言或文字的能量,結合多重認知途徑而構成批判性的知識內涵。藝術史與科學史也同時關注社會階層、歷史行動者/演員的能動性關係重組,乃至文化場域的移動。舉例而言,繪本、畫刊、諷刺畫的教育功能或輿論傳播,或如自然史家的旅行採集、遊記、收藏展示、圖繪紀錄,在在凸顯知識建構的路線遠遠超越現有研究的邊界,並可以牽引出數量驚人而且精彩的旅行、人生故事、人力資源以及社會網絡。

  歷經1970年代以來藝術社會史、性別史、視覺文化等視角的開拓之後,藝術史上仍有大量視覺材料有待重新追索其類型與課題,例如從光學探討歐洲藝術內涵的新取徑;或者現代藝術的前衛創新脈絡中,透過繪畫色彩的研究兼顧藝術性與科學原理;又或如晚近注意人與動物圖像之間的關係等等。而1980年代以後科學史/科技史蔚為史學的重大領域,更透過科學創新或延續的模式反思人文社會的發展,日益重視科學圖像的文化基礎。例如風景畫與地景、造景之間的互動如何影響人類對於環境的認知與探索的課題,或者浪漫主義畫家轉譯地質學的發現於畫作。又如16世紀以來的動植物自然史圖繪兼具知識建構與視覺創新的雙重功能,相應地,科學史/科技史日益重視科學圖像的客觀性與文化基礎之間的關係。而 19 世紀的自然史探索與進化論辯論尤其扮演關鍵角色,包括達爾文(Charles R. Darwin)的動植物演化論述、華萊士(Alfred R. Wallace)注目的馬來群島蛾蝶與鳥類物種,乃至郇和(Robert Swinhoe)的福爾摩沙動植物觀察,都借助精彩的圖繪,其中不乏運用彩色圖版的物種解說。

  由上述研究進展可見,借助藝術史與科學史的跨領域探索,史學不僅得以展現多向度的動態視角,更可深入解釋各區域文化之間的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多重連結。本期專號歡迎相關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包含藝術史、建築史、視覺文化、自然史、科學史、醫療史、生物學史、生物地理學、環境與地理學等,都有助於史學的開拓創新,持續我們對於史學邊界與變遷的反思。

  本專號歡迎學界方家賜稿,文稿以中、英文為主。投稿者請依本刊〈稿約〉和〈撰稿格式〉撰寫。

截稿日為 2024 年 1 月 31 日,
投稿信箱 ntuhistin@ntu.edu.tw



2024年1月17日(週三)
博士論文發表會——蔡仲岳

  • 論文題目:最後的八旗:從帝制到共和的伊犂邊疆治理與族群政治(1884-1938)
  • 指導教授:黃克武 先生
  • 發  表  人:蔡仲岳
  • 評  論  人:吳啟訥/中研院近史所副研究員
  • 主  持  人:李信成/馬偕護專通識中心教授
  • 時  間:2024 年 1 月 17 日(週三)10: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博士論文發表會歡迎師長同學與會聆聽討論,惟過程不得錄影、錄音或直播上網。

    論文發表會流程:
    1. 主持人簡介指導教授、評論人及發表人
    2. 發表人主講 60 分鐘:概述博士論文全文
    3. 評論人講評約 30 分鐘
    4. 開放現場提問約 20 分鐘

2024年1月19日(週五)
博士論文發表會——楊朝傑

  • 論文題目:「腹地的建構」──十九世紀上半葉中臺灣彰化平原的社會經濟發展
  • 指導教授:李文良 先生
  • 發  表  人:楊朝傑
  • 評  論  人:林玉茹/中研院臺史所研究員
  • 主  持  人:林榮盛/本系博士候選人
  • 時  間: 2024 年 1 月 19 日(週五)15: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博士論文發表會歡迎師長同學與會聆聽討論,惟過程不得錄影、錄音或直播上網。

    論文發表會流程:
    1. 主持人簡介指導教授、評論人及發表人
    2. 發表人主講 60 分鐘:概述博士論文全文
    3. 評論人講評約 30 分鐘
    4. 開放現場提問約 20 分鐘


(圖片來源:「中國近現代史:2023年科技部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FB)

2024年1月31日~2月2日(週三~五)
「中國近現代史議題與趨勢」春季學校開放報名
(報名截止日:2024.1.14)

  • 時  間:2024 年 1 月 31 日~2 月 2 日(週三~五)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招收對象:國內歷史相關系所研究生 30 人
  • 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UChe5sxf1g7QkUVc9
  • 報名截止日: 2024 年 1 月 14 日(週日)
  • 主辦單位預計於 2024 年 1 月 19 日(週五)以 email 通知錄取者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中研院近史所、中興大學歷史系、政大人文中心、中央大學歷史所、臺北大學歷史系
  • 補助單位:國科會「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 聯  絡  人:陳同學,modernhistoryworkshop@gmail.com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 本系活動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2023.11.26、12.9、12.15
2023年國科會歷史學人才培育計畫臺灣史領域:戰後臺灣政治史系列二

  • 講  題  一:「白色恐怖的羅網」史蹟踏查
  • 主  講  人:張維修/臺大城鄉所博士、博物館策展人

  • 講  題  二:戰後海外台灣人運動史
  • 主  講  人:何義麟/北教大臺文所教授

  • 講  題  三:「大肚紙廠案」白色恐怖案件檔案研讀(三)
  • 主  講  人:陳進金/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徐祥弼拍攝)

▲張維修老師:「白色恐怖的羅網」史蹟踏查

▲史蹟踏查一景

▲何義麟老師:戰後海外台灣人運動史

▲陳進金老師:「大肚紙廠案」白色恐怖案件檔案研讀

2023.11.27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歐麗娟老師:傳統經典的現代意義

  • 主  講  人:歐麗娟/ 臺大中文系教授
  • 主  持  人:宋家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賴敏甄拍攝)

2023.12.8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63回講論會】范姜士璁老師: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薩珊──羅馬邊境的理想與現實

  • 主  講  人:范姜士璁/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與  談  人:許家琳/東海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主  持  人:李若庸/臺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台灣世界史討論會、國科會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楊凱鍵拍攝)

2023.12.12
唐邁軒(Mathieu Torck)老師:TRANSPACIFIC —— 一項跨文化、跨學科與全球歷史研究項目:方法挑戰、資料收集、數據處理和公共宣傳

  • 主  講  人:唐邁軒(Mathieu Torck)/比利時根特大學語言與文化系(漢學系)副教授
  • 主  持  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12.16
「近世以前中國的政教關係」工作坊

  • 與會學者:
    李長遠/中研院史語所助研究員
    李龢書/輔大宗教系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學人員
    胡 頎/中研院文哲所博士後研究
    許凱翔/暨南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傅 揚/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黃庭碩/輔大宗教系助理教授級專案教學人員 (依姓名筆劃排序)
  • 辦單位:
    臺大歷史系、臺大與中研院創新性合作計畫「古代至近世中國與歐亞世界間的政治與宗教關係」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王齊聖、黃郁蓁拍攝)

2023.12.18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演講】Prof. Jacob Soll:Free Market: The History of a Dream

  • 主  講  人:Jacob Soll/美國南加州大學哲學、歷史學暨會計學合聘教授
  • 主  持  人:林美香/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辦單位: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國科會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中研院史語所文化思想史研究室
  • 協辦單位:臺大歷史系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楊凱鍵拍攝)

2024.1.4
「111學年度第2學期書卷獎」頒獎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獲獎名單:
    一  年  級:游騰翔、龍 謙、林懿信
    二  年  級:曾鈺婷、陳奕宏、謝秉宏
    三  年  級:張霈旋、陳芷晴、張以晨
    四  年  級:黃郁蓁、吳念恩、蘇芷珊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4.1.4
「112學年度臺大學士班校長獎」頒獎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獲獎名單:郭怡君、曾鈺婷、 陳奕宏、馮靖琇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2024年度台灣世界史討論會活動】『第63回講論會』活動側記

楊凱鍵(臺大歷史系碩士生) 撰文/攝影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在 2023 年 12 月 8 日舉辦 2023-2024 年度的第二場講論會。第 63 回講論會由臺北大學歷史系李若庸老師主持,中興大學歷史系范姜士璁老師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薩珊—羅馬邊境的理想與現實」為題,為大家帶來精彩的演講。與談人為東海大學歷史系許家琳老師,藉由兩位老師的講授與對談,讓我們瞭解古典時代晚期波斯薩珊帝國(Sasanian Empire)對自身、近政權的理解與對外政策,尤其是與羅馬帝國近四個世紀的對峙與衝突。

  范姜老師在演講中以碑文、錢幣和波斯史學傳統等材料,探討古代晚期(Late Antiquity),唯一能與羅馬帝國匹敵的薩珊帝國,為什麼在領土佔領有限和經濟利益亦非可觀的狀況下,仍在數個世紀以來勞師動眾,甚至由統治者御駕親征,入侵羅馬。范姜老師以多位波斯統治者的頭銜、碑文、錢幣和軍事行動,來探討與宗教、文化、認同相關的「伊朗/伊朗人」和「非伊朗/非伊朗人」的概念,同時通過《波斯古經》和其他史料指出波斯薩珊帝國「七大陸之主」的世界觀與政治情勢的相互呼應。最後透過官方《諸王記》記載羅馬的軍事行動、條約簽訂以及「貢賦」,結合「非伊朗的」概念歸納薩珊如何將對於「非固有領土」.....(詳見全文


▲范姜士璁老師

2023.11.25、12.2-3、12.9-10、12.16-17
2023中興大學冬季史學盃

  • 2023年冬季史學盃由中興大學歷史系學會主辦,本系參與男籃、女排、系壘三個項目。本系系壘榮獲冠軍,也是創隊以來的首座冠軍,女排榮獲冠軍,男籃榮獲季軍。
  • 地  點:中興大學校區籃球場、南屯國民運動中心、大肚溪壘球場、東海大學二校排球場、弘光科大體育館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臺大歷史系系學會、黃方碩提供)

▲本系女排奪冠後合影

▲本系男籃奪季軍後合影

本系壘球隊參與2023年冬季史學盃榮獲隊史首冠

  本系系壘於 2023 年 12 月 9-10 日赴彰化大肚溪球場參與中興大學主辦之 2023 冬季史學盃壘球賽,在投、打、守皆有發揮的情況下,最終在決賽以 6:1 擊敗地主中興歷史系壘,奪下創隊以來的首座冠軍!

史學盃是大專院校歷史系相當重要的體育賽事,在上下學期各舉辦一次,早年分別命名為「史學盃」與專屬北部學校的「北歷盃」,近年則改為「冬季史學盃」和「夏季史學盃」。本系系壘自創隊以來無役不與,是「元老級」的球隊。近年來也曾在 2019 冬季與 2021 夏季兩度闖進冠軍戰,卻總是鎩羽而歸。本次終於奪冠,隊內許多擁有豐富資歷的戰將,也不禁在場上流下感動的淚水。

  本系系壘在本屆史學盃的表現相當優異,先在預賽以 2 勝 1 敗 1 和、分組第三的成績晉級複賽,隨後一路過關斬將,在三場複賽(含決賽)中總計只失 1 分、狂攻 29 分,直指冠軍。除了兩位王牌投手歷史碩一馬銘汝、歷史二陳致霖的優異表現,團隊整體打擊實力為勝利的關鍵,「投打二刀流」的陳致霖締造全隊最高的 6 成 88 打擊率,更是讓人驚豔的選手。

  再次恭喜本系系壘奪下歷史性的首冠,也期許這支球隊能夠在往後的比賽再創佳績!(本系 B05 級系友范宏寬撰稿)


▲本系壘球奪冠後合影(歷史博二黃方碩提供)

第26屆臺大文學獎徵稿

  • 參賽資格:
    臺大在學學生。(含學士班、碩士班、博士班、在職專班,及進修推廣學院學生)

  • 收件日期:
    自 2024 年 2 月 1 日(週四)起至 3 月 18 日(週一)止,以國內郵戳為憑,親自送件者須於 3 月 18 日(週一)17:00 前送達中文系辦公室。

  • 組別選項:
    一、正式競賽項目(不得使用 AI 軟體)
    (一)小說組:字數四千字至一萬兩千字以內。
    (二)散文組:兩千字至五千字以內。
    (三)新詩組:五十行以內,不含空行。
    (四)劇本組:一萬五千字以內,限以舞台劇展演之現代或古典原創劇本。
    (五)主題徵文組──校園小品:
    分作三類,可自訂題目書寫,每人每類限投一則,每則 300 字以內。
    類別如下:
    1.我的學院我書寫
    2.動物與植物
    3.人物與事件


    二、試辦項目(得使用 AI 軟體共作)
    本屆試辦兩個組別,參賽者可使用自動生成文字的 AI 軟體共同創作,每則 2000-2500 字,寫作方向詳參簡章。惟入選作品不收入本屆得獎文集。
    (一)故事接龍組
    (二)文學對話組

  • 指導單位:國立臺灣大學
  • 主辦單位:臺大文學院
  • 承辦單位:臺大中文系
  • 洽詢電話:(02)3366-1747,或Email: ntulitaward@gmail.com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活動資訊及圖片來源:臺大中文系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