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112學年度第2學期經典人文學程申請公告(申請截止日:2023.11.30)
  112-1「韓復智教授紀念獎學金」獲獎名單
  112-1「歷史學系研究生獎助金」獲獎名單
  112「蕭啟慶先生紀念獎學金」獲獎名單
  112「傅樂成教授紀念獎學金 」獲獎名單
  111 學年度第 2 學期書卷獎獲獎名單
  112學年度大一傅鐘獎學金獲獎名單
  本系博士班熊蘭祺榮獲2023年北山堂博士論文獎學金
  本系黃品豪碩士論文榮獲國立臺灣圖書館112年度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
[書  介] 陳翠蓮著,《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出版
  《史原》復刊第十四期(總第35期)出版
[活動預報] 【臺大歷史學報】 「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徵稿
  2023.11.13(週一)【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
蔡天怡老師主講:人文學資源利用與跨域對話
  2023.11.15(週三)【虛擬實境系列之二:文化資產活化】
洪一平老師主講:從虛擬實境到元宇宙及其在文化資產的活化與應用
  2023.11.17(週五)【虛擬實境系列之三:博物館實務】
張安理老師主講:在博物館製作虛擬實境:一個歷史學徒的工作經驗談
  2023.11.21(週二)莊 潔老師主講:文史資料轉譯:博物館展示與推廣應用
  2023.11.21(週二)陳建守老師主講:從選書到出版:幾點個人的觀察
  2023.12.8(週五)【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63回講論會】
范姜士璁老師主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薩珊──羅馬邊境的理想與現實
[活動報導]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閻鴻中老師:歷史之可能——《史記》知識的多面性
  【2023年藝術史與科學史跨領域工作坊】風景與水域(Landscapes and Waters)
  【虛擬實境系列之一】陳芯宜導演:「無法離開的人」:虛擬實境的影像敘事
  【講論會】呂紹理老師:北回歸線的誕生:日治時期「熱帶」臺灣的地景論述與改造
  謝佳螢女士:職業作家寫作經驗分享
  黃麗君博士:檔案整編與管理:史學與史學以外的技藝
[校園活動] 「飛魚的夏日終曲」主題書展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112 學年度第 2 學期經典人文學程申請公告
(申請截止日:2023.11.30)

  • 經典人文學程是為提昇學生的核心人文素養所開設的學程。課程皆由文學院精心規劃,貫穿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文化研究等領域。這些課程適合全校不同學科的學生修習,為通識課程之上的核心人文課程。歡迎有志於提升人文素養的臺大人申請,尤其歡迎主修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的同學選讀。

  • 112 學年度第 1 學期課程如下:
    歐麗娟 中文系 紅樓夢一
    方 介 中文系 韓愈文
    初雅士 外文系 伊斯蘭歷史與文化
    陳正國 歷史系 啟蒙運動史
    閻鴻中 歷史系 史學經典選讀:史記與兩漢書
    宋家復 歷史系 經典人文導論
    陳志強 哲學系 宋明理學
    鄭義愷 哲學系 作為生活方式創造者的哲學家
    張正衡 人類系 物質文化研究
    熊鵬翥 人類系 博物館學概論
    蔡天怡 圖資系 人文學資訊資源與服務
    林雯玲 戲劇系 西洋戲劇名著選讀:古典
    林智莉 戲劇系 中國戲劇名著選讀
    邱函妮 藝史所 台灣近代美術史
    沈 冬 音樂所 中國近現代音樂文化
    (歷年所開課程,見學程網頁)

  • 申請資格:本校各學系所學士班二年級(含)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 申請辦法:
    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subject1/I-application.html

  • 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23 年 11 月 30 日(週四)止

  • 承  辦  人:
    學程助理 吳昌峻
    E-mail:d10123006@ntu.edu.tw

    臺大歷史系
    電 話:02-3366-4705/E-mail:history@ntu.edu.tw


112-1「韓復智教授紀念獎學金」獲獎名單

  • 112-1「韓復智教授紀念獎學金」獲獎者:

    B10103033 大三 林有餘

    B11103029 大二 羅宇康

    (頒發 2 名,各 10,000 元)

112-1「歷史學系研究生獎助金」獲獎名單

  • 112-1「歷史學系研究生獎助金」獲獎者:

    D10123006 博三 吳昌峻

    D11123007 博二 黃佩雯

    R11123009 碩二 廖芷青

    R11123010 碩二 林子瑜

    R11123016 碩二 胡詩琪

    R12123002 碩一 黃郁蓁

    (原訂博 3 名、碩 3 名,因博班申請人數未足,故調整頒發博 2 名,每名 35,000元;碩 4 名,每名 20,000元)


112「蕭啟慶先生紀念獎學金」獲獎名單

  • 112「蕭啟慶先生紀念獎學金」獲獎者:

  • 海外研習:無人申請(餘 1 名額,留至下次)

  • 論文研究:
    D07123007 博六 林盈君

    D08123005 博五 施厚羽

    (博 1 名海外研習/博 2 名論文研究,獎學金40,000元)

112「傅樂成教授紀念獎學金 」獲獎名單

  • 112「傅樂成教授紀念獎學金」獲獎者:

    D09123002 博四 王齊聖

    R11123003 碩二 黃子晏

    (共頒發 2 名,各 15,000 元)


111 學年度第 2 學期書卷獎獲獎名單

  • 本校 111 學年度第 2 學期書卷獎獲獎名單:

  • 一年級:
    游騰翔(B11103011)、龍 謙(B11103012)、
    林懿信(B11103022)

  • 二年級:
    曾鈺婷(B10103054)、陳奕宏(B10103064)、
    謝秉宏(B10103026)

  • 三年級:
    張霈旋(B09103029)、陳芷晴(B09103048)、
    張以晨(B09103044)

  • 四年級:
    黃郁蓁(B08103003)、吳念恩(B08103039)、
    蘇芷珊(B08103059)


    ※ 本系書卷獎同分參酌之原則:
    一、二年級同學比系必修課學分數與修課總學分數;三、四年級比本系課程之學分數與本系課程之成績。

  • 相關連結:
    1112學士班成績優良受獎名單(資料來源:臺大教務處官網)
    國立臺灣大學學士班學生成績優良獎勵要點


大一傅鐘獎學金專區
(圖片來源:臺大教務處官網)

112學年度大一傅鐘獎學金獲獎名單



(圖片來源:北山堂博士論文獎學金官網)

本系博士班熊蘭祺榮獲2023年北山堂博士論文獎學金


(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圖書館官網) 

本系黃品豪碩士論文榮獲國立臺灣圖書館112年度臺灣學博碩士論文研究獎

陳翠蓮著,《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出版

  • 作  者:陳翠蓮

  • 出版資訊:春山出版,2023年11月出版,480頁,ISBN:978-626-723-660-4

  • 內容簡介:
    近幾年來美中關係急遽轉變,臺海安全成為焦點。這是自1970年代美中建交以來,國際局勢最大的轉向,勢將牽動臺灣命運。

    過去臺灣社會長期處在威權統治之下,對集體命運無力也無從關心;威權時代的政治宣傳更導致民眾對自身國際處境或是無感,或是多有誤解。此種狀態延續至今,許多人對臺灣境遇仍缺乏認識,對臺灣民主化過程懵然不知。

    為此,本書全面梳理二戰結束迄今臺灣主要的政治發展過程,並從「美國政府—國民黨政府—臺灣社會」三方關係加以觀察分析,希望透過對這段歷史的分析,能有助臺灣共同體的成員們理解臺灣當前狀態,並在此基礎上思索未來道路。

    全書分成三部,各部以戰後臺灣政治發展重要課題為焦點,在充分檔案史料基礎上展開多角度交叉論證。第一部「東亞冷戰下美國政府的臺灣方案」,探討1950年代初期,臺灣主權問題如何從《開羅宣言》歸還中國的約定,轉變為後來《對日和約》中地位未定的安排。第二部「蔣介石的反共王國」,說明國民黨政府如何在絕境中重振旗鼓,對外獲得美國認可,對內進行社會控制,全面建立起穩固體制。第三部「民主化的進程」,勾勒島內外人士如何攜手合作,並搭乘雷根政府「民主促進」政策的有利條件,終於衝破威權禁錮,並經由綿密論證,修正「蔣經國為臺灣民主化推手」迷思。

  • 作者簡介:
    陳翠蓮,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教授。曾任《自立晚報》記者,後任教於淡江大學、政治大學。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戰後臺灣政治史。主要著作有《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〇~一九五〇》、《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自治之夢:日治時期到二二八的臺灣民主運動》以及《政治檔案會說話:自由時代公民指南》(合著)等。

    ※ 專書資訊及圖片來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1597


《史原》復刊第十四期(總第35期)出版

  • 本期簡目

    ※ 專題論文

    謝巧薇/博物傳統與知識轉譯:以《博物學雜誌》(1914-1928)為例

    王璟銘/十七世紀英格蘭對菸草藥用價值的理解與應用

    ※ 史料討論

    陳奕豪/列女傳記的通俗化改動:以《古今列女傳演義・齊宿瘤女》為中心的考察

    ※ 研究譯註

    張瑜庭/譯注祝平一,〈明、清時期的醫者家訓與醫學的道德經濟〉

  • 相關連結:《史原》論壇
【臺大歷史學報】 「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徵稿

  《臺大歷史學報》計畫於2024年6月出版「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專號,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劉巧楣教授籌劃主編。關於本專號的規劃構想及目的說明如下:

  歷史學作為過去與現在之間的對話管道,其研究路徑的更新是所有史家的共同關切與任務,因此當代史學的內涵處於不斷形塑的動態變化,賦予史家們寬廣的反思場域。近年人文與自然科學領域對於視覺性(visuality)日益關注與運用,呼應著當代的科技創新與影像傳播大趨,成為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連結與對話的導體(conductor),構成新穎的史學研究途徑,頗能驅動史學與相關跨領域的教研反思。

  2024年6月由劉巧楣教授籌畫的專號主題:「視覺性:現代藝術史與科學史之間的多重導體」,即是企圖擴充史學研究空間與邊界的新嘗試。一般普遍以主觀性/客觀性區分藝術史與科學史的不同,唯若以長時期(longue durée)變化來看,文藝復興時代到18世紀實是藝術與科學密切互動的時期,到19世紀晚期兩者才分道揚鑣,此一現象反映著知識建構模式與文化基礎的變動。

  然而,在實質的研究工作中,藝術史與科學史皆運用視覺材料,關注視覺認知的描述與解釋,同時運用符號、語言或與文字的能量,結合多重認知途徑而構成批判性的知識內涵。藝術史與科學史也同時關注社會階層、歷史行動者/演員的能動性關係重組,乃至文化場域的移動。舉例而言,繪本、畫刊、諷刺畫的教育功能或輿論傳播,或如自然史家的旅行採集、遊記、收藏展示、圖繪紀錄,在在凸顯知識建構的路線遠遠超越現有研究的邊界,並可以牽引出數量驚人而且精彩的旅行、人生故事、人力資源以及社會網絡。

  歷經1970年代以來藝術社會史、性別史、視覺文化等視角的開拓之後,藝術史上仍有大量視覺材料有待重新追索其類型與課題,例如從光學探討歐洲藝術內涵的新取徑;或者現代藝術的前衛創新脈絡中,透過繪畫色彩的研究兼顧藝術性與科學原理;又或如晚近注意人與動物圖像之間的關係等等。而1980年代以後科學史/科技史蔚為史學的重大領域,更透過科學創新或延續的模式反思人文社會的發展,日益重視科學圖像的文化基礎。例如風景畫與地景、造景之間的互動如何影響人類對於環境的認知與探索的課題,或者浪漫主義畫家轉譯地質學的發現於畫作。又如16世紀以來的動植物自然史圖繪兼具知識建構與視覺創新的雙重功能,相應地,科學史/科技史日益重視科學圖像的客觀性與文化基礎之間的關係。而19世紀的自然史探索與進化論辯論尤其扮演關鍵角色,包括達爾文的動植物演化論述、華萊士注目的馬來群島蛾蝶與鳥類物種,乃至郇和(Robert Swinhoe)的福爾摩沙動植物觀察,都借助精彩的圖繪,其中不乏運用彩色圖版的物種解說。

  由上述研究進展可見,借助藝術史與科學史的跨領域探索,史學不僅得以展現多向度的動態視角,更可深入解釋各區域文化之間的全球化與在地化的多重連結。本期專號歡迎相關跨領域的研究成果,包含藝術史、建築史、視覺文化、自然史、科學史、醫療史、生物學史、生物地理學、環境與地理學等,都有助於史學的開拓創新,持續我們對於史學邊界與變遷的反思。

  本專號歡迎學界方家賜稿,文稿以中、英文為主。投稿者請依本刊〈稿約〉和〈撰稿格式〉撰寫。

截稿日為 2024 年 1 月 31 日,

投稿信箱 ntuhistin@ntu.edu.tw




蔡天怡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臺大圖資系官網)

2023年11月13日(週一)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
蔡天怡老師主講:人文學資源利用與跨域對話

  • 講  題:人文學資源利用與跨域對話
  • 主  講  人:蔡天怡/臺大圖資系副教授
  • 主  持  人:宋家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時  間:2023 年 11 月 13 日(週一)18:25-20:10
  • 地  點:臺大博雅教學館 301 教室
  • 報名表單:https://forms.gle/sNypKcPnbaJrVpF29
    本演講採現場與線上同步進行,欲現場參加者,請於報名後,前往臺大博雅教學館 301 教室。
    本演講亦會於 Google Meeting 線上會議室舉行。欲於線上參加者,煩請事先辦理 Google 帳號。

  • 報名截止日期:2023 年 11 月 11 日(週六)17:00
    (收到申請表單後,會在 11 月 11 日(週六)21:00 以前寄送演講連結)

    歡迎申請、參加此演講!


洪一平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臺大資工系官網)

2023年11月15日(週三)
【虛擬實境系列之二:文化資產活化】洪一平老師主講:從虛擬實境到元宇宙及其在文化資產的活化與應用

  • 講 題:從虛擬實境到元宇宙及其在文化資產的活化與應用
  • 主講人:洪一平/臺大資工系教授兼北藝大副校長
  • 主持人:許雅惠/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23 年 11 月 15 日(週三)18:30-20:30
  • 地 點:臺大博雅教學館 201 教室

    ※ 本系學術演講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2023年11月17日(週五)
【虛擬實境系列之三:博物館實務】張安理老師主講:在博物館製作虛擬實境:一個歷史學徒的工作經驗談

  • 講 題:在博物館製作虛擬實境:一個歷史學徒的工作經驗談
  • 主講人:張安理/臺灣歷史博物館科技計畫助理
  • 主持人:許雅惠/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23 年 11 月 17 日(週五)16:30-18:30
  • 地 點:臺大博雅教學館 201 教室
  • 簡 介:
    博物館導入虛擬實境相關技術,提供觀眾有如置身其境的獨特觀展經驗。就內容特殊性而言,博物館虛擬實境不只是純粹藝術展現,更是博物館藏品在研究及轉譯上的相互搭配,為觀眾帶來創新、有趣的沉浸式體驗。本次講座,與大家分享在博物館製作虛擬實境的心路歷程,談談如何搓合虛擬實境的內容、技術、視覺美感等方方面面。

    ※ 本系演講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2023年11月21日(週二)
莊 潔老師主講:文史資料轉譯:博物館展示與推廣應用

  • 講 題:文史資料轉譯:博物館展示與推廣應用
  • 主講人:莊 潔/桃園市立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編輯
  • 主持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23年11月21日(週二)13:20-15:1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 ※ 本系演講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陳建守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中研院近史所官網)

2023年11月21日(週二)
陳建守老師主講:從選書到出版:幾點個人的觀察

  • 講 題:從選書到出版:幾點個人的觀察
  • 主講人:陳建守/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 主持人: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時 間:2023 年 11 月 21 日(週二)13:20-16:20
  • 地 點:臺大普通教學館 401 教室

    ※ 本系演講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范姜士璁老師介紹
(圖片來源:中興大學歷史系官網)

2023年12月8日(週五)
【台灣世界史討論會第63回講論會】
范姜士璁老師主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薩珊──羅馬邊境的理想與現實

  • 講 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薩珊──羅馬邊境的理想與現實
  • 主講人:范姜士璁/中興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與談人:許家琳/東海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 主持人:李若庸/臺北大學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23 年 12 月 8 日(週五) 15:30-17:3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國科會歷史學研究人才培育計畫
  • 演講摘要:
    在《埃涅阿斯記》(Aeneid)中,羅馬天神朱庇特(Jupiter)允諾羅馬「無垠的治權」 (imperium sine fine)。在古代世界,對普世統治的認知與宣稱並非羅馬的專利:從三世紀起,波斯薩珊帝國(Sasanian Empire)的統治者即自視主宰「伊朗與非伊朗」 (ērān ud anērān),意即波斯境內、外的萬王之王(āhān sāh)。透過檢視波斯統治者沙普爾一世(Šāpur I239270 年在位)與瑣羅亞斯德信仰祭司(mowbed)可迪爾(Kartir)的碑文,以及《伊朗行省首府錄》(Šahrestānihāī Erānšahr)等著作,本演講首先釐清「伊朗」與「非伊朗」於薩珊世界觀中的可能意涵。其次,藉由梳理阿米亞努斯・馬爾塞勒斯(Ammianus Marcellinus)、普羅柯比歐斯(Prokopios) 與塔巴里(Tabari)等重要史家有關波斯軍事行動的記載,析論薩珊統治階級對波斯──羅馬邊境的經營策略、模式與脈絡,試圖解答(1)普世統治的意識形態如何形塑薩珊政權的對外政策?(2)古典時代晚期(或譯晚期古代,Late Antiquity)的波斯統治者又是如何理解、因應作為普世統治者的聲稱,以及國際情勢兩者間的可能落差?


    ※ 本系演講歡迎參加,與會來賓請尊重著作權,現場不得錄音、錄影或上傳網站。

2023.10.02
【經典人文學程學術演講】閻鴻中老師:歷史之可能——《史記》知識的多面性

  • 主  講  人:閻鴻中/臺大歷史系兼任副教授
  • 主  持  人:宋家復/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賴敏甄拍攝)

2023.10.20
【2023年藝術史與科學史跨領域工作坊】風景與水域(Landscapes and Waters)

第一場 自然、荒野、植物學探索 (Nature, Wilderness and Botanical Exploration)

  • 主  持  人: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講  題:細川隆英與臺北帝大植物學者的自然史探索
    主  講  人:胡哲明/臺大生態演化所教授兼所長

  • 講  題:「自然」還是「荒野」?德國都會史中自然論述的辯爭
    主  講  人:郭秀鈴/中正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第二場 來自海洋(From the Ocean)

  • 主  持  人:胡哲明/臺大生態演化所教授兼所長

  • 講  題:鮭魚迴游:莫利斯的社會主義烏托邦
    主  講  人:吳雅鳳/臺大外文系教授兼文學院副院長

  • 講  題:福鈞的終極島嶼植物探秘:從福爾摩沙到江戶(續篇)
    主  講  人:賴淑芳/中山大學外文系教授

第三場 景觀與水時間(Landscaping and Water Time)

  • 主  持  人:李尚仁/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 講  題:虛擬實境在綠色健康產業之研究與應用
    主  講  人:陳惠美/臺大園藝系教授

  • 講  題:水時間:塞尚的巴黎近郊河景
    主  講  人:劉巧楣/臺大歷史系教授

  • 附  錄:天然作為基礎設施
    主  講  人:洪廣冀/臺大地理系副教授(出國)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呂紹理老師

▲胡哲明老師

▲郭秀鈴老師

▲吳雅鳳老師

▲賴淑芳老師

▲李尚仁老師

▲陳惠美老師

▲劉巧楣老師

2023.10.25
【虛擬實境系列之一】陳芯宜導演:「無法離開的人」:虛擬實境的影像敘事

  • 主  講  人:陳芯宜/導演
  • 主  持  人:許雅惠/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王亭方拍攝)

2023.10.26
【講論會】呂紹理老師:北回歸線的誕生:日治時期「熱帶」臺灣的地景論述與改造

  • 主  講  人: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  持  人:秦曼儀/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10.31
謝佳螢女士:職業作家寫作經驗分享

  • 主  講  人:謝佳螢/作家(筆名謝金魚)
  • 主  持  人:陳冠妃/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23.11.7
黃麗君博士:檔案整編與管理:史學與史學以外的技藝

  • 主  講  人:黃麗君/中研院史語所檔案館博士級約聘人員
  • 主  持  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飛魚的夏日終曲」主題書展

  • 相傳,蘭嶼雅美(達悟)族的祖先曾將飛魚和其他海鮮一同煮食,結果不明原因患上惡瘡。在某個夜晚,族裡有名老人夢見黑翅飛魚神對他說:「我是飛魚們的頭目,黑翅膀飛魚,特地前來告訴你,你們不可將飛魚和其它的魚、蟹、貝類一起煮食。這樣做不只你們自己會生惡瘡浮腫,飛魚群也因此生了大病。」並教導老人食用飛魚的時間、禁忌及祭祀方法,族人照做後惡瘡得到好轉,從此雅美(達悟)族人謹遵黑翅飛魚神的教誨,這是飛魚祭的由來。

    雅美(達悟)族人主要居住於臺東縣蘭嶼鄉,以捕魚維生的他們,生活方式及文化與海洋有著深刻羈絆,其中飛魚祭是其文化核心價值。一年的飛魚季從 meyvanwa 招魚祭起,至 mamoka 飛魚收藏祭,直到panoyotoyon 飛魚終食祭結束,在此期間族人須遵守許多禁忌,以體現對於大海的敬重,實踐與大海永續共存的生態智慧。

    本次主題書展,原圖中心配合 panoyotoyon 飛魚終食祭時序辦理飛魚祭相關館藏展出,敬邀讀者一同了解雅美(達悟)族人與大海間和平共存的智慧,讓飛魚神帶領您一窺雅美(達悟)族人的生活哲學。

  • 展出時間:即日起至2023年11月15日止
  • 展出地點:臺大圖書館B1原圖中心
  •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活動資訊及圖片來源: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