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本系自110學年度起新聘陳冠妃老師為專任助理教授
  本校109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獲獎教師:顏杏如老師、李君山老師
  文學院109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獲獎教師:陳弱水老師、周婉窈老師、李文良老師、劉巧楣老師、宋家復老師、陳俊強老師、藍弘岳老師
  【交換學生計畫公告】2022春(110-2)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交換申請
(截止日:2021.8.30)
  110學年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公告(截止日:2021.9.30)
[專題報導] 王崇怡、林于煖、李聿康/2019年早稻田大學參訪交流紀要
[學生園地] 林婕琳、吳念恩、柯采元、高涵芸、馬銘汝、童冠傑、黃子晏、廖品硯、劉暢、盧玠彤/故宮裡的現代CEO:專訪吳密察院長
[校園活動] 【主題書展】歲時祭儀巡禮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陳冠妃助理教授

本系自110學年度起新聘陳冠妃老師為專任助理教授

  • 本系自110學年度起新聘陳冠妃老師為專任助理教授,陳冠妃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專長領域為臺灣社會經濟史、城市史、文化遺產研究等。開授課程:「文化資產的歷史學」、「歷史研究與寫作」。

臺大教學優良教師專區
(圖片來源:臺大教務處官網)


本校109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獲獎教師:顏杏如老師、李君山老師



臺大文學院
(圖片來源:臺大文學院官網)

文學院109學年度教學優良教師獎獲獎教師:陳弱水老師、周婉窈老師、李文良老師、劉巧楣老師、宋家復老師、陳俊強老師、藍弘岳老師


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圖片來源: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官網)


【交換學生計畫公告】2022春(110-2)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交換申請(截止日:2021.8.30)

  • 交換學系簡介:香港城市大學 中文及歷史學系網站 https://www.cah.cityu.edu.hk/zh

  • 交  換  期:2022年 1 月~ 5 月中
    說  明  一:2021/22學年春季,即SEMESTER B-2022 年 1 月 10 日至 4 月 14 日。
    說  明  二:2022 年 1 月下旬為該校農曆年假期,詳細行事曆可參考網頁:http://www.cityu.edu.hk/arro/calendar.asp?sem_id=119
    說  明  三: 表訂學期結束日為 4 月 14 日,但交換期為 2022 年 1 月至 5 月,上課日依該校規定。(25 Apr - 10 May Examination Period)

  • 符合以下條件者,始具報名資格:
    學  籍:交換時需具本校本系學籍──學士生二年級、三年級、四年級(含)學生。
    成  績:申請時的「前一學期」,成績等第績分平均 GPA 達 2.7。

  • 名  額: 2 名(110 學年度第 2 學期)

  • 語言要求說明: 香港城大中文及歷史學系辦公室提醒,城大對交換生的英語水平有一定要求,請同學留意詳情請參閱URL: http://www.admo.cityu.edu.hk/intl/international/entreq#eng

  • 費  用:
    (一) 交換生依所屬學校收費標準向所屬學校繳交費用。
    (二) 交換生於交換期間之往返旅費、生活費、食宿費、書籍費、保險和醫療等費用均由交換生本人自理。

  • 繳交文件:
    (一) 簡歷表(同學自行設計,需有個人基本資料,惟格式不限)
    (二) 自傳(含自傳、申請動機、讀書計畫,字數不限)
    (三) 歷年成績單(電子檔),本階段不需申請校方紙本,只要將myntu查詢之檔案存在word檔即可,請自行標註前一學期GPA。

    以上文件請存成 word 檔或 pdf 檔,檔名請以中文存檔:01簡歷、02自傳、03成績單,以e-mail方式寄到 chiailin@ntu.edu.tw。

  • 預計日程:
    2021.8.30 報名收件截止
    2021.9.10 公告交換名單
    2021.9.20 推薦名單送香港城市大學中文及歷史學系

※補充說明:110-2確定受推薦赴港同學,最後能否出境,將依我國陸委會網站「旅遊警示專區」及「衛福部」公告為準。




110學年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公告
(截止日:2021.9.30)

  • 臺大「經典人文學程」110學年度第1學期自即日起開放申請,歡迎有志提升人文素養的臺大學生報名。

    經典人文學程是本校文學院為提昇全校學生人文素養所開設的學程。課程皆由文學院精心規劃,貫穿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文化研究等領域,以適合全校不同學科的學生修習,並作為通識課程之上的進階人文課程。

    當人文素養已是社會領袖的必備教養時,歡迎有志臺大學生申請修習。尤其歡迎主修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之優秀同學選讀。

  • 110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如下:

    林永勝 中文系 四書甲上

    吳旻旻 中文系 楚辭甲上

    史甄陶 中文系 國學導讀上

    邱錦榮 外文系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黃宗慧 外文系 文學、動物與社會

    翁怡錚 外文系 瑪麗雪萊與十九世紀小說

    宋家復 歷史系 經典人文導論(與閻鴻中老師合開)

    陳慧宏 歷史系 從文藝復興到巴洛克

    閻鴻中 歷史系 四書:歷史與思想

    楊植勝 哲學系 黑格爾哲學上

    林明照 哲學系 莊子哲學

    呂欣怡 人類系 公共人類學

    林智莉 戲劇系 中國戲劇名著選讀

    林于湘 戲劇系 西洋戲劇及劇場史上

    謝筱玫 戲劇系 西洋戲劇名著選讀:古典

    邱函妮 藝史所 台灣美術踏查

    楊雅儒 臺文所 臺灣現代小說選讀

    (歷年所開課程,見學程網頁)


  • 申請資格:本校及臺師大、臺科大各學系所學士班二年級(含)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 申請辦法: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subject1/I-application.html

  • 申請日期:2021 年 8 月 2 日(週一)至 9 月 30 日(週四)

  • 請將相關申請資料送至歷史系辦公室。審核通過後,預計於一週後(10/7)公布申請核准名單。 

  • 承  辦  人:
    學程助理吳昌峻
    E-mail:r06123001@ntu.edu.tw

    歷史系助教林佳宜
    電 話:3366-4705/E-mail:history@ntu.edu.tw
2019年早稻田大學參訪交流紀要

王崇怡(臺大歷史系B05系友)、林于煖、李聿康(臺大歷史系碩士生)

  筆者很榮幸能於今年度赴日本早稻田大學參與研習活動。此活動源於2013年5月本臺大歷史系與日本早稻田大學臺灣研究所簽署的學術交流協議,其後二度展延至2020年。今(2019)年8月5日至9日,本系呂紹理老師及陳翠蓮老師帶領16位研究所及大學部同學赴日交流;早稻田大學則有淺野豊美老師及平井新助教與18位來自政治經濟學部,分屬於淺野老師以及梅森直之老師研究室(ゼミ,seminar)的大三、大四學生,參與此次交流活動。

  此次研習活動的指定閱讀為加藤陽子的《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的第四章與第五章,臺大與早大各分兩組報告。臺大同學報告主題分別是林牧之等人負責的「戰爭所繫之處:從多元文本看戰爭的多重面貌」,以及林于煖等人擔綱的「戰時體制下臺灣的學校教育(1937-1945)」。早大的同學則依淺野老師與梅森直之老師研究室分成兩組報告,主題分別是「昭和天皇的政治介入:從田中問責到日中戰爭(昭和天皇の政治介入:田中問責から日中戦争まで)」,以及「《日本人為何選擇了戰爭》:那些日本人沒有說的事情(なぜ日本人は“それでも日本人は戦争を選んだ”ことを語らなかったのか)」。

  本次行程五天四夜,我們8月5日下午抵達日本成田機場,由平井新助教等人接機,前往草津溫泉,途中在巴士內和早大同學們互相認識交流。抵達Pension My Way民宿後,早大舉辦簡單的歡迎會,解散後大家便各自準備明日的報告。

8月6日——讀書報告與討論

  8月6日早上9點,報告正式開始,順序為早大淺野班、臺大林于煖等人、早大梅森班、臺大林牧之等人,報告結束後又另外將臺大與早大的同學混合分為青、黃、紅、綠四組,進行討論發表.....(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7期

▲臺大、早大師生於防空壕前合影

故宮裡的現代CEO:專訪吳密察院長

訪  談  人:林婕琳、吳念恩、柯采元、高涵芸、馬銘汝、童冠傑、黃子晏、廖品硯、劉暢、盧玠彤
撰  稿  人:童冠傑
責任編輯:馬銘汝

受訪者簡介:
吳密察老師,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東京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碩士、博士班肄業。曾任教於臺大歷史學系、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及臺灣文學系,歷任文建會副主委、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國史館館長,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院長,為著名臺灣史學者。

大學教育之我見

  訪談開始時,老師分享對於大學歷史教育的想法。舊制的大學教育中,中國通史是列為「部定必修課」,通常由系上的新進教師授課。面對非本科系出身的學生,如何使課堂生動不枯燥,又讓修課學生有所得?

  老師藉由「談感情」的例子,說明何謂歷史。「當一個人想要積極地把他的過去講給你聽,他就成為歷史學家。因為他要藉由這樣的過程,幫助你理解他之所以成為現在的他。」向他人呈現自己的生活經歷,便是一種歷史敘述。其內容、表達方式會根據情境與受眾有不同版本,為了達成有意義的論述,會在陳述事件時,有所增減、批判或辯解。歷史不是定冠詞“the”,必須加複數“s”;不應由權威制定並要求群眾遵從,而是眾人可以不同方式理解,透過合理的論證陳述。

  臺灣教育多以升學導向為主,過度重視考試,並未設計一種情境,讓學子從中獲取知識外的經驗。這樣的體制導致思想僵化、形塑成績至上主義,學生的多元發展受到凝滯。「不必叮嚀你們這些學生念書,而是要叮嚀你們長大。」老師語重心長地說明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你是被期待要成為一個成熟的人,可以完成別人交付任務的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遇到挫折時,如何應對,如何調適心情,建立自己的價值觀跟人生觀,同時發展興趣並且投入熱忱?如何在人際社會中合作、運用溝通技巧,完成託付的工作?這些能力不是死讀書本知識便可以習得,需要不斷實戰磨練才得以更臻成熟。大學不只是知識殿堂,更是試探各項資源的寶地,不要讓自己被侷限於一隅。

  老師認為,大學階段是探索自己的時期,無論是參與社團或系上活動、不限科系的自由選課,還是與來自各方的同學齊聚一堂,互動切磋,都能提升多元能力,同時幫助自己思考未來出路。研究所則是在特定領域中受專業訓練,老師的要求會比大學時期嚴厲許多。老師提醒,無論工作或從事研究....(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生會學術部官網

▲吳密察老師與訪談同學合照

【主題書展】歲時祭儀巡禮

  • 臺灣原住民族長久以來發展出豐富多元的文化景象,其中各族群的祭典為原住民族文化之核心,亦為原住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展演、重讀與再辨識。

    傳統祭儀為臺灣原住民族相當重要之文化環節與內涵,一般人並非能理解其意義,往往以漢人中心化的概念看待。臺灣原住民族祭儀種類繁多,各族群祭儀蘊含不同意義。傳統祭儀的舉行,多數於自然環境,以天地為舞臺,以陽光或夜幕為背景,是敬拜神靈、崇敬祖先的部落倫理與社會生活實踐之重要環節。

    綜觀各族傳統祭儀,如泰雅族與太魯閣族「祖靈祭」、賽夏族「paSta’ay巴斯達隘(矮靈祭)」、布農族「malahodaigian(射耳祭)」、鄒族「mayasvi(戰祭)」、拉阿魯哇族「miatungusu(聖貝祭)」、排灣族「Maljeveq五年祭」、魯凱族「tapakadrawane(黑米祭)」、阿美族「ilisin/malaikid/malikoda(豐年祭),各部落說法不一」、卑南族「mangayaw(大獵祭)」、達悟族「飛魚祭」,以及平埔族群逐漸復振的「夜祭」等。各族群的歲時祭儀豐富、多元且浩瀚深邃,是各族群文化的精髓,亦為社會組織、生活慣習、宗教等多方面之展現。

    本期書展以「歲時祭儀巡禮」為題,挑選相關書籍、論文及影片,期盼讀者能透過閱讀,以尊重的角度進入原住民族歲時祭儀的世界,並進一步了解歲時祭儀的獨特性,以及在族人生活中代表的重要意義。

  • 展出時間:2021年5月1日至8月31日
  •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
  •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活動資訊及圖片來源: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