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4日至27日,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主辦「婦女史研習營:性別視角下的全球史」,旨在以性別的視角,探索全球史與婦女∕性別史的發展以及對話空間。9位擔任講師的歷史學者以不同的研究取徑與提問角度,處理性別史與全球史交會的課題,涵蓋的範圍從民族國家到帝國;主題牽涉移民、殖民、人權、日常生活與戰爭等課題。與會的學員來自臺灣、香港、中國、美國與英國等地,專長各異,包含經濟、法律、教育、文學與性別史等領域。研習營每日的課程規劃分成專題演講與分組討論兩部分。為了促進學員與講者的交流,3小時的專題演講中,包含由講者帶領的綜合討論。分組討論則分成5組,由博士後輔導員主持,小組成員評論彼此的研究計畫、討論指定閱讀。筆者很榮幸參與本次活動,以下為研習心得。
第一場演講題為「思考性別史與全球史:交集、張力與機會」(Thinking about Gender History and Global History: Intersections, Tensions, Opportunities),由 Ulrike Strasser 教授(以下省略敬稱)主講。Strasser 將演講分為三部分:一、分梳全球史與性別史的發展與關懷;二、提問並解釋兩者缺乏交集的原因;三、提供四種研究策略,說明兩者可以如何展開對話,以期深化並開拓當下研究的未盡之處。
Strasser 首先梳理19世紀歷史學專業化的過程,指出歷史學因服務於民族國家,且書寫權掌握在白人男性菁英之手,致使女性與非西方世界的歷史長期處於邊緣。一直到二戰結束,因應冷戰局勢而興起的區域研究,加上自1960年代開始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學者逐步反思民族國家的建構以及歐洲中心的宏大敘事(mega-narratives)。在此脈絡中興起的全球史與性別史,皆嘗試修正並挑戰上述歷史框架。全球史的觀點可說是從外部突破民族國家的限制,至於從女性經驗及性別關係討論權力位階的性別史,則可視作從內部解構宏大敘事的取徑。.....(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