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臺大歷史學報》第62期出版
  107學年度第2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書  介] 《圖像與裝飾──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出版
[專題報導] 張瑞林/莎草紙學與我
[校園活動] 2019臺北國際書展:中央研究院.臺大出版中心聯展──「當學術,匯集成一座花園」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臺大歷史學報》第62期出版

  • 研究所同學欲申領《臺大歷史學報》者,請洽學報工作室。大學部同學欲閱覽學報全文,請上系網頁「臺大歷史學報」(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c_pub_journal.htm)下載。若需參考過刊學報,請至學報工作室洽詢。

  • 本期簡目

    • 專題論文

      張達志/功與業──「晉元中興」敘事模式的成立

      趙立新/《南齊書.百官志.序》所見中古職官文獻與官制史的意義

      張繼瑩/清初姜瓖之變與山西社會秩序的重建

      楊肅献/從人文主義史學到哲學的歷史──吉朋歷史書寫的近世歐洲史學脈絡


      陳翠蓮/白色恐怖時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1949-1950

  • 相關連結:中英文目錄及全文電子檔連結

107學年度第2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 臺大「經典人文學程」107學年度第2學期自即日起開放申請,歡迎有志提升人文素養的臺大學生報名。

    經典人文學程是本校文學院為提昇全校學生的進階人文素養所開設的學程。課程皆由文學院精心規劃,貫穿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文化研究等領域,以適合全校不同學科的學生修習,並作為通識課程之上的進階人文課程。

    當人文素養已是社會領袖的必備教養時,歡迎有志臺大學生申請修習。尤其歡迎主修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之優秀同學就讀。

  • 107學年度第2學期課程如下:
    丁 亮 中文系 中國文字之道

    熊宗慧 外文系 俄國文學與城市幻想

    苑舉正 哲學系 斯多噶哲學

    高 德 人類系 考古學概論

    朱秋而 日文系 日本文學與文化導讀

    沈惠如 戲劇系 臺灣戲劇名著選讀

    柯慶明 臺文所 台灣現代詩

    盧慧紋 藝史所 中國書法史

    (歷年所開課程,見學程網頁)

  • 申請資格:本校各系所學士班二年級(含)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 申請辦法:
    詳見本學程中心網頁: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subject1/
  • 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19年2月27日(週三)
  • 請將相關申請資料送至歷史系辦公室。審核通過後,預計於一週後(3/8)公布申請核准名單。
  • 承辦人:歷史系助教林佳宜/電話:3366-4705/E-mail:history@ntu.edu.tw

《圖像與裝飾──北朝墓葬的生死表象》出版

  • 作 者:林聖智
  • 臺 北:臺大出版中心,2019年2月出版,400頁,ISBN:978-986-350-328-6
  • 內容簡介:
    近二十年來的考古新發現,為北朝美術研究揭示出嶄新而開闊的前景,其中以北魏平城時期與北朝晚期粟特人墓葬最值得注意。北魏對於當今如何深化北朝,乃至於中古時期墓葬圖像的研究尤其具有關鍵性。本書即以北魏墓葬材料為主體,考察圖像與裝飾在形式與意義上的交互作用,並將此作用置於北朝史的進程中來加以理解,嘗試建立具有裝飾史觀的墓葬圖像論。

    作者由四個層面考察北朝墓葬圖像中所牽涉的生死表象,分別是「圖像製作」、「空間結構」、「喪葬禮儀」、「政治社會脈絡」。架構則包含上編「墓葬」與下編「葬具」兩部分。上編有三章,由圖像、裝飾、佛教因素三個角度來考察以北魏平城時期為主的墓葬圖像。下編三章則是以石牀圍屏為主體的系列研究。葬具在北朝墓葬中形成一相對獨立的範疇,別具時代特點。藉由考察葬具圖像,可有效掌握粟特人與北魏墓葬文化之間的承繼關係,進而認識北朝墓葬文化的動態變遷。本書為迄今所見,最為宏觀、有系統的北朝墓葬圖像研究。

  • 作者簡介:
    林聖智,日本京都大學博士,現任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副研究員、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研究領域為中國美術史,聚焦於中古時期的墓葬圖像,同時關心道教美術史、中日繪畫交流史等課題。探討不同的群體如何製作、觀看、運用圖像,並嘗試深入歷史脈絡來解析圖像與社會、政治、宗教之間的錯綜關係。相關論文散見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國立臺灣大學美術史研究集刊》、《故宮學術季刊》等學術刊物。
莎草紙學與我

張瑞林(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編按:106學年度,本系新聘張瑞林老師為專任助理教授。張老師為法國史特拉斯堡暨德國海德堡大學古代學博士,現為奧地利科研院古代文化史研究所榮譽研究員,曾任倫敦大學學院駐牛津大學副研究員、法國開羅東方考古研究院研究員,專長領域為莎草紙學、古希臘文獻考證、希臘羅馬時期埃及(托勒密至阿拔斯王朝)及古代經濟與社會史。本刊特邀張老師分享其求學及研究歷程。

  透過文字書寫當時的智識與物質條件來理解文字本身,脫離自我的思考慣性與原生的文化制約,而將文字視為應受傾聽、尊重與服務的對談者,這樣的態度與信念,也許是我在法國接受了以拉丁文與古希臘文為基礎的古典文史訓練後,於2002年決定專研莎草紙學(papyrology)的一大理由。莎草紙學是西洋古代學(Altertumswissenschaften/sciences de l’Antiquité)的一支,從19世紀下半葉開始發展,其演變的時序幾乎與現代考古學的建立與進展平行。作為古代地中海域文明主導區的主要書寫承載體,加上其豐厚的出土量(粗略估計百萬餘文件仍有待解讀與出版;同時,更多文件持續出土),莎草紙文獻是現今西洋古代史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更準確地說,大部分莎草手稿以古希臘文寫就,莎草紙學的崛起,歸功於古希臘文學者率先投入此類文件,進行科學研究、樹立方法典範,狹義的莎草紙學指稱古希臘文莎草紙的相關研究,也包括為數不多的拉丁文文獻。莎草紙學關心的古代史階段,因而是從亞歷山大大帝以降(西元前第4世紀下半葉),至伊斯蘭時代初期(西元後第8世紀上半葉),即西洋文明核心世界(包括近東)在西元前第一千年紀中期之前的舊秩序瓦解後,歷經的希臘化時期、羅馬帝國時代、拜占庭初期及阿拉伯早期,這一段長達千餘年的新秩序奠基期。古希臘文莎草紙的豐碩研究成果促成上述四時代的歷史研究翻新,也使過去較受忽略的其他語文莎草紙相繼成為國際學術新秀,包括埃及文通俗體(Demotic)、科普特文(Coptic)與阿拉伯文文獻(以傳統埃及文寫成的莎草文件則屬於埃及學的研究對象)。

  莎草紙絕大多數發掘於埃及;埃及獨特的沙漠乾燥氣候,使一度人文薈萃的諸多棄城(包括墓區)中的草紙得以保存。但是,莎草紙學並不受限於埃及地理範疇與當地制度史的框架。事實上,當歷史進入希臘化時代──或許可稱作「莎草紙學的時代」早期,古典世界的文明與學術中心就從雅典移至亞歷山卓城,也就是從城邦希臘挪至托羅密埃及。而從70、80年代開始,超過一世紀的研究成果累積,已使埃及擺脫俗套的「神秘面紗」形象,古埃及也不再被視為史上絕無僅有的特例,而被整合進宏觀的近東史或環地中海區域史;埃及出土的第一手史料,不但是文化涵化研究的絕佳材資,也持續為古希臘史、羅馬帝國史、原初基督教史及早期伊斯蘭史注入修正傳統詮釋的新元素。同時,解讀莎草紙手稿也對palaeography(古文書寫學,有別於中國的古文字學)──研究字體與用筆演變以及紙張書籍格式──貢獻卓越:莎草紙上滿是第一線檢閱古人手跡的機會,遠遠超出較制式化的碑銘文以及中世紀傳抄的局限;書寫風格、紙張運用與排版方式不但隨時代演變,也可依區域、機關與文件性質而相左。此外,莎草紙學的研究對象不限於草紙手稿,還包括載有文字的陶片、皮紙、木牒、布料、紙等等。這些書寫載體的共同特色是它們的可攜帶性、易修改性及隨機性,相較於更討好視覺卻遠更制式的紀念性建構、石碑與文物裝飾性文字,莎草紙學所研究的手稿使我們能以極近的距離與古代作者、甚至讀者接觸,也展現出深廣、細膩且富有彈性的古代文化與社會風貌。

  不同於為史而作史的史書,莎草紙資料包羅萬象──經典著作傳抄、佚名文學著作、神學經傳、私人或官方信函、稅賦相關文件、法院訴訟審理、陳請書、租賃契約、離婚協議、遺囑、出生證明、死亡證書、戶口調查、星象占卜、醫書或藥譜、樂譜.....(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4期


▲筆者(中排右五)主持埃及法尤姆州費拉德菲亞鎮(Philadelphia)的國際考古計畫,
與考古團隊部分工作人員於當地合影(2018年2月19日攝)

2019臺北國際書展:中央研究院.臺大出版中心聯展──
「當學術,匯集成一座花園」

  • 緊接著農曆新年之後,一年一度的臺北國際書展將於2019年2月12日(二)至17日(日)在臺北世貿中心盛大展開。今年(2019)臺大出版中心將帶來全新氣象,首度與中央研究院攜手合作舉辦聯展活動。並以「當學術,匯集成一座花園」為主題,展現出臺灣學術研究與出版的豐碩成果。

    書展期間將規劃18場講座活動,邀請國內外40位專家學者,從文學、歷史、哲思、科普、藝術等不同領域,與各位讀者們分享新視野、新研究。歡迎大家前來書展現場,與我們一同為臺灣撒下學術的種子!
【講座資訊】

講題一:圖像與裝飾的對話──從墓葬理解北朝的生死表象

  • 主講人:林聖智/中研院史語所副研究員
  • 主持人:顏娟英/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 時 間:2019/2/13(三)15:00-16:3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講題二:誰的哲學,如何百年?──臺灣哲學的百年浪潮(日治篇)
  • 主講人:
    嚴瑋泓/東海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陸品妃/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學士班兼任助理教授
    高君和/世新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主持人:洪子偉/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 時 間:2019/2/14(四)13:00-14:3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講題三:新媒體與宗教──《媒介宗教》新書分享會
  • 主講人:
    林瑋嬪/臺大人類系教授
    齊偉先/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 主持人:李豐楙/政治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 時 間:2019/2/14(四)17:00-18:3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講題四:誰的哲學,如何百年?──臺灣哲學的百年浪潮(戰後篇)
  • 主講人:
    林正弘/臺大哲學系退休教授
    陳瑞麟/中正大學哲學系講座教授
    黃雅嫻/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學者
  • 主持人:洪子偉/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 時 間:2019/2/15(五)15:00-16:3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講題五:尋找重新認識現代性的立足點── 一場社會學與歷史學的對話
  • 主講人:
    湯志傑/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
    林文凱/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
  • 主持人:陳建守/中研院近史所助研究員
  • 時 間:2019/2/15(五)19:30-21:0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講題六:從實用到賞鑑──陶瓷修補術的文化史觀察
  • 主講人:謝明良/臺大藝術史研究所特聘教授
  • 主持人:余佩瑾/故宮博物院器物處處長
  • 時 間:2019/2/16(六)13:00-14:3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講題七:病腦啟示──心智、自我意識與情感從何而來
  • 主講人:
    Georg Northoff/加拿大心靈、腦造影與神經倫理學國家研究講座教授
    Halvor Eifring/挪威奧斯陸大學文化研究與東方語文系教授
  • 主持人:陳思廷/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兼所長
  • 時 間:2019/2/16(六)17:00-18:3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講題八:遇見學術圈之外的新讀者──學術出版新策略
  • 主講人:
    Martine Bertéa/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出版社版權主任
    王泰升/臺大出版中心主任
  • 主持人:吳坤墉/台灣法語譯者協會理事長
  • 時 間:2019/2/17(日)11:45-12:45(法國在台協會主辦)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藍沙龍

講題九:站在地景之上──談現地研究與古典文學的結合
  • 主講人:簡錦松/中山大學中文系特聘教授
  • 主持人:廖泫銘/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副技師
  • 時 間:2019/2/17(日)15:00-16:30
  • 地 點:臺北世貿一館展位C720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