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Faculty Positions Available
  107年「趙綺娜紀念獎學金」開始申請 (收件截止:2018.05.21 )
[活動報導] 李文良老師講論會:清代臺灣的請墾制度、契約與地方歷史
  近藤正己老師:殖民地戰爭與日治臺灣社會
  . 王梅香老師:美國在台灣新馬的文化冷戰(1950-1970)
  博士論文發表會——周馥儀
  【系友講座】湯世鑄先生:出版下的編輯
  戴彼得老師:明代靖難之役的烈女與地方志的故事
[專題報導] 李修平/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專訪羅泰教授
[學生園地] 「三位主編的工作日常:學術刊物的編輯實務」座談會
[校園活動] 2018臺灣歐洲文化論壇9:歐洲文學與城堡鬼故事
  社科視角系列書展:越南新貌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本系誠徵專任教師 Faculty Positions Available


107年「趙綺娜紀念獎學金」開始申請 (收件截止:2018.05.21)

  • 敬請同學依設置要點及辦法提出申請。 今(107)年申請送件截止日為:2018年5月21日(週一)。
  • 繳交文件請依序排列整齊,送系辦公室林佳宜助教:

  • (一)申請學術獎學金應檢附:
    (1)申請表及自述乙份。(使用公告所附表格)
    (2)教師推薦信兩封。(使用公告所附表格)
    (3)歷年學業操行成績乙份。
    (4)歷史學作品或修習本系課程作業一至二篇。(名額3名)

  • (二)申請研究計畫獎學金與美國史研究獎學金應檢附:
    (1)申請表及自述乙份。(使用公告所附表格)
    (2)教師推薦信兩封。(使用公告所附表格)
    (3)歷年學業操行成績乙份。
    (4)歷史學作品(作業亦可)一至二篇。
    (5)論文研究計畫。
    (6)美國史研究可以是一或兩年期計畫。(名額3名)

  • 相關連結:
    趙綺娜紀念獎學金設置要點
    趙綺娜紀念獎學金申請表
    趙綺娜紀念獎學金申請推薦書

2018.4.26
李文良老師講論會:清代臺灣的請墾制度、契約與地方歷史

  • 主講人:李文良/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持人:劉巧楣/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謝家偉拍攝):按此連結

2018.5.2
近藤正己老師:殖民地戰爭與日治臺灣社會

  • 主講人:近藤正己/臺大歷史系兼任教授
  • 主持人: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許妝莊提供):按此連結

2018.5.2
王梅香老師:美國在台灣新馬的文化冷戰(1950-1970)

  • 主講人:王梅香/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 主持人:陳翠蓮/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8.5.3
博士論文發表會——周馥儀

  • 論文題目:戒嚴時期黨國控制下臺灣民營廣播之興衰(1952-1987)
  • 發表人:周馥儀 評論人:張俐璇/臺大臺灣文學所助理教授
  • 指導教授:周婉窈 先生
  • 主持人:陳偉智 先生/臺大歷史系博士班研究生
  • 活動照片(王崇怡拍攝):按此連結

2018.5.7
【系友講座】湯世鑄先生:出版下的編輯

  • 主講人:湯世鑄/臺大出版中心總編輯
  • 主持人:方震華/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7.5.8
戴彼得老師:明代靖難之役的烈女與地方志的故事

  • 主講人:戴彼得/美國哈佛大學歷史與東亞語言博士,現任國家圖書館研究學者
  • 主持人:衣若蘭/臺大歷史系副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專訪羅泰教授

李修平(UCLA扣岑考古研究所博士候選人、臺大歷史系碩士)

  羅泰(Lothar von Falkenhausen)教授是目前西方學界研究古代中國考古學與藝術史最重要的學者之一。1988年,在張光直先生的指導之下,畢業於哈佛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班;目前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扣岑考古研究所與藝術史系(Cotsen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and Department of Art History, UCLA)合聘教授。所著Chinese Society in the Age of Confucius (1000-250 BCE): The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2006,中文譯名為《宗子維城:從考古材料的角度看公元前1000年至前250年的中國社會》),榮獲2009年美國考古學會最佳圖書獎,已有日文(2006)、韓文(2010)與中文(2017)譯本。筆者有幸受教於羅泰教授門下,趁返臺撰寫博士論文之際,向師求教。茲將問學內容轉錄如下,以饗學友。

  採訪當日,羅泰教授因患重感冒,喉嚨不適,幾不成言。本欲擇日再訪,然而羅泰教授仍堅持按原計畫,接受筆者專訪,特此申謝。

採訪日期:2017年6月7日午後。採訪地點:羅泰教授西洛杉磯宅。

 一、學思歷程

  李修平問(以下簡稱李):您是從何時開始對古代中國感到興趣?

  羅泰答(以下簡稱羅):當我還是小孩,就對優美、古老的中國文明產生莫大興趣。儘管當時我不可能去中國,但出於好奇,大概十三、四歲左右,在一間校外活動中心學習漢語。之後,便下定決心認真學習。 開始研究漢學後,我認為應該先從古代開始,再往後延伸。不過直到現在,我的研究領域一直停留在古代中國。對我而言,古代中國的內容極為豐富,也極有意思,而且研究古代中國是瞭解現代中國重要的途徑。20世紀以來的中國考古學史,是中國現代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我對這個課題非常感興趣,並且關心古代中國的研究在現代知識結構中的位置。從這點來說,我的研究並不是僅聚焦於古代中國的研究。

  李:在您求學的過程中,是否曾經遇到對您影響比較深遠的老師?

  羅:對我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張光直先生(1931-2001),張先生應該是我所遇過最聰明的老師。北京大學的鄒衡(1927-2005)、嚴文明(1932-)、俞偉超(1933-2003)、宿白(1922-)、高明(1926-),以及京都大學的林巳奈夫(1925-2006)等幾位先生,都是很好的榜樣,學術標準很高,做學問的風格各具特色。還有一位,是我在日本留學時遇到的女性學者Anna Seidel(1938-1991)教授,德國出生,專長為中國宗教,是20世紀研究中國道教最優秀的學者之一。當時在京都留學的外國學生,經常到她的研究室開討論會。她擅長提出各種有趣的問題,總是堅持要我從各方面考慮,超越純粹從器物學或類型學的視角瞭解古代文化。她希望我在物質文化的基礎上,發現人的思想內涵,特別是宗教思想;並且不斷提問,物質文化背後的禮制為何?儀式如何進行?這種思考方法符合人類學的研究態度,中國學者也在思考類似的問題。 如果當年留學日本時期,沒有機會面對這樣的挑戰,我的研究可能會更加單純,還真有可能成為很死板的考古學家。可惜Anna Seidel教授五十三歲就因病去世。

  李:還有其他學者對您產生影響嗎?

  羅:其實,許多中國、日本、歐洲與美國的學者,對我的研究都有深遠的影響。不過礙於篇幅,我無法一一說明。例如,我在日本留學時,受過多位非常優秀的同學影響。他們讓我明白,我的知識背景不足,可能永遠都跟不上他們。儘管如此,我至少還可以做一點努力。他們也讓我意識到,研究學問客觀的水平為何,什麼是最高標準的學術研究。我是否能夠達到此水平,則是另一回事。這些同學都是以中國為研究領域,包括考古學、語言學與古代史。另外,我在哈佛大學的同學,例如張隆溪(1946-)、巫鴻(1945-),以及北京大學的同學馮時(1958-),也是如此。馮時的文獻功力深厚,想法相當有創見,特別是他對中國天文考古學與宇宙觀的研究。其他學者關於這個領域的觀點,我會比較保留;如果是出於馮時之口,可以 .....(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23期


▲南加州燦爛陽光下的羅泰老師

「三位主編的工作日常:學術刊物的編輯實務」座談會

  • 講 題:三位主編的工作日常:學術刊物的編輯實務
  • 講 者:
    方震華/臺大歷史系教授,《臺大歷史學報》前主編
    謝仁晏/臺大歷史系博士生,《史原》主編
    張嘉顯/臺大歷史系B03級學生,《史繹》主編
  • 時  間:2018年5月18日(週五)12:20-14: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學術刊物編輯社
  • 協辦單位:《史繹》編委會、臺大歷史系學生會
  • 座談會簡介:
    本演講以座談會形式進行,並邀請三位現任與前任臺大歷史系學術刊物主編談談何謂學術編輯。編輯是什麼?當編輯遇到「學術」的時候,該注意那些規範呢?希望藉由上述問題的討論,與聽眾彼此交流學術編輯的工作經驗。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2018臺灣歐洲文化論壇9:歐洲文學與城堡鬼故事

  • 主持人:熊宗慧/臺大外文系副教授
  • 與談人:
    林蒔慧/政大斯拉夫語文學系副教授
    捷克城堡的白衣女鬼

    張淑英/臺大外文系教授
    黎明前的黑暗:《黎明夫人》的活死人與死活人

    熊宗慧/臺大外文系副教授
    彼得堡的城堡鬼與文學鬼

  • 活動時間:2018年5月12日(週六)14:30-16:30
  • 活動地點:臺大總圖B1國際會議廳
  • 主辦單位:臺灣歐洲聯盟中心、臺大歐盟卓越中心、臺灣大學外文系歐語學群、臺灣大學國際事務處
  • 協辦單位:歐洲研究協會
  • 報名網址:按此連結
  • 活動網站:按此連結


社科視角系列書展:越南新貌

  • 您知道2017年就讀中小學的新住民子女,有40.72%的父或母為越南籍?您是否發現,越南美食已悄悄地遍布大街小巷?您對越南是否停留在過去越戰、共產專制、貧窮落後及外籍勞工等舊有的刻板印象?

    越南於1995年加入東協,其後陸續獲得美國提供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待遇並成為WTO會員,對外經貿關係逐步改善。在外人投資的支撐下,近20年間維持GDP年成長率6~8%的高度成長,被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譽為「另一隻亞洲虎」。

    過去30年來,臺越兩國民間關係蓬勃發展,越南勞工與越籍配偶加入臺灣社會,乃奠基於成熟的經貿關係。當下,我國亟應通盤思考整體人口質量、人口政策與未來發展,進一步深化臺越關係,並配合「新南向政策」,進軍東協市場,拓展新經貿天地。此時此刻,認識越南,了解越南,刻不容緩。本館精選相關館藏,歡迎踴躍參觀。

  • 時 間:2018/5/9(週三)-6/13(週三)
  • 地 點:臺大社科學院圖書館一樓新書展示區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