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臺大歷史學系歡迎105學年入學新生
  105學年度臺大歷史學系親師座談會
  105年臺大畢業生流向調查
  . 105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活動預報] . 2016.8.22(週一)《史繹》第四十期發表會
[書  介] 花亦芬老師著,《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出版
[專題報導] 陳建守/哈佛大學訪學之旅
[校園活動] 臺大出版中心 X 誠品臺大店:「島嶼金門的冷戰隱喻」系列講座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新生專區

臺大歷史學系歡迎105學年入學新生

  • 歡迎105級新生進入臺大歷史學系,請參閱以下新生重要日程及入學事宜相關聯結,若有疑問可洽詢學長姐及歷史系辦公室,我們將竭誠為各位服務。
  • 重要時程

時 間

事 項

2016.8.15~8.18 選課[第一階段]
2016.8.23~8.25 選課[第二階段]
2016.8.24~8.26 迎新宿營
2016.9.9 親師座談會
2016.9.9 系總迎新
2016.9.12 開學、網路加退選開始
2016.9.12~9.25 9.24網路加選截止/9.25網路退選截止


105學年度臺大歷史學系親師座談會

  • 時 間:2016年9月9日(週五)上午 10:3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 (面向文學院右側2樓)
  • 主持人:臺大歷史學系 楊肅献 主任
  • 出席者:
    • 本系大一新生家長
    • 大一導師:
      大一導師01班 楊肅献老師
      大一導師02班 李文良老師
      大一導師03班 劉巧楣老師
      大一導師04班 宋家復老師
      大一導師05班 顏杏如老師

  • 活動流程:
    • 10:30 ~ 10:45 本系系況介紹 & 主任致詞
    • 10:45 ~ 11:10 介紹大一導師、導師致詞
    • 11:10 ~ 11:45 意見交流 & 家長提問
    • 11:45 ~ 11:55 主任結語
    • 11:55 自由參觀本系、文院環境
    • 12:00 座談會結束

  • 參加方式:
    請於2016年8月29日(週一)中午12:00前上網填寫出席回覆(按此連結)。若不便上網,請填寫親師座談會回函(按此連結),並以傳真(02-2362-0028)回覆。
  • 聯絡人:
    林佳宜助教 02-3366-4705,傳真電話:02-2362-0028,電子郵件:chiailin@ntu.edu.tw

105年臺大畢業生流向調查

  • 敬請103學年度畢業滿1年101學年度畢業滿3年的系友,於2016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上網填寫畢業生流向調查問卷,謝謝各位系友的協助。
  • 調查時間:2016年8月15日至10月15日
  • 調查對象:
    103學年度畢業滿1年及101學年度畢業滿3年的畢業生,但不包括境外學生,例如僑生、港澳生、外籍學生。
  • 學生填寫調查問卷網址:
    https://my.ntu.edu.tw/alumnusPathManage/cst01-1.aspx

105學年度第1學期經典人文學程開放申請

  • 臺大「經典人文學程」105學年度第1學期自即日起開放申請,歡迎有志提升人文素養的臺大人報名。

    經典人文學程是本校文學院為提昇全校學生的進階人文素養所開設的學程。課程皆由文學院精心規劃,貫穿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文化研究等領域,以適合全校不同學科的學生修習,並作為通識課程之上的進階人文課程。

    當人文素養已是社會領袖的必備教養時,歡迎有志臺大人申請修習。尤其歡迎主修理工醫農等自然科學之優秀同學就讀。

  • 105學年度第1學期課程如下:
    劉少雄 中文系 宋詞之美
    葉德蘭 外文系 性別、和平與安全
    閻鴻中 歷史系 先秦經典與文化
    杜保瑞 哲學系 東方人生哲學
    江芝華 人類系 公共考古學:理論與實踐
    林鶴宜 戲劇系 中國戲劇及劇場史上
    柯慶明 臺文所 臺灣現代主義小說
    蔡天怡 圖資系 人文學資訊資源與服務
    陳葆真 藝史所 畫史與畫論專題研究
    陳人彥 音樂所 巴洛克時代的義大利音樂
    (歷年所開課程,見學程網頁)

  • 申請資格:本校各學系所學士班二年級(含)以上及碩、博士班學生。
  • 申請辦法:詳見本學程中心網頁: http://homepage.ntu.edu.tw/~history/public_html/subject1/
  • 申請日期:即日起至2016年9月19日(週一)
  • 請將相關申請資料送至歷史系辦公室。審核通過後,預計於一週後(9/26)公布申請核准名單。
  • 承辦人:歷史系助教林佳宜/電話:3366-4705/E-mail:history@ntu.edu.tw

 

2016年8月22日(週一)
《史繹》第四十期發表會

  •  《史繹》為臺大歷史系主編、出版的大學生歷史學術刊物,創刊於1964年,創刊目的在提供大學部學生一個發表研究成果的園地。

    《史繹》採取嚴格的雙向匿名審查制,在審稿階段,邀請相關領域的專業研究者提供審查意見,並由作者多次修改後方正式發表、出版,期許能提升大學部學生學術研究能力。

    第四十期《史繹》將於明年(2017)夏季出版,並於2016年8月22日下午舉辦發表會。

    在本期《史繹》中,聚集了來自不同院校、學科背景的四位優秀發表人,所探討的主題亦多元豐富,從唐代《通典》到東漢外戚,從二二八事件中的臺灣到近世歐洲,呈現出華文世界年輕大學生出色的歷史研究水平。他們現在也皆已成為美國、中國大陸、臺灣各地研究所的碩博士生,回顧自己大學時代的研究作品,更能激盪出不一樣的火花。

    除此之外,我們更榮幸地邀請臺大歷史系的閻鴻中老師蒞臨發表會,分享指導大學生撰寫學術論文的心得,並提供相關的觀察與建議,期能帶給聽眾更深的認識與啟發,予有志於學術的大學部同學們入門指引。


    第四十期《史繹》發表會,精彩可期,不容錯過,敬邀蒞臨。


  • 講 題:談談大學生學術論文寫作
    主講人:閻鴻中/臺大歷史系助理教授

  • 講 題:《通典.兵典》變例問題辨析
    主講人:馬學毅/臺大歷史系碩士生

  • 講 題:東漢的洛陽權貴與外戚
    主講人:戴 震/北京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生

  • 講 題:新聞宣傳和情治工作:二二八事件中中央社臺北分社角色
    主講人:林聖峰/臺大歷史系碩士生

  • 講 題:羅伯特.舍里出使英格蘭的政治表演
    主講人:陳牧謙/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博士生

  • 日 期:2016年8月22日(週一)14:00-16:0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第20教室
  • 線上報名及議程表:按此連結
  • 主辦單位:臺大歷史系《史繹》編輯委員會、學術刊物編輯社
  • 協辦單位:臺大歷史系
  • 聯絡人:
    第四十期《史繹》主編 張容兒
    polly83622@gmail.com《史繹》信箱 shiyintuhistory@gmail.com(全年徵稿,歡迎來稿)

 

花亦芬老師著,《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出版

  • 作 者:花亦芬
  • 臺 北:先覺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480頁,ISBN:978-986-134-281-8
  • 內容簡介:
    聯邦德國在二戰之後針對納粹大屠殺、以及1990年後針對前東德共產政權迫害人權之行徑,進行過兩次轉型正義。雖然德國在這兩次轉型正義上所做的努力與在實質上所獲致的成果,為人類歷史留下許多寶貴的經驗;但本書並不是一本要講德國轉型正義做得有多成功的書。反之,本書將探討,當轉型正義工程開始上路,就像打開潘朵拉的盒子那般,過去會以大家雖然有些熟悉、但卻不知究竟盤根錯節與晦澀扭曲到何等地步的身形不斷、不斷地冒出,來到我們身處的現在。然而,德國轉型正義的經驗可貴之處也在於,為了深化民主,他們勇敢地踏上「改變傳統思維」(umdenken)與「從傳統路徑轉向」(umkehr)的歷程。透過勇敢地正視那深不可見的黑暗過往,將民主與人權價值不斷深植在戰後重新立國的基礎上。在這個轉型過程中,他們當然也犯了不少錯誤,但是,透過不斷指出問題之所在,務實地面對,他們也藉此將自己的民主體制錘鍊得更精實。因此,本書主要探討的重點,在於德國在兩次轉型正義過程中,產生過哪些問題?有過哪些爭議?他們如何面對?如何反省缺失在何處?後續又如何尋求解決之道?誠如歷史學者Peter Graf von Kielmansegg 所說:「因為這場災難,德國才真正學會如何落實民主;因為這場災難,德國才學會如何融入歐洲國際社會;因為這場災難,德國人被迫重新定義自己。」

  • 作者簡介:
    花亦芬,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暨研究所專任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學士,德國科隆大學藝術史碩士、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歐洲中古晚期至近現代宗教史、社會文化史與藝術史跨領域研究,以及現代德國史、史學思想史。曾獲國科會傑出學者養成計畫獎助以及國立臺灣大學全校教學優良獎,曾任《臺大歷史學報》主編。2014年與史學界朋友合作成立臺灣第一個學術共筆部落格及臉書專頁《歷史學柑仔店》,推廣「公民史學」。譯作:《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的文化-一本嘗試之作》。著作:《藝術與宗教—義大利十四至十七世紀黃金時期繪畫特展圖錄》、《林布蘭特與聖經—荷蘭黃金時代藝術與宗教的對話》,以及論文二十餘篇。

新書發表會歡迎大家蒞臨參加:
  • 時 間:2016年8月19日(週五)19:00
  • 地 點:臺大集思會議中心蘇格拉底廳
  • 詳細活動訊息:按此連結
哈佛大學訪學之旅

陳建守(臺大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編按:本系博士候選人陳建守獲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學金補助,赴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短期研究、蒐集資料,並參與當地學術社群活動。本文為其海外訪學一年之心得。

 本人在2014年7月26日負笈美國,進行為期一年的海外研究。承蒙科技部補助博士生赴國外研究「千里馬計畫」和美國傅爾布萊特(Fulbright)獎助學金的補助,在哈佛燕京圖書館蒐羅相關資料,並參與學術會議。第一站先到費城接受傅爾布萊特獎學金的學前訓練,同年8月27日到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Fairbank Center for China Studies)報到,以迄本年(2015)7月離開返國。此行查閱了大量19世紀新教傳教士編纂的書籍、字典和百科全書,並且得以參與費正清中心博士生的例行討論會(兩週一次),旁聽課程之餘,亦參與許多演講活動,並且受邀參與兩次研討會,發表論文。這趟哈佛訪學之旅,著實增長了許多關於海外學院的見聞和知識。

傅爾布萊特獎學金

 我申請的是傅爾布萊特基金會提供的「國內博士班研究生傅爾布萊特研究獎助金」(Doctoral Dissertation Fulbright Research Grants),該基金會尚有針對訪問學員(visiting fellow)設計的獎學金。我申請的年度共有3人獲獎,另外2位是醫學院和公衛學院的學生。傅爾布萊特基金會針對得獎者設計的學前訓練,為期一個月,目的是使得獎者盡快適應美國學院的生活,訓練期間的食宿和部分生活費由傅爾布萊特基金會負擔;課程內容包括英語的聽說、寫作和認識美國文化,並安排兩次校外旅行和費城市內博物館的導覽。我在費城受訓這一個月,幾乎完全回到學生生活的節奏,早上7點鐘左右起床到學生餐廳用餐,之後就是四堂英語能力訓練的課程,下午則有電腦課和社區服務。晚餐後,回到宿舍寫作業。在這樣密集的安排下,我幾乎沒有感受到時差的影響;且由於同時受訓的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少有機會以漢語和同學對談,對於一些美國的生活邏輯也有一定的認識.....(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9期

▲哈佛燕京圖書館閱讀微捲的機器

臺大出版中心 X 誠品臺大店:「島嶼金門的冷戰隱喻」系列講座

金門,舊稱浯江、浯洲,十四世紀後半以降即為海防戰略要地。在上個世紀的後半葉間,金門從貿易僑鄉一變而為戰爭對峙的前線,宛如冷戰的縮影。又在解嚴開放後,化身為台海兩岸交流的另一種「前線」。身處如此不尋常地方的金門人,是如何對應出自己的尋常生活?

講座一
  • 講 題:邊界與跨界:東亞視野下的金門
  • 日 期:2016年8月23日(週二)20:00~21:00
  • 地 點:誠品臺大店3F藝文閣樓
  • 主持人:劉名峰/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主講者:江柏煒/臺師大東亞學系主任
  • 內容簡介:
    金門,作為歷史上的僑鄉,藉由海外移民帶入了各種觀念思想、物質文明。然而在1949年之後,卻成為國共對峙、世界冷戰的前線,軍事治理對地方社會有著嚴密的控制,直到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2001年的小三通,重新縫合金門在閩南區域的地緣關係。我們將以這個特殊邊界的案例,探討其軍事化及跨界的歷史變遷。

講座二
  • 講 題:多重邊緣化的不安:金門的解嚴與民主化之路
  • 日 期:2016年8月30日(週二)20:00~21:00
  • 地 點:誠品臺大店3F藝文閣樓
  • 主講者:
    翁明志/金門新願景工作室創辦人
    戚常卉/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所長
    劉名峰/金門大學閩南文化研究所助理教授
  • 內容簡介:
    1949~1992年間,金門成為國共對峙的第一線,在軍事統治下,金門人的權利受到重重限制。舉凡老鼠尾巴、女性身體、乃至於籃球都成為管制對象。然而,1992年終於卸下戰地任務後的金門,面臨的卻是與臺灣本島間的疏離感與本身角色定位的不確定感。從軍事化到後軍事化的轉變,對金門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金門人又是如何因應?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