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活動預報] 2014.11.27(週四)花亦芬老師講論會:走出聖經的框架──從全球史研究觀點談「偶像崇拜」與西方近現代宗教史知識建構的問題
[活動報導] 陳芳明老師:冷戰時期的臺灣文學
  余 欣老師:隋唐之際陰陽五行說之義理與實踐
[專題報導] 吳國聖/「唐代漢文魯尼文回鶻墓誌研究國際工作坊」會議紀要
[書  介] 張藝曦《講學與政治:明代中晚期講學性質的轉變及其意義》出版
[校園活動] 研究生了沒──撰寫論文不可不知的dos and don'ts
  巴洛克史詩鉅獻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花亦芬老師介紹

2014年11月27日(週四)
花亦芬老師講論會:走出聖經的框架──從全球史研究觀點談「偶像崇拜」與西方近現代宗教史知識建構的問題

  • 主講人:花亦芬 老師 (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持人:呂紹理 老師 (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14年11月27日(週四)下午2:30-4:30
  • 地 點: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2014.11.12
陳芳明老師:冷戰時期的臺灣文學

  • 主講人:陳芳明 老師(政大臺灣文學所講座教授)
  • 主持人:呂紹理 老師(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按此連結

2014.11.14
余 欣老師:隋唐之際陰陽五行說之義理與實踐

  • 主講人:余 欣 老師(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 主持人:甘懷真 老師 (臺大歷史系教授)
  • 活動照片(盧怡如提供):按此連結

「唐代漢文魯尼文回鶻墓誌研究國際工作坊」會議紀要
吳國聖(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生)

 2013年4月7日,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在朗潤園舉辦「唐代漢文魯尼文回鶻墓誌研究國際工作坊」(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an Uyghur Tegin’s Epigraph with Chinese and Old Turkic Inscriptions),會議主題圍繞一件新出土的唐代回鶻王子墓誌「故迴鶻葛啜王子墓誌」,進行論文發表與討論。這是中國學術界首次舉行專以突厥魯尼文(Old Turkic Runic Script,或曰「如尼文」)為研究對象的學術會議,也是全球第一次討論這塊新出土雙語墓誌的會議,意義重大。

 筆者自始即參與該墓誌的解讀工作,曾親自檢視墓誌原件,並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Helsingin yliopisto / University of Helsinki)的阿爾泰語文學家芮跋辭(Volker Rybatzki)教授在本次會議發表共同撰寫的論文。對於此一重要出土文物的研究與相關討論過程有所瞭解,爰誌其會議梗概,是為紀要。

 此墓誌全名「故迴鶻葛啜王子守左領軍衛將軍墓誌」,誌蓋上的名稱為「故迴鶻葛啜王子墓誌」,據聞近年出土於西安市。其特殊意義在於碑銘以漢文和古代突厥語魯尼文雙語刻寫,墓主是一位回鶻特勤(突厥語tegin / tigin,意即「王子」),身分不凡;更重要的是,這是第一次在中原地區出土突厥魯尼文碑銘,對於研究唐代族群史、政治史、中外關係史,以及阿爾泰文獻語言學(Altaic philology)都有無可取代的價值。此墓誌在陝西師範大學胡戟教授與北大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榮新江、副主任羅新兩位教授的密切關注,以及.....(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6期

 

 

▲筆者於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館調查墓誌

張藝曦《講學與政治:明代中晚期講學性質的轉變及其意義》出版

  • 作者:張藝曦(臺大歷史系博士)
  • 臺北:花木蘭出版社,2012年3月,164頁,ISBN:9789862548264
  • 本書主要討論明中晚期陽明學的學術思想與講學活動性質的轉變,並涉及其政治理想與現實情勢間的落差,此落差對陽明學帶來的影響。陽明學者常藉各類講會活動,傳播其思想及於中下層士人,所以本書把焦點放在對當時士人有所影響的言論或思想趨向。所選擇的陽明學者,多數是當時活躍於講學活動的人物,尤其是泰州學派最受到注意。
     陽明學於16世紀最盛,進入17世紀後轉衰,所以本書的時代斷限自1521年王守仁倡學始,至1627年東林書院被毀止。將此百餘年的時間大略分作四期,藉由勾勒不同時期議題的轉變,以及前後時期對同一議題的不同看法,藉此了解陽明學在各時期的發展情形。另一方面,分析各時期陽明學者的政治理想與現實情勢之間的辯證關係,以說明其政治理想的曲折轉變。最後以東林學派受到閹黨的禁抑告終。
 

臺大教學發展中心
研究生了沒──撰寫論文不可不知的dos and don'ts

  • 內容簡介:
    撰寫論文是研究生學習如何建構問題、尋找證據、邏輯推理、表達溝通的重要過程。根據過去指導學位論文的觀察,本次演講企圖指出研究生經常犯下的錯誤,例如缺少理論觀點以致於資料進資料出(garbage in, garbage out)、缺少關懷以致於拿了社區的資料就跑、文獻回顧寫的像是家具型錄、等到成竹在胸才敢寫以致於遲遲無法下筆、未來研究建議其實在暴露自己研究的弱點、參考書目與引用格式總是一團糟。除了演講,也希望研究生準備一些實務問題來與同學討論分享。
  • 主講人:畢恆達 老師(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 時 間:2014年12月15日18:30-20:00
  • 地 點:臺大博雅大樓201教室
  • 主講人簡介:
    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美國紐約市立大學環境心理學博士,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心理學、性別與空間、質性研究、街頭藝術,出版有《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空間就是想像力》、《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塗鴉鬼飛踢》等書籍。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臺大藝文中心
巴洛克史詩鉅獻

一場雍容華貴的聽覺饗宴,
隨著大鍵琴細膩刻畫樂音與貴族金邊瓷杯敲擊的清脆聲。
藉由視覺與聽覺帶領人們穿梭時空,
漫步在三百年前的奇葩花園。

  • 西元1500年到1750年的歐洲,是奠定現代人對於時尚與品味的一個重要的世紀。典雅的文藝復興在義大利的佛羅倫斯綻放,極盡奢華的巴洛克風格席捲法國的凡爾賽宮,與波茲坦的無憂宮。王公貴族們在宮廷裡聘用了無數個優秀的畫家、建築師、服裝設計師與音樂家為他們建造嶄新風格的皇宮,設計前衛華美的服裝並譜寫出偉大動聽的音樂,好襯托他們的高貴與威嚴的氣勢。
     
    這些尊貴的音樂風格與作品,許多是在歐洲的地窖,古老的修道院和圖書館裡,被世人遺忘了幾百年的音樂,就在20世紀初在大型交響樂團越來越冗長和沉重的情況下,為了尋找新的、好聽單純的樂音,一群年輕人來到了古老的圖書館,把幾百年前的古樂再度挖掘出來,以全新的技法與態度,和使用三百年前的原始樂器來演奏音樂,這就是歐洲古樂的復興。
  • 巴洛克史詩鉅獻──系列活動
    古樂講座──揭開巴洛克提琴的神秘面紗
    2014年11月21日(週五)19:00 

    巴洛克系列音樂會
    2014年11月22(週六)19:30、11/23(週日)日16:00 


    巴洛克弦樂工作坊
    2014年11月24(週一)、25(週二)日 14:00-21:00
  • 演出者:
    女高音│ 黃莉錦 Li-Chin Huang
    巴洛克小提琴/工作坊教授 │ François Fernandez
    巴洛克長笛 │陳逸芬 Yi-Fen Chen
    大鍵琴 │François Guerrier
    演奏會前導聆工作坊翻譯/紐西蘭巴洛克古樂團中提琴首席│林文娟
  • 地 點:臺大雅頌坊
  • 活動網站:按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