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最新消息] 歡迎考生申請本系102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
  本系101學年度第2學期新聘李宗焜、柯景棋、黃克武三位兼任老師
  本系將於2013年3月舉辦「高中生旁聽歷史課程」活動,歡迎踴躍報名
[活動預報] 2013.3.1(週五)林泉忠先生主講:「邊陲東亞」之躍動:東亞國際體系蛻變下的「中心-邊陲」關係
  2013.3.7(週四)王瑞來先生主講:唐宋變革,還是宋元變革?
  2013.3.15(週五)古偉瀛老師主講:從羅明堅到利瑪竇:早期教會辭彙中譯的演變
[書  介] 周婉窈老師《増補版 図説台湾の歴史》出版
[活動報導] 99學年度「椰林講堂」 --劉慧、陳慧宏老師教學成果發表
[專題報導] 花亦芬老師:歐洲宗教史:跨領域研究的視野
[學生園地] 臺大歷史系學生會第6期電子報
[校園活動]

第16屆臺大文學獎開始報名

 

臺大生命教育影展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歡迎考生申請本系102學年度大學「個人申請」入學


▲(左起)李宗焜老師、柯景棋老師、黃克武老師

本系101學年度第2學期新聘李宗焜、柯景棋、黃克武三位兼任老師

  • 本系101學年度第2學期新聘李宗焜、柯景棋、黃克武三位兼任老師。
    李宗焜老師,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專長領域為古文字學,開授課程為「甲骨文與殷商史」
    柯景棋老師,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歷史科教師,開授課程為「歷史科/社會領域教學實習」。
    黃克武老師,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兼所長,研究領域為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開授課程為「二十世紀中國歷史專題討論」。

本系將於2013年3月舉辦「高中生旁聽歷史課程」活動,歡迎踴躍報名

  • 為配合本校杜鵑花節之學系博覽會活動,本系訂於2013年3月13日至19日舉辦「高中生旁聽歷史課程」活動。本系將開放數門歷史專業及通識課程,歡迎高中二、三年級在學學生報名參加,體驗大學上課情境。
  • 活動及報名相關訊息,請至活動網站查詢。
  • 活動網站:按此連結
 
林泉忠先生相關網站連結

2013.3.1(週五)林泉忠先生:「邊陲東亞」之躍動:東亞國際體系蛻變下的「中心-邊陲」關係

  • 講 題:「邊陲東亞」之躍動:東亞國際體系蛻變下的「中心-邊陲」關係
  • 主講人:林泉忠 先生(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 主持人:甘懷真 先生(臺大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 時 間:2013年3月1日(週五)下午3:00 ~ 5: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面相文學院右側2樓)
  • 主辦單位:臺大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計畫」
  • 備 註:本場次不需事先報名,請當日準時到場。
  • 活動聯絡人:計畫專任助理盧怡如,電話:02-3366-4710,E-MAIL:luyiju@ntu.edu.tw
  • 計畫部落格連結

 

2013.3.7(週四)王瑞來先生:唐宋變革,還是宋元變革?

  • 講 題:唐宋變革,還是宋元變革?
  • 主講人:王瑞來 先生 (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
  • 主持人:梁庚堯 老師 (臺大歷史系教授)
  • 時 間:2013年3月7日(週四)下午3:00 ~ 5: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面向文學院右側2樓)
  • 主講人介紹:王瑞來先生,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古典文獻專業。現為日本學習院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歷史學博士。曾任早稻田大學兼職博導,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宋史及文獻學研究。著有《宋宰輔編年錄校補》、《朝野類要研究》、《宰相故事:士大夫政治下的權力場》、《宋季三朝政要箋證》、《隆平集校證》、《宋史宰輔表考證》(以上均為中華書局出版)、《宋代の皇帝権力と士大夫政治》(日本汲古書院出版)、《中國史略》(日本DTP出版社出版)等。發表〈論宋代皇權〉、〈論宋代相權〉(以上兩篇均載《歷史研究》)等論文百餘篇。

古偉瀛老師介紹

2013.3.15(週五)古偉瀛老師:從羅明堅到利瑪竇:早期教會辭彙中譯的演變

  • 講 題:從羅明堅到利瑪竇:早期教會辭彙中譯的演變
  • 主講人:古偉瀛 先生(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持人:徐興慶 先生(臺大日文系教授)
  • 時 間:2013年3月15日(週五)上午12:10-14:00
  • 地 點:臺大歷史系會議室(面向文學院右側2樓)
  • 主辦單位:臺大文學院「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東亞各國間的文化交流跨學科研究計畫」
  • 本活動需事先報名,請填妥報名表,於3月13日(週三)前寄至lovecamus@gmail.com
  • 活動聯絡人:計畫助理劉品宜, TEL:02-3366-2782
  • 相關連結:活動報名表計畫部落格
  • 摘要:羅明堅神父(Michele Ruggieri, 1543-1607)是首位入華定居的義大利耶穌會士,在華期間,為了完成傳教使命,面臨如何將天主教的教義傳達給中國人的艱鉅工作。當時景教碑尚未出土,元代的方濟各會士留下的文字紀錄很少,因此能得到的參考資源很有限,只能靠自己的了解、嘗試,以及中國學生朋友的協助。羅氏陸續完成一些中文的著譯,最有名的作品是《新編西竺國天主實錄》,也寫了一些中文詩,鑄造了教會及教義的新辭彙,為後來傳教士的中譯工作奠基。
    本文首先分析這些教會字詞所代表的意義,接著分析其後繼者利瑪竇神父(Matteo Ricci, 1552-1610)的辭彙,並進行比較。利氏以深厚的中文造詣,撰成《天主實義》及《天主教要》等,為天主教在華的耶穌會策略定調。本文觀察其變化,歸納出羅明堅和利瑪竇在翻譯教會辭彙時的發展趨勢:從地方到中央、從白話到文言、從常言到經典。雖然此變化對日後天主教在華發展利弊見仁見智,但其影響甚大是無可置疑的。

 

周婉窈老師《増補版 図説台湾の歴史》出版

  • 周婉窈著,濱島敦俊監譯,石川豪、中西美貴、中村平譯。
  • 東京:平凡社,2013年2月出版,273頁,ISBN: 978-4-582-411096。
  • 本書係作者《臺灣歷史圖說》日文版《図説台湾の歴史》的增補版。在初版的基礎上,增加二章,即〈知識人の反殖民地運動〉與〈台湾人の芸術世界〉,是作者2009年中文版《臺灣歷史圖說(增訂本)》的日文全譯本。本書封面採用廖繼春的油畫《芭蕉之庭》(1928),封底小圖為廖修平的作品《無語(一)Speechless》(2009),呼應新增篇章和部分內文。
    本書於2010年榮列東亞出版人會議選出的「東亞人文書一百本」;日文版為日本多所大學採用為歷史教學用書。

99學年度「椰林講堂」 --劉慧、陳慧宏老師教學成果發表

劉昱妤(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生)、蘇聖雄(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生)整理

 本校為提供課程交流平臺,並提升教學品質,每學年末均舉辦「椰林講堂」以展示教學成果。99學年度的「椰林講堂」,本系劉慧老師、陳慧宏老師受邀演講,分享所開授之通識課程「西方文明史」與「文藝復興」的課程規劃與進行方式。茲摘錄兩位老師的演講紀錄,以饗讀者。 (本文原刊轉載於《臺大歷史系學術通訊》第12期


文藝復興--陳慧宏老師主講

課程結構

 98學年第二學期,本人第一次開設通識課「文藝復興」。因之前通識課「近代歐洲」的內容很多,在刪減此課的想法下,將原在歷史系開設的「文藝復興」選修課改為通識,以便集中只上一主題。「文藝復興」課程在改為通識後,卻讓其內容變得更有意義。我將義大利文藝復興中關於西方特質的重要課題抽離出來,設計成討論課題目,獲得不錯的教學成效,99學年度是第二次開設這門課。

 「文藝復興」依校方通識教育改進計畫,是規劃有小組討論的3學分課程。「文藝復興」是一個時代名稱、文化運動或藝術風格,這個名詞已經變成一個複雜的概念。一般所指的文藝復興時代,約從1400至1600年,在西歐歷史上是一段介於中古至現代的時期。本課程對這200年做一個綜合討論,課程內容囊括政治、社會、經濟、文化藝術、宗教和思想... 詳全文


▲陳慧宏老師分享通識課教學經驗
(2011年6月28日攝於普通教學大樓教室)

西方文明史--劉慧老師主講

 今天很榮幸有機會在此與大家分享我上通識課的經驗。事實上,上個月接到共教中心的邀請時,我是「很擔心」,而非很榮幸,因為自覺無法帶給聽眾多大幫助。但既然答應了,我也只好「成果導向」式地設計這二十分鐘的內容。 以下將簡單說明我的課程進行方式及備課習慣,以及借自教學發展中心的演講所聞。

 關於本課程的知識、技能、態度三項目標:「知識」的部分,將介紹我的「講演課」內容,「技能」和「態度」則是談談我設計的報告和作業活動。希望對較資淺的同仁有些幫助。 課程進行方式 「西方文明史」是一學期2學分的通識課,學生人數大約有70到80幾人。2學分的課程只能申請1位TA,因此我通常會用歷史系提供的1名RA來支援這門課的課務... 詳全文


▲劉慧老師分享通識課教學經驗
(2011年6月28日攝於普通教學大樓教室)


歐洲宗教史: 跨領域研究的視野

文.圖/花亦芬(臺大歷史學系教授)

 走進歐洲的老教堂,一石一柱都在訴說著千百年來的歷史。它們不是歷史的化石,也不是只屬於過往的記憶。因為每天都有住在教堂附近的居民、或是遠道飄洋過海而來的旅客在此禱告、禮拜(圖1)。他們的人數或多或少,但這裡的一石一柱,祭壇上的十字架與宗教造像,在燭光裡,千百年前渴望與超自然形而上界對話的心靈一如現代人的信仰渴慕那般,在在都讓人看到,宗教是人類存在經驗裡不可或缺的要項。因此,對西方人文學而言,如何用學術研究的方法來理解、詮釋不同社會裡的宗教文化與視覺藝術意涵,一直是最重要的學術傳統所關切的研究課題。



▲圖1:巴黎聖母院(Notre Dame de Paris) ▲圖2:米開朗基羅《聖殤》(Pietà),c. 1550. Marble, height 226 cm.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 Florence.

 有些人對宗教的體悟也許不太深刻,但是,走進西方重要的博物館,仍可看到許許多多精美的博物館典藏品。其中有些原本是教堂為了儀禮、信徒教育或裝飾所需而訂製的;有些則是藝術家透過創作,將個人內心深處對形而上永恆真理的渴慕表現出來。舉例來說,在佛羅倫斯主教座堂博物館裡,可以看到米開朗基羅雕刻的《聖殤》(Pietà, 圖2)。這原是晚年的米開朗基羅為自己所刻的墓碑。這個《聖殤》群像裡站在最後邊那位穿斗篷的老者就是米開朗基羅的自刻像。
從聖經的象徵意涵來說,米開朗基羅將自己化身為約翰福音書裡,那位在夜裡偷偷前去拜訪耶穌,向耶穌請教如何「重生」的尼哥底母(Nicodemus)。當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受難後,尼哥底母不計當時風聲鶴唳的肅殺氣氛,勇敢協助埋葬耶穌。換句話說,透過將自己比擬為尼哥底母,年邁的米開朗基羅不僅要表達自己對「重生」的渴望;在宗教改革橫掃歐洲,新舊教嚴重對立的風暴年代,他也藉此表達自己「以耶穌為依歸」(而非以教會權勢為依歸)的堅定立場。
因此,要真正了解這些博物館藏品,我們不能只是單純從造型風格與美感形式分析來理解。因為這些作品與當時時空背景下蘊含的信仰認知與個人宗教渴求有著密切的關聯...(
詳全文)(本文轉載自《臺大校友雙月刊》第85期

▲筆者攝於德國科隆Santa Maria im Kapitol修道院

 

臺大歷史系學生會第6期電子報
 

臺大藝文中心
第16屆臺大文學獎開始報名

  • 臺大文學獎,原是由學生社團自主創辦的文學創作活動,從第十屆起,改由臺大藝文中心主辦,成為孕育作家的創作搖籃,帶動校內創作風氣。得獎同學來自於各個不同領域的學院,足見文學生命力之鼎盛。臺大文學獎即將邁入第16屆,藝文中心期待更多充滿活力的文字與故事,並以文學與植物為出發點,展開一場展覽策畫之旅,展覽將在2013年4月登場。
  • 主辦單位:臺大藝文中心
  • 合辦單位:臺大課活組、文學院學生會
  • 徵稿期間:2013年2月18日~3月29日
  • 徵稿組別:小說組、散文組、新詩組、劇本組
  • 簡章及報名表請見活動網址http://literatureawardntu.blogspot.tw/
  • 相關資訊洽詢:02-3366-1579 或hsiehningwang@ntu.edu.tw王小姐
 

臺大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
臺大生命教育影展

  •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與圖書館共同舉辦的「生命教育影展」,2013年春季將推出『人生系列』,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於映後帶領觀眾一同探討,在面臨生命各項挑戰時,如何調整心態、面對困難、做出選擇,走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道路。
  • 影展地點:總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 影展時間:18:30 ~ 21:30
    3/ 5(二)  繼承人生
    3/13(三) 美麗人生
    3/20(三) 舞動人生
    3/27(三) 逆轉人生
  • 臺大生命教育中心網站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