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http://case.ntu.edu.tw/future/
<探索六>‧化學大未來:
CHEMISTRY-
OUR LIFE, OUR FUTURE
09/24~11/26
|
■本期快訊
9/29 【探索CSI真相:解開犯罪現場的迷思】
李承龍-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時間:19:00~21:00
地點:生命科學館3樓演講廳
活動網址:http://case.ntu.edu.tw/ncise/?p=9552
報名網址:http://case.ntu.edu.tw/ncise/s7g.php
|
|
■本期目錄
|
|
|
【CASE人物】程曉桂:全臺首席刑事鑑識權威/CASE編輯整理
身材嬌小、俐落短髮,一副簡單樸素的鄰家媽媽模樣,她卻是台灣警界公認首席鑑識權威的DNA比對專家,所有重大刑案是否偵破,都必須她說了才算。有人說她是「鐵娘子」,因此她說一不二,刑案現場總是指揮若定,有時連長官都被她喊來喊來去。她,就是程曉桂。
■鑑識生涯三十年,台灣女福爾摩斯
程曉桂生於花蓮,花蓮女中畢業後,她考上東海物理系、國防醫學院護理系及中央警察大學刑事系等三所學校;由於自己是長女,下面還有兩個弟弟要栽培,再加上她從小就愛看福爾摩斯、亞森羅蘋,對於犯罪與辦案很有興趣,因此最後選擇了公費的警大,並且一路唸完警大研究所。三十年從業生涯,她大半的精力都投入犯罪鑑識領域,由於大案子都少不了她,因此被媒體喻為「女福爾摩斯」。不過她從來不是媒體寵兒,因此一絲不苟的她堅持偵查不公開,讓不少天天都需要傳出新聞的記者對她超火大。
■拚命三郎個性,李昌鈺與翁錦惠是恩師
程曉桂剛加入鑑識科時,鑑識人員在警界是不受重視的一群,因為早期檢警辦案經常是先行主觀推測後,就直接進行取供(包括刑求)與定罪。她是個拚命三郎,不滿足只會採指紋而已,為了增加自己的專業,才生產完的她就放下剛滿月的小孩,自費前往美國加入李昌鈺的實驗室學習血跡噴濺痕。「我們幫李老師貼屍體照片,老師教我們觀察血跡噴濺痕研判是怎麼殺的。」不久她又去學DNA,如此點滴累積,終成鑑識權威。
程曉桂的另一名恩師是「臺灣刑事鑑定之父」翁景惠。他為了提升鑑識水準,大力改革鑑識科,全心投入刑事鑑識中心的成立;然而不喜應酬的他,也因此得罪許多人,甚至遭檢舉圖利廠商,所幸檢方最後還他清白。程曉桂是翁景惠的得力助手,個性亦與翁景惠接近,因此當翁景惠因積勞成疾而在五十二歲壯年因肝癌撒手人寰時,便由程曉桂接任鑑識中心主任。對恩師的感懷,讓程曉桂的使命感更加強烈。
|
■刑事警察局法醫室兼鑑識中心 程曉桂主任
|
■重大刑案,縝密思考是破案關鍵
跟國外的CSI影集不一樣,台灣鑑識人員的工作主要是待在實驗室比對指紋、聲紋、DNA、印痕、槍炮彈藥…等。程曉桂縝密的思慮經常為懸案帶來破案的曙光,像彰化洪若潭夫婦離奇死亡的案件,就是她從骨灰中用金屬藥勺、放大鏡與磁鐵找到針頭,才讓膠著的案情有了突破。另一個著名的案子是清大溶屍案。當時警方雖然鎖定洪姓女研究生,卻苦無證據,只有一小片在死者毛衣上找到的斷裂指甲,沒帶血肉,根本無法驗DNA。程曉桂當時想到,人的指甲有順著生長方向的透明紋路,像指紋一樣獨一無二,果然在比對之後,證實就是洪姓女研究生斷裂的指甲。
■「我要還被害者真正的公平正義」
經年累月的勘察辦案,讓程曉桂養成嚴重的職業病。像她平時採買家用品時,都會順便注意一些市面上不常見的物品,例如膠帶的款式、繩索的紋路跟綑綁方式等等。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的她,每每將犯罪現場搜查得鉅細靡遺,因為每一個微物跡證都關係被害人與嫌犯往後的人生,甚至是好幾個家庭的人生,他們作為鑑識人員,背負的責任非常大。程曉桂表示,她要盡最大的努力「還被害者真正的公平正義。」人會說謊,證據不會,只有證據可以洗刷無辜者的冤屈,可以找出真兇,撫慰含恨的亡靈。
-TOP-
|
|
|
|
CSI鑑識科學行動─從犯罪現場到實驗室系列講座
「鑑識科學」目前在國內尚屬新興領域,但事實上這門學科在國外亦已迅速蓬勃發展,不僅美國電視影集CSI犯罪現場蔚為風潮,名揚於國際的國際刑事鑑識專家李昌鈺博士亦不遺餘力推動我國偵查及鑑識科學的研究發展和實務扎根工作,使得鑑識科學變得相當熱門。
鑑識科學是一門具高度跨領域的科學,涵蓋領域廣泛包括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心理學、法律及工程等學門之科學原理及工具之運用,而實務上更細分現場勘察、現場重建、槍彈比對、藥毒物分析、指紋鑑定、文書鑑定、DNA鑑定、測謊等不同專業,是一門「跨領域」的整合型學科,著眼於鑑識科學的重要及趨勢,國家對此領域已開始重視並增加此專業人才的新需求。
想知道刑警如何在刑案現場蒐集物證嗎?想知道第一線員警、現場勘查人員、偵查人員及刑事實驗室人員如何攜手合作破案找出真相?虛構的鑑識科學節目與真實世界究竟有何不同?
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所主辦的「CSI鑑識科學行動 :從犯罪現場到實驗室系列講座」特別邀請了國內鑑識科學的專家,從學術界、實務界探討真實世界的鑑識科學家在犯罪偵查上的重要性與運作方式,,最後一場活動特別安排了中央大學鑑識科學系的實作實驗,讓同學們可以實際體驗一些簡單的科學鑑識原理、流程和分析。本系列活動精采,喜愛CSI的影迷嗎?快走進Real Crime Lab吧!
■指導單位:教育部顧問室大學跨學門科學人才培育銜接計畫
■主辦單位:北區區域推動中心、台灣大學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活動聯絡人:曾小姐02-3366-2801*115
e-mail: lala0409@gmail.com
|
|
■9/29 【探索CSI真相:解開犯罪現場的迷思】
→生命科學館3樓演講廳
李承龍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刑事警察科助理教授/清華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10/6【微物跡證:調查與鑑識實務(1)】
→法務部調查局局本部
■10/13【微物跡證:調查與鑑識實務(2)】
→生命科學館3樓演講廳
蒲長恩(法務部調查局鑑識科學處副處長)
黃肅惠(法務部調查局鑑識科學處調查官)
■11/17【破案關鍵:走進犯罪實驗室】
→中央警察大學鑑識科學系實驗室
前往活動網址>
-TOP-
|
|
|
【CASE PRESS】孩子的教育不能等:暴力傾向始自胎兒時期
編譯 | 汪芃
很難想像小嬰兒也會有暴力或破壞傾向,但賓州大學護理學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School of Nursing)最近有份研究指出,暴力的種子似乎早在孩子出生前就埋下了。賓州大學護理助理教授劉江紅(Jianghong Liu)發表在《攻擊性及暴力行為》(Aggression and Violent Behavior)期刊中的論文指出,產前就開 始注意胎兒的健康條件,或許便能杜絕孩子未來的暴力傾向。
營養不足暴力上身
劉江紅博士表示,晚近的研究指出犯罪行為其實和生物因素有關。她提出解釋:「所謂『生物』因素不只有基因方面,還有健康方面,例如營養不足,或是鋁污染,這些都會對生物體造成影響。」
劉博士的研究著重在產前、產中和產後階段,這些都是兒童神經發育和環境影響的關鍵時期。
有證據指出,青少年不良及犯罪行為的風險因素其實很早就埋下種子,孩童腦部的發育在前36個月最為關鍵,這點出了早期療育(early intervention,亦稱早期介入)的重要性。
|
|
杜絕暴力從孕期照護開始
劉江紅博士研究發現,關鍵的胎幼兒健康風險因素包括產前和產後的營養狀況、是否遭受鋁污染、母親懷孕期間是否抽煙、母親的憂鬱和壓力程度、生產過程中是否導致併發症、是否有創傷性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以及兒童是否受虐等。暴力一直是一大社會問題,而目前已知兒童攻擊行為和青少年犯罪很可能導致成年後的暴力行為;劉江紅這份研究顯示,要預防兒童和青少年產生攻擊傾向,最關鍵的第一步就是辨認出胎幼兒健康風險因素。
她說:「暴力行為會影響到社會上每一個人,整個社會為這些暴力行為所付出的代價也會間接衝擊我們的生活。」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所提供的資料,10到34歲的美國人中,兇殺是前三大死因之一;此外,美國的醫療體系每年光是花在國民槍傷和刀傷的醫療支 出就高達1,760億美元。
繼續閱讀>>
-TOP-
|
|
|
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需要你幫助
【董事長李家同的理念】
我們國家一直有非常嚴重的教育落差問題,要考上建中,學力測驗一定要高達290分,但是很多鄉下的國中,平均學力測驗只有50分,有些孩子到了小學四年級,仍不 會加法,到了小學五年級,仍不會減法。至於英文,情形更嚴重,很多弱勢家庭的孩子們在唸英文的時候,完全跟不上其他同學,只好放棄英文。
我們該注意的是:大多數功課不好的孩子來自弱勢家庭,大多數弱勢家庭的孩子功課也會不好。弱勢家庭的孩子功課不好,使他們長大成人以後,相對缺乏競爭力, 缺乏競爭力的人當然又是弱勢團體的一份子,因此我們必須知道,如果這種情形繼續下去,我們國家的貧富不均問題勢必越來越嚴重。
|
|
要停止這種惡性循環,我們必須拉拔弱勢孩子們的學業程度。我們發現弱勢孩子們往往回家不做功課,博幼基金會就在這種思維中成立了,我們的工作是吸引弱勢孩 子晚上來到我們這裡,我們請專人督導他們做功課。以埔里為例,孩子們每週五天會來到基金會,每天三小時,一切都是免費的。
前往了解此基金會>>
-TOP-
|
|
|
|
國立台灣大學 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
Tel:(02)3366-2801/Fax:(02)3366-2805 |
E-mail:ntucase@ntu.edu.tw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