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no78

 
 
going to CASE PRESS...... going to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 going to高瞻教學資源平台 going to Megichem魔幻化境 going to 科文整合人才培育 going to 教育部人才培育 going to 高中科學班



http://case.ntu.edu.tw/future/

<探索六>‧化學大未來:
CHEMISTRY-
OUR LIFE, OUR FUTURE
09/24~11/26


隆重登場
        敬請期待!!!



■本期快訊

探索基礎科學講座第六期<化學大未來----Chemistry, Our Life, Our Future>即將展開,9.24(六)的開幕式暨首講,CASE特別邀請號稱「科學老頑童」的蕭次融教授到場表演,一系列科學實驗秀,一個接一個,保證讓你看得熱熱鬧鬧、目不暇給!請你一定要來參加,看看老頑童如何鬧場!


☆時間:2011.09.05

☆主題:科學的語言、人文的語言、生活的語言

☆講者:童元方/東華學院(香港)教授兼人文與社會科學學系主 任

如果要為科學的語言下一簡單的定義,即數學的語言。但落實在生活當中,用的是一般的語言,是儘量不用專業術語的語言,也就是科普知識傳遞時所使用的語言。 如此,在生活當中,無論是科學,還是人文,都應該用一般的語言來表達。換言之,專業的內容,亦當用平常的語言來溝通。閱讀全文>>

■本期目錄

CASE人物】劉仲明,科技結合人文的夢想家與實踐者

CASE編輯整理

甫於去年九月升任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副院長的劉仲明博士,對臺灣的產業界相當熟悉,彼此的關係也十分良好。同時兼任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的劉仲明對研發管理與產業人心的推動向來不遺餘力,他表示,未來將更致力於尖端技術的創新與國際研發的合作,讓臺灣更有競爭力。

■工研院三十年,豐收纍纍

自清華大學化學系畢業後,劉仲明即前往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繼續深造,一路取得化學碩士、化學博士之後,隨即返國服務。他曾經任教於清華大學、中央大學及輔仁大學,而後轉赴工研院服務,持續迄今三十年。成立於1973年的工研院是臺灣最大的工業技術研發機構,不只帶領臺灣的科技成長,更是臺灣的半導體產業先鋒,陸續衍生了聯電、台積電、台灣光罩、世界先進等半導體大廠,奠定臺灣IC產業的起飛。回顧工研院生涯,劉仲明歷任工業材料研究所研究主任、有機材料組組長、副所長、所長以及材料與化工研究所所長,擁有帶領700人大型組織團隊的工作經驗,無論是技術深度、國際觀、管理、溝通及整合能力都極強,材化所在他的帶領之下,屢獲國際研發大獎之肯定,研發成果相當豐碩。

■打造花博夢想館,科技始終來自人性

若你曾經參觀花博的夢想館,迄今必然依舊難忘炫麗的聲光效果、驚奇的互動設計與細緻的劇情安排。不過你或許不知道,這個教人目炫神迷的場館就是工研院一手打造的,是領先結合科技與藝術的研發機構。然而劉仲明認為,這不過是工研院與人文結合的第一步而已。他相信影響科技的始終是人類,對工研院來說,比起研究,「回歸人本」反而是更大的挑戰,無論是解決問題或是迎合需要,都必須以人本的思考為概念出發,才能真正了解核心的所在。


 

■工業技術研究院 劉仲明副院長

 


 ■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今年3月11日於日本東北地區發生的大地震,對產業界帶來不小的震撼,許多人對後續在日本的產業發展抱持相當不樂觀的看法。劉仲明卻逆向思考,他認為「地震其實震出了新機會」。雖然地震在短期內造成產業鏈暫時中斷,甚至是重新組合,卻同時也反映出各供應商的風險控管和研發實力。特別是部分早就取得認證卻苦無入門機會的廠商,因為過去的積極準備,反而得以藉由這次地震切入目標客戶供應鏈,在短短幾個月間就讓業績取得突破性的成長;廠商若等到天災發生那一刻才開始布局思考,是萬萬來不及。「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劉仲明建議平時就應該建立長期經營的管理概念與制度,各行各業都一樣,無時無刻都是準備好的狀況,才能迎接突如其來的挑戰。

-TOP-

【CASE PRESS】動物行為-猿在非洲:被開化的黑猩猩

■人類彼此間傳承文化,黑猩猩是否也具備這種能力至今還是個謎。

編譯 ∣ 高英哲

「砰!砰!砰!」在賴比瑞亞的雨林中,傳出陣陣聲響。來自德國馬克斯蒲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學生萊娜 (Vera Leinert) 等人,動作瞬間凝結。萊娜悄悄地對嚮導示意,往前查探。嚮導就著聲響,發現一隻成年大猩猩,正拿著一塊大石頭在敲核桃。嚮導試著走進一點,大猩猩就消失在樹林中了。

萊娜去年都泡在賴比瑞亞的薩波國家公園裡,透過隱藏式攝影機,捕捉到不少黑猩猩的身影。野生黑猩猩難以研究是出了名的,因為他們見人就閃,但是這也難怪, 人類打野味跟散播呼吸道疾病,又砍樹又開礦的,幾乎害得黑猩猩滅絕。現在幾乎沒人知道黑猩猩還剩下多少,因為各國幾乎都沒有詳細調查過。

即將?動的「泛非洲類人猿計畫」,是第一次針對全非洲進行類人猿普查。除了調查黑猩猩的數量以外,科學家還打算在十五國內的四十個研究地點,架設自動化錄 製影音的器材。萊娜的指導老師庫爾 (Hjalmar Kühl) ,還想要透過這個計畫研究黑猩猩的各種行為,在非洲各地有何不同,最終希望能夠藉此知道人類所謂「文化」的起源與範疇。

科學家一直認為,文化的定義是「經由社會傳承的行為」,只有人類擁有文化。然而近來卻逐漸發現,許多動物其實也有某種文化。與人類基因有百分之九十八相同 的黑猩猩,是行為最多樣的一種動物。過去認為文化是人類與黑猩猩演化分支之後不久,人類發展出來的特有現象;但倘若證明黑猩猩也有文化,那麼黑猩猩與人類 的共同祖先,就應該也有文化。有些研究者說這麼一來,人與動物之間的界限,便不再涇渭分明。

有些黑猩猩在剛開始下雨的時候,跳舞跳得比較慢,有些卻比較快;有些用長棍去挖軍蟻,有些用的是短棍;西非的某些黑猩猩會用石頭或木頭去敲開核桃,但是在 象牙海岸的恩佐撒珊卓河以東,只看過某一群黑猩猩這麼做過。這些現象都是在經過細心調教,已經習慣人類的黑猩猩族群身上觀察到的,全非洲有十二個這樣的黑 猩猩聚落。



■近年來科學家逐漸發現,許多動物其實也有某種文化。


 英國聖安得魯大學演化心理學家懷頓 (Andrew Whiten) 等人,在一九九九年觀察其中七個黑猩猩族群,發現黑猩猩居住地不同,就會有各自的獨特傳統。他們列出一張有六十五種行為的清單,發現各族群之間至少有三十 九種行為不同,卻找不出什麼明顯的原因。

人類彼此間傳承文化,在實驗室裡的黑猩猩也有這種能力,但是在野生環境中,黑猩猩是否也有這種社會學習能力,就比較難說了,因為研究者必須確定,這不是基因或環境等其他因素所造成的。降雨量、樹種或當地獵捕者的種類,都會對此造成影響。比方說幾內亞的猩猩,有時用短棍挖軍蟻,有時用長棍;起初找不到原因,後來才發現有些軍蟻侵略性強,腿長喙大,爬得快又咬得痛,要對付他們就得用長棍。

要排除遺傳影響也同樣困難。德國馬克斯蒲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的分子生態學家朗格葛拉伯 (Kevin Langergraber) 等人,比對九個族群黑猩猩的遺傳與行為資料,發現線粒體 DNA 交疊較多的族群,行為也比較接近,所以很難排除遺傳對行為的影響。...繼續閱讀>> 

-TOP-


【CAStudio】填問卷‧抽大獎!!!!!


關於CAStudio:臺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建置「CAStudio 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致力於結合科學教育與影音傳播,收錄臺大基礎科學課程、探索系列講座、科普演講等,提供優質的「基礎科學影音」,目前已累積超過500部影音。

前往CAStudio>>

什麼是「開放式課程」:「開放式課程(Open Course Ware, OCW)」秉持知識分享、資源開放的理念,於網路平台無償分享高等教育課程,提供使用者自我學習、探索各領域課程;目前 CAStudio 已收錄:普通物理學、量子化學、普通化學、相對論、生物的演化與絕滅等課程。

CAStudio問卷活動:趕快成為CAStudio觀眾,並線上填答問卷,就有機會獲得750G行動硬碟、手寫板、無線滑鼠、耳機……等50多份大獎!

前往了解問卷活動>>






■活動時間:2011/9/13~2011/11/23 │中午12:00整截止
■問卷網址:http://case.ntu.edu.tw/CASTUDIO/survey
【完整填答問卷並留下抽獎資料者,即可參加抽獎。】
■抽獎日期:2011/11/26 探索基礎科學講座第六期-第八講,現場公開抽獎
■得獎名單公布:2011/11/30 於CAStudio網站公佈得獎名單

-TOP-



 

追風計畫】侵台颱風之飛機偵察及投落送觀測實驗
●追風計畫簡介:

侵台颱風之飛機偵察及投落送觀測實驗(Dropwindsonde Observation for Typhoon Surveillance near the TAiwan Region (DOTSTAR)),又名追風計畫。有鑑於歷年颱風屢屢造成台灣地區重大災害,颱風研究的重要性不容小覷,國科會於2002年8月起提供補助,進行由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吳俊傑教授主持的「颱風重點研究」(Priority Typhoon Research)。此研究是一跨部會、臺美兩國跨國合作、並由我國研究人員主導的國際研究計畫,首要研究項目是以「全球衛星定位式投落送」(GPS Dropsonde)進行飛機觀測,可望增進學界對於颱風動力理論的瞭解,提高颱風路徑的預報準確度,並將台灣在國際颱風研究領域中帶入新的里程碑,扮演西北太平洋及東亞地區颱風研究的領導角色。

此研究乃是西北太平洋地區近16年來,首次以飛機及投落送偵察颱風環境結構的觀測實驗,成果可作為我國及各國未來擬定飛機觀測策略的重大指標,亦有助於推動策略性颱風觀測(adaptive observation)、提昇資料同化(data assimilation)研究能力,可說是颱風基礎及預報研究的火車頭先驅實驗。




此計畫將使用ASTRA飛機與機載垂直大氣探空系統(AVAPS)設備,以每架次五小時時間直接飛到颱風周圍43000英呎的高度投擲投落送,取得颱風周圍關鍵區域的大氣環境資料,作為颱風預報及颱風研究的參考。此計畫從2003年至今,已針對39個颱風完成51航次之飛機偵察及投落送觀測任務,期望為颱風研究和預報領域帶來關鍵性突破。

前往了解此計畫>>

-TOP-

 
going to CASE PRESS...... going to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 going to高瞻教學資源平台 going to Megichem魔幻化境 going to 科文整合人才培育 going to 教育部人才培育 going to 高中科學班
 
國立台灣大學 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Tel:(02)3366-2801/Fax:(02)3366-2805
E-mail:ntucase@ntu.edu.tw
 
going to CAS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