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CASE電子報67期
going to CASE PRESS...... going to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 going to高瞻教學資源平台 going to Megichem魔幻化境 going to 科文整合人才培育 going to 教育部人才培育 going to 高中科學班


http://case.ntu.edu.tw/scilady

■本期快訊
☆【化學魔幻劇場】網路預約已全數額滿,如欲觀賞敬請現場報名 如何現場報名>>
☆【探索五】講座即將於04/23(六)登場!參與四場者,將可獲贈好學禮袋一份;全程參與八場者,中心將特別致贈探索精神獎狀與全勤好禮喔!活動詳情>>

■本期目錄

活動特報

 

  

■首獎共一名:獎金80,000元+《科學人》電子雜誌三年份

■二獎共二名:獎金50,000元+《科學人》電子雜誌二年份

■三獎共二名:獎金30,000元+《科學人》電子雜誌一年份

■佳作共五名:獎金6,000元+《科學人》電子雜誌一年份

■入選共十名:《科學人》電子雜誌一年份

 

【桂冠獎徵文】一舉成名 科普寫作桂冠獎徵文競賽(6/1起開始收件)
徵文競賽活動提供科普創作與優良作品發表平台,歡迎科普寫手自我挑戰。以2000-4000字為限,以文章形式撰寫任何科學相關主題。總計23名,總獎金高達30萬元。

■參加對象:對於科普有興趣的一般民眾、各中小學教師、高中及大專院校師生、各研究機構人員與熱愛自然、關懷生態者皆可報名參加。

■文稿內容:以2000-4000字為限(圖說不計),以文章形式撰寫任何科學相關主題,惟不含科幻類型之創作,字數不符規定之作品,不予受理。參賽作品不得曾在任何書籍、報章雜誌或網路媒體發表或出版,亦不得為任何曾得獎作品。稿件內容請以本活動網頁所附標準格式繕打。作者名稱及資料請填寫於報名表,勿出現於題目及內文中。文稿可附圖解、影像或表格,張數不限,自行繪製拍攝者尤佳。各圖解或影像均需附說明文字,如非自行繪製拍攝,需註明取材來源(例如書名、頁數、繪製攝影者,或是網址)。如引用文獻需附註參考出處。

■收件方式:2011年06月01日(三)至10月2日(日)收件,逾期繳交作品不予受理。稿件請一律以E-mail方式投稿,投稿者自行寄WORD檔案,如擔心圖形、格式失真,請自行轉成PDF檔案同時附上。收件電子郵件信箱:nmnsfund@gmail.com投稿信件檔名請寫:第五屆桂冠獎-作者姓名-投稿作品名稱,主辦單位收件後,立即以E-mail寄出確認信函。

■評審方式:科普寫作桂冠獎競賽評審分為初審及決審。初審評選出50篇優秀作品進行決審,將邀請科普專家及專業學者進行評審。內容評比(50%),創意評比(30%),技巧評比(20%)評審委員有權於評審會議時討論並決議評比百分比及標準。 更多活動詳情>>

-TOP-

 

講座訊息

 

 

【探索五】參加4/30講座,就有機會抽Magichem化學魔幻劇場貴賓票!
 講題:中國的居禮夫人,還是世界的吳健雄?
 講者:《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 江才健先生
 時間:4/30(六),14:00-16:00
 流程:13:00發放入場券(額滿為止),13:30開始進場
 地點:臺大應用力學研究所 國際會議廳

誰是吳健雄?這位姓名看起來陽剛的科學家,其實是位女士,而且她在物理學上的成就比男性科學家更加卓越。她曾是胡適的學生,也是美國物理學會第一位女性會長,更是以外國科學家身份參加美國極機密的曼哈頓計畫之第一人。

吳健雄被公認是世界最傑出的實驗物理學家之一,有「中國的居禮夫人」之稱,她的成就難以計數,其中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以極為困難而精密的實驗,證實了「宇稱不守衡」理論。這個結果使楊振寧與李政道成為首兩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然而她卻沒有共同獲獎,讓許多人為她抱屈,社會大眾也因此對她較不熟悉。

江才健先生於1983年因工作之緣得識吳健雄女士,為了讓大眾真正認識這位物理學家的深遠貢獻,他1989年起費七年多的時間,經過詳實的訪查與細膩的觀察,深刻撰寫出《吳健雄傳》。在本場講座裡,江才健老師將為您生動描述吳健雄女士的個人印象,並重返這位女性物理學家的生命與研究歷程。

凡參加此場講座並填寫問卷者,就有機會抽中Magichem化學魔幻劇場的貴賓券喔!

-TOP-


 

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直譯是自由人教育,最早是來自古希臘的觀點。英國牛津的教育家李維斯東(R.Livingstone)就以為自由人教育的理念具有永恆的價值。


【跨學門計畫】
哈佛的難題:聰明、會考試,卻不會問問題 「怎麼教」比「教什麼」更重要

撰文│李雪莉、彭昱融 出處:天下雜誌 410期 2008/11

十月初,哈佛大學一項學生學習成效調查結果,在哈佛教授間投下了一顆震撼彈。哈佛大學伯克教學中心(Derek Bok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針對二十門課的教授、四百位學生,分別調查老師與學生是否掌握課堂「核心概念」(Big Idea)?跌破教授眼鏡的是,只有不到三成的學生,抓到教授在那門課想傳達的核心概念。

來自全美六百所頂尖高中的六千名哈佛新生,遇上不乏諾貝爾獎得主的黃金陣容教授群。頂尖的學生、優秀的教授,學習成效落差卻如此巨大,「教」與「學」之間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結果讓我們非常震驚,」哈佛大學歐洲歷史與文學教授、伯克教學中心主任威京森(James Wilkinson)接受專訪時以開放的態度分享說,「多數哈佛教授教的,並沒有自己想得那樣好。」

這是一個知識爆炸性成長,連哈佛大學教授都要重新思考怎麼教學的年代。

哈佛發現,即便是聰明又會考試的全美資優生,也經常帶著偏見的知識前來學習。他們很會考試但不會問好問題,他們習慣被動學習,導致學習成效很差。

在一個知識持續變動的時代,哈佛意識到,「如何教」比「教什麼」更重要;它們更提醒全世界各級老師與父母,在學習這條路上,角色必須調整,我們不再是單向傳遞知識的聖人(Sage),而是與學生一同探索學習的伙伴(Collaborator)......繼續閱讀>>

【延伸閱讀】
CASE PRESS│高教價值知多少?問題在公平效率! >>

-TOP-


 

 

【高瞻資源平台】最豐富的學習資源:自由教材/素材專區

自由教材/素材是指使用自由授權的教材/素材,自由授權是積極的分享,歡迎使用者散佈與轉寄。我們正在接觸這些自由教材的創作者,希望可以與國際接軌並進行自由教材在地化與易用化的提昇,讓老師學生們可以有更豐富的教學資源。相信透過電腦動畫或是圖形教材的教學,可以讓學生們更能體會艱深難懂的科學概念,增加學習效率與樂趣。未來我們我們將陸續收集更多的自由教材,並搭配學科自由軟體的應用,希望能提供更棒的教與學的資訊應用資源。

自由教材/素材推薦
數學與自然科學類│Animations for Physics and Astronomy 物理與天文動畫教學 >>
對象:國中以上
這精彩的教學動畫是由美國賓州州立大學 Schuylkill 校區的物理系助理教授Michael R. Gallis 所製作,採創用 CC 授權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在youtube 也可以看到。雖然是大學的物理課程,但是不少教學動畫適合用在國高中的物理課程,例如力學教學動畫。Gallis 博士還製作物理,天文,數學互動式教學( Applets for Physics , Astronomy and Math ),與Ping Wang博士共同製作的數學動畫教學 (Visual Tool for Mathematics Education),包括代數與微積分的觀念。

藝術人文與語言類│古騰堡計畫 >>
對象:小學到大學
古騰堡計畫是 1970 年代美國民間發起的計畫,目標是將版權過期的書籍進行數位化保存(請想像一下,在70年代那個電腦跟房子一樣大,全世界沒有幾台電腦的年代,發起人就有這樣的遠見)。國內亦有部份志工將中文典籍數位化後上傳到古騰堡計畫 (古騰堡計畫中文書籍)。

瀏覽更多的自由教材/素材>>

-TOP-

精選文摘

  

■熱帶雨帶位在赤道北邊,環繞全球,一旦氣溫改變,就會隨著改變位置,並改變全世界的降雨型態。

■科學家從太平洋島嶼上的湖泊採集沉積物,發現雨帶目前位於北緯3~10度,這是1200年來最偏北的位置。

■以目前的暖化速率來看,雨帶在公元2100年前甚至可能再北移5度,厄瓜多、哥倫比亞等地的農田將陷入乾旱,影響數百萬人。

■美國西南部會變得越來越像墨西哥北部的半乾燥氣候,長期旱象有可能持續下去。

 

【科學人】赤道降雨帶北移 非旱即澇
 撰文│薩克斯(Julian P. Sachs)、米佛德(Conor L. Myhrvold)
 翻譯│林筱雯


凌晨2點,漁船的引擎突然斷斷續續,然後停了下來,這是本次探勘即將脫序演出的第一個徵兆。沒有什麼比一片死寂更讓人不安了。搭乘小型漁船從北太平洋馬紹爾群島出發、穿越大洋,突然間成了不智的決定。這趟科學探索之旅,到頭來卻把我們拋進另一個未知的世界,海浪不時輕拍船緣,只讓黑夜顯得更漫長。

我們是氣候學家,這趟探索之旅(最後平安結束)目的是幫助我們進行一件乍看之下不太可能實現的事:重建海面上的歷史降雨量。如果能重建歷史降雨量,就能更了解溫室氣體增加、氣溫升高、熱帶地區降雨等事件,會不會、又如何改變氣候型態,因此我們探索了太平洋上的許多島嶼。

太平洋的聖嬰、反聖嬰循環這種當代的氣候型態眾所周知,但地球的主要降雨型態一樣重要,卻不是每個人都聽過。這條帶來豐沛雨量的降雨帶位在赤道,環繞全球,隨著陽光照射地球的角度,按季節向南或向北移動,雨帶移動的範圍叫做間熱帶幅合帶(Intertropical Convergence Zone, ITCZ)。

只要地球的溫度改變了(無論原因是入射的太陽輻射量或是溫室氣體濃度有改變),就會影響ITCZ。這道雨帶帶來降水,滋養赤道地區的農業,它對亞洲、非洲、印度季風來說都很重要,對把熱由赤道傳送到極區的大型對流胞也很重要。ITCZ位置的變化,可能影響聖嬰和反聖嬰現象的頻率和強度、太平洋和大西洋颱風季的長短和威力。如果因為ITCZ位置持續移動而改變了降水,就會嚴重干擾赤道地區的環境,影響將遍及全世界,而我們很有理由相信雨帶正在移動。

科學家本來並不確定雨帶的中線是不是一直落在歷史範圍裡,以太平洋來說,雨帶中線的年平均位置目前在北緯3~10度,但在ITCZ範圍內實地測量後,我們已能估計雨帶在過去1200年來是怎麼移動的。從400年前到現在,雨帶向北移動了5度(約550公里),這個發現很驚人,因為只要溫室效應增強一點點,熱帶地區的降雨就會徹底改變。目前我們可以預測,如果大氣繼續暖化,ITCZ在2100年之前會移到哪裡,並預測全世界赤道地區的降雨量增減、對亞洲、中美、美國南緣等緯度較高的地區有什麼效應,以及對當地天氣、糧食生產的影響。有些地方可能會受益,但有更多地方恐怕將面臨乾旱。 《科學人》雜誌>>

【延伸閱讀】
CASE PRESS│冰河消失不全是人類的錯>>

-TOP-

 

 
going to CASE PRESS...... going to開放式課程影音平台 going to高瞻教學資源平台 going to Megichem魔幻化境 going to 科文整合人才培育 going to 教育部人才培育 going to 高中科學班
 
國立台灣大學 科學教育發展中心
Center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Education
Tel:(02)3366-2801/Fax:(02)3366-2805
E-mail:ntucase@ntu.edu.tw
 
going to CAS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