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科學大師到民間」系列科普演講自6月19日正式開始,歡迎踴躍參加!  

  國家圖書館與慶祝「科學月刊」40周年活動籌備委員會、吳大猷學術基金會、台大科學教育發展中心共同主辦「科學大師到民間」系列講座,自6月19日起至7月31日於國家圖書館舉辦5場。  

  這項活動邀請物理學家錢致榕博士、中央研究院院士張翔、吳仲義、獲第四屆吳大猷科普金籤獎陳大元博士及任職於美國布魯克海文同步輻射光源中心主任高季昌博士,解讀科學新技術。例如007的隱形座車「隱形是怎麼辦到的?」、宇宙是如何形成的?複製羊桃莉的誕生,動物無性生殖的複製技術將帶給人類什麼樣的未來?號稱21世紀的新光源—同步輻射加速器產生的光源將影響電子材料、奈米材料、半導體介面等新發展,帶來新科技產品的技術革新。

  國家圖書館館長顧敏指出,人類文明的發展與對科學的重視有相當密切的關連性,科學不僅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精神,引領人們對待周遭的事物更有理性的面對;讓身處資訊爆炸時代的人們,可以更有條理的取捨有用的資訊。

◎ 報名網址: http://activity.ncl.edu.tw/   ◎ 講座列表與簡介: 點擊閱讀


  地球工程提供快速解決氣候暖化問題的答案,只不過…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它所費不貲,後果難料,而且不能隨便中止。至於有人擔心地球工程變成軍事武器?往好方面想,地球上沒有幾個國家出得起錢拿它當武器!

  有個故事是這樣說的:聯合利華位於中國的一間香皂工廠,偶然發現生產線有缺陷,常有沒裝進香皂的空盒,也跟著送出去賣給顧客。為了減低空盒率,他們請了一位專精於自動化的博士後研究員,來設計一套挑出空香皂盒的方法。這位博士,組織了一支十餘人的研究團隊,綜合機械、電子、X光探測等等技術,花了幾十萬人民幣,設計出一套解決方案,靈敏過人的探測器一旦偵測到空香皂盒,機械手臂就會過來把香皂盒撿走。這套高科技的解決方案,將原本的空盒率減少了百分之九十五。

  無獨有偶,在同一個工業區的另一間山寨香皂工廠,也碰上了同樣的問題。老闆收到客人抱怨買到空盒子之後大為光火,把工廠領班叫來:「把事情搞定,不然就給我走路!」領班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幾十萬的研究經費,不過他比誰都不想丟掉工作。他苦思了一陣子,到市場裡買了一隻九十元人民幣的大電扇,擺在生產線末端猛吹;空的香皂盒到了生產線末端,一個不漏,全都被吹到了地上。

地球陽傘計畫

  如果你覺得這個幾十萬的研究案,比不上九十元電風扇的故事,誇張得很好笑的話,試試這個由美國勞倫斯利渥摩國家實驗室的資深科學家伍德(Lowell Wood)提出的「地球陽傘」計畫:利用巨大的電磁砲,把十六兆片經過特殊設計的垃圾桶蓋射上太空,構成一片涵蓋約六十萬平方公里的「遮陽傘」,反射約百分之一的太陽光,為地球降溫。這個計畫概念簡單,直接有效,而且不需要人類改變既有的任何生活習慣,唯一的問題是錢要花得多一點——只要讓全世界破產幾百年就夠了。→閱讀全文

由探索驅動的讀寫練習,不是被動地吸取科學資訊,而是主動地理解科學。

   著名科學週刊《科學》於今年4月23日推出「科學、語言、讀寫能力」專輯,藉由六篇專文說明了科學教育的一些新發展。這些專文大致而言都在鼓吹一個觀點:閱讀、書寫與口語溝通能力是科學素養重要的一環。我過去幾年恰有機會參與高中物理課程綱要的修訂工作,以及一項界定科學素養的研究,因而累積出一些關於科學教育的主張,也曾在許多場合解釋這些主張,由於它們正好與《科學》專輯文章的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想在此介紹並呼應一下這些觀點。

  我主要想介紹〈讀寫能力與科學:兩者可以相互支援〉這篇最長的專輯文章,作者之一是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教育研究院院長皮爾森(P. David Pearson)。這篇文章首先指出許多美國科教專家認為科學教育應該以實際動手探索科學為主,所以抨擊強調閱讀教科書的科學課程。不過皮爾森與合著者認為「沒有科學家能信步走進實驗室就開始操弄材料、工具與現象」,科學家仍然必須「利用閱讀與書寫來探索科學現象」,因為所有的探索都奠基於先前的探索,而前人的研究與論證皆記錄在文章裡。所以儘管讀與寫不能取代科學探索,但只要「讀寫活動是由探究的動機所驅動,學生便可以同時學習如何閱讀與書寫科學文章並且做科學。」也就是說,由探索驅動的讀寫練習不是被動的吸取科學資訊而已,而是主動理解科學的過程,這麼說來,讀寫能力與推理論證能力可以說是同一回事。→閱讀全文


世界杯足球賽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足球球體特殊的蜂巢形狀有什麼科學根據嗎?

  依據國際足協(FIFA)的規定,足球用的球,必須是球體,用皮或其他適合的材料製造而成。圓周為:68厘米至70厘米。在比賽前的重量為:410克至450克。

  由於在比賽進行中,發現皮球破裂或漏氣時,必須停止比賽,並從球賽暫停處用新球以墜球方式重新開始比賽。假如球是在比賽暫停之際,如踢定位球、球門球、角球、自由球、點球或擲界外球時發生破裂或漏氣,則必須重新開始比賽。但未經裁判員的批准,不得更換皮球。

  因為賽事可能因球中斷或重來,所以足球的堅固、耐踢成了重要課題。

  一九六七年時,美國建築師富勒(R. Buckminster Fuller)利用無數三角組合成一個巨大的球形屋,展示在蒙特婁世界博覽會,因為三角形結構最穩定。這個結構概念影響深遠,不但影響了天文化學C60的研究,也觸動了現代足球的發展。

  早期數學家發現,由三角形組合成的4面體、6面體、8面體、12面體及20面體,是面數最少的對稱結構,其中又以正20面體最接近球形結構,但若真的當成球來踢,球員頭捶時很容易受傷。

  因此若將20面體的銳角切掉,可讓結構更接近對稱圓,立體結構的穩定也增加;20面體有12個頂點,每個頂點是由五個三角形組成,如果把12個頂點削平,就會產生12個正五邊形。至於原來的20個三角形,就變成20個正六邊形。

  因發現C60獲得1996年諾貝爾獎的化學家,就是因為注意C60和足球的截角20面體結構相同,並體會到60個碳的位置就是因為位於60個頂點上,才會讓C60雖是對稱球型空心結構,但硬度超強;像C70就無法形成正圓,而是橢圓結構。

  所有足球比賽都沒有規定要用正六邊形和正五邊形組合,但截角廿邊形堅固的優點被愛迪達公司相中,並在1970年世界杯推出「Telstar」 足球,因為大受歡迎,所以後來多足球都採相同設計。

  至於球為什麼是黑白?有一說是,1970年是史上第一次電視彩色轉播的世足賽,所以,愛迪達推出Telstar(電視之星)時,就把它弄成黑白相間,好讓電視前的觀眾,能清楚看到球的運行。

【2006/03/31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