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80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飛魚的夏日終曲

content-1-1-img

雅美(達悟)族人主要居住於臺東縣蘭嶼鄉,以捕魚維生的他們,生活方式及文化與海洋有著深刻羈絆,其中飛魚祭是其文化核心價值。一年的飛魚季從meyvanwa招魚祭起,至mamoka飛魚收藏祭,直到panoyotoyon飛魚終食祭結束,在此期間族人須遵守許多禁忌,以體現對於大海的敬重,也實踐與大海永續共存的生態智慧。
本次主題書展,原圖中心配合panoyotoyon飛魚終食祭時序辦理飛魚祭相關館藏展出,敬邀讀者一同了解雅美(達悟)族人與大海間和平共存智慧,讓飛魚神帶領你一窺雅美(達悟)族人的生活哲學。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23年10月1日至11月15日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背行山林—原住民與臺灣登山史

content-1-1-img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高度倚賴原住民的山林知識,帶領學者進行山林調查、開鑿道路,卻反倒被作為五年理蕃計畫的手段之一,成為「被殖民化」的濫觴;而後至70年代登山運動興起,族人則一肩扛起高山協作員及嚮導(以下統稱高山協作員)的重要職責。
2019年10月,政府宣布國家山林解禁政策,以開放、透明、服務、教育及責任五大政策推動山林開放,同時,交通部觀光局將2020年訂為脊梁山脈旅遊年,以生態永續為目標,推動山林生態旅遊。在戶外休閒浪潮不斷推升中,高山協作員的高風險作業環境被重新檢視。
12月11日為「國際山岳日」(International Mountain Day),原圖中心特舉辦「背行山林 原住民與臺灣登山史」主題書展,盼在登山健行蔚為風潮的現今,藉由高山協作員議題,喚起讀者對於登山教育與素養的重視,在進山的同時,也能攜著敬畏土地的心,徒步向山林致敬。

點此觀看詳細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2023年11月16日至12月31日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2023 vaqu「法巫」小米英雄集點抽獎活動

content-1-1-img

有一名叫「卡拉魯」的女孩,嫁到地下的一個村莊,村莊非常富裕並擁有很多的小米、豆及地瓜等作物,卡拉魯把小米藏在頭髮裡,豆類藏在裙子腰束裡,玉米藏在腋下裡,她告訴地下的人說:「我想要上去看看我的父母是否健在」,當她穿過地洞回到部落時,發現藏在頭髮裡的小米,有一部分不見了,只好將剩下的作物帶回部落種植,卻還是無法讓族人溫飽,請你幫幫卡拉魯種植更多的小米,帶領部落渡過這次的難關。

點此觀看詳細活動資訊與獎品。

活動日期|2023年7月1日至12月30日。
活動時間|原圖中心之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8:00-18:00;週六:9:00-17:00)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辦法|★歡迎讀者親臨原圖中心參加各項活動,或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小米點數。
★每人不限次數參加集點活動,惟每人每天最多集2點。
★已兌獎的點數,將不再累積計算。每月並有抽獎活動,集點活動結束前舉行總抽獎活動,獎項豐富。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南蕃事件

#


時間|2023年9月14日
地點|國史館
主講人|葉神保(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博士)

文/Djupelang
圖/國史館

國史館於2023年9月14日邀請臺東縣達仁鄉安朔部落的排灣族人葉神保校長,講述於1914年日本殖民時期因押收南部原住民之槍枝,而引發的南蕃事件。葉校長以歷史文獻和耆老口述所得資料與原住民族社會文化對話,來理解事件的真相與對社會文化的影響,目的是建構原住民族主體性的歷史觀。
1910年日本總督佐久間左馬推行理番五年計畫,押收原住民槍枝,並於1911年4月日本政府制定「蕃務監視區規則」,以濁水溪為界分為北蕃、南蕃兩個監視區,北蕃採取鎮壓,南蕃則採取綏撫政策。1914年,總督佐久間左馬率軍攻打太魯閣族,即「太魯閣戰役」,向天皇面報已平定臺灣所有的抗日事件;隨後電報便傳來南部地區的原住民起義抗日。……。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從《藝術很有事》談歷史、現場與紀錄影像

#


時間|2023年9月21日
地點|國史館
主講人|徐蘊康(公視《藝術很有事》節目製作人)

文/任嘉芳
圖/國史館

《藝術很有事》於2017年8月首播即造成熱烈迴響,並榮獲2019年第54屆金鐘獎「人文紀實節目獎」;同年,更獲海外美國紐約電視獎「娛樂類生活風格節目」銅獎的肯定。2023年則以《大海吟唱中的夏曼・藍波安》入圍「第二屆臺灣生態環境影展[1]」,讓達悟(雅美)族與大海間和平共存智慧,能被更多社會大眾看見與瞭解。
臺灣原住民族是《藝術很有事》十分關注的議題之一,節目開播至今已第五季,曾跟隨藝術家高俊宏踏查大豹社事件路線,以及隨潘小俠、王文彥、夏曼.藍波安記錄蘭嶼,也透過大地藝術季的藝術倡議行動,探訪鄒族獵人與曾文溪的關係。講者採用影片並輔以文字方式進行演講,藉由曾製作的主題內容「說故事」,讓參與民眾能透過視覺與聽覺身歷其境,進而產生共感。……。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Imiloa 探索海之事:夏威夷文化交流

#


時間|2023年10月04日
地點|2023年10月04日
主講人|TOCC (Taiwan Outrigger Canoe Club 台灣支架大洋舟協會)團員

文/EN
圖/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TOCC台灣支架大洋舟協會

Queen Liliuokalani Long Distance Canoe Race(50週年皇后盃長距離支架大洋洲舟賽)於2023年9月在夏威夷展開。臺灣代表由TOCC(Taiwan Outrigger Canoe Club)台灣支架大洋舟協會、獵人學校與臺東縣均一國際教育實驗學校組成「南島台東隊」參加28公里女子9人組、男子6人及9人組及8公里12人雙體船男子組及混合組等競賽;更受Kimokeo Foundation(夏威夷非營利組織)之邀約,於夏威夷各島嶼參與一系列海洋與土地相關的文化活動。
此趟旅程,以夏威夷語「Imiloa」作為核心,意即尋求遠方,也是在夏威夷中探索之意。本次分享會,TOCC團員透過各自的鏡頭和專長,分享在夏威夷的探尋所見與競賽之旅。……。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緬甸歲月

本書封面圖 《緬甸歲月》
George Orwell 著 ; 游懿萱 譯
聯經,2017

文/Mutulavay

《緬甸歲月》是英國殖民文學經典著作之一,描述19世紀所爆發的英緬戰爭。1885年,大英帝國將緬甸併入英屬印度,末代國王錫袍(Thibaw Min)與王后蘇帕雅拉(Supayalat)被流放至印度,開始長達半世紀的殖民統治。1937年,緬甸成為獨立運作的殖民地。
《緬甸歲月》的主角是英國木材商弗洛里,不到20歲即在緬甸工作,一開始與其他殖民地的英國人一樣,飲酒、作樂;偶爾到當時的首都仰光(現今為奈比多)一趟,買從英國來的小說,到安德遜餐廳享用包覆於冰中,並跨越8,000英里的牛排與牛油,既有殖民帝王般的權威,亦舒適且寬裕;但弗洛里卻看不慣其他白人高高在上的嘴臉,反倒喜歡和當地人交朋友,卻不敢表露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直到當地好友維拉斯瓦米醫師,請求弗洛里幫忙說情讓他順利進入白人俱樂部,為平淡無奇的緬甸生活帶來了刺激與不平凡。……。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百年臺灣大地:早坂一郎(1891-1977)與近代地質學的建立和創新歷程

本書封面圖 《百年臺灣大地:早坂一郎(1891-1977)與近代地質學的建立和創新歷程》
歐素瑛 著
野人文化,2023

文/tjaiwan parilaw

本書作者歐素瑛老師目前現任國史館修纂處處長以及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兼任副教授,其透過歷史學研究取向的方式,以臺日兩國所典藏之相關檔案、史料、回憶錄等為基礎,並以日本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早坂一郎教授為撰述核心,分析其一生的學思歷程與研究成果,試圖探究臺灣地質學研究的建立、發展與創新過程。透過作者的整理,瞭解早坂一郎對臺灣地質學研究的影響及貢獻,加以釐清其對近代臺灣地質學研究的學術脈絡。……。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流離之書:跨界移動紀事

本書封面圖 《流離之書:跨界移動紀事》
金其琪 著
左岸文化,2022

文/葉芊均

《流離之書》集結記者出身的寫作者金其琪的報導,內容涵蓋臺灣、香港及中國三地的跨界移動故事,也反映了作者自身的移動歷程。本書內容雖是跨越了地理位置、空間與時間,看似相互毫無關聯,卻皆回歸且交疊到相同的主題——流離,說明報導中人物的遷徙和(相對)邊緣的位置,也體現作者的人類學背景。
其一篇章〈靈魂的事〉主要講述來自花蓮縣吉安鄉薄薄社巴奈・母路老師的故事,巴奈老師原使用漢名林桂枝,其對部落文化相當生疏,也無法與部落耆老溝通,直到許常惠老師的驅使下,巴奈老師衝動地騎著機車便前往貓公部落,當下誤闖僅專屬男性族人的祭典儀式,但卻也意外獲得「巴奈」這個名字,再加上父親的名字「母路」,林桂枝正式成為了「巴奈・母路」。後來巴奈老師認識阿美族的巫師團體Sikawasay(阿美語,擁有神靈的人),並成為Lidaw(里漏)部落的祭師,靈名為Sarakataw。……。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紀錄片】費爾的旅程

本書封面圖 《費爾的旅程》
陳勇瑞 導演、製片;黃玉珊 監製
飛行國際,2022

文/JL

「魯本失足掉到洞裡,出不來。阿里山有一棵大樹,樹上的花結了不少果實,鳥就來吃果實,把種子掉進魯本失足的洞裡,魯本因此化成了樹。後來又來了許多鳥,來吃由魯本化成的樹的果實,然後魯本就變成了一片森林。」
紐西蘭人費爾(Phil Tchernegovski)與兒子魯本居住在懷塔克雷Waitakere時,父子倆最快樂的時光就是一起在海邊釣魚、在森林中散步,魯本也因此從小熱愛大自然與山林。1998年魯本邀請爸爸一起到臺灣登山,因為對於有著毛利血統並以此為榮的魯本,能到臺灣是無比重要的事情,但當時在學校擔任社工的費爾,因抽不開身而無法與其同行。同年12月,魯本來到臺灣後準備到阿里山爬山,但在紐西蘭的費爾卻遲遲未收到來自魯本的任何音訊,聯繫紐西蘭當地警方卻未受到重視。心急如焚的費爾決定打包行李在聖誕節前搭上飛機,茫然不知所望的他,除了擔心兒子,更擔心可能將要面對的結果,帶著惶恐不安的心,獨自踏上陌生的土地尋找兒子的蹤影。……。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Cultural Survival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www.culturalsurvival.org
整理|劉瀞蓮

Cultural Survival(文化生存組織)成立於1972年,致力推動原住民權利及社區自決,建立遍布六大洲70多個國家原住民社區的合作夥伴網絡,透過資助、能力建構、宣導及溝通,首要提倡以下議題:原住民社區對氣候變遷應的解決方案、推動文化多樣性及語言振興、擴展原住民社群媒體、支持原住民婦女領導及青年參與決策、保護土地所有權及生態多樣性。。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TULU」2024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

網站圖

網站連結| https://www.wits2024.com.tw
整理|吳慈恩

第三屆2024年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World Indigenous Tourism Alliance,簡稱WINTA)將於臺灣高雄市舉辦,主視覺「TULU」在超過80%的臺灣原住民族語言,甚至許多南島語系中皆代表數字「3」,表示WITS已來到第三屆。
期盼藉此機會匯聚來自世界各國的原住民族、政府代表、專業人士及旅遊業者,共同探討如何透過原住民族傳統智慧、文化及創造力,以在地的觀點導覽解說,並共享旅遊帶來的經濟效益,推動原住民族旅遊的永續發展。相關活動內容可透過「2024世界原住民族旅遊高峰會」網站查詢。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活動】2023原圖中心11月Bulay不賴電影院--殤
circle 【活動】2023 vaqu「法巫」小米英雄集點抽獎活動
circle 【活動】「哈勇家」放映座談會
circle 【活動】日治時期戶口調查簿與族譜製作工作坊
circle 【活動】vincikan 刻畫的人(跨界影像配樂)
circle 【活動】112年度第一屆《土地有心: 文化安全與心理健康促進培力工作坊》
circle 【活動】2023建構臺灣原住民族教育文化知識體系論壇 Itarapangiami yaku kakuakudhan
circle 【活動】原無疆界知識系列座談會 2023秋季號 臺灣原住民知識體系與民族教育現況
circle 【講座】我是誰?雄獅美術李賢文的奇幻之旅
circle 【講座】記憶砌成的石階:翻越關門,布農丹社歸鄉路
circle 【講座】台灣如何吸取原住民自然智慧協助減碳行動?
circle 【講座】平埔族群復名復權的最後一哩路?憲判字17號
circle 【講座】以族群為基的升學保障政策:正當性的辨析
circle 【講座】臺大人權週「島嶼共振—原民觀點下的人權」土地系列講座
circle 【講座】The inevitable extinction of shamanism in Pinuyumayan/Puyuma (Nanwang) 卑南族南王部落巫信仰的黃昏
circle 【展覽】南島藝術三年展
circle 【展覽】Kadadalranane路.手舞.足蹈
circle 【展覽】遷徙與尋根tja cinalivatan:sapediq田野研究計畫特展
circle 【線上展覽】向大地點餐-原住民生態知識在當代飲食的應用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