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73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日治時期臺灣文化人類學研究

content-1-1-img

日治時期是臺灣原住民族研究的奠基期。伊能嘉矩《臺灣番人事情》為最早臺灣原住民族研究之一;鳥居龍藏曾走訪中央山脈及臺灣東部(最遠到紅頭嶼,即今日蘭嶼),其〈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為日人書寫臺灣原住民族誌之濫觴。森丑之助的研究將原住民族分類為7族,為臺灣總督府採用並沿用直至日治時代結束。1900年前後,臺灣總督府先後成立原住民族研究組織如「蕃情研究會」等;1901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出版《蕃族調查報告書》、《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是基於統治需要的研究調查。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創校,成立「土俗人種研究室」、「語言學研究室」,於1935年先後出版《系統所屬之研究》、《原語的臺灣原住民族傳說集》等作,此時期研究者更加專注於學術。
本次主題書展以日治時期文化人類學研究為主軸,展示當時人類學研究之文章發表、書籍;刊物、官方報告書、日記、攝影集等材料,歡迎各位來到原圖中心一起了解日治時期的研究者如何「研究」臺灣原住民族。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23年2月1日至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愛是一條線

本書封面圖 《愛是一條線》
Kolas Yotaka 著
天下文化,2022

文/tjaiwan parilaw

作者Kolas認為本書文字如同她的眼淚,化成一道河流帶走她的悲傷──屬於她的「Miwatid」。因為不捨父親的離去,終於讓Kolas與父親的相處點滴匯集成一條線,好比書名。
Miwatid為阿美族社會的傳統儀式,是指失去伴侶後,由女性鼓勵妻子勇敢活下去的儀式。透過文字,Kolas記錄對已逝父親的愛,回憶並紀念他們共同經歷的生命──本書正是屬於Kolas Yotaka的「Miwatid」。……。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練習,一起走一段: 博物館與地方的N種可能

本書封面圖 《練習,一起走一段: 博物館與地方的N種可能》
邱健維、林頌恩 編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20

文/Mutulavay

當代博物館被賦予不同的期待與想像,如何逐步建構博物館與地方的網絡與連結?2017年至2019年間,文化部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促成了這樣的結合,藉由不同地域、不同世代共同嘗試、消化、收斂、反思與建構出多元色彩的文化路徑,一起從過去的歷史脈絡思考如何讓人群走入博物館,促使逐步博物館走向人群。
「博物館系統與在地知識網絡整合計畫」(MLA)是指三方館舍串連運作的體系,強調博物館與地方文化館(Museums)、圖書館(Libraries)與檔案館(Archives)等,如何從原有保存、傳承、推廣世代記憶的使命與專業,進一步與學校、社區、文史單位等合作,創造更多效應。……。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菠蘿蜜

本書封面圖 《菠蘿蜜》
廖克發、田開良 編劇;廖克發、陳雪甄 導演;林仕肯 製片
得利影視,2020

文/葉芊均

《菠蘿蜜》為導演廖克發首部劇情長片作品,入圍第56屆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過去導演多以紀錄片爬梳家鄉馬來西亞被噤聲的歷史。本片則以雙線敘事進行,一邊是50年代馬來西亞內戰歷史下誕生的男孩密,因為共產黨後代的身份被送養,後又被生母贖回,親眼見證當局政府對共產黨的追殺;一邊是現代來臺灣唸書的馬來西亞青年一凡,他為逃離母國對華人的歧視政策來到臺灣,卻又時時被提醒來自異鄉,滿腔憤怒無處宣洩,唯有與來自菲律賓的萊拉相處時,他才能拋開煩惱。……。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紀錄片】活著的部落

本書封面圖 《活著的部落》
包宇軒 導演
舊視界文化藝術,2016

文/EN

《活著的部落》於2016年榮獲教育部第三屆MATA獎紀錄片類銅獎。該紀錄片以影像記錄「阿禮部落」因莫拉克風災遷村的歷程,由包宇軒導演執導。包宇軒導演為阿禮部落頭目包基成(Lavuras)之子,受八八風災部落遷村,原鄉文化沒落、耆老凋零等影響,遂開始整理影像,記錄部落發生的大小故事,從此踏上媒體從業之路。後於2020年回到原鄉阿禮部落擔任「阿禮部落自然人文景觀區」行政窗口,2022年4月卸職後,現於原鄉經營家屋「阿爸禮握手 abaliwsu」(abaliwsu為石板家屋名)。……。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Indian Tribal & Educational Personnel Program (ITEPP)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itepp.humboldt.edu
整理:劉瀞蓮

洪堡大學美洲原住民學生學術卓越文化中心(Indian Tribal & Educational Personnel Program, ITEPP)成立已五十逾年,為就讀加州洪堡理工大學的美洲原住民學生提供文化響應式(culturally responsive)的學術諮詢、課外活動、教育規劃、圖書館、獎學金等資源,並聚焦於原住民知識體系以及社區責任,同時亦提供居住與交誼空間,讓來自美洲不同部落的洪堡理工大學原住民學生有互動交流的機會。IETPP透過實踐部落文化價值觀,幫助學生學習成就與自我實踐。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cisd.site.nthu.edu.tw/index.php
整理:吳慈恩

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由國立清華大學於108年1月9日正式成立。成立目的在於發揮清華大學於原住民族科學教育的研發成果,擴大整合跨領域的研究,積極爭取跨部會相關教學研究資源,創造原住民族科學與科學教育的研究與教學之完整環境。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展覽】Kadofahay豐盛的餐桌-瑞穗鄉原住民祭儀飲食文化特展
circle 【展覽】Tjailjaking《迴-嘉-德-路》賽嘉部落的遷徙與演變地圖特展
circle 【展覽】會呼吸的房子—從傳統建築探尋阿美族生活特展
circle 【展覽】生存與抵抗:加拿大原住民藝術展
circle 【展覽】母語地名故事線上展覽
circle 【展覽】向世界公開台灣的可食花草
circle 【活動】第十屆MATA獎競賽–十年美好 Blaq Balay
circle 【活動】山海的大愛:原容之美 第十屆台灣原住民海報雙年展徵件
circle 【活動】原住民族知識建構課程地圖工作坊
circle 【活動】2023新北市國際考古論壇-古代東亞海路交流探究
circle 【活動】Abel餘燼-在大山與索道之間
circle 【活動】2023花蓮縣原住民族聯合豐年節
circle 【活動】111年中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體驗坊
circle 【講座】臺灣原住民族社會運動與基督教長老教會神學詮釋(1980-2018)
circle 【講座】為什麼要將高山原住民移至山腳?--反陰謀論與反目的論的歷史解釋
circle 【講座】鄒族的傳統生態智慧
circle 【講座】111—2 原住民族音樂與舞蹈系列講座
circle 【研討會】2023 sikudan na paiwan 排灣學研討會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