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72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日治時期臺灣文化人類學研究

content-1-1-img

日治時期是臺灣原住民族研究的奠基期。伊能嘉矩《臺灣番人事情》為最早臺灣原住民族研究之一;鳥居龍藏曾走訪中央山脈及臺灣東部(最遠到紅頭嶼,即今日蘭嶼),其〈紅頭嶼土俗調查報告〉為日人書寫臺灣原住民族誌之濫觴。森丑之助的研究將原住民族分類為7族,為臺灣總督府採用並沿用直至日治時代結束。1900年前後,臺灣總督府先後成立原住民族研究組織如「蕃情研究會」等;1901年成立「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出版《蕃族調查報告書》、《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是基於統治需要的研究調查。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創校,成立「土俗人種研究室」、「語言學研究室」,於1935年先後出版《系統所屬之研究》、《原語的臺灣原住民族傳說集》等作,此時期研究者更加專注於學術。
本次主題書展以日治時期文化人類學研究為主軸,展示當時人類學研究之文章發表、書籍;刊物、官方報告書、日記、攝影集等材料,歡迎各位來到原圖中心一起了解日治時期的研究者如何「研究」臺灣原住民族。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23年2月1日至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活動消息】2023花現原圖:taloma’回家

content-1-2-img

今年臺大杜鵑花節期間,原圖中心精心規劃闖關遊戲帶領讀者認識中心環境與中心內獨特的館藏。讀者完成闖關即可獲贈紀念品,並獲得抽獎機會,獎品內容豐富。原圖中心將於活動結束後,擇期公開抽出各獎項之得獎者,歡迎各位讀者踴躍前往闖關!
故事就此展開….
在遙遠的世紀裡,魯固是住在海裡的魚,因外型獨特飽受其他的魚類嘲笑,某天在岸邊偶遇阿里力斯,在阿里力斯鼓勵下決定離開大海,卻在森林裡失去了方向…… 在森林採集的你,偶遇了迷路的魯固,請幫幫魯固找到回家的方向。
想知道更多的線索,歡迎親自來原圖中心一趟!

點此觀看詳細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23年3月1日至3月31日。
活動時間|活動期間原圖中心之開館時間。(週一到週五:8:00-18:00;週六:9:00-17:00)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日治時期理蕃政策研究:以東臺灣「集團移住」與「蕃地稻作」為例

本書封面圖 《日治時期理蕃政策研究:以東臺灣「集團移住」與「蕃地稻作」為例》
何佳龍 著
東台灣研究會,2022

文/tjaiwan.parilaw

本書是由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簡稱東台灣研究會)出版的《東台灣叢刊之十七》,為作者何佳龍的碩士論文研究,其現任臺中市立大雅國中地理老師、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
本書內容分為六章。第一章〈緒論〉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並進行東臺灣相關研究的文獻回顧與研究方法。第二章〈東臺灣與總督府的山林政策〉,爬梳日治時期總督府對臺灣森林資源與蕃地劃界的政策實施。其中特別說明當時不同部門──臺灣總督府殖產局(以下簡稱殖產局)與警務局對相關政策的不同詮釋,使讀者對這段歷史有不同以往且更細緻的理解。……。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行程史

本書封面圖 《qmul rhzyal Tayal開山打林?逆寫北臺灣客庄行程史》
羅烈師、陳龍田、梁廷毓、劉柳書琴、羅文君、Iban Nokan 著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2022

文/Mutulavay

本書以泰雅語和客語並列為題,將呈現何種樣貌的族群故事。泰雅語「qmul rhzyal Tayal」意指搶奪泰雅土地、客語「開山打林」為開發山林之意,期待透過族群間的視角重新檢視歷史,揚棄漢人中心開發史觀,共同書寫客庄聚落形成的故事。
在客家為主題的開發史論述中,如何定位原住民族?書中以原住民族與客家互為主體,藉由方志書寫、集體記憶與空間聚落等三個視角,重新檢視北臺灣原、客交界聚落之歷史及其書寫,以回應二者互為主體的呼籲。其主題包含三面向:方志與碑記等歷史書寫、集體記憶之見解,以及空間界域維持,前者討論應予逆寫的客家書寫文本,後二者則從泰雅集體記憶與空間聚落,思索逆寫的取向。……。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紀錄片】未來無恙

本書封面圖 《未來無恙》
賀照緹導演;廖慶松、賀照緹製片;Iikka Vehkalahti、Don Edkins監製
得利影視,2020

文/葉芊均

《未來無恙》以來自花蓮縣秀林鄉三棧部落的兩位少女——沛宜和慧珍為拍攝對象,英文片名為「Turning 18」,代表著她們面臨18歲長大成人的轉折。導演賀照緹以陪伴視角讓觀眾一步一步進入到她們的日常生活,在冷靜的畫面中卻承載著寫實的殘酷。沛宜18歲時就和男友結婚並懷孕,歷經對於愛情的美好想像;孕期男友的冷漠以對、孩子出生時迎來的經濟壓力。而慧珍的母親因為不堪負荷家中龐雜的照護工作,選擇用酒精麻痺自己,因此在雜貨店欠下鉅款,慧珍曾逃離帶給她無數傷害的家,但她仍然因為深愛著母親而選擇回去。……。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紀錄片】習巫之路

本書封面圖 《習巫之路》
朱彥銘 導演
舊視界文化藝術,2021

文/Djupelang

《習巫之路》榮獲教育部第七屆MATA獎─紀錄片組銀獎,教育部MATA獎為大專校院學生原住民族主題影音競賽,至今已邁入第九屆。「mata」是原住民族語拼音,意指「眼睛」,希望透過學生的觀察感知,拍攝紀錄原住民族的特色文化或生活故事。
2020年拍攝紀錄片時的Lowbing Miyu(何盈暉)僅高中畢業,Lowbing是花蓮縣秀林鄉崇德部落太魯閣族人,也是賽德克族toda(都達)群青年,同時還是位靈媒(巫醫)。祖母Rabay Lowbing(簡金美)是太魯閣族第8代靈媒(巫醫)因已年邁,無法再進行儀式,國中一年級Lowbing即開始向祖母學習巫醫文化,承接家族代代相傳的使命,成為太魯閣族最年輕的靈媒。……。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Pechanga Band of Indians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www.pechanga-nsn.gov
整理:劉瀞蓮

印地安佩尚加資源網是美國加州特曼庫拉(Temecula)保留區佩尚加(Pechanga)族人所建置的網站。網站介紹部落的發源地—佩尚加峽谷,加州政府曾於1870年代驅離世代居住於此的佩尚加族人,到了1990年代,在各界人士的奔走努力下,佩尚加人在峽谷的土地合法所有權最終獲得保障,峽谷的自然資源亦為Pechanga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網站除了介紹佩尚加人的文化與歷史,也整理保留區內的機關單位及旅遊資源。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hlam.hccc.gov.tw
整理:吳慈恩

花蓮縣考古博物館,坐落於史前玉器製造工坊的豐田地區,蒐藏花蓮縣豐富的考古遺址,並結合研究典藏、展示教育、公共服務等相關服務。目的為蒐藏與保存花蓮考古文化資產,成為花蓮縣考古資源核心,並建構在地文化脈絡,展示花蓮悠久而精采的史前歷史發展軌跡。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活動】2023花現原圖:taloma'回家
circle 【活動】2023原圖中心3月Bulay不賴電影院
circle 【活動】2023南島族群婚禮-情牽大武山系列活動
circle 【活動】ptumaw 食之圓滿|第三屆共耕體驗營
circle 【活動】第8屆原住民族語文學獎
circle 【活動】111年中臺灣原住民族文化體驗坊
circle 【展覽】TAZUA的婚禮
circle 【展覽】我們的南澳 我們的根 Klesan ta pu'ing ta
circle 【展覽】琉串古今:史前玻璃珠文化特展
circle 【展覽】「我們活過:考古人骨遺骸暨墓葬展」臺東巡迴展
circle 【線上展覽】牛罵頭文化與長山頂II遺址
circle 【國史館專題演講】致霧風雲-霧社事件的前史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