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61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族語繪本朗朗讀

content-1-1-img

繪本又稱為圖畫故事書,是以圖畫為主、文字為輔的書籍類型,在繪本的世界中,圖畫不再因文字而生,有些創作甚至幾乎沒有文字,仍然深受讀者喜愛。與一般故事不同,繪本具有以下八種特質:圖像性、兒童性、教育性、藝術性、趣味性、傳達性、想像性、以及創造性。
近年來,原住民族族語的學習風氣日益興盛,除現有的九階族語教材,亦有越來越多族語繪本的相關創作問世。有研究指出,圖畫書內容多元且活潑的性質,相當適合作為親子共學族語的工具。
原圖中心創館至今,陸續收藏許多以各族族語編寫的圖畫書,這些作品的取材豐富多樣,以生動的圖文帶領讀者進入繽紛多彩的文學世界。因此,特別規劃於111年度第一場館內主題書展,以「族語繪本」為題,進行為期4個月的展出,讓更多人能在看書的同時,進一步培養族語的閱讀能力。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22年1月3日至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專題座談會】東谷沙飛運動:乜寇的文學行動

content-1-2-img

乜寇.索克魯曼是來自南投縣望鄉部落的布農族作家,從小在玉山主峰,亦為布農族聖山──東谷沙飛的守護下成長,而後成為一名高山嚮導,帶隊登頂玉山。2008年出版小說《東谷沙飛傳奇》,陸續出版《奶奶伊布的豆子故事》、《Ina Bunun!布農青春》、《我為自己點了一把火—乜寇文學創作集》、《我聽見群山報戰功》、《我的獵人爺爺:達駭黑熊》等書,對於布農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實踐不遺餘力。
這次很榮幸邀請乜寇.索克魯曼老師來原圖中心與大家談談布農族的民族視野、價值與認同,並分享自身從事創作、高山嚮導與文化工作推動的經驗。很高興同時能邀請到林益仁老師擔任與談人,就生態專業領域分享他的想法,透過這次演講讓部落與當代社會有機會分享彼此的看法與理念。

點此觀看詳細活動資訊。

活動時間:111年4月23日(星期六),13時至15時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科技部人文沙龍系列—館舍化的部落、部落化的館舍、及不館不舍的部落--臺灣經中國轉北海道到寮國

#


時間|111年2月20日
地點|臺東生活美學館與Youtube線上同步直播
主講人|謝世忠(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兼任教授)
主持人|林志興(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前副館長)
與談人|陳俊斌(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音樂學研究所教授)

文/EN、圖/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

「人文沙龍」計畫主要由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發展司補助,國立中正大學文學院與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共同承辦,期望以科普的概念和方式,將人文研究的成果與學界及社會大眾分享。本系列活動於111年2月20日邀請謝世忠教授,針對現代文明發展對於部落的命運與興亡之挑戰進行探討,透過「館舍化的部落、部落化的館舍、及不館不舍的部落—臺灣經中國轉北海道到寮國」講座,帶大家瞭解中國、北海道與寮國的不同部落樣貌。……。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直探匠心:李乾朗剖繪台灣經典古建築

本書封面圖 《直探匠心:李乾朗剖繪台灣經典古建築》
李乾朗 著;台北市:遠流出版公司,2019

文/Mutulavay

在人手一支手機的媒體發達世代中,人們迅速且即時地捕捉美麗的事物。手繪透視圖則顯是多餘或落伍的舉動,卻突現出肉眼無法看清楚的建築暗部,以及平面圖無法表達的立體感。運用這樣的視角窺視佇立在臺灣島上的經典古建築,確實別有一番風味。
致力臺灣古建築田野調查研究工作的李乾朗老師,嚴選出最鍾愛的35棟臺灣經典古建築,含括原住民建築、宅第、寺廟、城塞、書院、牌坊等多種類型,運用3種繪圖視野,9種剖透技法,以148幅精緻手繪圖,直探匠心之原點,將每棟古建築給予解構,巧妙展露出成為建築經典的理由。……。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本書封面圖 《牡丹社事件 靈魂的去向:臺灣與日本雙方為和解做出的努力》
平野久美子 著、黃耀進 譯;臺北市 : 游擊文化,2021

文/tjaiwan.parilaw

「牡丹社事件」是臺灣原住民歷史重要的一頁。事件本身可分為「遭遇船難的宮古島人與臺灣排灣族部落高士佛社及牡丹社之間產生的衝突」,及事後「日本明治政府出兵臺灣」兩個部分。而後者造成的結果,即為清(朝)國承認琉球(王府)為日本明治政府的藩屬國,可見日本出兵具有濃厚的政治意圖。而在臺灣,近年牡丹社事件的研究與討論甚多,本書則專注於臺灣與日本雙方為此事件進行和解所做出的努力。……。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3):魯凱族、排灣族、賽夏族、邵族

本書封面圖 《臺灣原住民的神話與傳說(3):魯凱族、排灣族、賽夏族、邵族》
奧威尼.卡露斯、亞榮隆・撒可努、潘秋榮、簡史朗 著;文魯彬 譯;
伊誕・巴瓦瓦隆、見維.巴里、賴英澤、陳俊傑 繪;
新自然主義出版社,2021

文/Josefina

許多原住民族傳承已久的慣習文化,部分皆源自於神話傳說。如本書提及,排灣族的檳榔、陶壺與百步蛇成為族群文化重要代表的緣由,其背後皆有一段神話故事。檳榔源自著名傳說─「巴里的紅眼睛」,紅檳榔就像是保護部落免受敵人襲擊的巴里的眼睛。因此,排灣族人視檳榔為神聖之物,認為其能守護族人,而檳榔在許多社交與重要場合(婚喪喜慶或祭儀)皆為重要角色;此傳說故事也曾由紙風車劇團搬上表演舞臺演出。……。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紀錄片】檜木林

本書封面圖 《檜木林》
蘇啟禎 監製;台北市:輝洪開發股份有限公司,2019

文/Djupelang

紀錄片《檜木林》由公共電視台節目團隊「我們的島」製作,與另一部《神殿》皆在記錄臺灣森林樣貌,以及人與森林資源共存後帶來的自然生態變化。《檜木林》由日治時期殖民政府大量奪取臺灣森林資源的歷史切入,延伸至近30幾年森林資源遭受破壞、珍貴樹種被無止盡地盜伐,而導致山林環境崩毀。其製作團隊透過鏡頭記錄,藉由影像帶領觀眾共同見證臺灣森林資源,因時代變遷及相關政策而產生的影響,並在山林保育工作者賴春標先生、陳玉峯教授、泰雅族耆老阿棟‧優帕司等人,帶領人民走上臺北街頭,為臺灣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挺身而出之珍貴畫面。……。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Burke Museum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www.burkemuseum.org
整理:吳彣薇

伯克博物館位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主要展示恐龍、化石、西北本土藝術、植物、動物,以及來自世界的藏品,其藏品有助於維持傳統文化及開創性的科學研究。
伯克博物館藉由美洲原住民顧問委員會(Native American Advisory Board,NAAB)提供工作上的指導和建議,包括:展覽、收藏、社區外展、遣返、教育、研究,以及部落與博物館的合作項目等。其成員主要來自於西北地區,如阿拉斯加、英屬哥倫比亞、奧勒岡、華盛頓和愛達荷的原住民部落。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看見.太陽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explorethesun.tw/homepage.php
整理:吳慈恩

「看見‧太陽」為原住民族的產業平台,其匯集了超過百間的原住民族手作文創、原民特色美食與原物料、部落旅遊經典路線及優秀的原住民族影視音樂產業。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國史館專題演講】從《斯卡羅》服飾談臺灣原住民族的衣飾文化
circle 【活動】111年南區原住民青年蘭嶼返鄉服務
circle 【活動】Pulima表演新藝站
circle 【活動】An Incomplete Makeover: The Protection of the Rights of Indigenous Peoples in Democratic Taiwan
circle 【活動】The Three-Legged Pot: Educational Sovereignty in Taiwan’s Indigenous Experimental Education Policy through the lens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circle 【活動】人之島上的環境正義 :生存與永續
circle 【活動】第九屆MATA獎:看見傳承Sa'icelen
circle 【活動】becenge的記憶與技藝
circle 【活動】2022 徵件啟事 世界南島暨原住民族研究分享會
circle 【講座】實踐的gaya 太魯閣族水源文化健康站的文化照顧實作
circle 【展覽】《生命‧文化‧流動》阿瀨Arucanglj排灣圖紋創作展
circle 【展覽】「11、18、28」—Yukan Yulaw創作展
circle 【展覽】敲敲原樣
circle 【展覽】山鹿與苦花魚-那瑪夏特展
circle 【展覽】111年度「重拾紋路張文松畫展」第一檔展覽
circle 【展覽】黃貴潮攝影典藏─海岸阿美部落的生活日常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