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41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尋歷史的根:紀錄片特展

content-1-1-img

目前官方認定的16族原住民族,僅噶瑪蘭族原屬平埔族群,近年來在民族復興的趨勢下,許多原先生活於平地的平埔族群,亦開始致力於所屬族群的「復名」或「正名」運動,例如:凱達格蘭族於1994年舉辦古蹟巡禮與重返登陸地活動;西拉雅族於1995年恢復臺南縣頭社太祖夜祭,並於2005年11月出版《西拉雅與會初探》,使其族語復活之路展現一道曙光;道卡斯族與巴宰族亦分別於1997年與1998年為自己書寫歷史。
原圖中心本期的館內主題書展定名為「尋歷史的根:紀錄片特展」,以「尋根」為主題,冀望透過原住民族的觀點,讓讀者一同理解族人如何於民族自覺的曲折道路上,一步步找回原有的歷史與文化。展出內容以本中心所收藏的紀錄片資源為主,期盼大家觀賞後,能理解其尋根的艱辛歷程,得以更加重視與彼此尊重這塊土地的多元族群文化。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20年5月2日至2020年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種下希望的種子─屏東縣霧臺鄉立圖書館

#

時間|109年6月12日(五)
地點|屏東縣霧臺鄉立圖書館

文/圖:Djupelang

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下簡稱原圖中心)109年第一場「播下希望的種子──館外書展暨部落贈書」來到屏東縣霧臺鄉立圖書館。
屏東縣霧臺鄉立圖書館光線相當充足,閱覽空間寬敞、舒適,讓人頓時間有種身處咖啡廳的錯覺。圖書館負責人巴秀芬小姐說明,圖書館目前正在進行整修,部分設備皆已汰舊換新。一樓主要設置為服務臺、原住民族書籍專區、期刊區、新書區、閱報區與兒童閱覽區等,原住民族圖書專區因整修之因素,故無法拍攝此區原貌。二樓為典藏區與部落資訊站區,主要典藏、保存書籍與多媒體等實體資料之書庫區,保存當地部落知識紀錄,並將分散的原住民族相關資料與數位資源,進行整合及管理。……。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國史館】我族的歷史詮釋:噶瑪蘭族部落史的溯源和歷史記憶之建構

#

主講人|林素珍(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時間|109年7月2日(四)14:00-16:00
地點|國史館

文/KT

國史館於109年7月2日舉辦「我族的歷史詮釋:噶瑪蘭族部落史的溯源和歷史記憶之建構」專題講座,邀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林素珍副教授主講。本次演講主要探討噶瑪蘭族正名歷程的族群認同中,對其歷史淵源和集體記憶建構之歷程。

噶瑪蘭族歷史簡述

1787年,吳沙率領漢族漳、泉、粵約千人從烏石港附近登陸,在頭圍(為現今宜蘭縣頭城鎮)建立第一個據點。18世紀進入蘭陽平原的漢人與清廷對此地展開掠奪與屠殺,1810年清廷將蘭陽平原納入版圖,並將地名改為「噶瑪蘭」;此後,噶瑪蘭人開始逃離世代居住的原鄉。1878年加禮宛社人不堪忍受清軍接二連三的拐騙欺壓行徑,聯合撒奇萊雅族共同抵抗,因而爆發「加禮宛戰役」。……。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小森筆記:自然書寫的時光

本書封面圖 《小森筆記:自然書寫的時光》
林佳靜 著,劉伯樂 繪;國立臺灣文學館,2018

文/Josefina

本書改寫自國立臺灣文學館2013年出版,隸屬於「臺灣文學史長編」的《寂靜之聲──當代臺灣自然書寫的形成與發展(1979─2013)》。書中不僅闡述以臺灣自然環境為寫作與觀察主軸的臺灣自然文學形成及發展、臺灣豐富多樣的生態環境及動植物特有種等,更流露出對臺灣土地的自然與人文關懷。本書不同於常見的兒童繪本以一個故事貫穿全書,而是利用主角小森書寫的日記,以及小森與小耕書信往來與訊息交流,帶領讀者認識臺灣文學中以「自然」為書寫主題的文學發展軌跡、自然書寫作家及其作品。……。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本書封面圖 《不完美的正義:司法審判中的苦難與救贖》
Bryan Stevenson 著,王秋月 譯;臺北市 : 麥田出版,2016

文/江侑倫

《不完美的正義》由布萊恩・史蒂文森(Bryan Stevenson)所著,書中寫實且深刻地描繪過去美國司法漠視弱勢族群,以及包庇白人或具有權力地位者的醜態。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法庭應為伸張正義,讓真相水落石出的地方;然而卻因種種的歧視、誤解,造成許多死刑與冤案,更剝奪受刑人改過自新的權利。本書內容主要論述作者為弱勢者、精神疾病者、未成年犯罪者等辯護案例以及受刑人之互動;並記錄作者身為律師,努力為當時於阿拉巴馬州所發生的冤案「華特案」辯護之過程。……。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古茶布安的獵物

本書封面圖 《古茶布安的獵物》
沙棠著;臺北市:要有光,2018

文/JT

《古茶布安的獵物》為作者2016年出道作品《沙瑪基的惡靈》系列之續集,內容描述2014年屏東縣發生的連續殺人事件,兇手利用傳染力更勝「伊波拉」的進化型絲狀病毒,殺害2007年聖帕颱風遭官方隱匿弊案的相關人員。兇手要求縣府向世人宣告當年犯下的罪行並道歉,否則將進一步在臺灣各地散播病毒。警方與疾管署研究人員合作偵辦,調查過程中,除了發現過去遭隱匿的弊案實情,更挖掘出病毒之起源。……。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永不讓步

本書封面圖 《永不讓步》
Jeanie M. Clark 導演;臺北市 : 勁藝多媒體有限公司,2019

文/周宛萱

本部電影故事發生於美國一個以採礦為經濟重心的小鎮,煤礦開採作業規模逐漸擴大,造成環境危害,導致當地居民不但沒有乾淨的民生用水,甚至是無法就近取得。採礦業的蓬勃導致民生用的水井不再提供水源,當地居民因此開啟與煤礦公司、政府的抗爭。本部電影為真實事件改編,往往牽涉訴訟、各方利益等問題,對於喜歡輕鬆步調風格的讀者而言,或許會有沉重枯燥的既定印象。然而,《永不讓步》不同的是,從當地居民間純樸的互動或是主角派翠莎布萊格與家人間互動的角度切入,例如:與小女兒講述醃菜罐的故事,使觀影者從真實殘酷抗爭中,仍得以體會溫暖的情感。……。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Indigenous Peoples Council on Biocolonialism (IPCB)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ipcb.org/
整理:諸長瑾

反對生物殖民主義的原住民聯盟(IPCB)成立於1999年,為非營利組織,總部設立於美國內華達州,其宗旨為開展政治活動,反對人口遺傳學於人類遷徙研究被矮化。「生物殖民主義」為新名詞,即「生物」與「殖民主義」的代名詞,以侵入性和破壞性的手段使原住民同化,藉以貶低原住民人口遺傳學研究之特徵。此組織以原住民的利益為出發點,提供教育和技術支持並幫助原住民保護自我遺產資源,不論原住民族知識、文化及人權皆不會因生物技術而受到不良影響。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原展群博:全國原住民族地方館家族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s://lcm.tacp.gov.tw/home01.aspx?ID=1
整理:吳慈恩

「106年度全國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活化營運及專業升級計畫」為原住民族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委託財團法人福祿文化基金會辦理,將全國29座原住民族地方文化設施館舍(簡稱原民館)之族群文化、產業、旅遊、生態及教育等功能,作為整合文化資源及觀光產業資源平台。
使用者可透過「原展群博:全國原住民族地方館家族」網站瀏覽臺灣各地原住民族地方文化館的所在地及各館社活動消息。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親子交響音樂劇─《#我的獵人爺爺--- 達駭黑熊》
circle LIMA-布拉瑞揚舞團五週年特別企劃
circle 2020社造走讀心體驗
circle Mawazey no Awa 舟遊大海-人之島: 達悟族海洋文化知識體驗營
circle 【國史館專題演講】鄒族歷史發展芻議
circle 【國史館專題演講】1895年的臺灣社會
circle 2020年第17屆人類學營《人•性──當代性別議題與人類學》
circle 109 年Sakalatamdaw阿美族語言沉浸式夏令營(奇美部落營隊)
circle 「嫄青力學堂」系列實務工作坊
circle 臺灣原住民族當代藝術論壇–「我們與未來的距離-藝術中的宇宙」
circle 2020布農族傳統綴織加夾織技術七竿技法研習工作坊
circle 《召喚kaviyangan的記藝-回佳》共作展
circle Rakan_Kita_砂拉越比達友族文物特展
circle 2020「ayi yanga山海訴情」札哈木音樂季
circle 《約翰湯姆生—1871台灣早期攝影展》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