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126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尊重,同理:閱讀多元性別

content-1-1-img

近日來,臺灣社會對於性別相關議題吵得沸沸揚揚,例如:國中課本關於多元性別與性別光譜的圖說爭議,同性結婚的權利該修民法或立專法保障等。欲釐清這些爭議,首先需了解何謂多元性別,在《性別平等教育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中提到,「多元性別」的定義為:「指任何人之生理性別、性別特徵、性別特質、性傾向、性別認同及性別變更等差異情形」。

本期中心館內主題書展特別挑選了與性別教育、同志文學、女性主義等主題相關的館藏,內容包括圖書、期刊、論文與影音資料,盼能與讀者一起閱讀多元性別。我們相信唯有互相尊重與包容,才能讓過去因不了解而造成的對立漸漸消失,並衷心期盼有一天每個擁有不同特質的人都能勇敢做自己,無需擔心再受到不平等的對待與欺侮。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原圖中心2019年4-6月「館藏導覽」徵稿

content-1-2-img

原圖中心為鼓勵讀者使用中心資源,並增加「館藏導覽」專欄文章的多元性,開辦館藏導覽徵稿,歡迎對原住民族議題、閱讀與寫作有興趣之讀者,一起加入原圖中心的開卷者行列,並領取專屬獎勵!

2019年4-6月的館藏導覽徵稿的書單已經出爐,歡迎有興趣投稿的讀者於6/12(三)之前,以標題「原圖中心館藏導覽投稿_您的姓名,將稿件寄至信箱:ntutiprc@ntu.edu.tw。

點此觀看詳細辦法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之回顧與展望】論壇

#

時間|2019年3月8日
地點|國立政治大學研究大樓203教室

文/Djupelang

2019年3月8日於國立政治大學(下稱政大)辦理【原住民族土地政策與環境規劃之回顧與展望】論壇,由政大民族學系、地政學系與原住民族土地政策和環境規畫碩士專班籌備處共同主辦, 科技部「探索二十一世紀環境規劃新典範的行動研究」計畫」、科技部「以民族科學與社會生態系統為基礎的韌性治理」計畫、原住民族委員會以及教育部共同合辦。此論壇分別以土地歷史與文化生態、傳統領域與轉型正義、自然資源與治理制度及國土計畫與當代發展等4個主題,進行發表及與談;並邀請政大郭明政校長、地政學系系主任林老生以及民族學系系主任王雅萍為此論壇進行開幕儀式。……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霞喀羅古道:楓火與綠金的故事》新書分享會

#

主講|徐如林
時間|2019年3月27日
地點|林務局

文/布朗

《霞喀羅古道:楓火與綠金的故事》是林務局與徐如林合作出版國家步道系列書籍的第4本著作,繼能高越嶺道(2011)、浸水營古道(2014)、合歡越嶺道(2016)之後,睽違兩年多終於出版問世。霞喀羅古道早在2001年被選為國家步道的第一條示範道路,在2003年首度修整完成時轟動一時,可惜在2004年夏天時因敏督利颱風、艾利颱風的豪雨肆虐下嚴重坍方而封閉,又於2015年因蘇迪勒颱風侵襲中斷,直到2018年底整修完成全線開放通行。本書的出版好比霞喀羅古道的指示牌,在歷史紀錄與田野踏查的基礎上,透過作者徐如林平易近人的筆觸,引導讀者共同瞭解這條古道背後的人文歷史。……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原住性,indigeneity,是什麼?從紐西蘭、菲律賓、夏威夷的原住民經驗比較談起

#

主講|官大偉(泰雅族,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時間|2019年3月27日14:20—17:10
地點|臺大人類學系水源校區 階梯教室201室

文/mercury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2019年3月27日辦理學術演講活動,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官大偉副教授以「原住性(indigeneity)是什麼?:從紐西蘭、菲律賓、夏威夷的原住民經驗比較談起」為主題,以三個國家不同的殖民歷史以及該地區原住民族與國家互動的關係為例,從不同的社會歷史脈絡下探討原住性(indigeneity)之意涵。

壹、前言

以現今政治地位劃分為「包覆在墾殖國家中的原住民族」、「墾殖國家本土以外地區的原住民族」、「原住民族轉型成為民族國家」、「去殖民之民族國家中的原住民族」四大類,其代表國家分別為:日本、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本土;阿拉斯加、夏威夷、關島;帛琉、斐濟;菲律賓。……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吹過島嶼的歌

本書封面圖 《吹過島嶼的歌》
阿洛.卡力亭.巴奇辣 主編;黃楷君、鄭景懋作;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2019.03

文/布朗

這雖不是一個正式的史歌考證,其目的也不是在型塑一個國族認同的節目,但是對於這些歌謠的追認與創造,那正是原住民族伴隨著島嶼一同走過思想的沃土,而歌謠正記取每一個躁動思潮的時代,是眾多無聲者的覺醒,我們透過鏡頭,期許以一個敘事方式賦予歌謠新的色調。──節目主持人 阿洛.卡力亭.巴奇辣。
談到臺灣原住民給人的印象,經常是天性樂觀、能歌善舞。原住民是能唱、愛唱,但我們在唱什麼?又為何而唱?臺灣原住民族原是沒有文字的民族,其生命與生活的記錄、甚至祭儀與禁忌是刻畫於生活藝術中,如服飾、建築上的圖紋等,此外,也透過口傳的神話傳說以及歌謠流傳後世,原住民傳統音樂與歌謠其實就是原住民族的歷史教科書,蘊含著祖先的經歷與智慧。然而,在臺灣原住民接受國家統治之後,外來的音樂逐漸取代傳統歌謠與音樂成為原住民族音樂生活的新樣貌,也象徵原住民族生活的變化。……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緣溪行:噶瑪蘭舊社路徑

本書封面圖 《緣溪行:噶瑪蘭舊社路徑》
葉永韶著;宜蘭市:宜蘭縣政府文化局,2018

文/廖偉辰

依據噶瑪蘭族的口述傳說,族人們大致上認為祖先是從南方順著海潮前來蘭陽平原,並沿著蘭陽平原內大大小小的溪流定居,並建立大小不一的聚落。而《緣溪行》這本書,即是作者葉永韶先生在閱讀吳永華先生的《馬偕在宜蘭》和廖鴻基先生的「黑潮101漂流計畫」之後,與三位國小同班同學利用假期,考察噶瑪蘭人在蘭陽平原上的聚落及遺址的紀錄。
首先沿著蘭陽溪以南的冬山河右岸開始,沿著河邊,分布有加禮宛社(Karewan)、婆羅辛仔宛社(Porosinaoan)、流流社(Raorao)、利澤簡社(Ritakkan)、奇武荖社(Kivurao)、里腦社(Linao)、珍珠里簡(Ttentsurikan)等社以及五十甲與埔城地等聚落遺址。這些遺址都有考古遺物出土,五十甲遺址則出土類似新石器中期訊塘埔文化的遺物,推論此地,可能存在兩個時期的文化層。而婆羅辛仔宛社的遺址則是所有舊社遺址中,地表遺物最為明顯,可能是因為廟宇改建或是社區活動中心興建時,將埋在地下的舊社遺物擾動所造成的結果。……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逐路細說臺18線: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來

本書封面圖 《逐路細說臺18線: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來》
江復正、趙瑜玲著,嘉義市: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2013

文/吳均上

《逐路細說臺18線:阿里山公路的古往今來》一書為阿里山公路通車30年紀念,由交通部公路總局第五區養護工程處與典藏文創有限公司合作發行,隨書附贈片長11分40秒的影音DVD。影片由羅明源導演、麓雅札娜原創群有限公司拍攝製作,收錄音樂家張彥帆為影片創作的主題配樂〈日出〉,與阿里山公路氣勢磅礡的自然景觀樣貌搭配得宜,使讀者彷彿身歷其境體驗阿里山公路之美。且書中古今阿里山公路相關照片蒐集豐富,彙集整理的史料亦相當詳細,記錄橫跨超過一甲子的光陰,相當值得讀者閱讀收藏。……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部落e購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egoshop.atipd.tw/
整理:吳慈恩

「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簡稱「原促會」,是合樸協力的農友組織,這個組織自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以來,協助原住民農友以友善環境的方式栽種蔬果,並且實地走訪臺灣各個原住民部落,找出問題癥結,陪著部落一起解決產銷問題、行銷設計特色產品。
在2005年創立「部落e購」這個品牌,除了網購之外,在市集和國小的營養午餐都有他們的努力成果,近期也開始推動部落原生種保種計畫。
原促會所建立的「部落e購」採用參與式保障系統 (PGS)之概念,以原農協同組合模式的共同產銷與公平貿易的精神,發揮原住民部落共享的精神,發展出屬於原住民族的團結經濟。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Women Empowering Women for Indian Nations (WEWIN)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wewin04.org/
整理:諸長瑾

賦予印地安婦女權力的組織成立於2004年,目的在提供印地安婦女在個人和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所需的知識,支持和資源。每年的年會更是印地安婦女進修專業和拓展人脈的最佳時機,同時更能激勵其他印地安婦女走入專業領域。該組織的使命是為了部落兒童未來的命運,開始加強部落的使命感和維持部落文化。著手點是在教育部落的文化,了解原住民的歷史,為了族群的利益,認清會影響族群福祉的當前問題,並妥善行使固有的權力。選出既真誠又有尊嚴的部落領袖們,要支持和鼓勵她們因為這些領導人代表著族群的驕傲,既能為社區服務,又是榜樣。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國史館專題演講】鄒族久美部落歷史
circle 【國史館專題演講】埔里盆地的開發與族群互動
circle 回到未來-2019年會共組panel、論壇交流區
circle 2019世界原住民族高等教育聯盟(WINHEC)
circle 斜坡上的話-2019大山地門當代藝術節
circle 2019海邊的孩子演唱會
circle 2019東區大專校院原住民族青年土地講堂
circle 2019「文化資產‧大師傳承」鼻笛傳習音樂工作坊
circle 原青回家系列論壇:社區 X 藝術 X 小農
circle 雲霧獵人-刀藝展
circle qezetj 屏風般的頭飾
circle 2019第二屆vusam文學獎
circle 【Au~Supungu‧嫩芽】台灣原住民族16族服飾展
circle 【在延海地帶穿著我的藍】臺東布農族服重製行動故事展
circle 【台灣原住民文學回顧展】
circle 【第18屆大武山文學獎】
circle 「走過史前:臺灣原住民生活編器工藝特展」
circle Mi to’to’ 刀斧沉蘊-原住民族雕刻聯展
circle 泰美麗特展
circle 《繩話》陳錦江個展
circle Kphpah原住民族短片競賽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