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本期目次分隔線
87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
分隔線
新進館藏
新進館藏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醫在原鄉:1865

content-1-1-img

1865年,是一個起點,來自英國的異鄉人馬雅各醫生,在1865年開啟了他在臺灣的醫療宣教之路。

初來乍到的馬雅各,首先駐點於臺灣府(臺南府城),以精湛的醫術免費為民眾治療,可惜途中遭遇不順遂,迫使馬雅各黯然離開臺灣府,轉而前往原鄉部落。起初他先是拜訪了臺灣府附近的平埔社,替當地的村民治療瘧疾、發燒、眼疾等等的疾病,爾後馬雅各前後抵達了排灣族居住的荖濃與美壠社、木柵(現高雄市內門區)、拔馬社、崗仔林等原鄉部落,積極地進行醫療宣教事業。身為英國基督教長老教會第一位來臺的傳教士,也是第一位來臺的西醫醫師,馬雅各可說是原住民醫療的開路先鋒,也間接奠定了臺灣原住民部落醫療宣教事業的基礎。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西方傳教士放棄在國外家園的舒適圈,毅然決然地踏上這段充滿荊棘的臺灣醫療宣教旅程?在臺灣、在原鄉,這些西方傳教士們又遭遇了什麼樣的故事,讓他們愛上臺灣這片土地,終其一生心之所念、心之所想,皆是臺灣的種種?原圖中心特別規劃「醫在原鄉:1865」主題書展,讓您一窺馬雅各以及其他諸多醫療宣教士在臺灣原鄉的故事。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15年12月11日至2016年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回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推廣活動】花現原圖──臺大杜鵑花節系列活動

content-1-2-img

配合臺大杜鵑花節,原圖中心規劃了闖關小遊戲來帶領讀者認識原圖中心環境與中心內獨特的館藏。讀者於每回闖關完成後,除能獲贈參加獎外更能取得一次抽獎機會,獎品內容豐富,中心於3/12起連續三個週六將公開抽出各種獎項之得獎者,歡迎各位讀者踴躍前往挑戰!

故事從這裡開始──

3月,是一個春暖花開的日子,大家正歡天喜地的準備到國立臺灣大學參加一年一度的杜鵑花節,不料,大地遭受詛咒,竟出現兩個太陽,兩個太陽時常一起出現導致大地花草樹木相繼枯死,杜鵑花節亦無法順利展開,人們不堪其擾,於是英勇的泰雅族勇士便帶著耆老與族人的期待,準備出發射日。出發前,耆老給了泰雅族勇士3個錦囊,指示他們先到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後才能打開,並依錦囊指示照做即可破除詛咒……。

點此觀看內文。

活動日期:105年2月22日至3月26日(為期5週)
活動時間:活動期間原圖中心之開館時間。(週一到週五:8:00-18:00;週六:9:00-17:00)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說明:參加活動之讀者於櫃台領取闖關卡,並依指示作答,答對者可領取參加獎並獲得一次抽獎機會。原圖中心將於3/12、3/19及3/26之下午2時(週六電影院開演前)公開抽獎。

回本期目次
活動報導title

2015大洋洲民族誌影展:島嶼新視界──生命的變奏(下)

#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時間|2015年12月19日、26日

圖/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文/廖偉辰

為配合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在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推出「我在斐濟有個家」特展,同一期間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也利用週六電影院,配合舉辦《2015年大洋洲民族誌影展》,期望藉由影像方式,將與讓臺灣原住民族群息息相關的大洋洲島嶼的真實景況,傳達給更多學術圈外的人群知曉。

在12月19日,播放了《消失之島》(There Once Was an Island)這部記錄氣候變遷的紀錄片,影片描述位在波里尼西亞(Polynesia)的塔庫人(Takuu)社區,一個位於西南太平洋上有著自己獨特文化的小珊瑚礁島嶼,因為日益高漲的潮水,威脅到居民的生存,巴布亞新幾內亞(Papua New Guinea)政府希望他們遷居大島上,但居民意見不同,透過影片中的特羅(Telo)、安達(Endar)和沙帝(Satty)三個角色,描述他們所正在面臨的困境,以及每個人心中所發生的變化……。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老七佳:流浪的石板屋

本書封面圖老七佳:流浪的石板屋
王雅萍 著;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2014

文/廖偉辰

《老七佳:流浪的石板屋》作者王雅萍教授受原住民族委員會的委託,調查位於臺北實踐大學排灣族石板屋來龍去脈,卻意外拉起一道通往探索排灣族原住民部落文化以及找到其他四座流落在外石板屋的神奇歷程。

作者本來單純以為實踐大學的石板屋,是因為排灣族部落感念謝東閔副總統在擔任高雄縣長其間對當地原住民的照顧,而主動贈屋給實踐大學的結果。後來透過作者鍥而不捨的調查才發現另有理由。

首先是位於實踐大學的石板屋,也是這次石板屋調查的開始,原來是實踐大學鑑於原住民文化資產保存不易,故於1985年(民國74年)特請排灣族原住民於實踐大學校內搭建石板屋一棟、石桌石椅、祖靈柱與穀倉;定時開放給師生及外界人士參觀,藉以傳達原住民之生活型態與文化……。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圖書】因為有雨,所以彩虹

本書封面圖 因為有雨,所以彩虹
林慶台口述/曾子昂, 王心瑩撰文;遠流,2015

文/游凱婷

《因為有雨,所以彩虹》是原民漢子林慶台的生命故事。許多人或許對林慶台這個名字沒有太深刻的印象,但一定知道《賽德克‧巴萊》這部歷史鉅片,林慶台就是飾演劇中莫那‧魯道中年後的那位重要角色。在現實人生中,與劇中主角相似的是,林慶台從小就具有領袖特質,常常帶領著家鄉的其他孩童到處橫行;不同的是,成年後的林慶台,是一位默默服事上帝、熱心服務族人的傳道師。本書即在回首如今身為牧師的林慶台,如何在經過不斷衝撞與尋找自我認同的過程中,朝向自己與族人的美好之路前進。
故事從林慶台的父親說起。慶台的父親名為彼厚‧瑋浪,在求學的過程中成績皆相當優異,從宜蘭公學校畢業後,奉派前往南澳擔任警察,並兼任附近族人與漢人的日文老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關鍵時期,彼厚為了保護家中的弟弟們,挺身而出自願加入高砂義勇軍,離開了才剛結婚的妻子雅朋。終於,在1945年,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的前夕,彼厚回到了故鄉……。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08

【電影】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

本書封面圖 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
文溫德斯(Wim Wenders), 朱利安諾薩爾加多(Juliano Ribeiro Salgado) 導演 ; Decia Films,2014

文/翁稷安

這是一場英雄惜英雄的對話。

1945年出生導演的文‧溫德斯(Wim Wenders)是當代電影的最重要的巨匠之一,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由早期的公路電影到後來各式主題的嘗試,交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經典,關於他的電影有太多可說,無數的專書也難以講盡他作品所給予人性的憾動,其對影像經營的用心,讓每幅畫面都如同詩一般的充滿深厚的低韻,是他的特色。在他的電影裡,畫面不是敘事的附庸,畫面本身即為故事,觸動了每個觀影者的內心。也因此,他不僅是電影導演,同時亦是攝影家,出版過攝影集《一次》。
《薩爾加多的凝視》(The Salt of the Earth)是他以攝影家塞巴斯蒂奧.薩爾加多(Sebastião Salgado)生平與作品為對象所拍攝的紀錄片,令人意外的,這位年齡僅和和文‧溫德斯相差一歲,但風格截然不同的攝影者,是他所欣賞的對象,如影片一開頭的自述,從很早開始溫德斯即被薩爾加多的作品所震憾。不同於溫德斯影像作品所充滿的日常和生活的樣態,薩爾加多的作品則以壯美作為基調,無論是何種主題,從個人苦難的描繪到對大自然生態的致敬,每幅照片都呈現出氣偉恢偉的壯麗,美麗到不似真實的存在……。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Indigenous Nutrition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www.indigenousnutrition.org/index.html
整理:林恬慈

最近幾十年來,全球的原住民的生活方式經歷了前所未有快速、劇烈的變化,從原先自給自足、取材當地的食物系統,演變為工業生產線上的食物供給,這些轉變對飲食品質和健康有著負面的影響。
位於美國華盛頓州的原住民族營養與環境中心(The Centre for Indigenous Peoples’ Nutrition and Environment,CINE)回應全球各族原住民領導者的呼籲,藉由可以世代傳承的部落活動,幫助終止食物傳統知識的流失。
這系列的影片包含了在9個不同國家的12個部落拍攝的精華片段,希望能做為全球政策擬定的實務基準,協助保護原住民的食物資源,並提倡健康的重要。

目前網站上公布的影片成果共有6部,詳細介紹可見以下文字: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goodweb

臺灣原住民國際訊息平台
International Platform for Taiwan Indigenous Peoples

網站圖

網站連結:http://iptip.wordpress.com/
整理:曾薔

To build a connection between Taiwan and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peoples, this platform provides Taiwan indigenous information (in English) and international indigenous information (in Mandarin).
臺灣原住民國際訊息平臺為一群臺灣原住民青年自發性成立之平台,主要提供臺灣原住民消息和國際原住民消息,內容為臺灣原住民消息的英文報導,世界原住民的中文報導,促進臺灣與國際原住民之連結。
臺灣原住民族國際訊息平台的Logo以排灣族手文(紋)作為創作元素,其理念為:「lima為南島語族(Austronesian)共同擁有的詞彙,意為『數字5或是手』。lima,讓我們將彼此牽起來、拉近與對方的距離,形成一個更大的圈、一個更大的圓,好讓我們知道自己是不孤單的。lima,讓我們感受彼此的溫度與心跳,也讓我們知道彼此的需要。臺灣原住民族的議題,也是世界原住民族的議題,我們正面對現代性社會與自然環境變遷的挑戰,我們必須透過串聯,好讓訊息沒有國界。最重要的是,我們有權利,更是義務,讓我們下一代的原住民族享有比今日更好的生活與更完全的權利。」

點此觀看全文。

回本期目次
10
circle 2016宜蘭大同Dala 愛 搖滾音樂祭
circle 《海洋變奏曲》-伊祐噶照的聽海
circle 2016原芝原味原住民文化冬令營
circle 現代的你?─新一代原住民藝術家創作聯展
circle 轉譯•轉藝—原住民藝術轉化創意商品巡迴展
circle 第一屆臺東縣原住民樂舞競賽『風起原舞.樂動臺東』
circle 看見未來
circle 鄒吧!走吧!來趟阿里山部落之旅
circle 山地實驗農場「春陽‧巴萊」在地文化生態體驗營
circle 主題書展:醫在原鄉:1865
circle 臺博館海端鄉布農族百年文物返鄉特展
回本期目次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