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79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119(w)*39(h)
活動報導119(w)X39(h)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255(w)*500(h)
裝飾線圖檔
新進館藏標題圖檔
新進館藏784(w)X177(h)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閱讀原鄉 ‧ 行腳臺灣

content-1-1-img
不同於居住在都市的人們偶而心血來潮的造訪,原住民族很早就懂得運用其智慧發展出和環境融為一體的生活樣貌,不過度開發,只為求維持人與環境和平共存。臺灣島雖小,卻蘊藏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與歷史人文景觀,這樣美好的風景,有賴島上的每個人珍惜並愛護,如同《看見台灣》紀錄片所傳達的,經過這些年歲,這個島嶼除了原有的美麗,也染上了許多哀愁,過度開發讓臺灣的山林受了許多傷。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環境保護這個議題,期盼臺灣最美的風景「人」能夠讓飽受瘡痍的土地漸漸回到往昔的美好。
「閱讀原鄉‧行腳臺灣」主題書展的展期從104年5月1日起自104年8月31日,展出館藏除了圖書資料外,原圖中心亦挑選了相當數量的視聽資料提供讀者朋友們來館閱覽,希望大家在閱讀臺灣原鄉之美的同時,也能多一分反思,從自身做起,讓書中與影片中所提及的美麗景象都能永遠留存。

點此觀看全文。

展出時間:2015年 5月1日至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05
06

山海共鳴與舞台展演:原住民文創藝術工作者經驗分享

#
地點︱師範大學校本部誠202階梯教室
主辦︱臺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
引言人
汪明輝/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鄒族)
與談人
桑布伊/卑南族古謠傳唱者(卑南族)
布拉瑞揚/拉瑞揚舞團藝術總監暨編舞家(排灣族)

文/莎歷瓦勞.布朗

由師大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所主辦的2015原無疆界知識系列春季座談會,在4月23日邀請了桑布伊與布拉瑞揚兩位從事舞台展演的原住民藝術家來分享經驗。汪明輝主任首先簡單的介紹兩位與談人:有著檳榔渣的深紅般的音嗓,鮮烈、濃厚、奪目,帶著真實噴出的力道,讓人無法不注意到他的「桑布伊」。從小在卡地布知本部落長大的他,除了具備深厚的母語能力,心裡更是住著卑南族古老的靈魂。在2012年所發行的《Dalan》(路),獲得2013年的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這位擁有老靈魂的部落青年持續以歌聲與祖先對話。另一位則是曾被譽為雲門舞集新生代接班人的布拉瑞揚.帕格勒法,是一位優秀的舞者、編舞家,也是來自臺東縣金峰鄉嘉蘭村的排灣族人。在就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時期,被羅曼菲讚為:臺灣舞蹈界難得的後起之秀。曾於2012獲選為中華民國第50屆十大傑出青年,作品遍及澳門、美國、澳洲,以及歐洲大陸各地。
「我的聲音很檳榔渣嗎?我覺得我比較像小米酒。」桑布伊一開口就展現原住民式的幽默。
其實,我還是要感謝我自己的祖靈,雖然我家裡是天主教徒,但在傳統的宗教上還是扎根在祖靈信仰上。我從小在卡地布部落長大,實在覺得很辛苦,除了在學校上課之外,下課回到部落還要被部落的長輩集合做部落訓練。直到長大後了解到自我文化的美,開始愛上自我文化,也認知到要好好做一個卡地布人,一個原住民...... 。

點此觀看全文。

05
06

相爭牽手、一女多偶?荷蘭東印度公司轄下的原住民跨國婚姻

title-300x225.jpg
地點︱國史館四樓大講堂
時間︱104年4月15日(三)14:00-16:00
講者︱康培德(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教授)

圖、文/游凱婷

17世紀時,荷蘭東印度公司要到亞洲地區來進行貿易活動,只能依賴船隻的航行,就算乘著季風,仍須花費半年以上的時間,加上往往停留在亞洲五年甚至十年後才可能回國,配偶問題成為當時跟隨東印度公司來亞男性的普遍困境,如何協助公司內的職員順利找到伴侶,便成了十分重要的問題。
東印度公司中,除了高階職員通常可以帶著妻小來到亞洲,大部分中低階層的職員(包括大批軍人)所處環境女性數量極少,不易覓得配偶,因此常想著待一陣子後趕快回國,對東印度公司欲在東南亞地區鞏固貿易殖民不利。為此,荷蘭在印尼的總督Jan Pieterszoon Coen提出一個辦法:以荷蘭式家庭(一夫一妻制小家庭)為骨幹的殖民地作為貿易活動的後盾。意即,在高階官員荷蘭夫妻的伴隨下,將孤兒或未婚的荷蘭女性送來東印度。但即使如此,男女比例依舊懸殊,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追求者眾導致來亞的荷蘭女性行為不檢,以及水土不服帶來的高死亡率,中低階男性職員擇偶的問題仍未被解決。新的荷蘭總督Anthonio van Diemen提出了另一個策略:以受過基督教教化的女性,來擔任荷蘭殖民地計劃中的妻子、母親等的重責大任。對將成為荷蘭人妻子的土著女性施予基督教教育,待合格後方具備婚嫁資格……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灣生回家

本書封面圖 灣生回家
田中實加 著;遠流,2014
文/林恬慈

在1895到1946年間,有那麼一些人,從日本遠渡重洋來到臺灣落腳,在花蓮吉野村以及更多地方生根。幾十年後,一場戰爭帶走了他們的一切,但是無止盡的思念,還隨著時光流轉飛颺……。
《灣生回家》一書其實有兩個故事,一個是過去日人移民臺灣拓墾的艱辛、童年的美好與引揚者的血淚,另一個則是作者田中實加與遲暮的灣生長者們一同追尋故鄉回憶,讓灣生的身分再一次為世人所見的過程。
「灣生」一詞帶有貶意,指的是西元1895到1946年間在臺灣出生的日本移民。西元1910年,為了深度和化臺灣,加上日本面臨人口過剩以及耕地、糧食不足的問題,於是日本政府推出了新的移民政策,鼓勵日人移民來臺,官營與私營的移民村也一一成立。由於日本政府希望移居者能夠長居於臺灣,因此對來臺日人的條件審核甚為嚴苛,除了品性須端正良好、須與家眷一同移民之外,還須在臺存入高額存款。一些家有農學淵源的日人以及技術人員,在政府對臺灣良好的農業環境強力宣傳,以及優渥的津貼補助吸引之下來到臺灣,卻不知道移民的地點是最未經開發的後山,移民的初期除了要和原住民族人交涉,與山林猛獸抗衡,還要撐過颱風、天災以及傳染病的肆虐。
撐過最艱困的時期,移民以為臺灣就是他們長居的故鄉,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的戰敗,卻讓移民村的居民毫無選擇,一夕之間財產被國民政府扣留,只能帶著一千日圓與隨身的行囊,被迫引揚(遣返回日)。有一些身愛臺灣土地的第一代拓墾者選擇在臺灣結束生命,而他們的子嗣,身無分文、回到家鄉後被視為二等公民歧視的灣生們,大多咬牙苦撐,吞下對臺灣的想念,隱藏自己的身分度過餘生。他們最想要的,是有一天能夠回家看看故鄉與故人,是否仍安好如初。而那個家,就是臺灣。
這也是現為灣生文史工作者的田中實加,開啟了長達十二年灣生尋根之旅的原因......。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臺灣土俗誌

本書封面圖 臺灣土俗誌
小泉鐵原著;黃廷嫥、何姵儀譯
原住民族委員會,2014
文/廖偉辰

《臺灣土俗誌》是小泉鐵先生在1926年至1928年前往臺灣,調查與觀察臺灣原住民之後所發表的報告。其內容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部分是概說性質的文章、第二部分是關於阿美族的研究、第三部分是關於泰雅族賽德克群(今賽德克族)的研究、第四部分則是關於「蕃人」統治的建議。
第一部分是概說性質的文章,在題名為〈臺灣蕃族概要〉的文章中,作者以兩個主題來切入。一是風俗與習慣,主要是把原住民族視為一個整體,再從宗教、家族、婚姻、喪葬、狩獵與農耕等多方面的小標題來描述;二是社會制度,和風俗與習慣的討論方式不同,分別敘述各個原住民族的社會組織,著重在阿美族、泰雅族賽德克群和布農族身上。
第二部分則是關於阿美族的研究,在阿美族的研究中,作者討論的課題,主要是阿美族的年齡階級制度。作者認為,對於阿美族,如果不透過年齡階級制度,是無法真正瞭解阿美族的社會制度和政治組織運作的情形。另外,在題為〈阿美族的男女對立〉的短文當中,作者以為,雖然阿美族是母系社會,但從社會現況、神話傳說等來觀察,作者以為在阿美族人的觀念中,土地是男性的神格化,家則是女性的神格化,所以土地是男性所有,也就是蕃社(niyaro’)所有,所以阿美族女性完全被排除在年齡階級制度外,也無法進入集會所;但如果是在「家」中,則待遇與地位完全相反,她們是「家」的支配者,與「家」有關的收入,通通歸屬於她們。這也反應在阿美族男子過了幼年之後,就必須離開家,前往集會所共同生活的事實,因為「家」是專屬於女性的......。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電影】哭喊自由(Cry Freedom)

本書封面圖 哭喊自由(Cry Freedom)
Donald Woods原著;John Briley編劇;Richard Attenborough導演、製片,影傑公播發行,2008
文/翁稷安

在《歷史的反叛:1979年的奇異變革及其陰影》(Strange Rebels:1979 and the Birth of the 21st century)這本書中,將1979年視為形塑現代世界的關鍵年份,換句話說,即在指出經過60、70年代的能量積累,20世紀的最後20年呈現出不同戰後世界的風貌,形成了更貼近我們今日所身處的世界秩序。1970年代特別是最後的幾年,扮演著重要的轉型,不僅限於書中所舉的例子,而是更廣乏的全球現象,諸如臺灣的美麗島事件(1979),或又者本片《哭喊自由》(Cry Freedom)所描繪的南非平權運動,世界各地被壓抑的人們開始挺身爭取發聲的權力,他們所付出的?牲、埋下的種子,於日後開花結蒂,直到當下依舊生長。
上世紀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對今日的人們而言似乎已是遙遠的過去,2010年南非主辦的世界盃足球賽一片歡欣鼓舞,到2013年曼德拉(Nelson Mandela)喪禮的崇敬,都好像表明著那種族之間的傷口已然成為歷史。但如是不公不義的存活並不遙遠,也不過才數十年的時間而已,在南非這樣的富庶大國,對族群的迫害公然進行,無數人以生命為代價,對抗著這以國家機器的力量所推動對膚色的歧視,許多奉獻的靈魂在承平之時逐漸被世人淡忘,也使得今日所享有的一切,變成理所當然的存在,忘記了這項成就背後的意義與普世價值。
本片主人翁之一Steve Biko為其中著名的代表,在曼德拉等抗爭先賢紛入獄,年輕的Biko接下他們遺留下的火炬,宣揚著黑人平權,提出那句著名的口號「black is beautiful」。他風趣健談,極富個人魅力,並企圖和白人社群對話,讓對方了解黑人的處境和追求,這樣開放的態度替當時激進、穩漸的兩種力量間,提供了平衡,號召了更多人的認同與投入,不分膚色。更重要卻又更不幸的,Biko所發揮的影響力來自於他的去世,如同其時南非無數的民權運動者,1977年底Biko在羈押的過程中喪命,官方的理由是常見的卸責說法之一:因絕食抗議而死......。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Association of Tribal Archives, Libraries, & Museums (ATALM) 原住民資料圖書博物館聯盟

網站圖369X336

網站連結:http://www.atalm.org/
整理/林恬慈

ATALM是國際非營利組織。協助建立原住民相關計畫運作的網絡、提供貼近當地文化的計畫和服務,並鼓勵部落和非部落文化機構的合作,帶動當代原住民族文化自主的發展和維持等相關議題。網站內有近年的調查報告、補助經費申請與研討會的資訊。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原住民族委員會大專院校獎助學金申請系統

網站圖369X336

網站連結:http://cip.fju.edu.tw/cip/
整理/曾薔

原住民族委員會為獎助就讀大專院校學行兼優或具特殊才藝表現或自願工讀及低收入戶原住民學生,就讀教育部核准立案之國內公私立大專院校者(含五專後二年),但不包括研究所學生。獎助學金包括:獎學金、一般工讀助學金、低收入戶工讀助學金。

點此觀看全文。

05
10
circle 主題書展:閱讀原鄉‧行腳臺灣
circle 原住民族文物服飾展覽
circle 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circle 104年度嶼音季-原住民族樂器特展
circle 蘭嶼好食在-原住民食文化與生活空間美學
circle 原藝新風:臺灣原住民的工藝傳統與當代再現特展
circle 蒂摩爾古薪舞集2015《Venusam.春落》部落分享演出
circle 「原來土地的記憶這麼美」--台灣排灣族雕刻館典藏特展
circle 拍•原來的事-104年大專校院學生原住民族文化特色數位影音競賽報名
circle 「原來土地的記憶這麼美」--台灣排灣族雕刻館典藏特展
circle 「威權時代中多元論述的星火:1950s-1970s臺灣人類學者與原住民研究」專題特展
05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