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78
本期目次
近期活動119(w)*39(h)
活動報導119(w)X39(h)
館藏導覽
item01
電影海報圖255(w)*500(h)
裝飾線圖檔
新進館藏標題圖檔
新進館藏784(w)X177(h)
 
近期活動標題圖檔

【主題書展】閱讀原鄉 ‧ 行腳臺灣

content-1-1-img
不同於居住在都市的人們偶而心血來潮的造訪,原住民族很早就懂得運用其智慧發展出和環境融為一體的生活樣貌,不過度開發,只為求維持人與環境和平共存。臺灣島雖小,卻蘊藏了豐富的生態資源與歷史人文景觀,這樣美好的風景,有賴島上的每個人珍惜並愛護,如同《看見台灣》紀錄片所傳達的,經過這些年歲,這個島嶼除了原有的美麗,也染上了許多哀愁,過度開發讓臺灣的山林受了許多傷。隨著越來越多人重視環境保護這個議題,期盼臺灣最美的風景「人」能夠讓飽受瘡痍的土地漸漸回到往昔的美好。 「閱讀原鄉‧行腳臺灣」主題書展的展期從104年5月1日起自104年8月31日,展出館藏除了圖書資料外,原圖中心亦挑選了相當數量的視聽資料提供讀者朋友們來館閱覽,希望大家在閱讀臺灣原鄉之美的同時,也能多一分反思,從自身做起,讓書中與影片中所提及的美麗景象都能永遠留存。

點此觀看全文。

展出時間:2015年 5月1日至8月31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05
06

你,看見台灣了嗎──《看見台灣》放映暨導演映後座談

# 影展暨映後座談──你,「看見台灣」了嗎?
地點︱臺大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主持人︱孫志鴻教授(臺大地理系環境資源學系)
主講人︱齊柏林(《看見台灣》導演/空中攝影師)

圖、文/莎歷瓦勞.布朗

長期從事空拍工作的齊柏林導演,為了紀錄台灣這塊土地的善美與醜惡,借資300萬購入國防級空拍設備,透過《看見台灣》傳遞台灣寶島的美麗與真實。為與讀者們共同了解我們所居住的台灣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邀齊柏林導演前來分享他拍攝《看見台灣》的起心動念,以及從本片製作從過程到上映後造成轟動,甚至拿下第50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這之間的心情轉折。
過去,從學校教育到政府推廣的是「美麗」台灣,但齊柏林導演憶起初期在臺北市空拍的經驗,實在是與「美麗台灣」有極大落差,因此決定把空拍範圍擴大為整個台灣,看看台灣究竟是何面貌。而20幾年過去了,至今已累積十萬張幻燈片。齊導演說:對各位而言,美麗的台灣是很熟悉的:雪山山脈、月世界、清水斷崖、鵝鑾鼻……,但這些照片是攝影師去蕪存菁的結果,因為只要鏡頭稍偏離一點,台灣不美麗的那面就會入鏡……。

點此觀看全文。

05
06

臺灣原住民複雜的由來──以阿美族為例

# 臺灣原住民複雜的由來──以阿美族為例
地點 ? 國史館四樓大講堂
時間 ? 104年4月15日(三)14:00-16:00
講者 ? 劉益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圖、文/游凱婷

臺灣的原住民族從原先9族增加到現在共16族,但其人口數並沒有增加,增加的族只是從原先被認定的族中分化出來。這16族是政府認定的,但在這之外用同樣標準來區分至少還有10個族以上是政府不承認的,原民會的語言教材各超過40種,顯示臺灣原住民族多元而複雜的狀態。
臺灣是兩個大體系構成的國家:人數與文化強勢的漢民族以及南島語系民族。在漢民族強勢文化下,臺灣的文化多樣化有消失的危機。從17世紀起,在荷蘭、西班牙、滿清、日本等外來統治者帶來的強勢文化下,對當地文化造成嚴重的影響,尤其是底蘊最強的漢文化,從頭到尾影響全臺灣,使得現在複雜的原住民文化已然消失不復見,有一半以上的原住民沒有自己的語言也沒有自己的文化,只剩下歷史。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本書封面圖 找路:月光‧沙韻‧Klesan
林克孝 著;遠流,2010
文/黃文樺

「這是一個無心插柳的尋找,一個新發現與下一個新發現綿密地構成一個個陷阱,把我吸進這個夢幻寫實的經驗。一開始,就停不住了……」是什麼樣的故事,是什麼樣的傳說,讓一個在金融界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總經理,化身為泰雅獵人,踏上這段追尋故事的旅程?
「莎韻之鐘」是一個座落於宜蘭縣南澳鄉的桃形銅鐘,故事的女主角乃源於七十多年前,在南澳深山,一位十七歲的泰雅少女沙韻.哈勇(泰雅語:Sayun Hayun 日語:???)。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日軍兵源不足,而開始徵兵。隔年9月,駐在南澳山區流興社的日本警手田北正記接到了由台灣總督府發布的從軍徵召令,並立即依法離職前往中國戰場。由於田北正記是當地部落裡蕃童教育所的老師,因而特商請他的學生沙韻協助搬運行李。9月27日,兩人在行經南澳山區途中,不但遇到颱風,還在過渡武塔南溪時,遇到溪水暴漲。在天候惡劣下,田北正記雖順利離開宜蘭,但是同行的泰雅族少女沙韻卻在暴風雨中不幸於獨木橋上,失足落水失蹤……。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

本書封面圖 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
李育霖 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01
文/盧育嫺

《擬造新地球:當代臺灣自然書寫》是中興大學臺灣文學與跨國文化研究所所長李育霖教授新作,他以吳明益、劉克襄、廖鴻基與夏曼‧藍波安等四位當代臺灣作家自然書寫作品為文本,運用法國思想家德勒茲(Gilles Deleuze)與瓜達希(Félix Guattari)的哲學理論,探討作家們各具獨特創造力的「新地球」想像。
臺灣當代自然寫作的發展,一般認為約莫在八○年代後,從散文創作開始,作家們開發出一種新的寫作趨向,不再滿足於集錦式的個人生活感懷,轉而聚焦於單一主題。這時期,專題化與分眾化的散文創作是主流,包括自然書寫在內,飲食文學、旅行文學、原住民文學等秀異作家紛紛出線,文壇呈現一片各領風騷的繁華榮景。本書作者李育霖認為,吳明益於2003年編選的《臺灣自然寫作選》便忠實地記錄並見證了臺灣當代自然書寫的這一發展過程。

點此觀看全文。

05
08

【圖書】回凝與前瞻:卑南族?究的回顧與展望

本書封面圖 回凝與前瞻 : 卑南族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林志興、巴代 主編;中華民國台灣原住民族文化發展協會,2014
文/廖偉辰

《回凝與前瞻:卑南族?究的回顧與展望》是集結2013年9月10日在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所召開的「第一屆卑南學學術研討會」所發表文章編集而成。
首先,孫大川教授於本書之序文肯定原住民學術研究的啟動,指出原住民主體運動若沒有學術研究的支撐,民族的發展走不寬也走不遠。但同時他也強調,作為「學」,首先要避免唯我獨尊封閉性,其次則是要具有實踐性。並且勉勵於卑南學術各領域的耕耘者共同努力。本書所收論文可分為四個主題……。


點 此觀看全文。

 
05
08

【電影】Bury my heart at Wounded Knee〔魂歸傷膝谷〕

本書封面圖 Bury My Heart at Wounded Knee〔魂斷傷膝谷〕
Directed by Yves Simoneau;HBO Box Office,2007
文/翁稷安

《魂斷傷膝谷》(Bury My Heart at Wounded Knee)為2007年由HBO所推出的電視電影,改編自1970年Dee Brown的原著,內容描述19世紀末美國原住民和官方之間的衝突歷史。該書的出版在當時引起了極大的回響,臺灣對這本書既熟悉又陌生,1977年遠景即出版了翻譯名家黃文範的譯本《魂斷傷膝澗》,但現已絕版,大概只能在部分圖書館或舊書攤才有幸運一睹的機會。書中討論的主角美國原住民在臺灣命運大概也差不多吧,似乎也保持著似遠若近的距離,透過大眾流行文化的流佈,「印地安人」以片面符號的形式不時出現在生活中,但對於他們所經歷的命運,僅有模糊的理解,遑論深刻。畢竟這議題離我們真的太遙遠,倘若我們連島上原住民的過去都不大聞問,更無餘裕去關心他方的苦難……。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Twelve Canoes 十二艘獨木舟

網站圖369X336

網站連結: http://www.12canoes.com.au/
整理/諸長瑾

Vision Maker TWELVE CANOES的網站和DVD呈現了十二個故事的影音短片連結、一些與這些故事相關的短片、120張相片與藝術品,還有音樂檔。它們生動地描繪了北領地阿那姆地Arafura沼澤的風光,還有在那裡生活的Yolngu族人,以及他們的文化與歷史。

點此觀看全文。

05
goodweb

阿 泰雅族染織工藝學習網

網站圖369X336

網站連結: http://www.dmtip.gov.tw/event/dva/index.htm
整理/曾薔

泰雅族的服飾織物,形態古老,技術原始,但依襲強韌民族生命,經歷過爭戰、殖民……紊亂的時代變動,頑強的保留下來。在織物的形、色、紋、質上都隱含著這個民族特出的風格,而泰半泰雅織物的最終用途,大抵是運用在服裝上。一個民族所採取的服飾形式,一般都受它所處的物質及人文環境影響,例如會受取得資源及利用資源所需技術的影響,與周邊族群生活互動之間形成的美感、價值或借用圖紋、技術等的影響。

點此觀看全文。

05
10
circle 主題書展:閱讀原鄉‧行腳臺灣
circle 泰 轉風──蘭嶼攝影展
circle 踏浪_藝術與文化的共生
circle 原無疆界知識系列座談會
circle 樸埔風情-躍動的先民身影特展
circle 卡那卡那富族正名回顧暨文物特展
circle maSpalaw -臺博館賽夏族文物返鄉特展
circle 「鄒族的山林神話─吳鈺槤油畫創作個展」
circle 服飾之美-第五屆全國學生台灣原住民海報策展
circle 「原來土地的記憶這麼美」--台灣排灣族雕刻館典藏特展
circle 祖靈‧連結──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族的文化傳承特展
05
foo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