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第六十五期

::如果您的收信軟體不支援html格式的文件、或是您無法正常看到以下內容,請按此::

第六十五期 2014.3.28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
中心首頁 | 我要訂閱 | 取消訂閱 | 各期目次 |
本期目次 Contents
【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館藏消息】
【好站推介】
【原民快訊】
【近期活動】

影片封面 # 播放日期:4/12、4/19、4/26
播放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 ◎上午場
片名:麵包與玫瑰
片長:10:00~11:50(110分鐘)
瑪雅到美國與姊姊蘿莎相聚。姊姊必須承擔起同是非法移民的丈夫,在沒有醫療保險照顧下的無情病痛;瑪雅則愛上了一名政治狂熱的律師,並積極地參與工會的抗爭活動。麵包與玫瑰、生存與尊嚴,難道是非法移民者可望而不可及的幻夢嗎?
英國社會派電影大師肯洛區藉本片描述兩個在劣境中掙扎、妥協的底層女子,展現出犀利觀點與悲憫胸懷,及親切的幽默和窩心的感動。

影片封面 # ◎下午場
片名:靈魂的旅程
片長:14:00~15:10 (70分鐘)
在古泰雅族部落中,頭目BUDA為了族人的生存問題,帶領大家在雲霧中尋找適合長久居留的土地。然而,頭目卻因迷路,誤入一座拆遷的現代城市。 另一面,在現代城市中的泰雅族原民局局長─達哀,因為煩心於縣府拆遷原住民違建問題,在政治體系中左右為難,力不從心。就在原住民部落被怪手拆毀後,達哀充滿歉意來到部落裡,卻不幸遭受意外而昏迷。
因此,臥病的達哀與頭目BUDA展開一連串對話,探索原住民在現代社會中的生活樣貌、原住民特有文化及富有哲學涵義的等等問題。

# 「推廣原住民族教育,振興原住民族語言文化」為原住民族委員會重要政策,近年設立的部落大學與部落學校,皆是以族群教育為出發點,期望在主流教育的制度下,打造一個以原住民族為主體的學習環境,讓成人與學童都能學習屬於自己族群的語言與傳統文化,使祖先的智慧在現代化的社會中能永久延續。也因此在2013年12月舉行的南島民族國際會議便以「部落民族教育:實踐及展望」為主題,希望藉由環太平洋地區與會學者的經驗分享,為臺灣原住民族教育繪出一幅夢想藍圖,實現如排灣族藝術家撒古流「部落有教室」的願景。 ......詳全文

展出時間:2014年1月1日至4月30日
展出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浸水營古道西起屏東縣枋寮鄉的水底寮,終至東端的臺東縣大武的加羅坂部落,為臺灣所有橫越中央山脈古道中,越嶺點最低、且使用時間最長的古道,沿途仍留有許多古道遺跡,動植物生態資源豐富,是一條富含人文意義與自然資源的步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邀請楊南郡及徐如林伉儷依其調查步道開鑿歷程及沿途史蹟,撰寫國家步道歷史叢書第二冊──《浸水營古道:一條走過五百年的路》,於103年3月出版。該書以生動的歷史故事,鋪陳出浸水營古道的變遷,重現人與步道互動過程,賦予步道鮮活的生命。
這一條道路的形成,可以推溯到五百年前,被稱為卑南王的卑南族總頭目,威震臺灣東部與南部各原住民族的時代。五百年來,卑南族、排灣族、荷蘭人、平埔族、漢人、日本人,利用這一條路探金、納貢、交易山產、訪親、山地探險、學術調查、移民、販牛、郵遞、傳教、行軍、赴任、爭戰、討伐、山地警備、巡視、健行、山訓……,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發生在這裡。五百年來,層層疊疊的時空,訴說著不僅是浸水營古道的故事,更是臺灣的故事。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將辦理新書發表會,由楊南郡及徐如林老師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瞭解浸水營古道上發生的歷史故事。
......詳全文

活動時間與地點
民國103年4月15日(二)下午2時~下午4時。
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
【線上報名請按此】
前100位報名者,將可獲得精美禮物「浸水營古道防水地圖一份」。現場領取,當日未到不補發。

Pacific History Association Conference in Taiwan

2014年12月3日,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2014年12月4日-6日,國立台東大學,台東

Lalan, Chalan, Tala, Ara (Path)--Reconnecting Pacific-Asia Histories
從台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繫


「太平洋歷史學會雙年會」(PHA Biennial Conference) 於1980年起於不同的太平洋國家舉辦,每年約有150-200位來自大洋洲、紐澳、美加、亞洲等各國學者參與發表論文。今年將首次在台灣舉辦:為期四天的會議中,首日先在台北集結,於台灣大學開幕;之後移駕東台灣,在原住民文化最為豐富多元的台東舉辦學術會議(場地為台東大學)以及文化參訪活動。
本屆會議以「從台灣到大洋之路──太平洋與亞洲歷史之再現與重繫」為主題。在南島語主題中,同時以Lalan, Chalan, Tala, Ara四字呈現,分別為台灣阿美語、關島查莫洛語、所羅門群島語以及毛利語之「路」(Path)語彙,強調台灣原住民與大洋洲南島民族在遷徙歷史、語言文化與當代社會的多重連結。「路」始於過往的足跡,並且指向未來,亦表達了現今太平洋人文研究的內涵。此外,「路徑、通道」也象徵台灣的獨特地位:從遠古到當代,台灣既是南島民族遷移路徑的關鍵,也是太平洋與亞洲連結的樞紐。

徵稿說明
本屆「太平洋歷史學會」由台灣太平洋研究學會主辦,其會員研究領域亦包括人類學、社會科學、文學、音樂、語言、媒體傳播、教育、原住民研究、文化研究、環境資源等等。 歡迎國內外學者及青年學生參與研討會論文發表,可自行籌組研討場次投稿個別論文,研討會以英文為主要語言(少數場次安排中英同步口譯,若有實際需求請另註明)。摘要可接受中/英文撰寫,惟以中文撰寫者,需於論文摘要審查接受後,自行翻譯成英文內容上傳。

徵稿時程
摘要投稿截止::5月31日
審查結果通知:7月中旬
報名開始:6月1日
註冊費早鳥優惠截止:8月31日
會議官網:http://pha2014.erenlai.com/
有任何問題,歡迎來信詢問:pha2014.tw@gmail.com
主辦:台灣太平洋研究學會http://pacific.erenlai.com

【活動報導】

# 文/鍾承育

圖書館的推廣活動旨在將圖書館的圖書資源介紹給館外的讀者,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是一個典藏原住民族圖書的專門機構,原圖中心的圖書館員也希望能透過館內外的推廣教學活動,一方面讓更多潛在的讀者認識本中心、介紹不同於其它圖書館的特色館藏,另一方面也教導讀者使用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因此今年我們以「社區」的概念規劃這類的推廣活動,希望能建立在地的讀者群,進一步提高本中心圖書資源的使用效益。更希望能透過閱讀原住民相關的圖書,讓一般讀者認識原住民的社會文化,打破既有的刻板印象。
原圖中心今年很榮幸能與永和社區大學「原住民文化社」的講師童信(排灣族,族名:Pukiringan‧Palivulung)與林文德(賽德克族,族名:Watan‧Nomin)兩位老師合作,在2014年2月24日社團開課的第一天,由本中心的圖書館員到社大的課堂上教學員認識與使用原圖中心的圖書資源,希望結合「原住民文化社」的課程,鼓勵學員至本中心閱讀豐富的原住民圖書。
......詳全文

# 文字、攝影/鍾承育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的族群史研究群於2014年2月25日邀請到臺北醫學大學醫學人文研究所所長林益仁副教授,至臺史所進行一場以「原住民族遷徙與生態政治:以泰雅族傳統領域的概念化為例」為題的專題演講,用跨領域的思維來理解原住民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林益仁老師由生態學開始談起,解釋該學門的歷史脈絡與分支,簡而言之,生態學是一門以系統性的方式來理解人或是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在知識系統的細分下,生態學也開始出現了如生態科學(ecological science)、形而上生態學(metaphysical ecology)、深層生態學(deep ecology)、文化生態學(cultural ecology)、與政治生態學(political ecology)等分支。接著林老師以美國環境運動為例,說明在政治生態學中,權力關係(power relation)如何斡旋(mediate)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荒野(wilderness)乃美國環境主義中的核心概念,將荒野定義為無人居住之地,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把原來就已經居住在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排除於國家公園或保育區之外。但美國環境史學家威廉.卡農(William Cronon)看見了白人環境主義者定義的荒野,乃是北美大陸原住民居住已久的土地, 因此解構荒野這樣的概念,更進一步去理解原住民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在美國原住民與白人兩個不同的族群之間,人對自然的理解,會因為其社會地位不同而有所差異。
......詳全文

# 紀錄/莎歷瓦勞.布朗

2014年3月11日,霧鹿國小本校、利稻分校師生來到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下簡稱原圖中心),本次參訪師生約25人,以中高年級為主。本次參訪由原圖中心館員鍾承育負責解說,以「圖書館的使用與利用教學」為重點,向小朋友們介紹原圖中心的館藏資源,並帶領小朋友們了解使用圖書館資源時所應具備素養,以及如何利用圖書館蒐集資料。而在講解過程中,可以發現小朋友們對霧鹿相關的影像或書籍特別感興趣,也有小朋友提議想看《霧鹿高八度》這部紀錄片。
如何利用圖書館檢索書籍的步驟講解完畢後,小朋友們成為四組,以「布農族的神話傳說」、「布農族的植物」、「布農族的影像」、「布農族的作家」四道題目,分組進行圖書檢索的練習。各組小朋友使用中心電腦進行檢索,並且到書架上找尋符合主題的書籍。透過這樣的活動,期盼這群高年級孩子,未來無論是因應課業需求或自身閱讀興趣,能了解如何利用圖書館的資源,並進一步接觸有關布農族的歷史文化、知識,甚至當代布農族作家的作品。而每一組的小朋友都成功的找到了符合主題的書籍,找尋「布農族作家」的這一組,還找到了沙力浪和乜寇兩位布農族作家的作品。
......詳全文

# 文字、攝影/鍾承育

繼排灣族大武山部落學校、阿美族Cilangasan部落學校,與卑南族花環部落學校之後,「泰雅族南湖大山學區部落學校」於3月15日在宜蘭縣南澳鄉武塔國小誕生了,原住民族的民族教育又邁向一個新的里程碑!部落學校乃民族教育的實踐,希望透過部落的觀點,在正規教育體制之外,為部落的青少年打造出學習傳統知識的環境,以復振族語與文化,建立原住民學生對部落的認同感。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在2012年推動「部落學校設立十年計畫」,希望在10年內成立30所部落學校。於是2012年成立了3所部落學校,次年6月原民會核定籌設「泰雅族南湖大山學區部落學校」,歷經數個月的籌備之後,原民會於今年1月核定部落學校設校,並於3月15日舉行揭牌儀式與開學典禮。當天的典禮由祈福儀式揭開序幕,部落耆老除去三石灶的舊灰並點起新火進行Qpzing(潔淨禮),接著在耆老的指引下,入學的新生在一一繞過三灶石之後,男生從耆老哈勇的手中接下象徵泰雅配刀的小刀,女生則接下象徵織布的捆線,從課程中開始傳承傳統的生活技能。在揭牌儀式中來自3種泰雅方言別的耆老吟唱古調,在一聲鳴槍之後和與會的長官一同揭牌,見證這原住民族教育史上歷史性的一刻。
......詳全文

【館藏導覽】
# 【圖書】愚人國

本書封面圖 #書名:愚人國
#作者:東年
#出版項:臺北市:聯合文學,2013
#ISBN:9789863230533
館藏連結

文/盧育嫺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家東年於2013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新作,同時推出的還有《城市微光》,二部作品分別描寫臺灣的過去與現代。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東年透露自己正在寫另一部談臺灣年輕世代的小說《長夜》(暫名),聽起來,這三部書頗有組構成「過去──現代──未來」臺灣三部曲的意味。臺灣文學史上已有多位重要作家,在自己筆耕生涯的豐收季,發表臺灣三部曲長篇鉅作,因此,東年退休後的積極筆耕,也將是一個可以期待的豐收吧!
《愚人國》這本小說有兩個主角,一位是作者的化身(我),另一位是作者暱稱為「海的小精靈」的康蒂卡.馬葩,她是一位在英國讀人類學博士班的新幾內亞年輕學者,為了完成西太平洋島嶼歷史發展與政經文化比較的論文,從南太平洋的家鄉來到臺灣做田野踏查。這位第一女主角具有多種族背景,除了新幾內亞原住民身份,她的父系祖先有德國混血,母系則多有英國混血。為了臺灣研究,康蒂卡.馬葩不僅學習中文普通話還學會閩南話,這讓她能更貼近臺灣庶民,同時還能隨興發揮閩南話三字經,無論是咒罵、讚美或各種誤用,康蒂卡.馬葩為讀者製造出各種戲謔笑點;再加上她與生俱來的通靈能力,以及想追溯身世之謎的企圖心……,作者的種種安排,不僅讓女主角巧妙展演多重隱喻象徵,也使《愚人國》除了講述臺灣歷史之外,更添引人入勝的戲劇效果。
go 館藏導覽

# 【圖書】西班牙人在臺灣(1626-1642)

本書封面圖 #書名:西班牙人在臺灣(1626-1642)
#作者:荷西.馬利亞.阿瓦列斯
#譯者:李毓中等
#出版項:南投市: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6.12(初版)
#ISBN:986007769X
館藏連結

文/廖偉辰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兩章,主要是以西班牙語系研究臺灣的第一本專著,摘錄西班牙神父荷西.馬西亞.阿瓦列斯(José María Alvarez)於1930年在西班牙巴塞隆那(Barcelona)出版之《詳盡的台灣史地》(Formosa、Geográfica e Históricamente Considerada),書中西班牙在臺灣北部展開統治、進行傳教和黯然離臺相關章節的譯本。並附有三篇對於早期北臺灣暨東臺灣原住民概況,及西班牙人在臺灣防禦情況,這些具有史料價值的文獻的翻譯。
本書的第一章是譯著者對本書的介紹,為了讓讀者能夠更清楚了解西班牙人如何越過太平洋最後來到亞洲的背景知識,撰寫一篇簡要的西班牙人如何到亞洲的介紹性文章。
在本書第二章第一個章節中,透過荷西.馬西亞.阿瓦列斯(José María Alvarez)筆下的描述,可以知道,西班牙早在1593年便有占領臺灣的計畫,但因為遇到暴風雨的襲擊而導致計畫延宕。之後,由於在東亞海域競逐的敵國荷蘭於1624年進入大員(今臺南安平),並開始展開對臺灣南部的統治,深感受到威脅的西班牙人,在道明教會教士巴特羅美.馬地涅斯(Bartolomé Martinez)的建議下,於1626年秘密的派遣遠征艦隊,並占領雞籠(今基隆市)一帶,並建築一個堡壘,名為聖.薩爾瓦多城(Fort San Salvador,今和平島),也展開了西班牙人在北臺灣的統治。
go 館藏導覽

# 【圖書】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

本書封面圖 # 書名: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
# 作者:林素珍、林春治、陳耀芳三人等合著
# 出版項:臺北市: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5
# ISBN:9860031142
館藏連結

文/翁稷安

[內容簡介]
每一件事件都該被視為重大,每一件苦難都該得到反省,這才是今人面對過去的正確態度。
林素珍、林春治、陳耀芳三人等合著,收錄於行政院原民會「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成果之一的《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七腳川事件》一書,便是極佳的範例。於二十世紀初發生臺灣東部七腳川事件,較不為世人所熟知,原因除了原住民長期處處發聲弱勢,相關歷史紀錄難以獲得留存與重視的普遍因素外,誠如該書緒論所言,多數人談及日本時期原住民的重大歷史事件,在認知上往往不自覺聯想反抗日本統治所引發的激烈衝突,忽視了另一種可能,即原住民的存在和帝國利益相抵觸時,為了有效完成帝國的統治和建設,對原住民勢力的清除。七腳件事件便屬於後者,這樣類型的事件,其重要並不亞於前者,它顯示了原住民部落在面對龐大且「進步」的國家體制時應對上的困境。無論日本政府或七腳川部落最初都維持著從清朝延續下來的合作模式,即日本政府採綏撫政策,給予七腳川部落一定程度自治空間,七腳川部落則協助日本政府在當地的勞役及秩序的維護,成為牽制太魯閣族的力量。然而這樣的合作模式,隨著對蕃地統治目的的改變,七腳川社由統治的助力變成阻力。在這樣的前提下,日本政府以七腳川社隘勇的糾紛為理由,進行強力掃蕩,反應出清朝的前近代國家統治模式,已經無法負荷現代國家治理的需要,七腳川社人成為了轉型過程中的犠牲者。
go 館藏導覽

# 【圖書】獵人們

本書封面圖 #書名:獵人們
#作者:朱天心
#出版項:新北市:印刻文學,2013
#ISBN:9789865933524
館藏連結

文/施藍波安


[內容簡介]
貓,一般大眾可能認為是獨立、感覺難以接近的小型動物,其實不然。在國家地理雜誌記錄片中的〈貓謎〉論述中,在醫療方面撫摸貓可降低人類血壓,並有治療自閉症人士的作用,若人對貓族加以的寵愛,牠們則會以獵捕鳥類或些小型物種的方式來報恩。
在《獵人們》內文中,我們能看到作者與貓的相處方式,以及貓與其他寵物交流的照片。內文中一隻叫納莉的母貓,既不跟其他貓相處,也無視於狗類,反而喜歡與超商主人所養的大黃兔子打鬧,有可能是大黃兔體形大於納莉,完全不管納莉在牠身邊跑跳,當大黃兔被關在籠子時,納莉則會跳上籠子上陪伴大黃兔,我想可能是雙方毛色或氣息相似認為是雙胞胎兄妹吧(大黃兔與納莉圖請參見本書)。
go 館藏導覽

【館藏消息】

#

【好站推介】
# The Native Women's Association of Canada (NWAC) 加拿大原住民婦女協會

網站快照 # 網站連結:http://www.nwac.ca/

整理/諸長瑾

加拿大原住民婦女協會(NWAC)的成立,以促進、提昇和推動第一民族和梅蒂斯族的婦女在其生活環境中,各種層面(如社會、經濟、文化以及政治上)的福祉為共同目標。從1974年以來,該協會做為一個代表全國原住民族婦女的組織,力求實踐全加拿大原住民族婦女的平等。為實現目標,該協會與聯合國和國際特赦組織等國際組織積極合作,希望終結對原住民婦女的歧視。
go 好站推介

# Rainforest Foundation US 熱帶雨林基金會(美國分會)

網站快照 # 網站連結:http://www.rainforestfoundation.org/

整理/諸長瑾

熱帶雨林基金會主張:保護土地、保護生命、保護地球。該基金會的使命是支持全球熱帶雨林區的原住民和傳統部落人民,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做到保護自己的環境和履行自己的權利。基金會美國分會的執行方式是與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原住民團體和地方基層組織有合作的關係,做到 (1) 確保他們擁有土地所有權 (2) 影響法律與政策來保護他們的資源 (3) 建立強有力且可持續的社群領導者。
go 好站推介

【原民快訊】
# 重要新聞回顧
# 近期推薦活動

發行單位: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版權所有 Email:ntutiprc@ntu.edu.tw
電話:(02)3366-3776 傳真:(02)3366-3770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