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第五十九期

::如果您的收信軟體不支援html格式的文件、或是您無法正常看到以下內容,請按此::

第五十九期2013.08.27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
中心首頁 | 我要訂閱 | 取消訂閱 | 各期目次 |
本期目次 Contents
【中心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好站推介】
【原民快訊】
【中心近期活動】

影片封面 # ◎上午場
片名:麥田少年
片長:10:00~11:21 (81分鐘)
艾德跟派迪從小一起長大,打從有記憶以來,他們便是彼此最要好的朋友,他們一起玩樂讀書、一起追同一個女孩,一起躺在艾德的父親擁有的麥田裡夢想著未來,唯一一點不同便是兩人的膚色:艾德是白人、農場主人瑞克的獨生子;而派迪則是黑皮膚的原住民、農場工人麥可的小孩。
隨著兩人年紀增長,原住民的人權意識抬頭,派迪的父親麥可決定向艾德父親爭奪薪資權益,白人移民與原住民間的衝突日增,兩名青年間的純真友誼,在社會意識激烈的衝突間面臨了巨大考驗。

影片封面 # ◎下午場
片名:霧鹿高八度
片長:14:00~15:15 (75分鐘)
霧鹿位在台東縣海端鄉,南橫公路標高八百的山區,為布農族人聚集的村落。霧鹿的布農族人意識到布農文化面臨日漸消失的問題,展開了保護與傳承文化的工作。在胡金娘老師和余錦虎先生的努力之下,在學校教授織布、音樂及母語、成立布音團,平日空閒時練習並接受其他單位邀請演唱。
帶著追蹤問題的心情而來,導演問起每個族人的想法,採訪的過程中出乎意料的,導演的心情開始動搖了……。

影片封面 瑞秋•卡森(Rachel Carson)於1962年出版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在美國引發了一股環境運動,該書被翻譯成多國語言,而其影響力也持續擴散至全球。這本書後來成為西方學院的經典作品,並掀起環境書寫與研究的風潮,不僅有作家開始從事以環境為主題的書寫,研究者陸續也對過去的作品從環境生態的角度重新詮釋,此外早期自然作家如梭羅的《湖濱散記》(Henry David Thoreau’s Walden)或是李奧帕德的《沙郡年記》(Aldo Leopold’s A Sand County Almanac)的作品也再度受到重視。但在這股風潮盛行之前,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早已透過口述傳統的方式,述說人與環境之間的故事。

......詳全文

時間:2013年8月5日至10月11日(展期延長至10月31日)
地點:臺北市羅斯福路4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原圖中心
主辦單位: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活動報導】

#
地點:國語日報大樓
時間:2013.08.24 15:00
撰文/攝影:鍾承育



繼《東谷沙飛傳奇》與《奶奶依布的豆子故事》之後,來自南投縣信義鄉望鄉部落的布農族作家乜寇‧索克魯曼的新作《Ina Bunun!布農青春》於7月出版,巴巴文化出版社於8月24日(週六)在臺北市國語日報一樓大廳舉辦了新書發表會。除了前來參加的讀者之外,當天的發表會也吸引了許多路過的民眾參與,同為原住民作家的里慕伊‧阿紀(泰雅族)、白芷‧牟固那那(鄒族)、利格拉樂‧阿(女烏) (排灣族) 、與沙力浪‧達凱斯茀萊藍(布農族)也都一同出席這場盛會。
......詳全文

#
地點:屏東縣長治鄉百合部落(重建村)
時間:2013.08.30
撰文/攝影:莎歷瓦勞.布朗



為落實原住民族地區圖書資訊之服務、分享原圖中心之豐富館藏,並拓展館藏徵集管道之多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下簡稱原圖中心)102年持續推動部落圖書贈送計畫。本次的贈書活動配合當地部落對圖書的需求,並以原住民相關之議題為優先,整理圖書送至原鄉部落。本年度之贈書活動與館外書展結合,贈送圖書在受贈單位進行為期兩週的書展後,將全數贈與該圖書館。本次的館外書展暨贈書活動的目的,是期盼能在原鄉部落族人的心中種下一顆喜愛閱讀的種子,透過圖書與知識的灌溉之下日漸茁壯成一棵大樹。此外,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加強原鄉部落與原圖中心兩者的交流,以增進雙方館藏資源廣度,並豐富原圖中心對於地方文史資料之徵集管道。本次捐贈的圖書內容,除了原圖中心挑選與原住民族主題有關之圖書外,還有台大前校長李嗣涔校長所捐贈的童書,共計有76冊。
......詳全文

【館藏導覽】
# 【圖書】《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

本書封面圖 #書名: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
#作者:黃應貴
#出版項:臺北市 : 三民,2008
#ISBN:9867892216
館藏連結

撰文/盧育嫺


[內容簡介]
一般讀者會受到人類學吸引,並產生探索人類學世界的興趣,其觸媒通常會是一些探險的、旅遊的、異文化觀察等的報導或影片。做為引領大眾進入人類學的啟蒙者,這些報導書寫或影片確實是發揮了社會教育的重要功能。筆者曾在大學時期偶然讀到胡台麗教授《媳婦入門》一書,當時驚訝地發現另外一種觀看世界、分析親屬,竟是這麼井然有序,又帶著深刻人情的理性方法,對人類學的閱讀興趣也就從此悄悄萌芽。
當然,人類學做為一門「最具人文色彩的科學」,不能只用報導文學的方式來閱讀它。當讀者不論任何機緣,而開啟對人類學的探索興趣之後,建議可以再搜尋更深入的閱讀憑藉,幫助自己釐清思考脈絡,規劃進一步的人類學閱讀地圖。這樣的閱讀策略,對於身處臺灣這種多元族群聚居地的你我,尤其是很需要。《反景入深林:人類學的觀照、理論與實踐》就是一本能夠打通思考盲點,值得讀者仔細推敲的有力閱讀憑藉。
go 館藏導覽

# 【圖書】《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

本書封面圖 #書名: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
#作者:奈吉爾‧巴利 Nigel Barley
#譯者:何穎怡
#出版項:臺北市 : 商周出版 : 城邦文化發行, 2002
#ISBN:9867892216
館藏連結

撰文/翁稷安


[內容簡介]
《天真的人類學家之重返多瓦悠蘭》(以下簡稱《重返》)為《天真的人類學家:小泥屋筆記》(以下簡稱《小泥屋》)一書的續作,原書出版於1986年,距前作有三年的時間。內容紀錄了作者重返非洲喀麥隆的多瓦悠人(Dowayo)部落的經歷。這次重返非洲部落,主要是得知當地要舉行割禮的消息,在作者對多瓦悠文化的研究中,割禮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各種儀式都是以割禮作為模仿的對象,是構成該族文化的重要核心。在上次的田野調查中,作者雖然收集了許多族人關於割禮的描述,但從來不曾親眼目睹,再加上多瓦悠族的割禮並非定期舉行的活動,錯過此次,不知下次是何時,促成了作者重返非洲。
go 館藏導覽

# 【圖書】《人嶼:文明與原始的島嶼探索》

本書封面圖 # 書名:人嶼 : 文明與原始的島嶼探索
# 作者:童貴珊等撰文/安培淂等攝影
# 出版項:臺北市:經典雜誌,2010
# ISBN:9789866292057
館藏連結

撰文/廖偉辰


[內容簡介]
臺灣是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對於世界各地的島國,或是位在島嶼上的地區,又有多少了解呢?本書作者群花了兩年的時間,挑選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島嶼地區,並作深度的採訪報導,終於完成這本以島嶼地區美麗與哀愁為主題的精緻著作。
讀完本書以後,可以深刻體認到,全球島嶼豐富多樣,自然生態絕色奇異,人文歷史百轉千折,像是開在海洋上的朵朵鮮艷花朵,引人駐足。但是,這些島嶼也面臨許許多多的問題,因氣候變遷所引發的問題,或者面對經濟和環保之間的拉鋸,其中,更有原住民族群生存和遭受不公平對待的歷史問題存在。本書展現了不同島嶼所面對各式各樣的情況,與臺灣近年來所面臨的問題相似甚或相同,因此,書中所提及之不同島嶼面臨之困境與挑戰值得我們借鏡與深思。 go 館藏導覽

# 【圖書】《利瑪竇行旅中國記》

本書封面圖 #書名:利玛窦行旅中国记
#作者:陈燮君主编 ; 上海博物馆编
#出版項:北京市 : 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ISBN:9787301100578
館藏連結

撰文/黎院竹


[內容簡介]
西元1583年首度踏上中國土地的耶穌會教士利瑪竇(Matteo Ricci)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絕世巨星,其光芒一直照耀著所有研究宗教史、文化史、中世紀歐洲史、明清史……的眾多學者們。四百年後的2010年,為了紀念這位奉獻生命於宗教而逝世於北京城的智者,北京大學邀請了多名學者為他撰寫七篇內容深入淺出的論文,主題包含中西哲學的交融、歐洲藝術、西方科學傳入中國、西人東來的交通足跡,以及天主教最初在中國如何奠基的歷史等等。探討利瑪竇背後代表的文化底蘊是如何刺激了明清之際的中國知識界,甚至如同埋下種子一般,在雍正禁教之後默默生長,直到清末啟發了時人對西學的嚮往,促使了清末西學發展。
go 館藏導覽

# 【音樂】《桑布伊同名專輯:dalan》

本書封面圖 #桑布伊同名專輯:dalan
#演唱者:桑布伊(盧皆興)
#唱片公司:風潮音樂
#發行日期:2012/11/06
館藏連結

撰文/瓦瓦


[內容簡介]
卑南族分布於台東縱谷南部,依起源分成:知本及南王兩大系統。來自知本系統的桑布伊,在年齡階層嚴格的會所制度下成長,每個年齡階段有著不同的任務,其中熟習舞蹈及歌唱是轉變成壯年的必修課程。通過傳統訓練,歌手桑布伊年紀輕輕就有著好歌喉,溫暖帶點滄桑的嗓音,總是能讓聽過的人難以忘懷。早期跟著「飛魚雲豹音樂工團」四處表演的他,如今終於發表個人首張作品《桑布伊同名專輯:Dalan》(2012)。
go 館藏導覽

【好站推介】
# Climate Change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氣候變遷偵測和資訊網絡(CCMIN)

網站快照 # 網站連結:http://ccmin.aippnet.org/

整理/諸長瑾

氣候變遷偵測和資訊網絡(CCMIN)是由參與亞洲原住民族協議(AIPP)的各個合作組織所建立的,凡跟原住民族有關的氣候變遷問題,不論是地方性層次、國際性層次或區域性層次,CCMIN都可作為資訊傳播與交流的管道。AIPP希望透過這個偵測和資訊網絡,能更加促進資訊的分享與取得,並有助於提升對原住民族和氣候變遷這個特殊議題的關注與認知。在各個合作組織的努力下,特別關注降低因為過度砍伐森林等因素所造成的廢氣排放(REDD)以及對氣候變遷的適應。
The AERC is a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into the culture,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 of Australian Indigenous peoples. Its staff and postgraduate students also work on numerous consulting projects for government and non-government agencies and organizations. And the Centre maintains a substantial collection of research material, including literature, images and sound recordings. The work undertaken here is nationally recognized as significant and helps support a stimulating research culture, which any student, researcher or other interested party is welcome to enquire about.
go 好站推介

# Aboriginal Environments Research Centre (AERC) at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原住民環境研究中心

網站快照 # 網站連結:http://www.aboriginalenvironments.com/

整理/諸長瑾
澳洲昆士蘭大學的原住民環境研究中心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和教學中心,研究澳洲原住民族的文化、環境和建築。該中心的工作人員和研究生同時也參與政府或是非政府機構和組織的許多計畫,並提供諮詢服務。該中心的館藏收藏許多研究資源,包括文獻、影像和錄音資料。由該中心執行中的計畫已被國家認同其重要性,並有助於支持和促進文化研究。該中心歡迎學生、研究人員或是其他有興趣的團體前來查詢研究資料。
The CCMIN was established by Asia Indigenous Peoples' Pact together with its partner organizations as a channel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and exchange at the local,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s on climate change issues relating to indigenous peoples. Through this monitoring and information network, AIPP hopes to facilitate greater sharing and access to information, and to contribute to awareness-raising and drawing of attention to the particular issues of indigenous peoples and climate change. This partnership endeavor pays special attention to Reducing Emission from De-forestation and Degradation (REDD) and Climate Change Adaptation.
go 好站推介

【原民快訊】
# 重要新聞回顧
# 近期推薦活動

發行單位: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版權所有 Email:ntutiprc@ntu.edu.tw
電話:(02)3366-3776 傳真:(02)3366-3770
地址:10617臺北市羅斯福路四段1號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