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如果您的收信軟體不支援html格式的文件、或是您無法正常看到以下內容,請按此::

第四十九期 2012.10.25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電子報
中心首頁 | 我要訂閱 | 取消訂閱 | 各期目次
本期目次 Contents
【中心近期活動】
【活動報導】
【館藏導覽】
【好站推介】
【原民快訊】
【中心近期活動】

放映日期:11/3、11/4、11/10、11/11、11/17、11/18、11/24、11/25
放映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大圖書館B1中庭廣場旁)

影片封面 # 很久 電影.音樂.劇-跨界紀實
播放時間:10:00~11:20(80分鐘)
2012年2月,國家音樂廳上演了一齣名為﹝很久沒有敬我了你﹞的電影音樂劇,故事是描述一個享譽國內外的指揮家─簡文彬,尋找他幼年原住民褓姆的故事。數百年來,卑南族的歌聲一直在台灣東部傳唱,直到﹝很久沒有敬我了你﹞音樂劇的出現,才讓原住民的歌聲第一次唱進國家音樂廳裡。﹝很久﹞將整個跨界組合的音樂劇製作過程完整記錄下來,讓大家再一次回到當時的氛圍裡,感受這齣音樂劇的得來不易。

影片封面 # 10+10
播放時間:14:00~15:55(115分鐘)
由金馬影展發起之《10+10》電影聯合創作計畫,號召台灣電影人大團結,共匯聚二十位台灣電影導演,每人分別拍攝五分鐘短片,以「台灣特有」為中心題旨,但不限形式與劇本內容,完全授權給每一位導演自由發揮、想像與創作。《10+10》意謂這二十位導演將拍攝出片長一百分鐘的電影,影展也期待這聚合一氣的影響力,激發出遠超過影片本身的龐大能量!
參與《10+10》的二十位台灣導演,堪為華語電影史上最夢幻的組合,除了號召領軍的台北金馬影展執行委員會主席侯孝賢導演,還包括王小棣、王童、朱延平、何蔚庭、吳念真、沈可尚、侯季然、張艾嘉、張作驥、陳玉勳、陳國富、陳駿霖、楊雅喆、鄭文堂、鄭有傑、蕭雅全、戴立忍、鍾孟宏以及魏德聖等。
這二十部「台灣特有」的短片,類型有溫馨、有純愛、有驚悚、有紀錄、有荒謬、有黑色喜劇、有社會寫實亦有魔幻想像,有舊日重現亦有當代現況,議題包涵了城鄉差距、時代變遷、自我嘲諷、校園暴力、家族情感、青春情懷、媒體力量、歷史回顧等等,全面觀照了台灣社會過去這百年來的變遷,也從中掏洗出歷史洪流裡不可或忘的記憶與情感。

活動海報 郭明正老師繼《真相.巴萊》一書後,為了讓《賽德克.巴萊》的觀眾與讀者,更深入了解賽德克族和霧社事件,有了最新力作《又見真相:賽德克族與霧社事件:66個問與答,面對面訪問霧社事件餘生遺族》
本書由遠流發行,2012/11正式問世,歡迎先至原圖中心參加發表會
時間:2012年10月30日(週二)
地點: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臺灣大學圖書館B1)


◎上午場次
10:00~12:00
賽德克.巴萊(第一集)及幕後花絮
◎下午場次
13:00~13:30 報到
13:30~13:40 致詞 臺大歷史系周婉窈教授
13:40~14:10 郭明正(Dakis Pawan)發表演說
14:10~14:30 與邱建堂(Takun Walis)對話
14:30~14:40 茶敍
14:40~15:30 互動及媒體詢答時間
15:30~16:00 合影及簽書

活動海報 詩人瓦歷斯‧諾幹說:「人人可寫詩。」。2011年,他以現代詩的語法,極簡的形式,創造出意境高妙、靈動自如的「二行詩」,除了出版詩集,他更在自己任教的學校,以創意教學法,讓小學生們個個都能寫出漂亮的二行詩。2012年,他巡迴臺灣各國小、國中、高中、公共圖書館、社區學習中心,將二行詩的寫作方法,教給上至八十歲,下至八歲的各地民眾。在極短的演講時間內,瓦歷斯神奇地激發出大家的想像力,多數人都能在課後寫出極佳的二行詩作品。這起「二行詩運動」在瓦歷斯‧諾幹的網站上迴響熱烈,許多受到他啟發的新手詩人們,紛紛將詩文創作分享到網站上。
《瓦歷斯‧諾幹2012:自由寫作的年代》記錄了瓦歷斯‧諾幹在2012年巡迴全臺各地演講的心得、他的閱讀體會、二行詩教學實況,以及與學生們互動的愉快過程。書中還收錄由瓦歷斯‧諾幹親自挑選,來自各地的優秀詩作。
原民會孫大川主委說,本書是老師瓦歷斯為學生與現代人創建的文學舞台,也是詩人瓦歷斯以筆為劍開闢的文學獵場。瓦歷斯‧諾幹則說這是一本與大家的共同創作。誠摯邀請您來參加新書發表會,相信您將從此發現自己的文學潛能,動筆寫下自己的美麗二行詩。
時間: 101年11月16日(星期五) 下午2:00~4:00
地點: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主講人:瓦歷斯‧諾幹 / 主持人:浦忠成 / 貴賓:向陽
報名網址:http://act.lib.ntu.edu.tw/act/show?id=410

活動海報 南島民族國際會議論壇自2002年起至今已邁入第九年。南島民族國際會議的舉辦乃是期待透過南島原住民族代表的對話,來促進建構南島語系/國家之間的互動網絡,除了提升社會大眾對於南島文化的瞭解,並且同時推動國際之間的文化聯繫,進而提升臺灣原住民的國際能見度與地位。
對南島民族而言,臺灣不僅是起站、交會點,也是建立友誼的驛站;而對台灣原住民而言,太平洋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心靈與文化認同的來源──它的寬廣、神祕以及渡越的體驗,亦能激發其對於傳統文化的重新認知、重新創造,並建立以自身文化為基礎的世界觀。在「群島之洋」的意象中,語言、音樂、文學、藝術與宗教的隱喻以及跨文化的共鳴在這裡將融為一體。
近年來,臺灣與太平洋南島文化的連結和異同性,透過人類學、考古學和語言學等不同領域的研究和調查,亦逐漸具體地呈現在世人面前。本次2012年的南島民族國際會議以「潮浪譜寫共鳴-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的心靈會遇與歷史記憶」為題,期盼藉由歷史記憶與藝術文化之不同敘事發聲的交響與共鳴,讓國內外參與者瞭解台灣原住民與南島民族在歷史、文化、藝術、心靈探索等各方面的關係與聯結,促進台灣原住民族與太平洋之南島族群之文化交流與合作,進而提升台灣在全球與太平洋國際社會的能見度與重要性。
時間:2012.11.27(星期二)、2012.11.28(星期三)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三樓國際會議廳(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
承辦單位:台灣太平洋研究學會
活動報名網址:http://www.erenlai.com/2012aus_con/index.php/tw/ckform

活動海報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博物館、行政院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管理局、屏東縣獅子鄉公所主辦之「遙吟e-nelja 榮耀vuvu─獅子鄉大龜文古文物返鄉特展」,精選臺博館典藏之28件排灣族大龜文社古文物,預定於101年10月5日起至102年3月30日止首次返回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展出。該展最特別之處在於所有展示說明均由臺博館指導獅子鄉策展團隊自行進行田野調查暨撰寫文案,以協助原住民族瞭解與發掘自身史實。
10月1日臺博館特別舉行古文物返鄉啟運記者會,展示包括「牡丹社事件蕃社歸順保護旗」、「大龜文社飾品盒」、及「男子無袖短衣」3件古文物,文化部文化資源司司長蕭宗煌、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副主委洪良全、立法委員簡東明、國立臺灣博物館館長陳濟民均親自出席致詞,屏東縣獅子鄉鄉長孔朝、大龜文兩大頭目盧正宗、林玉花、及文物原所有人後裔也與會分享文物返鄉心情,獅子鄉耆老並共同吟唱古謠,為古文物返鄉展出祈福。
指導單位:文化部、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博物館、行政院原住民族文化園區管理局、屏東縣獅子鄉公所、獅子鄉文物陳列館
展覽地點:屏東縣獅子鄉文物陳列館(屏東縣獅子鄉楓林二巷28號)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六上午9時至下午5時(週日、國定假日、每月15日清潔日休館)
......詳細活動資訊

活動海報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自二○○六年起營運至今,現有內容資源已相當豐富多元,各類資訊也多能即時更新,但為提供更加符合原住民族之需求,以及增進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使用者之便利性,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於二○一二年著手進行網站改版。
新版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保存了原版網站的基本架構,但在首頁的樣式上做了大幅的更新,將最新之原住民族相關新聞及各類活動消息等皆放置於一目了然之處,在左側提供活動小日曆,更便於使用者查詢各項訊息,並提供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新進館藏之訊息,讓使用者能夠及時瞭解中心新進圖書情形。
除此之外,新版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更透過與原住民電視台的合作,提供文字及影音新聞,更增添新聞之豐富度。並且也採納使用者所提供之意見,在各項活動消息、學習資訊、社會福利、就業資訊及獎學金資訊等項目皆新增社群網站分享鍵,便於使用者分享相關訊息,進而增進各類訊息曝光度。
在原住民族相關介紹的項目上,除將行政區調整為新制外,更將歲時祭儀年表及十四族節慶日曆整合納入,各族祭儀訊息之十四族節慶日曆也提供嵌入碼,供使用者進行分享或嵌入自己的行事曆中,隨時掌握各族祭儀活動訊息。
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即將於十一月進行改版,屆時歡迎各位讀者使用,並歡迎提供您的使用心得及意見,讓臺灣原住民族資訊資源網能夠提供更適切的訊息與服務!

【活動報導】
黃應貴教授《「文明」之路》新書發表會活動報導

活動照片撰文/楊筑鈞
集黃應貴老師布農族研究大成的作品《「文明」之路》新書發表會,於101年10月18日在臺大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許多人類學、民族學及歷史學領域學者及臺大人類學系眾多師生皆蒞臨會場參與此一盛宴。
活動由臺大人類學系林瑋嬪副教授主持,林瑋嬪副教授當年在臺大人類學系就讀時即為黃應貴教授之學生,她以幽默風趣的口吻,與大家分享修習黃應貴教授課程時的一些軼事,也提到透過黃應貴教授田野訪談的資料,讓有志於人類學、民族學的後進們,在從事田野工作時,能夠藉此隨時檢視自身的田野訪談是否有所缺漏,幫助自己在田野工作中進行更加周詳的研究。
臺大歷史系教授兼文學院院長陳弱水也蒞臨現場致詞,並以身為黃應貴教授十多年鄰居的身分,談起黃應貴教授樸實認真的生活態度,也讚許黃應貴教授在研究上不避諱個人的關心和體會,將自身融入其田野之中,實踐了「我就是田野的一部分」。
......詳全文

「原緣不絕:數位典藏、在地參與永續發展」原住民族數位典藏學術研討會活動報導(上)

活動照片撰文/賴世敏
此次研討會是由本中心與臺大新聞所原住民族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合作共同舉辦的,主題乃是圍繞在對於臺灣原住民日漸凋零的許多珍貴文化傳統及史料記錄,如何以數位化的方式進行保存,使之得以流傳後世,做為後世重新建置原住民傳統文化架構的研討會議。
首先,由臺大圖書館陳雪華館長發表致詞。陳館長除介紹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以下簡稱「本中心」或「原圖中心」)在臺灣原住民各類傳統資料及史料文獻的保存工作方面不遺餘力之外,也表示此次有幸得與新聞所的原住民族傳播與文化研究中心(以下簡稱「原傳中心」)合作舉辦原住民文化的永續與傳播方面的研討活動,甚感欣喜。接著,由現任原傳中心主任洪貞玲洪老師致詞,她說她個人一直以來就很關心原住民的文化傳承,這次有幸代表原傳中心歡迎大家蒞臨會場,也很開心有機會能與原圖中心合作舉辦此次的研討會,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支持。由於原住民文化基金會洪清一洪董事長公忙不克出席,接下來就由副董事長張錦華老師代表致詞。張副董事長除了介紹自己張董事長代理的身份外,也以原圖中心諮委及原傳中心教授的身份表達自己對弱勢文化社會的關懷之意。緊接者,羅副校長今天特別撥冗前來參加本次的研討會,羅副校長提到臺灣大學過去十年參與國科會所推動的數位典藏計劃時,都相當的努力,如今該計劃即將告一段落,接下來則是要開始推動相關的加值計劃。羅副校長除了佳許本中心等相關原住民研究單位對典藏臺灣原住民相關資料所付出的努力,也期師生們能朝永續發展方向前進,並進而將這些資料進行活化及推廣。
......詳全文

「原緣不絕:數位典藏、在地參與永續發展」原住民族數位典藏學術研討會活動報導(下)

活動海報撰文/黃政
本次研討會下午場的議題為「公民參與數位典藏」,共分兩場次,分別為“部落文化與記憶”以及“災難與社會變遷”。
第一場次由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羅世宏擔任主持人。主持人首先介紹場次一的第一篇報告“與在地知識互動:蘭嶼文物與生態影像數位典藏經驗”的兩位報告人,第一位是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郭良文教授,第二位是蘭嶼山海文化保育協會理事長王桂清先生。郭老師的團隊過去將近七八年來,長期在蘭嶼當地從事調查,且和當地很多重要的機構、個人合作從事當地媒體、文物、生態、影像相關的數位典藏,也獲得非常多成果,國科會也將這計畫當成典範來看待,首先便由郭教授對「蘭嶼文物與生態影像數位典藏計畫」做報告。郭教授表示,「蘭嶼文物與生態影像數位典藏計畫」的源起主要奠基於「蘭嶼原住民媒體資料庫建置與數位典藏計畫」與「達悟歌謠與庶民文化數位典藏計畫」期間,團隊成員與部份當地族人建立起良好的友誼及互信,促使團隊持續與當地人合作數位典藏與出版的相關工作,在前兩項計畫之初,團隊主要是和蘭恩文教基金會合作,後來才慢慢的與當地文史工作者聯繫,更在「達悟歌謠與庶民文化數位典藏計畫」時,出版了《雅美族歌謠:古謠》、《雅美族歌謠:情歌與拍手歌》兩書,並在今年國家出版獎獲得佳作。
......詳全文

「歷史重現‧文獻起帆──原住民文獻工作的重整與政策」孫大川主委演講記錄

活動照片整理/盧育嫺
第三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論壇,於101年10月20-21日於臺北國際藝術村舉行,論壇邀請十多位原住民族與漢族作家,就原住民文學、文獻、歌謠、翻譯、媒體傳播、社會議題…等等議題進行多方對話。原民會主委孫大川先生,一如往例,在論壇開幕首日,進行第一場演講,講題是「歷史重現‧文獻起帆──原住民文獻工作的重整與政策」。
公職之外,孫大川仍擔任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教授,他在原住民文學評論上的影響力,更加動見觀瞻。數十年來,他親身參與並見證臺灣文學建構歷程中,原住民文學從「不被看見」到現今成為「熱門顯學」的蓽路藍縷。如今,孫大川將他強烈的文化使命感慢慢轉向「原住民文獻重整」工程,他認為文獻重整,就是為了原住民文學及文化的永續;就像孔夫子將三朝史料重整編註,成為流傳至今的《詩經》、《春秋》、《易經》…一樣,他述而不作,卻為中國人留下千年享用不盡的文學素材與文化沃壤。
論起這個思考脈絡,孫大川從早期原民文學與社會運動密切結合的七○年代開始談起。原民文學最初是為解決政治問題而生,當時,許多原住民青年,從不斷的熱血抗爭中開始凝聚屬於原住民自己的「族群意識」,紛紛在《夏潮》、《台灣政論》…等左派雜誌發聲,並開辦自己的雜誌如:《高山青》、《山外山》、《原報》、《獵人文化》…等,當時崛起的原住民作家如:莫那能《美麗的稻穗》(1989)、拓拔斯‧塔瑪匹瑪《最後的獵人》(1986)等都極具代表性。
......詳全文

101年第三屆臺灣原住民族文學獎暨文學營與文學論壇─文學營(完)

活動照片撰文/江冠瑩
身為卑南族的孫大川推動原住民文化、文學不遺餘力,民國八十年第一本著作「久久酒一次」出版,寫的是民國七十七年至七十九年的台灣,當時正逢政治情勢上的轉折,感於當時的情勢,他撰此書欲引發族人的危機感,內容雖有部分敏感,但在當時仍引起原住民不少迴響。之後於民國八十二年創立山海文化雜誌社並發行山海文化雙月刊,開始推動原住民文學等相關藝文活動,當時就開始舉辦原住民文學獎。在民國九十二年由印刻出版了一套「台灣原住民族漢語文學詩歌選集」,其時原住民族的重要性也在當時逐漸有提升的趨勢,學術界的部分除了逐漸有大專院校設立與原住民相關的課程,尤以國立東華大學於民國九十年首創原住民族學院。陸陸續續的,孫大川在其諸多著作中不時的提到原住民文學的可能性,時至今日,在文學營的這堂課中,孫大川對於原住民文學的過去與現在,會給學員們甚麼樣的啟發呢?
孫大川先從較為心靈層面的角度談原住民的樂舞,他說以前的人有自我療癒的能力,可是現代的人心裡憂鬱。他以流行歌手周杰倫的歌與部落老人家所吟唱的歌做對照,其實,歌的背後都有其故事,就像族人吟唱的時候,歌的內容或許是安慰自己、家人、關於感情的抒發等等。他並回憶到在部落常會看到老人家聚在樹下一起吟唱,或許是懷念誰或是懷念過去,常常吟唱的流淚了,但也從中得到安慰與解放。然而這些是否就像山林土地的開挖,也將流失呢?
......詳全文

原舞者2012年度製作『風起雲湧─七腳川事件紀念演出』

活動照片撰文/江冠瑩
曾因為田野調查的關係到過七腳川部落,所以對七腳川這個名稱並不陌生,然而對於七腳川事件卻沒有真正的深入了解過。於是當知道對於原住民傳統樂舞文化傳承與推廣甚為用心的原舞者即將展演此齣劇碼時,立刻邀約朋友一同觀賞。
此次演出除了將七腳川事件以樂舞方式呈現,最主要的是透過樂舞表達七腳川族人雖因事件發生之後被日人強制遷往他處,甚至隱藏身分寄人籬下,被限制不允許回到祖居地的心境以及對於自己族群的認同感始終掛在心上。
每次觀賞原舞者的演出總令我感到震撼不已。原舞者對每一齣演出都會對該劇的歷史加以考證,親自到部落中訪問耆老,到當地勘查地形,對舞台的設計也是很用心的擺設道具。舞碼的編排更是有其獨特之處,表現描述族人遭受日警鎮壓以及族人逃亡時利用燈光營造的效果,再加上演員到位的表現,實在令人感到熱淚盈眶。在描述事件過後族人被徵召修築鐵路,將族人渴望溫飽以及日本人仗勢欺人的劇碼演的非常生動。
......詳全文

第三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活動報導

活動照片撰文/江冠瑩
這一場研討會是嚴肅的,當中諸多可供探討的除了文化差異之外,機制之認定與人民合法權益等,實例之分享,會中安排多位具法律背景與談人,令人極為期待在這樣的一場研討會我將獲得甚麼樣的收穫呢?
本屆原住民族傳統習慣規範與國家法制研討會更深入探討原住民族之「習慣法」與「國家法制」之間相互有疑義之處,首先由擔任臺灣大學法律學院特聘教授與社團法人台灣法學會理事長的王泰升進行專題演講。
根據文獻記載來看,荷蘭人在治理臺灣原住民族時仍然會參考原住民族本身的法律傳統。荷蘭政權之後的鄭成功鄭氏政權則始有民與番觀念之出現,但由於鄭氏政權在臺灣的目標是作為反清復明的暫時基地,所以原住民此時所受到的外來政權統治仍不致於干擾本身的生活太多。主要的差異是從清朝統治開始,原來的鄭氏政權在對原住民的統治主要區分為兩類:(1)受統治但允許自治;(2)不受統治。而清朝延續鄭氏政權的概念治理原住民,此時對於漢人與原住民的區隔分為「民」(漢人)、「熟番」(平埔族)、「生番」(高山原住民族),而歸為「熟番」的平埔族則漸漸因為受清朝之統治而使本身生活習慣法失去。
......詳全文

【館藏導覽】
# 暴雨後,看見彩虹

本書封面圖 本書封面圖 書名:暴雨後,看見彩虹 : 莫拉克災後的幸福再發現
# 作者:王雅湘[等]撰文
# 出版項:臺北市 : 新自然主義, 2012[民101]
# ISBN:9789576966996
館藏連結

整理/曾詩穎
[內容簡介]
三年前的莫拉克颱風,留下難以恢復的殘破家園,在各界關心支援之下,大家擦乾眼淚,靠自己的雙手,與彼此的緊密合作,讓每一畦新生的土地再度開出美麗花朵,編織成感動的彩虹,共享重新發現的幸福,更加珍惜得來不易的一切。
本書介紹了旗山、杉林、小林、甲仙、那瑪夏、六龜、桃源、茂林等受莫拉克風災重創的地區,在莫拉克之後,大家齊心協力從新出發,為珍愛的家園重新定位,打造屬於居民的新天地。
在莫拉克風災中發揮救援、短期安置就學功能,也是重建區中復原最快,最展現社區營造精神的城鎮。旗山社大投身社區重建,整合關懷弱勢人力與資源,善用廢棄校舍,關注獨特產業,讓知識平台成為救援與重建平台,知識服務了農村,農村深化了學習。
香蕉是台灣社會最熟悉親切的水果,旗山正是昔日香蕉王國的代表,許多人對旗山有一份特別的感情。旗山以文化再造香蕉新樂園,利用旗山老街累積文化導覽資源,促成老街假日徒步區的形成。旗山生活文化園區則是利用列為市定口蹟的舊鼓山國小,結合在地社團、文史工作者,共同推動旗山慢活風氣,懷舊教室、資訊館、生活館、文化館等等,充滿悠閒的氣氛與濃厚的人文氣息。風災過後,地方更積極結合文創產品的開發,突顯旗山的在地特色,加深旗山意象。 ...... go 圖書導覽

# 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本書封面圖 本書封面圖 書名:千千岩助太郎台灣高砂族住家調查測繪手稿全集 / [千々岩助太郎繪]
# 主要作者: 千千岩, 助太郎;
# 次要作者: 黃志弘, 楊詩弘主編
# 出版項:臺北市 : 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2012
# ISBN:9789860173673 (平裝 : 套)
館藏連結

文/賴世敏
[內容簡介]
建築家千千岩助太郎是台灣日治時期高砂族原住民住屋的研究先驅,曾擔任台北工業學校代理校長,也就是現今的台北科技大學,在台期間,因熱愛登山,期間曾加入「臺灣山岳會」。在這段時期的登山體驗中,千千岩教授有鑑於殖民政府理蕃政策的推行,導致原住民舊有風俗習慣逐年轉變、傳統住屋形式急速消失,因而投身原住民傳統住屋之踏查測繪(1935-1944),使得許多原住民日治時期當年的住屋構造,得以很清楚完整的記錄下來,對於後世想了解早年原住民住家結構風貌的吾輩,提供了相當珍貴及詳實的史料,可謂供獻卓著。
千千岩教授自1935年起至1944年歷時十年,總共進行了17次測繪踏查活動,其測繪稿之記錄採用手繪稿與照片寫真相互搭配的方式呈現。在手繪稿中,包含了原住民住屋之平、立、剖面手繪圖,以及記錄了原住民的生活器物及建築內部的使用情形,特別是還列出了建築結構上各個細部組件的漢、原(日文或英文拼音)對照表,為日後的原住民子孫及研究者提供了一個可以直接檢索的重要參考依據。在照片寫真紀錄方面則依建築物內部、外部及聚落形式,配合不同角度拍攝進行記錄。除此之外,相關的資料還包含了日治時期史料地圖及部族踏查記錄史料。 ...... go 圖書導覽

# 最後的拉比勇 : 玉山地區施武郡群史篇

本書封面圖 # 書名:最後的拉比勇 : 玉山地區施武郡群史篇
# 作者:徐如林, 楊南郡著
# 出版項:南投縣水里鄉 : 玉山國家公園, 民96[2007]
# ISBN: 9789860123265
館藏連結

文/廖偉辰
[內容簡介]

本書討論的是日治時期原住民抗日事件之一的「大分事件」,作者楊南郡博士和徐如林女士,是在玉山國家公園與林務局委託調查古道時,意外地的發現相較於「霧社事件」,此一歷時長達十八年的歷史事件,卻為人們所忽略,也無人撰寫書籍來重建這段歷史;於是在蒐集史料和進行人物訪談後,作者決定撰寫此書,以便讓更多人來認識這一段歷史。
閱讀本書時,並不會有閱讀學術書的枯燥乏味感,作者巧妙的將史料與訪談紀錄,以文學的想像來書寫出來,也因為這樣,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不在是枯燥乏味的流水帳的編年排列,而是活靈活現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但也因為使用文學的筆法,無可避免會加上文學的想像,可能被質疑失去真實,但是,號稱真實的歷史與虛構的文學之間,本來就有自由的空間,可讓人自由揮灑,否則小說三國演義也就不會如此吸引人而傳誦千古,歷史劇雍正王朝也就不會那樣子吸引人觀看,因為可滿足人們對於歷史的想像。 ...... go 圖書導覽

# 小的臺灣史

本書封面圖 # 書名:小的臺灣史
# 作者:戴寶村策畫;蔡承豪、李進憶、陳慧先、莊勝全撰文
# 出版項:臺北市:玉山社,2012/09/06
# ISBN:9789862940334
館藏連結

文/阮紹薇
[內容簡介]

話說1773年隨著父親自漳州府移墾臺灣的林爽文,以一介升斗小民,在1786年(乾隆51年)因緣際會加入天地會後,被會眾擁立,豎旗抗官,並在短期內組織三萬兵力,從彰化一路向北拿下新竹的竹塹城,再往南攻打諸羅等地。
所謂「官逼民反」,讓各地官治紛紛陷落,迫使清廷不斷從中國徵調精銳兵力,派兵四萬,花了一年四個月,終於在1788年生擒林爽文,結束這場臺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其中諸羅城被圍攻歷時十月之久,城內人民協助清軍守城有功,乾隆皇市有感於「嘉其死守城池之忠義」,下詔將「諸羅」改名為「嘉義」。)
一干人犯在解送北京途中,留下不少「小的供詞」,其中32歲的主角林爽文供出了當年是如何拜盟起會,最後變成起事盟主的過程。起因居然是受到兄弟分家牽累,為躲避官府,一開始還被家長「藏匿山內,不許出來」,後來被好友林柈逼迫才加入抗官,「不得已才跟他到了彰化,攻破縣城。眾人要我去攻諸羅…..眾人推我做大哥,隨即去圍府城…..眾人因我做人有些義氣,又要我做盟主,再三推辭,他們不肯,只得依允……」,彷彿一切都是情非得已。 ...... go 圖書導覽

# 蘭嶼下起芋頭雨

本書封面圖 # 書名:蘭嶼下起芋頭雨─Iris的換工旅行手繪日記
# 作者:張瓊文
# 出版項:麥田出版社,2010年6月
# ISBN:9789861736532
館藏連結

文/盧育嫺
[內容簡介]

閱讀蘭嶼有千百種選擇:可以讀文學家夏曼‧藍波安、可以讀藝術家顏水龍、可以讀人類學家鹿野忠雄…,這些智者的作品都是經過千錘百鍊的經典。但是對於年輕的你,沒去過蘭嶼,卻對蘭嶼有朦朧嚮往的你,推薦你,請先來看圖文創作家Iris的《蘭嶼下起芋頭雨》吧!把它當做認識蘭嶼的第一本書,你會對這個藍色太平洋中的潔白小島,島上達悟族人的智慧與傳統,有進一步的認識與感動。如果你去過蘭嶼,是標準的「蘭嶼粉絲」,更應該來看《蘭嶼下起芋頭雨》,書中數十幅細膩的粉彩畫作,必定能溫柔慰藉你心中不時發作的「蘭嶼癮」。
生性害羞的作者Iris(張瓊文)在2008-2009年間兩次造訪蘭嶼,她坦承自己在在拜訪飛魚的國度之前,對蘭嶼的印象還膚淺地停留在「頭戴銀盔、身穿丁字褲」的神秘想像中。在第一次的旅行,加第二次的一個月義工生活之後,她以《蘭嶼下起芋頭雨》一書,展現自己對這個迷人小島的深度體會,她靦腆又誠實地告白:「我的心已經牢牢黏在蘭嶼這塊土地上了。」
本書是從Iris擔任蘭嶼的蘭恩幼稚園幼幼班褓姆揭開序幕。淘氣又美麗的蘭嶼娃娃們,初見到陌生小老師,表現得既調皮又冷淡,讓Iris很挫折,等到小朋友們發現Iris很會畫畫,好奇心立刻被勾引出來 ─ 娃娃們天天圍著她,看她畫也畫給她看,Iris很快成了最幸福的”磁鐵人”,身邊隨時黏著一群美麗的小天使。 ...... go 圖書導覽

# e-Research:學術圖書館創新服務

本書封面圖 # 書名:e-Research:學術圖書館創新服務
# 作者:陳雪華、 陳光華編著
# 出版項:國立臺灣大學, 2012
# ISBN:9789860330700
館藏連結

文/吳宜靜
[內容簡介]

學術圖書館的使命是創造、傳播和保存知識,據以開展各項創新服務。近年來e-Research的發展,促使學術圖書館重新思考本身的定位和角色。
本書探討學術圖書館推動e-Research的策略:在環境面,需瞭解各國e-Research發展趨勢與資料管理政策,分析外部環境的時勢變化;在社群面,應探究圖書館任務、館員角色的轉變以及研究者使用需求,以作為學術社群的研究夥伴;在技術面,以詮釋資料和系統平台為基礎,致力於資料的適切描述與有效揭露,以利公開和再使用,促進研究的合作與創新。 ...... go 圖書導覽

【好站推介】
#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澳洲國家檔案部門

網站快照 澳洲國家檔案部門是澳洲回憶錄的最佳代表,它收集和保存澳洲政府的紀錄,那些紀錄足以反映澳洲的歷史與身份。從該部門的收藏中可追尋出歷史事件與決議,也可從其中看到澳洲國家的形成與澳洲人民生活的形成。歡迎讀者為增進學習而以上網方式或親自蒞臨該部門來瀏覽收藏資料。此外,在澳洲歷史的保存上,為督促澳洲政府與各部門辦事有效率以及對人民負責,國家檔案部門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The National Archives of Australia can best be described as the memory of our nation – collecting and preserving Australian Government records that reflect our history and identity. Our collection traces events and decisions that have shaped the nation and the lives of Australians. Visitors are welcome to explore our collection, online or in person, to learn more. As well as preserving our history, the National Archives plays a key role in helping to ensure the Australian Government and its departments are effective and accountable to the people.
http://www.naa.gov.au/

# Indigenous Peoples Issues & Resources原住民族論壇與資源

網站快照 原住民族論壇與資源,致力於提供信息,新聞,文章,視頻,和資源給關注的人們,以及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該組織了解他們的行動影響到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 – 無論是引水計畫,水力發電等能源項目,或是有關軍事化,全球以及國際間的大事記,天然資源的合併使用,或是類似的種種項目,所有的後果都會史前無例的衝擊到全球的原住民族。
Indigenous Peoples Issues & Resources is dedicated to providing information, news, articles, videos, and resources for those concerned about, and for, indigenous peoples around the world. We recognize that our actions effect indigenous peoples in all parts of the world - the consequences of water diversion and hydroelectric energy projects, militarization, global and national events, consolid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 access, and the like are all having an unprecedented impact on the world's indigenous peoples.
http://indigenouspeoplesissues.com/

【原民快訊】
# 重要新聞回顧
# 近期推薦活動

發行單位: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版權所有 Email:ntutiprc@ntu.edu.tw
電話:3366-3776 傳真:3366-3770 地址:臺北市10617羅斯福路四段1號 臺灣大學圖書館北側廣場地面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