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閱/取消訂閱|歷史回顧 | 第38期電子報 2009.11.26 | ||||||||||||||||||||||||||||||||||||||||||||||||||||||||||||||||||||||
如何在第一時間呈現個人的關鍵特色,得到企業主管的青睞,爭取到面試的機會! 臺大職涯中心和TutorABC幫助臺大學生掌握面試中展現問題應對的技巧,能完全展現個人強項及優點,獲致面試的最好成績。 主辦單位:臺灣大學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Tutor ABC、麥奇數位股份有限公司 主題:讓英文面試變輕鬆(本場將請教學中心支援全程錄製影帶)
模擬面試,將由教學中心全程錄影,放在學校演講網及職涯中心網頁供瀏覽 主講者:麥奇數位股份有限公司(Tutor ABC)副總經理謝爾蓋(Sergey Redkin) 報名:請於11月18-25日前至「臺大活動報名系統」報名,https://info2.ntu.edu.tw/register/flex/main.html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95年我國服務業的產值已達2655億美元,占GDP的73.4%,是國內最重要的產業,近年來台灣就業市場亦已明顯轉為以服務業為大宗。阿瘦實業公司從傳統產業轉型為精緻鞋業的連鎖王國,並積極跨足國際市場,此次與臺灣大學合作推動「職場體驗營」,將以其成功的企劃行銷及服務業經營管理的寶貴經驗與臺大同學分享,協助同學於在校期間觀摩及體驗職場的實際運作狀況,提升就業適應力。 ♦ 時間:98年11月29(星期日)、30(星期一) ♦ 地點:臺灣大學第一會議室(11/29)、阿瘦實業公司總部(11/30) ♦ 活動內容: ♦ 注意事項: 你想出國深造嗎? 本中心規劃一系列職涯講座,讓本校所有同學於在校時期即能學習就業所需具備的各項能力,以提昇就業力技能,加強就業能力,在畢業後找到適才適性的工作。12月舉辦的講座共有四場,詳細的內容請參考職涯中心網頁http://career.ntu.edu.tw。欲參加講座可至下列網址預約報名https://info2.ntu.edu.tw/register/flex/main.html。 -------------------------------------------------------- 場次一:中國工作、全球視野 -------------------------------------------------------- 場次二:勇往”職”前 贏在未來 (講題暫定) -------------------------------------------------------- 場次三:如何在國際化的社會中求生 -------------------------------------------------------- 場次四:企劃能力大補丸 歡迎先上myNTU 活動報名系統,事先報名者可先入場。 面對金融海嘯、及景氣蕭條的就業市場,如何在眾多的求職履歷中,突顯個人的特質及優勢,以獲得面試機會?本中心邀請企業HR主管及資深人員到校提供諮詢服務,個別指導履歷寫作及面試技巧,讓你踏出成功就業的第一步,機會非常難得的,有就業需求的同學,不可錯過! 本學期目前還有美商國家儀器、HP惠普、經緯智庫、明泰科技、圓剛科技等企業顧問提供諮詢,欲參加者請先上活動網頁查詢時段、填寫履歷表並進行預約。http://career.ntu.edu.tw/service/ 職涯中心從98年9月開始推行職涯性向測驗並提供諮詢,同學可以選擇個別或團體報名職涯性向測驗,測驗是採用成人生涯興趣量表,時間約需20~30分鐘,並將於測驗結束後提供諮詢,協助同學了解測驗結果,歡迎同學踴躍報名參加!! ◎詳情及活動報名辦法可至職涯中心網頁http://career.ntu.edu.tw/查詢。 〈行行出狀元〉氣象人的鐵道物語──師大地理系洪致文教授專訪
採訪/撰寫 張丹羿 學歷 1993年國立台灣大學大氣科學系畢業1999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大氣科學碩士 2003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大氣科學系博士 經歷
著作
台大大氣科學系畢業,目前在師大地理系教授氣候相關課程的洪致文助理教授,他上學期開一門精采的「鐵道與觀光」課,透露了他另一個為人熟知的身分──台大火車社創社元老、編輯過「鐵道情報」、出版十餘本專書的專業級鐵道迷。 從玩家成達人,鐵道時光不只是從甲地到乙地的千里迢遞,而滿載了無數和童年記憶同樣美好的故事與風景。聽聽洪致文如何在氣象與鐵道世界中漫遊天上人間,而這兩種南轅北轍的興趣如何協奏成動人的生命樂曲。 就是好玩,栽進鐵道世界理所當然 「不只火車啊,我也喜歡坐飛機,一噸以上的就好,巴士也行。」細數讓洪致文對火車著迷的理由,太多了:從小喜歡火車的父親就帶著他搭車,在洪致文眼中,火車不只是交通運輸工具,它對風土文化與地方發展的影響,更值得細細探索。從五歲開始收集車票,小小年紀哪想得到用車票寫日記,也不曾預知硬票數十年後將被電腦印刷取代而顯得彌足可貴。車票是他的玩具,就像每個小男孩都該擁有的一疊尪仔標,擁有剛剛好的尺寸、厚厚的材質、精細的圖案,適合被摩弄、堆疊、以各種規則重新排列。每次月考完的娛樂是把坐了好多趟車撿來的數千車票一張張擺開,這次依日期、下次依迄站、甚至統計每月蒐集張數。排車票是百玩不膩的遊戲,也成為與父親頻繁搭車的動機;與火車的不解之緣始於玩心,這大約解釋洪致文如何持久的從鐵道世界中發掘出樂趣吧。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為何走入氣象,答案簡單明瞭:喜歡看雲。身為一個地球人,看衛星雲圖不也同時看著自己生長的星球。洪致文國小把國語日報上颱風路徑圖剪下收藏,因為覺得「氣象很好玩」。從童年的收集嗜好,到成為氣象專家、火車達人的今日,洪致文仍簡單地以「有趣、好玩」概括自己與這兩種南轅北轍領域的關係,不離以喜愛與樂趣為出發點的純粹初衷。 在興趣中的一切投入都顯得自然而可愛,離勤奮努力等美德姿態較遠,而有種隨緣的自在。國三時為了看懂日人朋友送他的日本鐵道雜誌,學起了日文。在電影中發現火車身影,驚豔於它夾帶的時空氛圍而研究火車電影,理出心得。對火車的喜愛引領著洪致文以各種鑰匙開啟大門,開發出不同風景。 台大總圖遊樂場 很難想像,在市面上鐵道專書與參考資料都十分稀少的1992年,竟誕生了被許多鐵道迷奉為聖經的「台灣鐵道傳奇」,作者洪致文如何搜羅資料、如何自行在駁雜的記載中理出頭緒?幸而有總圖這座寶庫,提供了許多珍貴史料,但台大學子都知道怎麼在裡頭挖寶嗎? 從大一開始泡圖書館,笑言只是因為課表太多空堂,只好往總圖消磨。洪致文發展出他的玩法:對歷史文化類感興趣,沿著書架東摸摸西摸摸,內容翻過心裡有底,經手無數雜學旁收的書籍,終於有天需要一條冷僻的資料時,靈感便隱約浮現,知道往哪本書上去找。這樣遊戲般摸出來的手感是難以言傳的絕活,而今日總圖又將引導出怎樣的玩法?在台灣研究還未成為顯學的時代,年輕洪致文曾隨手翻閱過的珍貴史料如今已進特藏室;有了數位典藏、關鍵字搜尋,學生不必苦苦在腦中內建館藏地圖,但也因此習慣隔著一層電腦螢幕的尋書方式,犧牲了體切認識每本材料的廣博培養。搜尋引擎加快了速度,但不見得拉近書與人的距離。 有趣的是,當時以類似方法玩總圖的不只洪致文一個,好幾次藏好的書被借走,使他發現同好的存在,即《省道台一線的故事》的作者黃智偉,再加上圖書館系的鄭銘彰,遂創台大鐵道暨火車研習社。 鐵道迷的世界 台大火車社取社名頗費周折,主張鐵道與火車的兩方人馬投票又投票,最終決定並存於社名中,折衷了草創時對社團定位的矛盾。問起對於今日偏好文化、機械等不同取向鐵道迷的想法,洪致文認為分別心來自於人,任何團體都有可能被切割分類,但切割到底也只是人──一群愛好火車的人,異同只取決於視角。搭過美、日、奧、義的火車,也可感受不同國家風氣的不同,鐵道迷風氣最熱烈的自然是日本,日人寫的台灣鐵道研究也是重要的參考資料來源。 洪致文致力於鐵道文化的保存,也曾面臨與官方決策的衝突。然而文化保存的訴求,必然歷經折衝、協商與妥協。以五個妥協換取一個終於堅守住的文化價值,則為不得不然的結果。譬如虧損支線究竟該不該停駛,從不同的視角與價值觀考量,支線對於地方發展的帶動,以及遊客為了前往支線而帶來的主線收益,往往被忽略,而只被看到它短短十幾公里的微薄收入作為決策依據,是有失公平的。幸運的集集線,它作為觀光動脈的重要地位被肯定了,這正是一條支線在各種層面上的貢獻都該被考慮到的例子。 書寫三態 洪致文的系列專書引領了無數鐵道迷入門,富有情味的文字成功傳達了火車的魅力。嘗試過各種書寫媒介,大學時開始為中國時報寶島版寫專欄,當時因解嚴而使報紙暴增許多空間,對洪致文而言是幫助自己整理記憶。「鐵道情報」雜誌稿費微薄,意在交流。報紙專欄集結成書,又是另一種整理方式,賦予朝生暮死的文章較長的壽命。然而書的市場並不算樂觀,有陣子甚至手頭上有三本書稿等著成刊。但相較於網路、部落格,實體書仍是較為可靠的發表形式,不怕中毒、剽竊,並且擁有無法取代的閱讀質感。 台大人的特質 發展興趣是台大學生在校園中重要的課題,洪致文鼓勵台大學生們先不受限於用途,能在大學生涯中培養出一樣真心喜愛的嗜好,便足夠受用一生,一開始研究鐵道與氣象,為的也是樂趣而非目的。而任何學門專精到足以成為正職,前提也是對它有充分的愛好。 洪致文認為台大人最厲害的,是出了校門許多人轉換跑道,仍然能做出好成績,即使在校內,也可以觀察到學生對自己選修的課頗有主張,不依賴學程的規劃。例如大氣系開一門氣候變遷的課,可能文學院商學院都會來聽。大學時洪致文對台灣史感興趣,而常修歷史系的課。建議學弟妹,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結合運用在校園得到的能力,而非全盤依賴學校開菜單,這正是台大人的珍貴特質。 發行單位:台大學務處學生職業生涯發展中心 career@ntu.edu.tw 電子報編輯小組:林侖靜 曾麗維 張丹羿 鄭宇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