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新86期(電子版32期)2007.06.15

小編來報報
  • 小編來報報
  • 服務停看聽
  • 《牽手.推手-慎芝.關華石手稿資料暨藏書展》輕鬆談
  • 感謝北加州校友余舜華女士、鄭富美女士捐款贊助圖書館籌設臺大人文庫
  • 總圖書館6月開館時間公告
  • 互動你我他
  • 暑假悅讀去-輕扣文學門扉系列活動摘錄
  • 跨越世代的感動- 從零開始 認識千首詞人慎芝與音樂教父關華石
  • 從數位典藏到數位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
  • 細說校史館
  • 校史館端出代代相傳的畢業饗宴『留言一句,傳情百年』
  • 【校史漫談部落格】精彩蒐錄!
  • 小編來報報

    畢業驪歌已然悠悠響起,校園中不時可見穿著畢業服拍照留念的身影,提醒各位畢業生們,6月底前都可參加校史館「留言一句,傳情百年」的活動,讓你的畢業感言成為臺大校史的見證;而其他正在為期末考奮戰的在校生,請留意6月份的開館時間,以免興沖沖趕到圖書館卻撲了個空噢。

    總圖5樓持續展出「國語流行音樂的起飛:牽手.推手慎芝.關華石手稿資料暨藏書展」,這兩位開創國語流行音樂新局的人物,絕對值得年輕世代一探究竟;而與所有臺大人息息相關的「臺大人文庫」,在各界校友的支持下預計於今年校慶揭幕,請大家翹首期待之餘也不忘熱情參與!

    >>回目次

    《牽手.推手慎芝.關華石手稿資料暨藏書展》輕鬆談

    不知各位經過總圖大門時,是否注意到入口處那張懷舊復古風的海報呢?這是圖書館舉辦的「國語流行音樂的起飛:牽手.推手–慎芝.關華石手稿資料暨藏書展」活動,展至7月31日止,還沒上圖書館五樓看展的朋友,歡迎上樓感受這股濃濃的復古風!

    先睹為快!
    獻上展覽開幕花絮片段,這是4月25日開展當天拍攝的展櫃內容,背景音樂則是當日與會貴賓冉肖玲、閻荷婷、秦蜜、孔蘭薰及龐宜安等人現場演唱的《群星頌》!


    一進到5樓展覽區,馬上被映入眼簾的佈置吸引,慎芝女士優雅地坐在一面由群星照片組成的電視牆前,伴隨著兩側的留聲機,整個感覺就是不同!若靠近觀看這面電視牆,便會發現照片都是拍自電視畫面,因為早期的群星會可都是現場直播,沒有錄影,若要影像記錄,只能靠節目播出時,守住電視「快拍」囉!

    展場左邊大事年表旁的展櫃,展出慎芝女士與關華石先生不同時期的照片,其中包括兩人結婚照及結婚週年照多張,不僅散發出兩人甜蜜情感,更可觀察出慎芝女士對服裝形象的重視及品味,難怪她對節目中的群星服裝要求嚴格,更是費心張羅,如果歌手自己作主穿不合宜的衣服,還會被禁上節目呢!

    展出的書法是關華石先生的作品,關先生是位才子,會寫書法、演奏小提琴及多種樂器、攝影,外形更是帥氣!
    這件展品是關先生在民國57年時寫給愛子后希的文字,讀來感人!關先生是位56歲始得子的老父親,感嘆無福看著兒子長大成器,只能藉此提醒兒子要孝順母親及舅舅,日後自立時也要早婚盡責教育兒女方能無愧宗祖。
    只是上天總是作弄人,關先生始終未能看著兒子長大,后希在15歲時在學校裡因突然發病而過世,白髮人送黑髮人,令人悲痛。

    展品中有一櫃擺滿筆記本,這些都是慎芝女士的創作作品手稿,十分珍貴。慎芝女士費心將所有作品依不同的發表公司編排,或是重新謄寫,或是影印手稿,一一粘貼在筆記簿上,並寫上發表日期。展櫃中展示的「意難忘」是慎芝女士在1963年首次發表的作品,而「各自辛酸」則是她1988年所寫的最後一首作品。「群星頌」是為《群星會》節目專門打造的主題曲,也是慎芝女士少數作曲的作品。展櫃外擺著一本筆記簿,是為彌補大家無法翻閱手稿的缺憾,而特別仿照手稿原樣複製數首作品而成,以供翻閱,不少參觀者翻著看著就唱起來呢!

    「最後一夜」應該是慎芝作品中最為人所熟知的代表作之一,不論老少應該對蔡琴演唱的「最後一夜」留有印象。這首歌是電影《金大班的最後一夜》的主題曲,作者白先勇先生請慎芝女士填詞,並寫信謝謝她,信中也提了些修改的建議。 原來白先勇先生建議慎芝女士把歌詞作些小修正,如:「我也曾心碎於黯然離別 “哭倒”在露濕台階」,白先生覺得“哭到”二字不夠穩重,或許可以改成“灑淚”。還有「回頭一瞥」如用「回首一瞥」,不知行不行?結果如何?真相就在展場中的歌詞選錄裡。
    「最後一夜」這首歌是慎芝女士遭逢愛子與丈夫相繼去世後,在心痛與回憶的處境中創作出來的作品,因而特別感人。展出中的「夜未央」一文是慎芝女士1984年8月5日在聯合報發表的文章,娓娓道出其思子與思夫的心情,十分動人!

    《群星會》是民國50年代非常受歡迎的電視歌唱節目,您對歌星上節目每集拿多少車馬費好奇嗎?展出的慎芝女士帳本上都有清楚的記錄,且對每集的服裝、曲目、費用支出、觀眾來信等都要一一打點,毫不馬虎,歡迎您親自來探索。

    上列只是部分展品的介紹,還有更多展品期待您來發覺感受!參觀後若有任何心得與建議,也請您寫在留言本上與我們分享。最後,與您分享個有趣的小觀察吧!許多參觀者似乎對這次的大事年表特別有興趣,有不少參觀者拉著椅子坐在展板前,仔細觀看;也有人來回年表與展櫃之間,對照著看!看來此次的展板文字頗值得玩味呢!

    另外,也與您分享關華石先生寫給慎芝女士信中的兩句話:「我願意看著你做你高興做的,我願做你高興我做的。」

    (特藏組 呂淑惠)
    >>回目次

    感謝北加州校友余舜華女士、鄭富美女士捐款贊助圖書館籌設臺大人文庫

    旅美校友余舜華女士、鄭富美女士於5月22日返校,捐款贊助臺大圖書館籌設臺大人文庫。余舜華校友(1959年農化系畢業)捐贈美金1萬元及新台幣27萬元;鄭富美校友(1964年護理系畢業)捐贈新台幣60萬元,專款用於籌設臺大人文庫。

    5月22日當天上午由校長致贈感謝狀予兩位校友,隨後於圖書館簽約,並參觀位於總圖3樓的臺大人文庫預訂展覽區及臺大校史館。

    臺大人文庫將收藏臺大人的著作,永久典藏,專架陳列;所有藏書目錄亦將置於圖書館網站開放查閱。文庫將設於總圖書館3樓,預計於2007年校慶時揭幕。

    校長致贈感謝狀予余舜華校友
    校長致贈感謝狀予鄭富美校友
    項館長和兩位校友參觀臺大人文庫預訂地
    林副館長與兩位校友及其友人和前北加州校友會會長王富民先生合影

    圖書館感謝臺大人熱心響應加入「臺大人文庫」行列,並期望更多臺大人的參與,讓您的著作伴隨臺大邁向頂尖。

    收藏辦法:舉凡現任或歷任教職員工、歷屆校友及在校生等所有臺大人的著作、譯書或
         編審作品,都是「臺大人文庫」之收藏目標,歡迎捐贈。歡迎著者於贈書上
          親筆簽名或題記留念,讓您的典藏更形珍貴。
    臺大人文庫網址:http://www.lib.ntu.edu.tw/NTUCollections/index.htm
    聯絡人:王昭分 電話:33662295。Email:dianewang@ntu.edu.tw

    (系統資訊組 王昭分)
    >>回目次


    總圖書館6月開館時間公告

    ※1樓至4樓閱覽區:   

    週一至週六
    週日

    8:00 ~ 22:30
    8:00 ~ 17:00
    ※多媒體服務中心(4F):

    週一至週五
    週六
    週日

    8:20 ~ 21:00
    9:00 ~ 21:00
    9:00 ~ 17:00
    ※特藏資料區(5F): 週一至週五
    週六
    週日
    8:20 ~ 21:00
    8:20 ~ 17:00
    8:20 ~ 12:00
    ※地下室博碩士論文暨指參專室: 週一至週六
    週日
    8:20 ~ 22:30
    8:20 ~ 17:00
    ※6月13日(三)至6月26日(二)期末考: 館內實施座位管制,校友請暫勿使用地下自習室
    ※6月18日(一)調整放假,各樓層服務時間比照週六
    ※6月19日(二)端午節放假,1至5樓閉館,24小時自習室照常開放
    ※多媒體服務中心閉館維修日:7月2日(一)
    ※6月27日(三)暑假開始,暑假開館時間另行公告
    ※自習室(含24小時自習室),原每月最後一個星期日開放至下午5時止,因6月24日適逢期末考試,維持開放24小時,清潔作業順延至7月1日(週日)進行。

    (閱覽組流通股 王惠鶯)
    >>回目次

    暑假悅讀去-輕扣文學門扉系列活動摘錄


    圖書館在專屬於康乃馨花的5月舉辦「輕扣文學門扉」系列活動,邀請外文系周樹華老師、李紀舍老師以及高維泓老師等3位於5月8日中午12時30分在4樓多媒體中心大團體使用室,針對文學對於教學以及人生的影響進行座談。

    周老師介紹圖書館新推出的數位學習「線上文學書房」網站,並展示網站上的10部文學經典,網站上除提供精彩的導讀、精采片段朗讀、臺大圖書館相關館藏書目,以及推薦網站外,更提供導讀與精彩片段的MP3下載服務,讓您可以隨身帶著走,讓經典文學在MP3 Player裡活靈活現!

    座談會中李老師與高老師分享文學之於他們個人以及教學上的影響。李老師介紹他個人非常喜愛的美國國家公眾廣播(National Public Radio,簡稱NPR),認為其為英文學習的最佳管道。NPR為提供非商業性新聞、談話節目以及娛樂節目的非營利組織團體,每週提供2千6百萬美國人收聽,並提供800個獨立運做的非商業公眾廣播站。讀者可連線上http://www.npr.org/進行線上收聽,該網站也提供RSS服務。



    高老師分享他在愛爾蘭首都都柏林旅行時拍攝的照片。都柏林是創作著名諷刺小說《格列佛遊記》作者Jonathan Swift的出生地。在都柏林城市的建築中,處處可以見到《格列佛遊記》故事內容的浮雕,若閱讀過此書並瞭解作者背景後再至都柏林旅遊,對遊歷者本身而言將更具有許多意義。

    經由照片之分享,高老師認為文學與旅行其實可以相互環扣的,透過文學可以讓我們更深度地認識旅遊地點的人與事;以韓國為例,《冬季戀歌》在拍成影片後,對於韓國內外增加許多的經濟產值,這些就是文學與其他相關產業交互影響的結果。

    暑假即將來到,在高溫的天氣裡,您有到國外增廣見聞的計畫嗎?不妨參考高老師的建議,或者透過臺大圖書館數位學習網的「線上文學書房」以及美國國家公眾廣播,讓您的心靈,透過雙眼或耳朵酷涼一夏!

    推廣服務組 黃淨如
    >>回目次


    跨越世代的感動-從零開始 認識千首詞人慎芝與音樂教父關華石

    世界的變化愈來愈劇烈,每隔幾年便是全然不同的光景,不同世代之間的陌生似乎更是理所當然。起初,我並不認識慎芝與關華石這對因音樂結緣的佳偶,當我出生時,他們在電視上的光與熱已經逐漸被譁眾的綜藝節目所取代。於是我撿拾細微的線索,循著文字與音樂砌起的時光隧道,緩緩步入他們的人生。陌生的名字逐漸有了意義,許許多多的枝微末節一筆筆描繪出他們的輪廓,但他們的輝煌都已在「牽手‧推手-國語流行音樂的起飛,慎芝‧關華石手稿資料暨藏書展」中展出,我不再說,我想說的是一些或許瑣碎、或許幽微、或許動人的小事。

    起初不識慎芝與關華石的我,每每在與4、5年級生提起「群星會」時看見他們臉龐乍放出的光采,生活的疲憊從他們臉上褪去,眼眉嘴都笑了,瞳孔也因重溫感動而點亮。「群星會」播出15年,家家戶戶守在電視前等待片頭曲「群星頌」響起,這已不單單是1,283集的電視節目,其實更承載著那個世代共同的美好回憶。

    慎芝一生創作千餘首歌詞,為50年代臺灣始萌芽發展的國語流行音樂提供了充足能量,但我更感動於她織寫在歌詞中的縷縷溫柔。詞如其人,彷若珍珠,將創傷層層裹起,癒合成豐厚內斂的光澤。或許你也聽過鄧麗君的甜美: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那裡/日子過的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我只在乎你)、許景淳的清亮:我心盼望/讓前世情緣/延至地老天荒/到無數的來世(玫瑰人生)、蔡琴的低迴:我也曾陶醉在兩情相悅/像飛舞中的彩蝶/我也曾心碎於黯然離別/哭倒在露濕台階(最後一夜)等等。這些歌曲依附著多少人的際遇?抒發了多少人的傷痛與情懷?如此引人,只因那是慎芝以自己生命寫下的故事,接連喪子喪夫的傷口費力癒合的痕跡,如同珍珠般恆久豐潤。

    有時我覺得世界太過吵鬧,便分外懷念那種屬於過去的單純與美好,雖然我以這個時代的手法形容關華石,以「音樂教父」的名號向他對國語流行樂壇的貢獻致敬。這位令慎芝傾心的男子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性情?請來讀讀他寫的信,看看他以書法寫下的心情,了解一個溫柔、深情又才華洋溢的男子如何在事業及婚姻中與他的妻子攜手共度,好明白他專注剪影中隱藏的熱烈。

    最後我想說說開幕當天鎂光燈注目的焦點:群星們。雖然一直有種敲藝人通告的錯覺,但這些繁瑣的聯絡過程其實是很令人感動的。無論是已經淡出演藝圈的秦蜜及閻荷婷、定居香港的冉肖玲、向來隱身幕後的龐宜安導播,或目前仍居一哥地位的余天,都因為對慎芝夫婦的感恩或懷念而不計酬勞、不遠千里地答應出席。聯絡過程中,有人直接在電話中叨叨回憶往事、有人熱心提供更多建議及聯絡資料、有人講著講著就哽咽了起來,慎芝夫婦的無私付出變成與群星之間美麗的羈絆,而我就這樣一次次地見證著。開幕當天,在媒體簇擁下,多年未曾相聚的群星們沒有經過任何排練就開口合唱起「群星頌」,依舊動人的嗓音唱出年輕世代陌生的旋律,那是一種經過淬鍊、經得起時間考驗的美好,而這些,不正是這個世代所缺乏的嗎?

    群星合唱群星頌 (左起:龐宜安導播、孔蘭薰、秦蜜、冉肖玲、閻荷婷)

    推廣服務組 郭雅方
    >>回目次


    從數位典藏到數位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

    隨著數位時代資訊e化的普及,推動原住民知識與文化的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計畫,成為當前保存原住民族文化與推廣原住民族教育的重要議題。有鑑於此,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於96年5月11日(星期五),在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B1國際會議廳,舉辦「從數位典藏到數位學習—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傳承」學術研討會。

     
    當天邀請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瓦歷斯‧貝林主委及臺灣大學包宗和副校長進行開幕致辭。會中並邀請多位長期投入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相關研究的人士,汪秋一、浦忠義、浦忠成、潘英海、李道明、林榮泰、洪淑芬、陳昭珍、汪明輝等多位學
    者專家,從數位典藏的規劃面、政策面、技術面及實作經驗面,探討數位科技和人文藝術結合的開發與運用、國內外原住民族數位典藏之發展與現況、臺灣原住民族及數位典藏之發展,以及數位典藏在數位學習上的應用等相關議題。 各場次也邀請長期投身相關議題的學者專家擔任主持人,介紹該場次的講者也做為聽眾與講者間互動的橋樑。當天共分四個場次及一場綜合座談,探討原住民族文化智識如何與數位典藏結合,並應用數位典藏的素材進行數位學習課程。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也在研討會當天發表「原住民族四十種方言別第一階~第三階」的族語光碟教材。此套族語光碟是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花費眾多心血委託相關學者專家搜集整理而成,共整理了四十種族語及方言,每種族語又編成一~九階的教材,以此套族語光碟做為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投入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的第一步,未來將投入更多的資源,來進行臺灣原住民族的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計畫。
    原民會亦贈送當天所有的與會者該份族語光碟,該套族語教材光碟亦將會致贈給各學校、圖書館等機構。瓦歷斯‧貝林主委在開幕式後也將此套族語教材光碟致贈臺大圖書館及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典藏。
    研討會首先由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汪秋一處長以「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學習與數位典藏政策計劃實施與展望」為題,發表有關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的政策制定。多年來原民員會除擔負收藏、維護、保護任務外,一方面推展學術研究,一方面也推廣社會教育,將文化園區長期累積的文化資源,以及執行計畫期間收集之資料,轉換成數位學習內容,提供給原住民作為文化學習的教材,及民眾作為教學、資料查詢、學術研究之用。在整合原住民族數位學習與數位典藏政策方面,原民會規劃了(1)原住民族語言振興六年計畫(97~102年);(2)原住民族文化振興發展第2期6年計畫(97~102年);(3)文化園區管理局「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五年計畫」等計畫。透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不僅希望能保存臺灣原住民族藝術文化,保持原鄉部落風貌,並提升文化自覺,也希望能縮減原住民族數位落差,並建立終身學習型原住民族社會以及資訊生活化之部落。
    文化園區管理局的浦忠義主任秘書在所發表之「臺灣原住民數位典藏現況與未來發展」中說明,在網路巨變下的時代如何搶救快速流失的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資產,以及文化園區管理局的數位典藏五年計畫之目標與內容,他認為臺灣原住民族值得數位典藏的內容包括:(1)原住民族的生活器物;(2)舊社、新社與聖地資料;(3)自然生態、天文、海洋與數學;(4)平埔族資料;(5)先民傳說、生活技巧與民俗療法。文化園區管理局將配合國科會的數位典藏五年計畫,落實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計畫。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浦忠成館長則以史前館為例,說明博物館典藏制度之建立。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是由卑南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而獲催生,建館伊始主要考量如何保存該批文物,但是隨著「史前文化」這個領域的意義與「自然科學」、「科學工藝」、「海洋生物」、「台灣歷史」、「海洋科技」等博物館事業受到相等的重視,逐漸形成本館的典
    藏、研究與展示任務。近年來,台灣社會對於博物館期待的是一種量化的、趨利的、可控制的、立即反饋的「有效益」營運形態;而真正屬於博物館核心的專業研究、典藏和展示在經費預算的審議和未來博物館走向的討論中,經常是被當作理所當然或未覺察其重要性而付諸闕如。博物館畢竟與一般的行銷市場有別,試比較:參加/參與、價格/價值、群眾/社群、新奇/感動、瀏覽/體驗、品嘗/沉浸等等的因素的真正意涵,在在挑戰未來博物館經營在媚俗和堅持核心價值的差別。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潘英海教授投身原住民族數位典藏多時,對於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有豐富經驗,在此次研討會中特別討論臺灣原住民族數位典藏永續經營的問題。他表示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劃在2002年元月一日正式展開,在這過程中各參與計畫雖然探索、解決了不少問題,但是加值應用的聲浪形成更大的壓力,數位典藏已經不再只是保存珍貴文化資
    源的問題,更是數位內容產業的關鍵問題。數位典藏的意義、定位、加值應用在計畫執行的過程中不斷被提出、不斷被質疑,數位學習成為數位典藏的出路。先釐清數位內容、產業以及數位內容產業等基本概念,並進一步說明第一期國家型科技計畫中,中研院民族所負責執行的狀況,包括:資料庫、資料交流平台、人才培育、網路演講廳、展覽館、文化地圖等。最後,從人類文明演進的歷程以及資訊社會的特質提出對數位典藏一些思考,以期台灣原住民原住民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在第二期國家型科技計畫的方向與定位前述所提出的相關問題。他認為數位內容產業是「數位內容生產和再生產的過程與體系」。「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做為一個國家型科技計畫,必須體應該放在資訊社會的數位生產模式的脈絡下來看。如此,原住民數位內容產業的發展才能釐清定位,釋放效能,對正在蓬勃發展的數位內容產業有所貢獻。
    鄭淳恭教師則是代林榮泰教授發表將原住民族連杯文化應用在工藝品的研究。臺灣原住民排灣族的連杯是一種特殊的飲酒器具,通常用於結婚典禮或特殊的場合,飲酒的兩個人必需同時和諧的操作,才能完成喝酒的動作。連杯的設計是臺灣原住民表現人性和諧的生活產品設計,除連杯的造形需要考慮人體尺寸,其操作必需符合人因工程外,喝酒的過程就是一
    種心靈享受或感情交融。連杯除隱含豐富的文化意涵、地方特色、慶典習俗等外,這種充滿智慧的生活用具是如何產生的,排灣族人是如何決定兩杯口的距離、把手的形狀長度、如何協調操作等,都會是非常有趣的人因研究。另一方面,如何讓如此巧妙的設計與文化內涵,再現於現代的生活產品,也正是數位典藏展現文化創意的目的。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李道明教授則先討論歐美與台灣影音資料庫發展的現況,然後針對影音資料數位典藏與資料庫建置之目的、數位化規格與格式之選擇、影音資料之類型與詮釋資料格式之選擇做實務性的討論。他表示影音數位化與資料庫建置其實可區分為(1)典藏、(2)修護、(3)觀賞、(4)加值應用,四種主要目的。依其目的不同,在數位物件的數量與篩選標準,及數位化規格與格式、詮釋資料格式、與儲存媒體之選擇上,就極為不同。決定要建置影音資料庫及開始數位化之前,各機構必須先確定其數位化的目的。
    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特藏組洪淑芬編審則是以臺灣原住民族的老照片為例,說明數位典藏如何賦予舊照片新生命,介紹現代的圖書館如何就已呈靜止狀態的罕用典藏,進行特殊作業,使之產生「創生性典藏」(new incarnation of special collections),使該種新生的典藏,成為可以服務不同的讀者使用需求之圖書館館藏經營理念。「臺灣大學圖書館典藏日文舊籍
    《臺灣舊照片》」是臺灣大學圖書館所建置的一個「創生性典藏」。臺大圖書館典藏大量的日治時期刊印之日文舊籍(1895-1945),本館從5,000餘冊舊籍中,整理並數位化其中所包含的珍貴照片,這些照片主題涵蓋範圍廣泛,數量多達四萬餘張;是同一時期有關臺灣的最具系統與規模之照片資源。臺大圖書館於創生該照片典藏的過程中,於資料整理中最重要的一環──主題分類上,面臨無適用的主題工具書的困難。透過有關主題的文獻回顧,探討主題分類的功用,以作為資料庫需否建置主題標目之指導原則。進而介紹臺大圖書館為妥善整理此新創生的照片資料庫,為該批照片所製作之主題分類表,並說明實務上如何有效地完成主題標目之建置。
    國立師範大學圖書資訊學陳昭珍教授則發表「原住民文化數位典藏及數位學習發展的幾個觀點及芻議」,首先談論有關原住民族智慧財產權的議題,她表示聯合國和原住民文化及智財權相關的文件,強調原住民知識的文化擁有權,包括其發展、推廣、保護,內容創作者都必須是第一受益人,以及原住民文化與智財權的擁有權、控制權及保護權的完整性。接著則提出目前原住民族數位典藏之發展方向、政策與目標,以及數位典藏的資料類型與資料徵集來源。最後則是探討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結合,她表示數位學習應回應需求,而非以供應為導向:學習課程應整合在社會及文化架構之內,諮詢部落中關鍵人物的意見,在設計課程前應先了解原住民的需求。
    國立師範大學地理系汪明輝教授則是以「創造原住民族的數位空間領域:一個批判性民族論觀點」為題發表。他表示正如原住民族通過部落地圖繪製與調查方法,建構其傳統領域,進而主張領域主權,以確保民族生存發展,原住民族在網路數位空間世界中,也需要類似的數位空間領域的建構,作為全球文化定位,以掙脫全球化洪流下之新殖民主義形式,也作為
    民族主體建構之延伸,以在虛擬空間裡,建構民族IP,凝聚集體認同。這個數位空間正是真實世界民族存在的本身,它是以民族語言為主,翻譯語言為次的雙語空間,是為族人以學習族語及各種民族知識,提供族語典藏、書寫、討論、線上即時交談的空間,族語因而得以活化、創意發展;以族語討論公共議題,消彌真實空間之溝通障礙,促進公民意識與民主運作,抵制寡頭壟斷之決策模式;結合民族教育體系之建置,建構民族數位學習機制,得以傳承族語,發揚文化,達到民族永續發展。
    此次研討會有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的長官、數位典藏相關專家學者,也有許多關心原住民族議題、對數位典藏有興趣者,典藏相關機構如博物館、圖書館,地方文史工作室及部落人士等報名與會,當天出席與會人數約有160多人,其中具原住民族身分的約15人。不論是各場次的討論或是綜合座談,與會者皆踴躍提問,藉由這樣的交流互動,可以讓民眾更了解政府政策、學術研究目標及成果,也有助於政府及學術機構了解民眾對於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的期待,以制定適當政策。

    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曾詩穎)
    >>回目次

     

    校史館端出代代相傳的畢業饗宴『留言一句,傳情百年』
    校史館自今年(95學年度)起,為畢業班同學準備筆墨紙卷,在傅斯年校長銅像的見證下,親筆留下您的畢業感言。相約五十年或一甲子之後,再於校史館開啟紙卷,品味您年輕時的豪情壯志。

    六月一日,進入畢業月份的第一天,植微系的陳鵬帆同學晃到了校史館。發現自己符合活動資格,於是寫下自己的畢業感言。校史館告訴他,他搶到了校史館傳世活動的『頭采』,陳同學興奮異常,畢業典禮當天,還拉著他的家長來欣賞他的留言。

    日文系唐琪函姐姐,小心不要寫錯別字喔,要為圍觀的大龍國小小朋友做好榜樣 。

    結果您寫的是日文,很棒 。

     

    第一位用毛筆書寫的勇敢女孩,會計系鄭藝銘。  

    我們再來看看,有些出人意表的畢業感言:
     

    最後,校史館再度邀請應屆畢業同學們,把握六月底前的機會『留言一句,傳情百年』。
     

    活動地點:校史館(舊總圖書館二樓)
    參加對象:應屆畢業同學(請攜帶學生證備查)
    活動期間:2007年6月2日至30日(每週二閉館)
    開館時間:上午10點至下午4點
    留言限制:簡潔扼要、五十字以內(含各國語文)、 請註明系所與真實姓名、
          不可毀謗或侵害他人隱私、不可粗話或不雅言詞
    臺大校史館:33663818, historygallery@ntu.edu.tw

    (校史館 張安明
    >>回目次


    【校史漫談部落格】精彩蒐錄
    身為臺大人,應該要知道的臺大事,讓校史館BLOG告訴您!本期館訊蒐錄校史館BLOG精彩文章,請您選閱,瞭解您的臺大!

    校史館精彩文章
    臺北帝大的學生帽

    從這張相片談起,它是《國立臺灣大學校史稿》第10頁的插圖,圖說:「臺北帝大師生,在理農學部大樓合影留念的臺北帝大師生」。有一個疑問存於心中,無力尋找解答,藉此園地廣求解答。……

    臺大怪才6. 臺大一隻虎

    2007年5月2日接到台大橄欖球隊隊友傳來吳穎虎已經逝世,即將於5月5日假和平長老教會舉辦追思禮拜的消息,讓我的思緒又回到30多年前,我們共同在橄欖球場上奮戰、歷經一次次戰役的情景。……


    (校史館 王怡晴)
    >>回目次

    編輯小組
    發  行  人:
    項  潔
    編輯小組:
    宋志華、郭雅方、吳憶慧、洪翠錨、陳小玲、陳雅琦、張慈玲、黃瀅芳、葉佳潔、趙麗卿、鐘文君、謝孟君
    本期主編:
    郭雅方、吳憶慧、葉佳潔、謝孟君
    編輯行政:
    童敏惠、黃淨如
    版面設計:
    高巧倫
    NTU LIBR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