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歷史報區  │  訂閱電子報  │ 

打開科學對話的窗口——2025學術攻頂計畫年度交流與研討會報導
2025/3/21-22
在科學研究精益求精且重視整合與跨域的時代,優秀的研究成果不僅需仰賴深耕專業,更仰賴跨界的理解與合作。由國科會主辦的「2025學術攻頂計畫年度交流與研討會」,於2025年3月21日至22日...

 

── 國立中央大學物理學系徐翰教授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許芷辰(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在元素週期表中,氦(He)做為一個惰性氣體,就像是一個孤獨又頑固的存在。它鮮少與其他元素結合,無論是超高或超低溫度還是強烈的化學反應,氦都像個冷漠的旁觀者,靜靜地漂浮在宇宙之間,保持著穩定的狀態...

 

── 國立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何佳安特聘教授團隊研究成果
授權轉載 / 《化學圖書服務計畫》電子報
根據112年衛福部統計資料,膀胱癌已躍升為國人男性癌症死亡率的第十位,且其術後復發率高達50-70%,使得病患必須長期接受定期追蹤。然而,現行以膀胱鏡進行的檢查具高度侵入性,不僅造成患者極大不適,也...

 

── 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吳俊傑教授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吳俊傑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大氣科學系)
熱帶氣旋(颱風)是東亞夏季的主要水資源來源,但其帶來的強降雨常對台灣及周邊地區造成嚴重威脅。颱風引發的極端天氣不僅影響農業、交通和基礎設施,還對人身安全構成重大危險...

 

── 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周珮婷副教授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周珮婷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科學推展中心編輯部
隨著深度學習技術的蓬勃發展,神經網路模型已在語音辨識、影像分類、自然語言處理等非結構化數據應用中展現卓越成果。演算法靠著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 NN)技術,由相互關聯的節點或神經元建構層狀結構,並由數學函數不斷學習和改進。然而...

 

 

      
塑膠廢棄物獲新生,大腸桿菌助攻化垃圾為止痛藥原料
@technews
根據 24 日發布的一項新研究,科學家已找到方法,利用可能造成人們食物中毒的大腸桿菌(E.Coli),將塑膠廢棄物轉變為製造常見止痛藥「撲熱息痛」...

搶攻衛星通訊商機:台灣廠商如何透過標準化與國際合作布局衛星市場
@inside
《NEXTCOMM 衛星通訊共振未來》Satellite x 6G 標準化趨勢產業論壇,於 2025 年 6 月 3 日在台北政大公企中心...

全球首部非矽2D電腦問世 原子級材料開啟電子新紀元
@明日科學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Penn State)研究團隊日前突破性地利用二維(2D)材料,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台完全不含矽的電腦,開啟未來...

台德團隊打造光控奈米通道 可用於光學防偽標籤
@中央社
陽明交大和德國組成的團隊從綠藻趨光反應獲得啟發,在奈米孔道中添加會對光產生反應的高分子材料,建構出具開關功能的光控離子通道...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開發可伸縮還能自我修復的鋰離子電池
@T客邦
智慧型手機、遊戲機、掃地機器人等電子設備都配備了可充電的鋰離子電池,但傳統鋰離子電池存在體積大、易燃等問題。加州大學柏克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