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3/18(二)13:30-15:00
講者:熊宜君(國立臺灣大學寫作教學中心教師)
紀錄者:蔡松廷(寫作教學中心教學助理)
對新一代研究者而言,運用AI軟體編修研究文章,已成為提升寫作效率與品質的重要途徑。那麼在ChatGPT之外,還有什麼工具能夠協助同學呢?本次演講介紹三種AI工具,希望能協助諸位,讓研究效益最大化。
一、SciSpace
首先,講者先帶著台下參加同學使用SciSpace,並一一說明此AI工具的效能。它不僅能協助發想研究主題、節省搜尋資料的時間,也可快速統整文獻重點。幾種重要的功能如下:
(1)先看向SciSpace頁面左邊toolbar(工具列),找到Find Topics這項功能,輸入同學有興趣的主題領域後,即會跳出相關研究主題。並且,值得稱許的是,AI會將這些主題作表格式整理。或者,使用者也可在Literature Review處,找到左方工具欄的放大鏡圖示,輸入自己感興趣的主題,AI便會提供相關的延伸議題。
(2)若使用SciSpace搜尋相關研究論文,會出現上方列,當中有兩種講者特別推薦的功能:一是點選Top Papers,則可跳出權威期刊等重要研究;第二則是More Filters,可進一步篩選關鍵字等,以更符合同學的研究需求。①想廣讀(Extensive Reading)的研究者,可以同時選數篇文章,點選chat with papers的功能,AI便會為使用者統整搜尋後的資料統整與觀點。②想精讀(Intensive Reading)的研究者,則可點入單篇論文標題,在左邊找到問題框。可直接點選網頁提供的基本問題如Explain Abstract、Use Method等等,或直接在chat的地方輸入自己的問題,AI即會提供分析後的答案。
(3)如果使用者手邊已有欲分析的論文檔案,Chat with PDF便能發揮極大效用。研究者可在此上傳PDF檔案,經讀取後文章便會顯示在AI介面。之後在網頁上選取文字段落按右鍵,可生成解釋、摘要、找尋相關論文等功能。另外,還可以把論文轉成由AI生成的對話,或將內容變成可聽的podcast,想必能為同學省下不少精力。
二、Julius.ai
接著,講者介紹第二項AI工具的使用方法,指出Julius.ai的數據處理能力值得信賴,並介紹幾項重要的操作及功能。如:(1)Quick Visualization可將資料視覺化。在右上角有Run workflow可點選,便會跑出該如何上傳資料與形成圖表的操作步驟。(2)Significance Testing提示統計方法,可讓研究者選擇如何分析。(3)Extract Tables from PDF則可上傳論文檔案,AI即會擷取文章中的數據、圖表並加以轉檔,供分析使用。
三、Monica
最後介紹的,則是整合各種AI軟體的網路服務頁面Monica,推薦同學可以在上頭試用各種功能。當中講者推薦的是「心智圖(Mind Map)」功能,它能將某一主題以圖像式呈現,分類相關子題與延伸面向,適合研究者初步歸納與拓展議題範圍。
演講的最後,講者提醒大家,雖然使用AI工具已變成不可逆的風潮,但使用者也應該注意相關守則,例如不能盡信AI所提供的任何資料與答案;研究成果須具個人獨創性,不可直接複製貼上AI所生成的文本;在使用上,也請儘量避免貼上隱私資訊,以免資料外洩等。在適當範圍內使用,才能讓AI工具為自己帶來最大效益。最重要的是:工具僅僅是輔助,你才是自身創意的擁有者。
「讓它幫助你思考,而不是用它來替你思考。」講者以此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