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歷史報區 │ 訂閱電子報 │ |
美國地球物理聯盟研討會參展與臺灣及旅外地球科學學者座談會 活動報導 |
2024/12/9-13 |
![]() 美國地球物理聯盟(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AGU)是由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United Stated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於1919年成立。AGU於1972年獨立並將總部設在華盛頓特區,會員資格也開放給美國以外的世界各地科學家與學生參與。其任務包括:1.提升地球和太空環境的科學研究,並將結果告知大眾、2.增進地球物理學和相關學科組織之間的合作、3.發起和參與地球科學研究計畫及4.藉著科學會議、出版和傳遞訊息增進地球物理學的各學科發展...
|
![]() ── 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林宗賢講座教授領導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許芷辰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藍相液晶在光電顯示、開關、調控、化學及生物感測器和非線性光學等領域中具有巨大潛力。然而,傳統上製造藍相液晶之技術的晶體生長過程緩慢且尺寸較小,使其應用與商業化量產有所限制。國立中山大學光電工程學系林宗賢講座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揭示了「反向電致形變」技術如何快速生成穩定且大面積的藍相液晶單晶,其在光電科技的貢獻入選《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的編輯精選,成為應用物理與數學領域近期最具影響力的50篇論文之一...
|
![]() ── 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江昀緯教授領導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江昀緯教授、科學推展中心編輯部
傳統研究往往將膜蛋白從原生環境中分離後再行測量,難以體現在動態環境中,天然細胞膜獨特的脂質組合對蛋白結構與功能的影響。本研究透過結合奈米碟膜片傳輸技術(nano-delivery)與雙電子共振技術(DEER),成功將化學修飾過的膜蛋白送回活細胞中,得以觀察膜蛋白在執行功能時的動態構形變化。透過此方法,科學家可精確修飾、改造膜蛋白,並直接在原位...
|
![]() ──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與空間資訊學系吳治達教授參與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黃愷翊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國立成功大學測量與空間資訊學系教授吳治達團隊與德州農工大學超級基金研究中心(Texas A&M University Superfund Research Center)合作,結合該中心在美國德州休士頓地區的Hartman Park社區內進行移動採樣的數據與成大團隊發展的地理人工智慧技術,以分析苯污染...
|
![]() ── 中央研究院數學研究所蔡政江副研究員研究成果
撰稿 / 張鳳吟 (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波前集(wavefront set) WF(f)脫胎於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是微局部分析(microlocal analysis)中的重要概念,刻劃廣義函數f在空間與對應之傅立葉轉換的奇異點與奇異點方向。波前集在1970年左右由瑞典數學家霍德曼(Lars Hörmander)提出,用以解決分布理論的問題,數學物理學家將之應用在彎曲空間量子場的描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