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期 | 2024.12 發刊
李教授強調醫德至上,倡議倫理教育及關懷獨居老人,運用AI創新;期許年輕世代具感恩與使命感,堅信利他即最高境界的利己…(詳全文)
在COVID-19疫情期間執行疫苗臨床試驗時,身為醫療人員,當時希望臨床試驗趕快結束,試驗結果若對民眾是好的,則可立即幫助到青少年…(詳全文)
研究倫理委員會只審查研究是否符合倫理原則嗎?答案是否定的。研究倫理委員會也必須審查研究計畫的科學性,因為…(詳全文)
兼具倫理性與科學性的研究計畫才能產生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且不會對受試者造成不必要的風險,本篇介紹科學審查的執行程序…(詳全文)
AI發展十分迅速且應用範圍廣泛且複雜,發展過程涉及大量資料的使用,本期摘錄蔡甫昌主任演講內容,提供讀者參考…(詳全文)
研習會以資料研究之倫理與法律最新進展為題,本期摘錄「資料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健康資料研究國際趨勢」講題供讀者參考…(詳全文)
在臺大醫院出入之病友及民眾,對於參與臨床研究的認知及態度,以及對於醫院受試者保護工作的觀感是什麼呢?…(詳全文)
在無法完全戒絕毒品情形下,減害計畫以符合不傷害原則、注重病人為中心、尊重其自主權與同意權,提供藥物使用者相對安全的治療計畫…(詳全文)
病人昏迷前簽署DNR意願書,家屬是否可在病人昏迷時撤除?又家屬宣稱為代理人,並以此身分來主張是否與法有據?…(詳全文)
此兩部法律皆為保障病人善終權益,但在法規規定與臨床實務上卻有所不同。本文將介紹其主要差異,幫助醫療團隊更好理解,以確保病人醫療意願及權益…(詳全文)
吸毒病人是否可因其行為選擇不置入常規建議的植入式心室去顫機(ICD),需考量醫療倫理與病人權益…(詳全文)
裘馨氏肌肉失養症患者因感不適要求拔除氣切管,但因疾病進展可能面臨需再插管且操作困難,拔管是否符合病人最佳利益引發爭議…(詳全文)
思覺失調症因疾病造成脊髓壓迫並進展至癱瘓狀態,然而病人皆拒絕手術治療,思覺失調症病人是否有足夠判斷力來進行醫療決策呢?…(詳全文)
近年阿茲海默症已發展出更精確診斷工具與治療藥物,政府失智照護也將邁入3.0長照政策,然而新局面開展,還是會有不同的失智症照護倫理議題…(詳全文)
研究計畫執行過程中,主持人與共同主持人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因實務合作研究型態多元,須特別留意可能衍生學術倫理問題…(詳全文)
撰寫研究計畫常見之違反學術倫理行為包括抄襲、自我抄襲、一稿多投、利益衝突、作者列名,提醒研究者應恪守研究誠信原則…(詳全文)
本篇收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周倩副校長及臺大醫院倫理中心蔡甫昌主任講座紀要,探討生成式AI之學術倫理及醫學應用…(詳全文)
合乎倫理的健康資料研究必須以保障隱私與資料安全為前提,本文章以公民參與研究道德義務角度提出反思…(詳全文)
近年來因跨境器官移植的興起,帶來非法器官交易及醫療仲介的倫理與法律問題。我國一名醫師因非法仲介跨境器官移植,成為國內檢方具體求刑的首案…(詳全文)
主編:蔡甫昌
執行編輯:戴君芳、江翠如 編輯委員:方震中、王暉智、古世基、邱舜南、張修豪、 許 駿、黃獻樑、劉震鐘、盧彥伸(按姓氏筆畫排序) 編輯顧問:吳明賢、高淑芬、賴逸儒、高嘉宏
頁首西址水彩畫家:李文增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倫理中心
Copyright © NTUH Ethics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