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  歷史報區  │  訂閱電子報  │ 

2024台灣拉曼國際研討會暨暑期營成果報導        2024「增強化學領域的連結」臺泰雙邊研討會成果報導
2024/08/14   2024/10/29
「拉曼光譜」 是一種用於研究物質結構振動模態的光譜技術。早在一百年前(1923),奧地利物理學家Adolf Smekal便從理論端預測了單色光照射物質後,光...
 
本次會議由中山大學化學系的王志偉教授、廖軒宏副教授、林渝亞助理教授、張均然助理教授、梁子輝助理教授與李志聰院長等多位教師共同策劃。會議得到了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推展中心、...

 

── 國立中山大學物理系鍾佳民助理教授參與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許芷辰(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超導體(Superconductor)是在接近絕對零度(即−273.15 ℃)的極低溫度環境下,原子整齊排列使得電阻為零,達到「超級導電」效果的材料,進而大幅提升導電效率、減少成本,是工業界中一直追尋的好材料。然而一旦溫度提高,則會提供足夠能量使得原子振動,進而...

 

── 國立中興大學化學系賴秉杉教授參與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許芷辰(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創傷或是疾病所引起的周邊神經系統(Peripheral Nervous System, PNS)損傷是相當嚴重且複雜的狀況,必須透過神經元及神經膠細胞再生進行修復,其中已知低頻電刺激可促進其共同生長,然而背後機制及電刺激條件設定卻如謎團般有待釐清。結合AI人工智慧及大數據...

 

──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所林裕䕒助理教授參與團隊研究成果
撰稿 / 鄭凱菱(科學推展中心特約編輯)
水溫升高一直是導致珊瑚白化的最大原因,近年來全球暖化與人類海洋活動頻繁,造成各地珊瑚大量白化死亡。但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生態與保育研究所助理教授林裕䕒卻在跨國研究中發現,位於沙烏地阿拉伯紅海東北海域的珊瑚群,20年來雖有白化現象,珊瑚覆蓋率不減反增...

 

【2024諾貝爾物理獎深度解析】他們透過計算和人工智慧揭示了蛋白質的秘密
授權轉載 / 臺灣大學化學系蔡蘊明名譽教授
化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夢想著完全理解和掌握生命的化學工具 — 蛋白質,這個夢想現在已經觸手可及。哈薩比斯 (Demis Hassabis)和強普 (John M. Jumper) 已成功利用人工智慧來預測幾乎所有已知蛋白質的結構。貝克 (David Baker) 學會如何掌握生命的建構組元,並創造全新的蛋白質。他們的發現,潛力巨大。...

 

 

      
Python取代JavaScript成為GitHub上最受歡迎的語言
@ iThome
GitHub上周公布該平臺一年一度的開放源碼調查報告Octoverse 2024,指出Python已經取代JavaScript成為該平臺上最受歡迎的程式語言,同時估計印度開發人員...

工研院:資料算力是 AI 關鍵,台灣應善用軟硬整合優勢
@ Technews
人工智慧(AI)應用無所不在,從日常生活到企業營運,工研院表示,資料和算力是 AI 技術發展的關鍵元素, 並建議台灣應善用軟硬整合、利基應用優勢突圍...

科學家突破超重元素創造技術瓶頸
@ 明日科學
來自美國和歐洲的科學家團隊在最新研究中揭示了一種有望創造新超重元素的方法,這項突破為探索元素周期表的未知領域提供了新的契機。超重元素是指...

AI 建構精準預測天氣模型,與傳統預測相比各有優缺點
@ Technews
隨著全球氣候變遷型態加劇,極端天氣事件發生次數更加頻繁且難以預測。近年來,氣象領域也導入人工智慧(AI)來進行天氣預測,至於哪種方法最能...

中山大學跨國研究綠色光電 提升光子晶體生長速度
@ 經濟日報
國立中山大學今天發布最新研究成果,教授林宗賢研究團隊開發全新「反向電致形變」技術,大幅提升傳統光子晶體生長技術速度,登上國際知名期刊,也成為近期最具影響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