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臺大歷史系歡迎B13級新生—恭喜入學,嶄新開始

  歷史系大一的同學,大家好,恭喜各位成為臺灣大學的新鮮人,並歡迎你們加入歷史系。本系是臺大最悠久的人文科系之一,長期秉持自由和開放的學習風氣,希望各位未來四年在臺大校園的學習中,能勇敢探索,積極學習,並快樂成長。這是你們學習生涯中的新階段,甚至是一段最重要的跨越成年的長成時期,本系有幸歡迎各位,也祝福各位以全新心情,迎接多采多姿的大學生活。

  本系有優良學術傳統,並長期享卓越聲望。本系老師在知識的領域,會帶給大家具挑戰的訓練和紮實的學問,我們相當鼓勵同學善用臺大校園多元而豐富的資源,進行任何跨領域結合的創新學習。歷史學是一門科學兼藝術雙重性質的人文學科,此結合文理的獨特性,亦將培養同學具備更廣博的知識領域視野和多元的素養能力。各位為經歷高中新課綱和新型態考招制度的一屆,不論你是以歷史系為首選志願,或仍懷探索觀望之心情而進入了歷史系,相信本系和歷史學上述的特質,不會令你失望,足以豐富你大學的黃金成長期。

  在人文學科多被認為非熱門領域的當今,近年臺灣或國際世界公眾話題的很多議論,其實很大程度地都與人文領域的思維有關。如近期人工智慧科技生成式AI對人文學科的衝擊,已有相當多爭辯,也確實影響人文學科教育人員需在教學上作出因應,並預計在未來帶來更多挑戰。然以人類世界發展的宏觀來看,更高的科技精進,說明更高的人類智慧層次之可能,也代表作為世界公民的我們,應多加關注人類思想的深化和智慧潛能的開展。以此角度而言,人文學科所提供的思考訓練相形重要。再者,人文與科技的關係,不應僅為口號,而是人類世界需要共同面對的重大問題。歷史學提供的思考,包括藉由分析複雜多樣的人類過去,培養以簡單直接方法闡釋複雜概念的有力技術;歷史不只是復原過去現實、看到復原的過去,而且需要「解釋」及「批判」——此兩項能力有助深化思考和觀察。再者,歷史思維是本校通識教育的核心領域之一,我們期望透過相關課程,建構學生反思世界發展與全球議題的能力,了解過去也了解當代,並學習在跨時空中觀察、理解多元。

  在豐富的大學生活中,我們鼓勵大家勇於探索和規劃自我生活,在學業和生活中取得平衡,也常是一個重要提醒。更進一步地說,大學是知識的殿堂,在這個階段,你應該會在知識探索中找到樂趣,在學習過程中享受心靈的滿足,知識不代表跟生活切割,大學寶貴階段的重大意義,是在知識中找到生活與生命的價值。我借用美國 Timothy Peltason 教授的觀點,他勉勵大一新鮮人思考自己為何在此——“Why Are You Here?”,不是僅僅問自己現在該做什麼,而是問自己為什麼進入大學,這個思考,是將進入大學的理由轉為主動的自我批判性提問。* 簡言之,你可以更主動地掌握大學階段對你的價值!

  在同學的大學生涯中,歷史系將扮演指導和關懷的積極角色,時時主動協助。謹再次祝福各位,迎接人生第一個大學開學典禮,朝氣滿滿,嶄新出發!

敬祝暑安!

 

陳 慧 宏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系主任

2024 年 8 月 19 日

 

*Timothy Peltason, “Why Are You Here?” (The Inaugural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Lecture, Wellesley College, U.S., 1999)

[最新消息] 臺大歷史系歡迎113學年度入學新生
  傅揚老師自113學年度起升等為副教授
  本系自113學年度起新聘吳俊瑩老師為助理教授
  本系名譽教授孫同勛老師慟於2024年07月22日辭世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澤井勇海副教授至本系訪問交流
  《臺大歷史學報》第73期出版
  本系網頁自2024年07月22日(週一)起改版,敬請瀏覽指教!
  113學年國立臺灣大學傅鐘獎金開放申請 (申請截止日:2024.08.22)
  113臺灣大學校友總會優秀學生獎學金開放申請(申請截止日:2024.09.13)
[活動預報] 2024.08.21-22(週三~四)「中國與歐亞史上的政教關係」學術研討會
[專題報導] 李偉呈、黃宥惟/筑波——臺灣大學歷史・人類學交流工作坊活動紀要
[學生園地] 陳維振、鄭捷蔚、謝秉宏、江瑞媛/走進田野、走近群眾:陳冠妃的城鄉漫談
[校園活動] 科學史沙龍2024系列講座

臺大歷史系
募款專區

 

臺大歷史系歡迎113學年度入學新生

  • 歡迎 B13 級新生進入臺大歷史系,請參閱以下新生重要日程及入學相關事宜,若有任何疑問,請洽詢歷史系辦公室。

  • 重要時程:
時 間 事 項
 2024.08.19~08.21 選課[第一階段]
 2024.08.26~08.27 選課[第二階段]
 2024.09.02 本學期上課開始、網路加退選開始
 2024.09.02 歷史系總迎新(文學院演講廳)
 2024.09.07~09.08 歷史系迎新宿營
(新北坪林合歡露營度假山莊)
 2023.09.16~09.17 9.16 網路加選截止/9.17 網路退選截止



傅揚副教授

傅揚老師自113學年度起升等為副教授

  • 傅揚老師自 2024 年 08 月 01 日起通過副教授升等。

  • 傅揚副教授研究領域:
    先秦思想史、漢晉唐政治文化、近現代學術史

  • 著作目錄:按此連結


吳俊瑩助理教授

本系自113學年度起新聘吳俊瑩老師為助理教授

  • 本系自 113 學年度起新聘吳俊瑩老師為助理教授,吳俊瑩博士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專長領域為臺灣史、臺灣法律史、二二八事件與戰後臺灣政治案件研究。
     
  • 開授課程:
    「臺灣法律社會史」、「戰後臺灣政治史史料解析」。

 

本系名譽教授孫同勛老師慟於2024年07月22日辭世

  • 本系名譽教授孫同勛老師慟於2024年07月22日辭世,享壽九十六歲。

    孫同勛老師任教本系逾三十二年,教學認真,培育眾多中外學者並致力學術研究,先生專治美國史、史學史與魏晉南北朝史,著有《拓拔氏的漢化》、《知識份子與社會》,編譯《不朽的美國歷史文獻》,編撰《美國總統制之運作》等書。今聞 先生辭世,本系全體師生謹此表達深切的悼念與追思。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敬悼


澤井勇海副教授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澤井勇海副教授至本系訪問交流

  • 日本東京工業大學リベラルアーツ研究教育院/環境・社會理工學院 - 社會・人間科學系澤井勇海副教授至本系訪問交流,訪期自 2024 年 08 月 15 日至 09 月 11 日,由本系曾寶滿老師接待。

《臺大歷史學報》第73期出版

  • 《臺大歷史學報》第73期,ISSN 1012-8514,出版時間: 2024年06月

※專題論文

伍 磊/唐宋時期成都城「市」的空間演進

衣若蘭/明代賦役改革前的婦女與戶籍簿冊登記

王矞慈/魘者之學——晚明陶望齡性命之學與其夢喻論述的思想史意義

盧正恒/清代嘉道年間淡水砲城興廢與街市發展

秦曼儀/啟蒙書籍的女性閱讀史——以18世紀中葉兩位巴黎女子的通信文獻為例


本系網頁自2024年07月22日(週一)起改版,敬請瀏覽指教!



「傅鐘獎學金」專區
(圖片來源:臺大教務處官網)

113學年國立臺灣大學傅鐘獎學金開放申請
(申請截止日:2024.08.22)

  • 獎勵對象:
    本屆大一新生,本國境內、海外臺灣學校及大陸地區高中應屆畢業生經本校學士班錄取且符合下列資格之一者 ,得申請本獎學金 :
    (一)入學成績優異。
    (二)曾獲國際重要競賽獎項。
    (三)有其他優秀表現。

  • 申請方式:
    請自行列印申請表填寫,連同優異表現,如:學測或分科成績單、國際重要競賽獎狀、海外大學入學許可等, 將相關證明文件影本附於本申請表後,資料一同回傳林佳宜助教(chiailin@ntu.edu.tw)。信件主旨:申請113傅鐘獎學金-歷史一B13103***○○○(學號姓名)

  • 系辦收件截止日:
    2024 年 8 月 22 日(週四)15:00

  • 相關檔案:
    國立臺灣大學傅鐘獎金設置要點
    國立臺灣大學傅鐘獎金申請表

113臺灣大學校友總會優秀學生獎學金開放申請
(申請截止日:2024.09.13)

  • 申請資格:
    本校大學部學生,上學年度全年成績平均 GPA3.5(百分制 81.50 分)以上,操行成績平均 85 分以上。(以品學兼優且家境清寒者為優先)

  • 金 額:每名每學年新臺幣 5 萬元

  • 名 額:各學系1名

  • 本系申請網址:
    https://forms.gle/qv4U7pXbKvKibCss6

  • 申請截止日:2024年09月13日(週五)

  • 補充說明:
    1. 本獎學金限大學部 2 年級以上本籍生,須於113學年度上下學期不得再申領校內、外其他獎助學金。「本學年度未獲得其他獎助學金」,意指生輔組通知正取後 113 學年度(113-1 學期、113-2 學期)不得再申領其他校內外獎助學金。
    2. 有關成績,生輔組規定須請申請學生務必繳附本校成績單正本,並確實有 112 學年度(112-1、112-2 學期)成績。因此若 112 學年度有任一學期休學則無法申請。

  • 相關檔案:
    本校一般用申請書
    「中華民國立臺灣大學校友總會優秀學生獎學金」申請人同意切結書
    中華民國立臺灣大學校友總會優秀學生獎學金辦法


 

2024年08月21、22日(週三~四)
「中國與歐亞史上的政教關係」學術研討會

  • 時間與地點:
    2024 年 08 月 21 日(週三)09:30-17:10
    中研院歷史文物陳列館 5 樓會議室

    2024 年 08 月 22 日(週四)09:50-12:00
    臺大文學院會議室

  • 研討會議程表:按此連結

  • 報名連結:報名已截止

  •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大學與中央研究院創新性合作計畫

  • 聯絡人:
    臺大歷史系,王先生,d09123002@ntu.edu.tw
    中研院史語所,徐小姐,helen015@asihp.net

    ※ 注意事項:
    本會議不提供紙杯與免洗餐具,敬請自備環保杯及餐具。
    本會議為實體會議,需報名參加,並無直播或線上會議。
    請勿錄影、錄音,或未經授權擅將演講內容及影像公開傳播。
    與會者敬請依據實際到場人員填寫,以利餐點準備。
筑波——臺灣大學歷史・人類學交流工作坊活動紀要

李偉呈(臺大歷史系博士生)、黃宥惟(臺大歷史系博士生) 撰文/攝影

  由國立臺灣大學歷史系與日本筑波大學人文社會學科共同舉辦之歷史・人類學交流工作坊,時間訂於2024年7月25-28日,包含論文發表交流、學術演講、田野活動及短期移地研究。

  7 月 25 日筑波——臺灣大學歷史・人類學交流工作坊的發表場次上,日本筑波大學博士後學期課程民俗學專攻黃信棋以〈臺日大型祭典構成之異同分析——以臺灣的王船祭與日本的御船祭・祇園祭為例〉為題發表。黃信棋以臺、日兩地共同處理疫病相關的信仰儀式,王爺及祇園信仰儀式作為比較對象,探討兩地透過宗教儀式處理過去的疫病問題上,有何異同之處。

  日本方面,黃信棋透過茨城縣內的御船祭和祇園祭為案例。御船祭上,常陸大津御船祭的背後反映當地漁業經濟與信仰的結合,透過神輿渡御的方式來維繫地方人群組織,甚至是形成所謂的儀式經濟。祇園祭起源於京都的「神泉院御靈會」,是以特定的怨靈為祭祀對象的御靈信仰所發跡。目的為安撫這些特定的怨靈,不讓他們因為憤怒變為帶來疫病、天災的瘟神,後演變為現在的祇園祭。目前祇園信仰於各地開枝散葉,並且皆發展出不同的形式。一之矢祇園祭便是透過大蒜這種有濃厚味道的辛香料來進行除厄,成為獨步日本的形式。

  水海道祇園祭是常總市水海道市於 2024 年 7 月 13 日~ 15 日舉行為期三天的大祭,為茨城縣內最大的祇園祭之一,其特色在於透過華麗的渡御山車巡行,各山車背後則是一個地方的自治組織,因此透過研究山車可以充分了解地方社會中的各種人群組織以及互動過程。小田祇園祭是 2024 年 7 月 20 日於小田八坂神社所舉辦之為期一天的大祭,為臨時追加事例,屬於比較特殊....(詳見全文


▲羅士傑老師(左一)演講活動現場

走進田野、走近群眾:陳冠妃的城鄉漫談

訪談人:陳維振、鄭捷蔚、謝秉宏、江瑞媛

撰稿人:馮靖琇

受訪者簡介:
陳冠妃老師,在臺北長大的臺南人。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現任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社會經濟史、城市史、文化遺產研究。

「我就是對於過去發生的事情、現象有興趣」

  生於臺南、四歲後在臺北求學與成長的冠妃老師,小學開始就常在市立圖書館翻書。從小養成了雜食的閱讀習慣,印象深刻的如遠流出版的一系列臺灣文史、實用歷史、日本文學、生態書寫到商戰叢書,都讓當時的老師讀得津津有味。回憶與史學相遇的契機,老師認為自己「對過去產生興趣」是始於國小暑假的剪報作業:翻閱當時臺北市文獻會編印的鄉土教材,發現書中講述臺北古城的考古和歷史,就是自己每日途經的市街與城門,老師覺得這些關於所居之地的往昔,新鮮而有趣。時序快轉至高二的某一天,同樣在圖書館內,老師看見《中央日報》副刊登載張光直先生的夏商周斷代考古工程,「那個對我來說,就好像閃電一樣的內容」,不同於學校歷史課所學的研究工具與方法吸引老師的注意,因而當時老師的第一志願,就是全臺唯一有開授考古學課程的臺大人類學系。

  雖然學校歷史老師鼓勵她勇於嘗試,家人卻極力反對,不願讓女兒與「死人骨頭」為伍。老師雖不顧阻撓推甄人類學系,但最終失利;參加聯考後,長輩仍舊不肯應允她將人類學系填進志願單。一心想著歷史學和考古學都是一種研究過去的取徑,老師遂改以與家人約定修習教育學程、未來從事教職,換取就讀臺大歷史學系。回首大學前的學思歷程,老師雖知曉自己喜歡文史哲領域,也多有涉獵,卻沒有特別著迷於歷史學,只是最終在各種機緣運作下,引領老師成為歷史學的學徒。

學士走向博士:柯靈烏、淡新檔案與城市史

  老師回想大學時系上課業負擔不大,不似今日有大量文本與討論課,因此有較多餘裕參與管樂社練習和打工。至於後來選擇就讀研究所的原因,老師提起幾門系上重要的課程作為契機:首先是大一的「史學導論」課程,當時她從梁庚堯老師的期末讀書心得書單中,挑選了甫出版的《後現代與歷史學:中西比較》來研讀。那時,後現代史學在臺灣還是前所未見的新興論述與思考方式。老師解釋道:「『我必須要站在事實的後面,來瞭解到底眼前在發生什麼事情』這個想法,對我們來說是很有啟發....(詳見全文)(本文原刊於臺大歷史系系學會學術部官網


右一為陳冠妃老師(圖片來源:臺大歷史系系學會學術部官網)

科學史沙龍2024系列講座

2024年科學史系列活動,將分享人類運用自然能源的歷史!
透過自然科學與人文歷史雙視角的跨域對談,探索各種自然能源背後的科學秘密,同時談一談這些能源被人們利用的故事與演進,在交流中碰撞出精彩的知識火花!
講座免費參加,歡迎一起來聊聊能源、科學和歷史~~

  • 2024年09月14日(六)〖肥料的歷史&肥料學〗
    講 師: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講 師:鍾仁賜/臺大農化系名譽教授
    主 持:廖昱凱/臺大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國際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 2024年10月05日(六)〖風電的科學與社會〗
    講 師:馬開東/臺大工海系教授
    講 師:呂欣怡/臺大人類系教授
    主 持:洪文玲/高雄科技大學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

  • 2024年10月12日(六)〖木材、柴薪與燃燒〗
    講 師:曾品滄/中研院臺史所副研究員兼副所長
    講 師:柯淳涵/臺大森林系教授
    主 持:洪廣冀/臺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副教授

  • 2024年11月9日(六)〖地質、煤礦與礦業〗
    講 師:林明聖/臺北市大地球環境暨生物資源學系副教授
    講 師:苗延威/政大社會系副教授

    主 持:黃令名/臺大地理環境資源系助理研究學者

  • 2024年11月16日(六)〖捕鯨、照明與電力〗
    講 師:蔡政修/臺大生科系副教授
    講 師:吳政憲/中興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
    主 持:曾令毅/國家鐵道博物館

  • 2024年12月7日(六)〖傳統風水與綠建築
    講 師:邱博舜/臺北藝術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教授
    講 師:黃國倉/臺大生工系教授
    主 持:洪伯邑/臺大地理環境資源系教授

  • 2024年12月14日(六)〖動物馴化 & 動物利用史〗
    講 師:李鑑慧/成大歷史系教授
    講 師:朱有田/臺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
    主 持:呂紹理/臺大歷史系教授

  • 主辦單位:臺大科教中心
  • 活動網頁:按此連結


(活動資訊及圖片來源:臺大科教中心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