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主題書展】牡丹社事件
|
牡丹社事件,或稱臺灣事件,日本文書稱之為「臺灣征蕃事件」,牽連清、日、英、美等國,是日本明治維新後第一次對外用兵,整個東亞後來的歷史走向與近代版圖都與此事件關係甚深,亦是臺灣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之一。
在牡丹社事件滿150周年之際,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特舉辦「牡丹社事件」主題展,希望藉由不同角度與觀點回顧此歷史事件,提供讀者以多元的角度探索此影響臺灣歷史發展深遠的原住民重大歷史事件......
點此觀看內文與書單。
展出時間|2024年7月1日至8月15日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
|
|
【主題書展】神靈─臺灣原住民族的信仰世界
|
在大航海時代的征途尚未登臨臺灣之前,島上的原住民族透過口耳傳唱著神話與祖靈的謠諺,巫覡傳授代代流傳的經驗與知識以認知宇宙法則,並要求族人謹記祖靈的告誡、禁忌與自然共存,祈求部族傳承的福壽禍夭。
本期書展,我們透過展覽文獻與多媒體資料,試圖呈現臺灣原住民族傳統文化與西方宗教之間的交融與衝突,以及社會變遷對部落、文化和個人信仰的影響。歡迎大家與我們一起透過文獻與影音資料,深入瞭解原住民的信仰世界,以及其如何在當代社會中理解西方宗教與保存自身傳統信仰......
點此觀看詳細活動資訊。
展出時間|2024年8月16日至9月30日
展出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主辦單位|原住民族委員會 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
|
|
|
|
2024 iliskinan na maduh 記憶中的小米集點抽獎活動
|
小米在台灣原住民族族群扮演著重要的腳色,不僅是原住民族群文化生活中獨特的糧食作物,更是歲時祭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種植小米的流程因族群而異,但都傳承自耆老的知識與記憶,其中種植過程包含了各個族群的禁忌以及生態永續發展概念的傳承。近年小米復育意識漸漸抬頭,台灣原住民族群開始積極地參與小米的種植和復育工作,期望將曾經豐富的小米生態鏈復甦,將快要遺失的記憶尋找回來。在原圖館藏書籍裡,隱藏著許多獨特且有趣的書籍,這些書籍裡記錄著不同族群、面貌、文化的豐富內容。這次我們需要尋找與小米相關的記憶穗片,讓我們將這些穗片拼湊成一個完整的小米面貌吧!!!
點此觀看詳細活動資訊。
活動日期|2024年6月1日(六)至11月30日(六)
活動時間|原圖中心之開館時間。(週一至週五:8:00-18:00;週六:9:00-17:00)
活動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總圖書館B1)
活動辦法|★歡迎讀者親臨原圖中心參加各項活動,或完成指定任務,即可獲得小米點數。
★每人不限次數參加集點活動,惟每人每天最多集2點。
★已兌獎的點數,將不再累積計算。每月並有抽獎活動,集點活動結束前舉行總抽獎活動,獎項豐富。
|
|
|
|
【原住民主題書籍共展】原住民轉型正義–國立臺灣圖書館
|
時間|2024年7月2日(二)
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
文/gaohan;圖/原住民族圖書資源中心
原住民族委員會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於2024年7月2日在國立臺灣圖書館舉辦了「原住民轉型正義主題書籍聯展」活動。並配合國臺圖之館藏一同展出,主題涵蓋原住民歷史文學、轉型正義實踐及其他相關領域,透過了解歷史真相與脈絡,呼籲大眾共同打造更具包容性的環境和可持續的未來......
點此觀看全文。
|
|
|
|
《揹獵物的女人》紀錄片放映暨映後座談
|
時間|2024年6月28日(五)13:30至16:10
地點|臺灣原住民族圖書資訊中心(國立臺灣大學總圖B1)
主講人|余欣蘭(紀錄片導演)
文/Aoi
《揹獵物的女人》是余欣蘭導演記錄母親在家族獵場狩獵的過程,作為女性獵人入山的日常生活,逐步展現出人與生態、動物相互依存的關係。她遵循祖訓Gaya,一步步踏在祖先的土地上,用自己的狩獵方式守護整座森林。
傳統的太魯閣族是男獵女織,但GAYA隨著不同時空而流動,女獵人的出現表示GAYA可能是一種流動的規範......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圖書】請說國語:看語言的瀕危與復興, 如何左右身分認同、文化與強權的「統一」敘事
《請說國語:看語言的瀕危與復興,如何左右身分認同、文化與強權的「統一」敘事》
詹姆斯.格里菲斯 著;王翎 譯
臉譜書房,2023
文/葉芊均
《請說國語》一書從語言瀕危與復興的歷程切入,說明語言和民族的命運息息相關。作者詹姆斯・格理菲斯出生於英國的北威爾斯,威爾斯語有著長遠的語言振興運動,是作者撰寫本書的重要立基,爾後他以記者身份到各地工作,利用他觀察不同地區的語言運動,來厚實本書內容至不同語言運動的對照。威爾斯位於英國境內,為了打壓威爾斯語使用者,英國的領導階層,將威爾斯語冠上落後、貧窮、不文明等標籤......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圖書】編起部落生活記憶:黃藤與苧麻
《編起部落生活記憶:黃藤與苧麻》
Atul Taisnunan(田主聖)、劉曼儀 著
慢移生活工作室,2023
文/tjaiwan parilaw
「慢移生活工作室」主理人劉曼儀,原為山林工作者,主職為動物調查。2007年因參與臺東內本鹿返回舊部落、重建舊家屋的行動,而開啟了與布農族部落的長輩們共同合作的一系列山林課程。2017年起,因辦理每年兩次的卓溪藤編傳習課程,劉曼儀結識了太平部落的tamaVava(余青山);2019年更因花蓮縣文化局的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承接布農族傳統編織技藝的傳承計畫......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圖書】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
《看不見的文字:時代挑戰與一名布農祭司的回應》
王威智 著
蔚藍文化,2023
文/布朗
「祭事曆」又稱「板曆」、「繪曆」、「畫曆」、「曆板」等,是布農族極具代表性的文化意象,從布農部落、公家機關到學校皆經常可見以此圖紋為素材的牆面裝飾或者意象展示。「祭事曆」做為被廣泛使用的族群意象,其來源與圖紋意義卻十分神祕,甚至,「祭事曆」創作者的後代直至近幾年才知曉,流傳在各地的祭事曆原來是源自祖輩之手。而回溯起祭事曆的誕生,也不過是近130年左右的事......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圖書】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
邱一新 著
馬可孛羅,2023
文/JL
《徒步旅人:深入台灣20條故道,在走路與獨處中探索島嶼記憶,與自己對話》是作者邱一新走訪台灣20條古道的親身經歷,以及透過探尋古道的過程中宇與自然和自我的對話。本書以走入魯凱族的家山為引言,在跟著獵人巡行舊好茶部落,追尋故道與族群來歷,更追問自己的來歷,在尋訪故道的過程中,追索臺灣島嶼以及作者自我如何形塑,進一步在文字中記錄下在旅程中的自然觀察,以及對歷史意義省思......
點此觀看全文。
|
|
|
|
Aboriginal Advancement League 澳大利亞原住民進步聯盟
網站連結|https://aal.org.au/
整理|劉瀞蓮
澳大利亞原住民進步聯盟(Aborigines Advancement League, AAL)成立於1957年,致力於提升維多利亞州原住民和托雷斯海峽島民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AAL提供社區中心、家庭支持及住房援助等服務,積極推動原住民公民權,爭取平等工作報酬及教育機會,協助保障原住民族土地權利,並透過不同教育計畫促進文化的保存及延續。
點此觀看全文。
|
|
|
|
南島民族論壇
|
|
|
|
|
|
|